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 环境心理学常使用“假装电击”的实验范式来研究( B ) 。 A、利他行为 B、攻击行为 C、人际吸引 D、任务操作 开放式办公室最大的缺点是( B ) 。 A、成本高 B、私密性差 C、不易沟通 D、不利于互相监督 参观时,人们看完一个展厅后,通常出门后向右转,到另一个展厅继续参观,这种现象称为( C ) 。A、习惯化 B、博物馆疲劳 C、出口偏爱 D、定势( A )气味不属于基本气味。A、柠檬香 B、恶臭 C、花香 D、松脂香 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 D ) 。 A、4 B、8 C 、 12 D、16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 B ) 作为中介变量的?
2、A、拥挤 B、情绪 C、噪音 D、空气污染 Preiser(1973)归纳了步行街上各种因素带给步行者的影响,并把这些影响因素用( C ) 来解释 A、透镜模型 B、消极情感逃离模型 C、摩擦一致模型 D、平衡亲密程度模型 动物园的设计可以分为( A )代A、三 B、四 C、五 D、六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D )A、情境 B、人格特点 C、情绪 D、密度 在冒险性操场上活动居第一位的是( B ) A、学前儿童 B、学龄儿童 C、青少年 D、成人1968 年 6 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A )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 1969 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A 环境设计研究协会 B 环境与
3、行为 C 人-环境研究国际协会 D 人- 环境研究协会下列四个人中, (C)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A 惠太海默 B 考夫卡 C 林奇 D 苛勒吉布森是(B)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 A 格式塔知觉理论 B 生态知觉理论 C 环境知觉理论 D 概率知觉理论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D)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A 格式塔知觉理论 B 生态知觉理论 C 环境知觉理论 D 概率知觉理论(B)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A 触觉 B 感觉 C 知觉 D 认知(C)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
4、,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A 感觉 B 知觉 C 认知 D 幻觉(D)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也关。 A 听觉 B 嗅觉 C 触觉 D 动觉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 表象 ”,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A ) 。A 认知地图 B 评价地图 C 格式塔心理学 D 公共意象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B) 。 A 评价成图 B 认知成图 C 评价地图 D 认知行为(A)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A 情绪 B 激动 C 唤醒行为 D 兴奋(C)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A 警戒 B
5、 激动 C 应激 D 衰竭梅拉比安提出,可以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把这一概念称为(D) 。 A 适应水平 B 行为约束 C 环境刺激 D 环境的负荷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C)理论加以解释。 A 唤醒理论 B 环境负荷理论 C 行为场景理论 D 行为约束理论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单位是(A) 。 A 分贝 B 阈值 C 流明 D 赫兹信息超载、行为约束、过多的人争夺过少的资源是产生(B)的根本原因。 A 争论 B 拥挤感 C 烦躁 D 空虚感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量按 API 值划分为(C)级。
6、 A 三级 B 四级 C 五级 D 六级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A ) 。 A 空间行为 B 人人空间 C 私密性 D 领域性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即(B)和信息控制。 A 前进 B 退缩 C 懦弱 D 勇敢(C)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A 私密性 B 个人空间 C 领域性 D 群体性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 (D)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 A 同一性 B 结构 C 意义 D 方法(A)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A 认知距
7、离 B 空间定向 C 城市意象 D 环境体验环境体验与(B)的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 A 认知距离 B 环境认识 C 空间定向 D 城市意象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以及设计外观评估必须重视(D )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A 领导决策 B 设计师的思想 C 发展趋势 D 大众参与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采用五 W 法,即观察什么时间、 (A) 、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 A 什么人 B 什么情况 C 什么天气 D 什么环境 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时,或是有目的的移动时,总会选择最短路程达到,这种人类行为习性称
8、为(B ) 。 A识途性 B抄近路 C左侧通行 D聚集效应处于需要,人们会在外部空间形成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公共性的活动层次和相应的空间层次,这类层次具有以下特点:自发性、 (B) 、相关性。 A 习惯性 B 不定性 C 盲目性 D 疏忽性 社会学家把城市居民乐于助人方面的表现称为(D ) 。 A 无私奉献行为 B 亲和行为 C 慷慨解囊行为 D 亲社会行为 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对策之一,是实施(A ) 。 A 城市更新 B 旧城改造 C 大拆迁 D 基础建设 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B) 。 A 建筑的协调因素 B 建筑的功能因素 C 建筑的形制因素 D 建筑
9、的社会性 (C)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A 幻觉 B 感觉 C 错觉 D 联觉 二多选 影响个体认知地图的因素有(A 、B、 C ) A、对环境的熟悉程度 B、社会阶层 C、个体差异 记忆方式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A、 B、 D )层次 A、明亮 、B、舒适 C、温暖 D、艺术感染力 人类领地的功能有(A、 D、 ) A、保护、调整私密性 B、减少冲突 C、庇荫 D、组织功能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认为(A 、B、C、D )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A、一致性 B、清晰度 C、复杂度 D、神秘性 环境保护的随后策略
10、包括( C、 D ) A、榜样 B、提示 C、反馈 D、技术革新控制噪音的方法有( ABD ) A、变化家具摆设 B、在公路两侧设置绿化带 C、采用家具摆设 D、对噪音源严加控制 人们对环境恶化程度的认知与专家预测的结果相比,可能( AC ) 。 A、更高 B、完全一样 C、更低 D、差不多 声音的心理属性为( ACD ) 。 A、音高 B、振幅 C、响度 D、音色动物园的设计应考虑的双重作用是(AD ) 。 A、教育 B、限制 C、隔离 D、消遣 能源保护的先行策略有( BD ) 。 A、反馈 B、媒体战役 C 、政策和技术革新 D、榜样填空题 人类学家霍尔概括了四种人际距离,分别是:密切距
11、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影响个体认知地图的因素包括环境熟悉程度、 社会阶层 和 个体差异特征 。 有研究者将操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 传统式 、现代式、 冒险式 。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 一致性 、清晰度、 复杂性 、和神秘性。 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实验室步距离法, 投射法 和 自然观察法 。 建筑美学可分为两种: 常规美学 和 象征性美学 。 环境负荷有三个特性:环境信息的强度、 新奇性 和 复杂性 。 观察法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手段,还可以通过 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 来构想人们的行为。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
12、的限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觉察到环境控制的丢失, 阻抗 以及 习得无助感 。二十 世纪 六十 年代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 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如 篱笆 和 标牌 。 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包括 危机效应 、 堤岸效应 、 和适应。减缓拥挤对被试造成的消极影响,可用三种方法,分别是 肌肉放松 、 认知重建 和想象。 噪音的干扰程度如何,有三个重要变量起决定作用,它们是音量、 可预测性 和 知觉的可控制性 。 高密度对人的影响可分为 直接 效应和 累积 效应。 有研究者认为,增强 自我调节 和减少 不公平感觉 ,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人们的行为规律,造成
13、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垃圾产生垃圾 ” 。环境心理学首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想象。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 1912 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林奇的城市认知地图由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几个要素组成.四名词解释实验范式:指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有些实验范式只局限于某些领域,而有些实验范式经改动可以适用许多领域。 认知地图:基于经验的基础上,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认知模型。季节性情
14、感障碍:人类是昼行动物,光照增加唤醒水平。阳光有助于减少瞌睡和抑郁感。如秋冬日照时间缩短,一些人会抱怨、抑郁、瞌睡、疲劳、嗜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情绪不高等。罗森塔尔称这种人为光饥饿者。由于这些症状与季节有关,所以也称为这种症状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资源保存理论:人们损失的资源以及降低资源损失的能力,将决定人们是否能经受压力。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性的实质性的东西。包括金钱、社会家庭支持以及个人资源。 优先居住效应: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权。 环境心理学: 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什么是
15、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1)周围温度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 (2)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 堤岸效应 指一旦彩取某种措施来避免灾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以前的方案。主要领地 指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 随后策略指在行为发生之后进行干预,包括强化和
16、反馈及政策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边际性”。是指现实中同时从属于不同社会集团的人,他们可能不得不遵守属于不同集团的、相互矛盾的行为规范,从而造成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冲突。五简答 林奇认为的城市意象由五种要素组成,其中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是哪三种答案:1.同一性组成要素从背景中突显出来的清晰程度;2.结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3.意义这些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在建筑易识别性的研究中,对易识别性影响较大的建筑环境因素有哪几点。答案:建筑平面的形状;建筑内外熟悉的标志或提示的可见性;建筑不同区域间、有助于定向和回想的区别程度;提供识别或方向信息的符号和编号。按照环境心理学家提出的新设计模型,
17、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应收集与环境、行为及其交互作用有关的多学科研究信息,这些信息从属于哪三个维度?答案: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使用者群体;环境-行为现象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答案:五 W 法(when-who-where-why-what),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环境体验与环境认知有什么区别。答案: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认识对环境体验有影响,但体验程度主要取决于实际刺激的性质、反应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境。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答案:首先,应激具有唤醒作用,恰当的唤醒水平可以
18、维持较高的任务绩效;其次,应激是一种全心身的唤醒与激活它不仅唤醒和吸引人的注意去应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激发了机体组织的活力和免疫系统的战斗力。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意义。答案:1.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承认了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地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1.简述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噪音。 噪音与健康 1、听力损伤:噪音产生的最明显危害就是对听力的损伤。听力损伤又分为暂时性阈限改变和永久性阈限改变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性改变的患者能够在
19、噪音消除后 16 小时内听力恢复到正常阈限。永久性听力改变的患者在噪音消除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听力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2、对健康的影响:高水平的噪音可能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它使人的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噪音对人的免疫系统都有影响。导致失眠等症状。噪音不仅能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改变某些行为,对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例如,由于噪音,人们会喝更多的咖啡或酒,抽更多的香烟。 噪音对心理的影响 1、 噪音不仅能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利的影响,如引起头痛、恶心、焦虑、阳萎和情绪变化无常等。 2、 高噪音地区患精神病的机率更高。研究发现,导致机场周围居民
20、精神病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非噪音因素。也有人认为,精神病的产生的确与噪音有关,但它还取决于其他的原因。3、 噪音与疾病的关系和噪音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相同,噪音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引发心理疾病的。在噪音环境中,会使个体知觉到的控制感减弱,以及产生无助感,这些心理反应会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简述技术灾难的特点? 答案:技术灾难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是由人类的错误引起的。 1、技术灾难的持续时间是不一定的,可能非常激烈和突然。 2、技术灾难更可能使我们控制世界的感觉受到威胁。因为失去了我们本以为可以拥有的控制,它们动摇了我们将来继续保持对事物控制的信心。会减弱我们对控制的感觉,从而导致应激。
21、3、技术灾难相对陌生一些,不常发生,但其潜在的影响却往往更加广泛。可能根本无法预测。 4、有些剧烈的技术灾难则没有明确的最低点。 5、可能引起更多的冲突。 6、事故受害者可能会有更长期的痛苦。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案: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和强调主体与环境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 有以下四个特点: 1、环境心理学把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 2、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是问题指向。对具体问题。在研究中,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
22、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 3、是一门交叉学科,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的研究成员的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 4、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 ,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特别之处。什么是拥挤?拥挤对个体行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案:(1)拥挤是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阴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2)不利影响: 生理:使血压偏高,个体患病机率更高,与应激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如尿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升
23、高等; 情感:高密度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 疾病:引发身心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社会行为:人际吸引降低、退缩、利他行为减少、攻击性增强等。 设计一个健康的居室环境,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答案:(1)注意居室光彩。 注意采光,自然光与非自然光的利用。 (2)利用居室色彩。(3)预防噪音污染。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案: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论述题环境心理学课程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有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