收藏 分享(赏)

完满里的不完满.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513552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满里的不完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满里的不完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满里的不完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满里的不完满从达芬奇生命中的遗憾来看佛家有云:花未全开月未圆于丹曾对这句话做过解说:花一旦全开了,马上就会凋谢了;月一旦圆了,马上就会变缺了。所有美满所面临的都是残缺。花未开,月未圆,心怀一份期待,或许,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达芬奇无疑是个天才,其广博的兴趣、对各个方面坚持不懈的钻研令人惊叹。他的一切,看在他人眼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奇迹。他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梅尔兹是达芬奇最钟爱的学生,他是意大利伦 巴 第 区出生的贵族青年,达芬奇临终前将所有绘画作品和大量手稿都托付给了他)曾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 毋庸置疑,他的确达到了别人

2、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可是在我眼中,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辩证性的。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个世界上,完满是不可能实现也是最没有意义去实现的。我们永远是想着完满奔去,却永远都到达不了终点。或许,正是此刻的达芬奇,才会给予世界更多的意义。达芬奇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痛心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当然,这也许是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遗憾。我所想切入的,就是达芬奇生命背后的遗憾。达芬奇的一生,充满着幸与不幸的变奏曲。他的家庭经历总是那么令人叹息。达芬奇并不是其父母正常婚姻的产物,而是一个私生子。一个私生子在社会上会遭人白

3、眼,在家族里是没有继承权的,尽管他的父亲曾立下遗嘱,但他的兄弟姐妹还是因为这个的缘故而强夺了本属于他的那一份。“达芬奇的出身或许造成了他的内向性格,与人类社会相比,他似乎更亲近大自然。他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感兴趣达芬奇的兴趣太过广泛,经常沉湎于个人的探索和沉思,不少作品半途而废,被人们看作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家和一事无成的艺术家。 ”(来自讲义)或许来自家庭的压力并不在乎,应为他反而因此获得了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但是来自社会的不理解和排挤,却让他不得不裹着飘零的日子。所幸的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不管身在那里,依旧对科学抱有高度的忠诚和热爱。说到达芬奇的作品,最著名的当属蒙娜丽莎、最后

4、的晚餐和抱貂女子,这三幅画可谓人尽皆知。去到网上搜索达芬奇,结果最多的也是关于这几幅画的。可是我想介绍的并不是他的知名画,而是圣哲罗姆 博士来拜和乐师肖像三幅他未完成的画作。相比起其他两幅, 博士来拜更加的有名一些。这幅于 1481 年创作的博士来拜 ,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 博士来拜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而在达芬奇的画作中,画家不再以叙事角度简单罗列有关人物,而以激烈对比的构图和形象表现显示艺术上的创新:圣母、圣婴和三位博士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构图,周围的

5、群众却以激动的手势环列左右,宛如人群组成的漩涡;背景上按精确的透视法画出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队也形成强烈的对照。如今的博士来拜存于乌菲兹美术馆。其实这幅画一样坎坷的经历保守的教士们委托达芬奇画一幅圣坛装饰品,他们无疑在期待达 芬奇能够精彩的展现一个庆贺耶稣降生的传统画面,而达芬奇却交付了一幅革命性的异类作品。基督圣子周围的混乱的面目丑陋的人物已经让人不安,把一个酣战的场景包括在内更是闻所未闻。塞拉西尼推断出了这幅画随后的命运,教士们拒绝接受这样一幅大逆不道的三博士来朝叛逆的达芬奇就放弃了这幅画的创作,于是它被丢弃在了一个漏水的仓库里。很多年以后,当达芬奇的作品变成市场上价值不菲的畅销品时,

6、它被拿出来清理了一番。一个匿名的拙劣艺术家修改了达芬奇的底稿,并涂上颜料,把它变成一幅更好卖的经典宗教画,而达芬奇的真实构想被掩藏在了重重颜料之下。 (推测来自于莫瑞希奥塞拉西尼博士(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艺术、建筑与考古跨学科中心负责人) ,他通过科学仪器的帮助,最终重现了达博士来拜的原作底稿,并且在底稿上发现了达芬奇自己的素描自画像。在肉眼可见的博士来拜的画作中,两匹烈马在厮打,但在后发现的达芬奇原作底稿上,马背上的骑士也清晰可见,双方正在激烈的拼杀。由此塞拉西尼又有了更惊人的发现,那就是早在 29 岁时达芬奇在创作博士来拜时,就已经为他在日后 52 岁时创作安吉里之战做了准备。 )

7、或许,真正的大家总是这样把视线拉长,预料到他人所预料不到的未来。但这样的人生注定悲苦,注定不被人理解,注定坎坷。如果没有后代的研究,这幅画的真实价值会不会就这样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呢?接下来的这幅是圣哲罗姆 ,与博士来拜创造于同一年,因为同一个原因而被放弃,样都只是处在单色底层色的阶段。 诗人卡梅利曾如是写道:“列奥纳多,你为何如此烦恼?”这种情绪在列奥纳多画艺精湛、人物表情痛苦的圣哲罗姆中有所体现。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或许,这真是达芬奇内心情感的挣扎。列奥纳多画的狮子十分精彩。寥寥几笔就将狮子的光滑曲线描画得栩栩如生。在圣哲罗姆中,如果变换一下视角的话,前景中那头狮子就变成圣人苦行的观

8、众。狮子双眼望着他,既像是在咆哮,又像是因惊愕而张大了嘴。这张嘴赋予画面以戏剧性的瞬间,这也是列奥纳多想要获得的效果。leone(狮子)与 Leonardo(列奥纳多)互为双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这里是想用狮子代表他自己。在这幅作品和岩间圣母中,画家都画到了黑洞。达芬奇曾这样四处描写火山爆发的片断,文笔夸张而又做作,比如“喷薄而出的火焰”等。接着笔锋一转,为我们讲述了一小段故事或生活片断,文笔非常流畅:在暗色的岩石上走了一会儿后,我来到一个巨大的山洞前,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山洞。我在洞口前伫立了半晌,一脸惊讶地望着它。我俯身向下,左手靠在膝盖之上,用右手遮在低下的额头上挡住光线,不断向下弯腰,

9、向洞里望去,很想知道洞里到底藏着何物,可是洞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在那里张望了许久,心中突然涌起两股情绪恐惧和渴望,既对森然可怖的黑洞感到恐惧,同时又渴望知道洞里是否藏有奇妙之物。在圣哲罗姆中,黑洞是一个孤独凄凉、牺牲自我的地方;在岩间圣母里,黑洞宁静而又充满祝福;在米兰的舞台上,黑洞又是地狱之火的代表。那到底黑洞于达芬奇是什么意义呢或许他只是哥哥犹豫不决的探索者,在洞口不停地徘徊。在这幅画中还能感到这位文艺复兴的巨人探求知识时所带有的紧张的情绪,他心中会想黑暗若不被照亮是否会更加美好。一切,到底又会是怎样的呢?最后我想说一下乐师肖像 ,这是达芬奇所留很少的男子肖像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

10、于1485 年。在他所有的画作中,该画的介绍是最少的,也许与它的不完整性有关。这幅作品因为未完成,所以达芬奇并未署名。但他保存完好,成为研究达芬奇其他画作的重要参考。与其他的画类似,这幅画也留给世人不少的疑问。比如画的主人公是谁,画中人物的真正身份是什么。这些,可能是永远的谜了。除了画作,另一遗憾就是他的手稿了。达芬奇生前留下大批未经整理的用左手反写的手稿,难于解读。只有到十七世纪中叶,才有学者整理小部分达芬奇手稿。达 芬奇的主要手稿丢失了二百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见天日,但已被严重毁坏。并取种种缺憾,达芬奇依旧伟大。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昂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 萨里 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或许这一切令人遗憾,因为残缺终使人憾很;但是无价,完美不一定真正完美,满分的考卷并不一定回比一份九十九的考卷令人欣喜。因为满分意味着完满,意味着不再超越。那些或多或少的遗憾,或许正是达芬奇留给后人的另一个暗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