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节 屈原的影响和宋玉,一、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屈原崇高的品质、伟大的人格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作家。,2、屈原是楚辞的伟大奠基者,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3、屈原作品的的艺术成就和技巧,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二、宋玉和九辩,屈原之后,楚国又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他们都在屈原的影响下进行创作。其中成就最高并有作品流传至今的是宋玉。他在楚襄王时做过小官,但很不得志,曾作九辩以寄意。,九辩是模仿离骚的自序性长篇叙事诗。,它原来也是古乐曲名,宋玉以之名篇。全诗共255句,借悲秋抒发了“贫士失职”的不平,饱含着抑郁悲愤之气。诗人抨击当权者贤愚不分,揭露溷浊黑暗的现实
2、,同时表示要以节操自守:“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九辩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把人生失意的悲凉同萧瑟惨淡的秋景融合在一起,造成了凄怨感伤的艺术氛围。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惊若在运行;登山临永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廪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昆鸡啁晰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哀飒的秋容、寂寥的秋天、凄清的秋水以及秋虫秋鸟的各
3、种活动,无一不牵动着人们的愁肠,引发出主人公飘泊羁旅,老大无成的悲慨。 九辩的悲秋主题和借景抒情手法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三、宋玉的赋,宋玉又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赋家,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和对楚王问等作品在内容上和艺术上都很有特色,对后人的作品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它们在赋体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风赋开篇写“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人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随后,在楚王的追问下,宋玉描绘了风由小而大的情景和“大王之雄风”的特点。,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浸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
4、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昀焕灿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与深宫。邸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凌,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悽惏慄,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文中又描写了“庶人之雌风”: 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翁牖,至于室庐。故其
5、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母为蔑,啖(止昔)潄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唐代吕向在文选注中说:“时襄王骄奢,故宋玉做此赋以讽之。”苏轼在书柳公权联句中指出:“不知者以为谄也,知之者以为讽也”并说宋玉盖“讥楚王知己而不知人也”。但细绎文意,很难说其中没有谄谀成分,其讽喻也确实不大明显。象这种谄讽难辨的作品,非常符合宋玉这类侍从文人的身份特点。,风赋在体制上采取了设为主客问答,以引出赋的正文的形式。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指出:“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对楚王问写有人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宋玉借音乐和鲲、凤为喻,替自己辩解,说明才智之士“曲高和寡”的道理。文中的对话全用散体,很像一篇战国游士的说辞。由此不难看出赋这种文体与战国散文的密切关系。,登徒子好色赋以描写女性而著称,如赋中写“东家之子”的容貌: 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高唐赋与神女赋也是描写女性的名篇。它们实为相互衔接的上下篇。上篇写宋玉与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向他讲述高唐神女的传说;下篇写楚襄王梦遇高唐神女。这两篇作品都采用了多层主客问答的方式,构思布局,破巨匠心。赋中韵散间出,句法富于变化,极尽声音辞采之美、铺陈刻画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