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章缺铁性贫血.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494495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章缺铁性贫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IDA的概念】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流行病学】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中明显增高。患铁缺乏症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偏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或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等。,【铁代谢】 铁的分布 体内铁总量:男性5055mg/kg;女性3540mg/kg; 铁体内的分布状态:2/3的铁在Hb内;15%在肌红蛋白内;结合铁为34mg;细胞中各种酶

2、所含的铁月10mg;其余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体内铁分为:功能状态铁和储存铁两部分;,铁的来源 正常人每天制造新鲜RBC所需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RBC破坏后释放出的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1.5mg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2价铁易于吸收; 体内储存铁的多少对铁的吸收有影响;,铁的转运进入血浆的铁,与血浆中的转运铁蛋白结合,被运到个组织中去; 铁的再利用和排泄RBC破坏后的血红素铁几乎全部被利用于制造相等数量的新生RBC的血红素。正常时人体每天铁的排泄量小于1mg;主要随肠黏膜脱落细胞从粪便中排出。,铁的

3、储存体内多余的铁是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但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蛋白能溶于水,所以可再被动用;含铁血黄素不溶于水,不容易再被利用。,【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需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 铁摄入不足:月经过多、偏食、妊娠、哺乳等情况; 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 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铁得不到纠正;,二、发病机制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体内储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 储铁指标(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降低; 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 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缺铁对造

4、血系统的影响RBC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FEP)的形式积累在RBC内或与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使Hb生成减少,红细胞胞浆减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减低影响患者多方面的发育;缺铁可引起黏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临床表现】 缺铁原发病的表现; 贫血的表现; 组织缺铁的表现;,【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片:RBC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 WBC和血小板计数多正常(也可降低);,二、骨髓象; 三、

5、铁代谢 血清铁8.95mol/L;总铁结合力64.44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g/L; 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Hb4.5g/gHb;FEP0.9mol/L;ZPP 0.96 mol/L;,【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ID:血清铁蛋白12g/L;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Hb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IDE:血清铁蛋白12g/L;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转铁蛋白饱和度15%; EEP/Hb4.5g/gHb;Hb尚正常;,IDA: 血清铁蛋白12g/L;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

6、%;转铁蛋白饱和度15%; EEP/Hb4.5g/gH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120g/L(男);110g/L(女);100g/L(孕妇);MCV80fl,MCHC32%;MCH27pg;,病因诊断只有病因明确,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 二、鉴别诊断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治疗】治疗IDA原则:根治病因;补足储铁; 一、病因治疗; 二、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方可停药。,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 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 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 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预防】重点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上。 【预后】 单纯营养不足者容易恢复; 继发于其他疾病患者,则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