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自主学习先秦文学概述,“先秦”一般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
2、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文学主要包括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以及楚辞等。其中,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305篇诗歌,所以又被称作 。诗经“六义”指的是 三大类诗歌和 三种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国 诗歌的基础。,风、雅、颂,赋、比、兴,现实主义,诗三百,自主学习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史家之文)与说理散文(诸子之文)两个部分。,叙事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
3、段,尚书和春秋,说理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第二阶段(战国中期)第三阶段(战国末期),战国策,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左传和国语,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吕不韦,杂家,“兼儒墨,合名法”),了解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4、;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 ”(解说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史书体例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选自春秋左氏传烛之武退秦师,复习目标 1.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2.准确默写并翻译文中重要的语
5、句; 3.掌握鄙、辞、微、敝等重要实词; 4.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焉; 5.掌握厌(餍)、共(供)、已(矣)、知(智)、说(悦)等通假字; 6.掌握东道主、行李等古今异义词; 7.掌握判断句、宾语前置等文言句式。,劝学自主复习 1.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2.口头翻译全文,标注重要语句。 3.梳理并掌握:字音字形;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 4.完成金本“知识梳理”部分。,自主复习检测 一、背诵全文。,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 ;, 。” 2.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敢以烦执事。 ,君知其
6、难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 ,君亦无所害。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 ; , ;, 。吾其还也。”亦去之。,二、文句默写。,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自主复习检测 三、文句翻译。,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7、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他。,【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自主复习检测 三、文句翻译。,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又将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翻译】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自主复习检测 四、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8、【古义】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今义】儿子。 5.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掌管某事的人。 6.亦去之 【古义】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从属二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对人的尊称,您。,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离开。,自主复习检测 五、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 】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3.夜缒而出【 】 4.越国以鄙远【 】【 】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6.共其乏困 【 】 7.邻之厚,君之薄也 【 】,
9、形作动,变雄厚,变薄弱,形作名,缺乏的物资,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鄙,意动,把当做边邑,名作状,在夜间,名作动,驻扎,驻军,使动,使撤退,远,形作名,远方之地,(注意“之”的用法 ),自主复习检测 六、重要实词鄙。,1.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4.越国以鄙远【 】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边邑,边疆,边远的地方,庸俗,浅陋,轻视,看不起,意动,把当做边邑,自称的谦辞,【翻译】蜀地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翻译】吃肉的大官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翻译】我各种事情都做得很好,丈夫还瞧不起我。,【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
10、秦国的东部边邑。,【翻译】我不敢把死当作儿戏。,自主复习检测 七、重要实词敝。,1.使史更敝衣草屦【 】2.敝人【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敝帚自珍【 】,破旧,破烂,破旧,破烂,谦辞,疲惫,疲困,损害,伤害,【翻译】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翻译】敝人,对自己的谦称。,【翻译】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惫不堪。,【翻译】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翻译】将破旧的扫帚视作宝物来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并不好或不贵重,但自己却非常珍惜。,自主复习检测 八、重要实词微。,1.恨晨光之熹微【 】2.人微言轻【 】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1、【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8.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细小,轻微,(熹微,光线淡弱的样子),卑微,稍微,略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暗中,精妙,微妙,隐蔽,不清晰,衰败,衰弱,自主复习检测 九、重要实词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2.停数日,辞去【 】 3.辞甚畅达【 】 4.大礼不辞小让【 】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 6.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 】,推辞,告辞,告别,言辞,词句,计较,托辞,借口,命令,合作探究焉 (一)
12、兼词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 (二)代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 】 (三)语气词 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 (四)助词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于何”,“于之”,“于之”,哪里,怎么,相当于“之”,他,句末语气词,啊,表示停顿,句末语气词,呢,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强化训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匡衡勤学而无烛。邻
13、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强化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邻居有烛而不逮【逮: 】 衡乃与其佣作 【佣: 】 资给以书 【资: ;以: 】 遂成大学 【大学: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衡乃
14、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 3.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4.写出三个由其他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及,达到,做佣人,供给,资助,把,大学问家,有大学问的人,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凿壁偷光(凿壁借光),韦编三绝(孔子)、秉烛夜读(师旷)、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课后作业 1.巩固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成果,做好整理归档工作。2.阅读南唐书卷七常梦锡传,完成相关题目。(见金本4)3.完成三维设计专题二。(独立完成,对照答案修正,错题整理归档),凿壁偷光(西汉著名经学大师)匡衡,字稚圭,年少时勤奋好学,但
15、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不识字,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
16、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不顾匡衡而去。,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
17、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秉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于:向,对 。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炳烛:点燃蜡烛。 戏:对开玩笑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而,能够,又能。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悬梁刺股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囊萤映雪“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出自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