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诚至坚,博学笃行1 / 7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由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可知,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及其相互关系。是反映常住者之间以及常住者和非常住者之间经济交易的矩阵表式。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将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共同纳入核算范围,核算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反映商品流转状况的,称为收入分配部分;另一部分是反映资金流转状况的,称为金融交易部分。其中,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部分)作为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内容的补充,其覆盖了从增加值创造到非金融投资的价值收支过程,提供了有关收入分配过程的详细信息。为
2、了对目前人们极为关注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分析,故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2中选出了 2000 年及 2009 年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009 年资金流量表如下所示:表 1-1 2009 年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单 位 : 亿 元机 构 部 门交 易 项 目 运 用 来 源 运 用 来 源 运 用 来 源 运 用 来 源 运 用 来 源 运 用 来 源 运 用 来 源209年 1.净 出 口 -15037.1 -15037.1 2.增 加 值 197392.6 1767.5 3231.3 9251.4 340902.8 340902.83.劳 动 者 报 酬 73831.9 4951.4
3、 2749.1 60186.616957.916469.016957.9 629.1 140.1167098.1167098.1 (1)工 资 及 工 资 性 收 入 (2)单 位 社 会 保 险 付 款4.生 产 税 净 额 3824.3 2325.6 210.241962.8 602.7 41962.841962.8 41962.841962.8 (1)生 产 税 (2)生 产 补 贴5.财 产 收 入 26284.11482.92646.123049.9 4131.3 6252.9 3495.11359.15656.55484.7 6765.5 7837.3632.0632.0 (1)利
4、 息 13714.7 801.620424.32645.3 3813.8 1706.7 3468.5 9067.841421.341421.3 41421.341421.3 (2)红 利 1014.7 6765.5 984.8 404.6 2064.9 792.7109.51027.7 6765.5 7837.317865.017865.0(3)地 租 1707.2 173.8 26.6 173.8 173.8 173.8 173.8 (4)其 他 747.5 5.8 1237.0 317.5 747.5 1498.6 2302.0 2302.0 2302.0 2302.06.初 次 分 配
5、总 收 入 73275.2 10894.4 49606.3 20654.0 340320.0 340320.0 7.经 常 转 移 1073.5 969.4 4758.7 270.020524.13521.121456.12214.556812.558975.0 2913.1 750.559725.559725.5 (1)收 入 税 8353.9 3182.9 15486.2 3949.3 15486.215486.2 15486.215486.2(2)社 会 保 险 缴 款 1694.71615.61420.9 1615.61615.6 1615.61615.6 (3)社 会 保 险 福 利
6、 12302.6 12302.612302.612302.6 12302.612302.6 (4)社 会 补 助 109.4 6136.6 6246.0 6246.0 6246.0 6246.0 6246.0(5)其 他 经 常 转 移 1610.2 969.4 1575.8 270.0 390.2 1919.3 3085.9 365.8 662.1 824.6 2913.1 750.5 9575.1 9575.1 8.可 支 配 总 收 入 64171.1 8405.7 62603.3 207302.4 342482.5 342482.5 9.最 终 消 费 45690.2 123584.6
7、 169274.8 169274.8(1)居 民 消 费 123584.6 123584.6 123584.6 (2)政 府 消 费 45690.2 45690.2 45690.2 10.总 储 蓄 64171.1 8405.7 16913.1 83717.8 173207.7 -1616.8 156590.91.资 本 转 移 719.6 3817.3 3831.0 106.5 450.5 4823.8 106.5 73.2 557.0 557.0 (1)投 资 性 补 助 3817.3 3817.3 3817.3 3817.3 3817.3 3817.3 (2)其 他 719.6 13.7
8、 106.5 73.2 106.5 106.5 73.2 1739.7 1739.712.资 本 形 成 总 额 10710.3 28.3 19574.3 3950.4 16463.2 16463.2 (1)固 定 资 本 形 成 总 额 105104.6 28.3 19307.0 32039.8 15679.8 15679.8 (2)存 货 增 加 5605.6 267.3 1910.5 783.4 783.413.其 他 非 金 融 资 产 14101.1 -7530.6 -6570.5 获 得 减 处 置 14.净 金 融 投 资 -57542.5 817.4 2045.0 5637.9
9、 9017.7 -16890.0 -7872.3国 内 合 计住 户 部 门2-30 资 金 流 量 表 (实 物 交 易 , 200-209年 )合 计国 外 部 门政 府 部 门金 融 机 构 部 门非 金 融 企 业 部 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2 / 7如我们所知,资金流量表是一种二维平衡表,采用交易项目机构部门的矩阵结构。故在此可以分别从交易项目及机构部门角度去分析。一、结构分析 i(一)交易项目分析1、 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由 2009 年资金流量表数据可知,该年度我国住户部门共得到劳动者报酬 166957.9 亿元。做反映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饼图(见图 1-1) ,可以看出:有 44
10、%的劳动报酬来自非金融企业部门支付,36%的劳动者报酬来自住户部门,17%来自政府部门,而来自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的比重过小则可以忽略不计。图 1-1 2009 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数据表明非金融企业部门是最大的劳动者报酬支付部门;而住户部门之所以占有相当大比重在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对个体经营收入的处理方式有关:根据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内容知,中国的混合收入和雇员报酬一起都记录为劳动者报酬;此外,政府支付的劳动者报酬也很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府规模之大。2、 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根据资金流量表内容,做反映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至诚至坚,博学笃行3 / 7收入的部门结构的柱形图(
11、见图 1-2):图 1-2 2009 年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由上图可以看出,非金融企业部门是增加值的主要创造者,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8%,其次是住户部门,占 27%,其他两个部门创造的增加值较少,政府部门占 10%,金融机构部门占 5%。经初次分配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分布相比,国民总收入的部门分布发生了很大改变:非金融企业部门在支付了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之后,其原始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份额明显低于其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仅为 21%;政府部门由于得到大量的生产税净额,因此得到的原始收入大于其创造的增加值,份额从 10%提高到 15%;住户部门得到
12、大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成为最大的原始收入占有部门,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有 61%的份额;金融企业部门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境况类似,只是规模变化较小,在国民总收入中的份额降至 3%。经过收入再分配之后,收入的部门分布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在支付了所得税之后,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分别降至 19%和 2%;政府部门在收到各部门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到 18%;住户部门缴纳所得税与收到的经常转移基本相当,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维持在 61%。总的来看,经过收入分配,全社会当年创造的价值发生了至诚至坚,博学笃行4 / 7由企业部门向住户
13、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流动。(二)机构部门的分析收入初次分配分析以住户部门为例2009 年住户部门各种收入初次分配手段的流量如下表所示:表 1-2 2009 年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流量结构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收入(来源)还是从支出(运用)来看,劳动者报酬都是住户部门最主要的初次分配手段,在收支流量中的比重均接近 94%。相比之下,财产收入在住户初次分配环节只起很小的作用,在收入流量中的比重只有 6%。这种格局与现有核算将个体经营收入都计入劳动者报酬的处理方式有关,但即使如此,仍然可以反映出中国目前的收入初次分配特征,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财产收入分配手段之处于从属地位。二、动态比较以上为同一时期的结构
14、分析,下面通过对 2009 年与 2000年的资金流量表反映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观察其动态变化。依次做 2000 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图,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图:运用 来源(亿元) (%) (亿元) (%)合计 64284.4 100 178317 100劳动者报酬 60186.6 94 166957.9 94生产税净额 602.7 1 财产收入 3495.1 5 11359.1 6至诚至坚,博学笃行5 / 7图 1-3 2000 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图 1-4 2000 年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由以上两图与前图对比可以看出:1、2009 年劳动者报酬的
15、部门结构中其余部门贡献变化不大,而政府的比重有了明显增加,反映了中国政府规模之大以及仍在扩大的影响。2、相较于 2000 年,2009 年的住户部门对增加值的贡献有明显的下降,由 32%降为 27%,且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由 67%降为 61%,可支配总收入也由 68%降为 61%。以上数据反映出,第一,中国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逐年降低,政府和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二,劳动者报酬是中国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增速持续慢于国民总收入增速;第三,中国政府部门生产税净额和经常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占国民可支配收人的比重持续上升,但政府转移支出增长并未能
16、高于收入增长,因此其挤压了部分居民的利益。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看,消费需求是一种根本性的需求,而投资只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 ,一种为扩大消费、提高消费质量服务的手段,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费。消费率越高,特别是持续的高消费率则是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表现;相反地,用高投资率来支撑经济增长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据至诚至坚,博学笃行6 / 7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近年全国消费需求占 GDP 的比重为 60%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 18 个百分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为 78%-79%)。我国消费需求比重的相对偏低,也反映了我国居民生活
17、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带动作用较低。消费需求的萎缩,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业各部门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如何采取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力度,扭转消费需求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继续下滑的趋势,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改善收入分配和社会资金配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有关建议:1、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适度提高企业部门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目前,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在企业增加值的分配中处于强势,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关政策减轻企业各项负担,增加企业折旧、利润留成比重,适度提高企业部门在可支配收入
18、中的比重,增强企业竞争力。2、采取措施提高消费需求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保持经济协调增长。在目前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的情况下,应采取有关措施保证消费需求的适度增长,扭转消费需求比重下降的趋势,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3、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交易手段的不断增加,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逐步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资金市场,但由于我市直接融资市场发育较慢,规模小,企业资金来源还是过多地依赖于银行信贷。应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市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iii1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二版:165-171至诚至坚,博学笃行7 / 7注:本文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