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鹅教材解读和分析本组教材选了四篇课文,主题是“作者笔下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老先生的一篇儿童散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特点高傲。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刻画了白鹅的特点,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如何上好这样一篇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的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引领学生“感受、理解”事物的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进行文本细读。我通过对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特别是儿童散文作父亲、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作品的仔细阅读
2、,认真研读了他的图文散文白象(配了两幅漫画白象及其五子和白象的遗孤)、贪污的猫、阿咪。以及欣赏了丰子恺的大量漫画作品,同时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最后再对教材文本进行了细致地语义分析,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丰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从而实现了对文本意义较为准确的解读。一、丰子恺散文解读集萃。1作者丰子恺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914 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
3、音乐。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和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同被司马长风列为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铮铮有声”的散文名著,在我看来,如果用相声大师作比的话,我觉得钱锺书像侯宝林,作品文雅华丽,擅长文人学者式的挥洒;而丰子恺像马三立,作品则通俗质朴,注重平民心态和生活风情的刻画。丰子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这两重人格常常在他心中交战。他的文章正是这“二重人格
4、的苦闷象征。”著名学者王西彦也指出其具有“两重性格一个是出世的、超脱物外的、对人间持静观态度的;另一个是人世的、积极的、有强烈爱憎感情的。但总体说来,丰子恺出世的、超然物外的性格则略占上风,礼赞儿童的创作占主导。俞平伯曾评价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2丰子恺散文风韵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称赞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将他比作是日本著名作家内田百间和我国古代的陶渊明和王维。他的这种独特文风并不是一时的兴致所至,也
5、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和作家童年体验分不开的。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创作还与佛教思想的影响有关。丰子恺相信宗教中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人类之爱,有一种宗教的皈依体验,这使得丰子恺能够超越世俗利益,心灵升华到异于常人的境界,对世事能更看到不同一般的深层意义。所以,他的散文能“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起到睹微知著,小中窥大的的最佳效果。的确,丰子恺所作的散文,洋溢着艺术家的真率和真情,富于情趣。虽然所取的题材,并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但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旦到了他的笔端,就有一种独特的风韵和情趣。(1)童趣。丰子恺家中“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常常让他深受“启示”,他常常换位成孩子的视角
6、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审美观照”。作家的这个比喻真是再传神无比:孩子们围绕在自己的膝下,唧唧喳喳,活泼可爱。同时这个比喻又饱含着喜爱与幸福之情。作家将这种感情倾注于笔端,使我们有幸得以分享。分享之余,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丰子恺对孩子及其世界的独特态度与看法。他毫无顾忌地礼赞童心,视童心为理想追求的寄托,并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客观上对现代儿童观、儿童文化和儿童文学创作作出了艺术的丰富和独特的贡献。我们阅读丰子恺那些描写童真的散文,常常感到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冲突,一个是真率的、有情的世界,一个是虚伪的、势利的世界。在丰子恺眼里,孩子就是这样最坦诚最完善的人,大人们相对却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7、。所以丰子恺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甚至是谦卑的,他对于孩子的言语与行动从来都是认真对待。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出他如何威严、摆父亲的架子,也看不出他对孩子怎样宠爱,更不会有对孩子的所谓期待或教诲;有的只是他对于孩子世界的肯定、赞美与憧憬。而当他虔诚地守着这个信念的时候,他自己不也就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了吗!(2)画趣。丰子恺既是名画家又是散文高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经常自觉地为散文配画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丰子恺的散文大都有高潮或“文眼”,即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他的漫画往往画下最精彩的部分。看过散文,再欣赏漫画,更能体会其中的情趣。丰子恺散文的画趣不仅表现在散文中
8、有漫画,图文并茂,而且还表现在漫画式的“印象的描写”。丰子恺自己在绘画与文学文学的写生中指出文学者描写自然的时候,因为没有线条和色彩而只有一双锐敏的眼和一只利巧的嘴,故惯于提取自然的特点而扩张之,而描写其大体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描写”,正是漫画式的描写方法。丰子恺在陋巷中为马一浮画了一幅特点鲜明的肖象,寥寥数笔,马一浮先生的“奇相”就突显出来了。丰子恺用“印象的描写”来写人物动作,同样十分传神。吃瓜子中就把女人们、小姐们咬瓜子的姿态描写得十分细致美妙,把她们吃瓜子时的窈窕姿势、妩媚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3)谐趣。丰子恺是 “幽默大师”。幽默的核心是“乖讹”,孩子天真幼稚,其言行和想法常常
9、显得“乖讹”,如实描述这种“乖讹”就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他随笔中的幽默大都是和颜悦色,心宽气朗的。不过凡幽默总含有程度不同的嘲讽意味的,其中有很大的“乖讹”,具有嘲讽带来的幽默。丰子恺散文的第二种幽默是语言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巧妙设喻和适当夸张。幽默中透出强烈的反讽意味。总之,他的漫画和散文洋溢着丰子恺特有的“有情滑稽”,常会令读者产生会心的微笑,丰子恺的幽默总在平和中透出一种淡淡的诗意。(4)禅悟。日本现代作家谷崎润一郎所言:“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这种看似浅显却韵味深厚的风韵究竟来自何处,谷崎润一郎并没有明确
10、指出来,其实这正是由于丰子恺散文中流露的浓厚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意识所致。朱光潜在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中说:“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即在 20 年代有着传奇色彩的李叔同。丰子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在李叔同出家后不久,三十岁生日那天,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成为一名在家居士。因此在他的文中,多从佛理的角度来阐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宗教式的思维方式来观照人生。因此他在文中除了表现小儿女天真无邪的生活情趣之外,更多的也表现出佛教中悲智双运、利他无我的大乘菩萨行精神。记得有人说“文如其人”,我想这里的文便应该指的是散文,巴金曾形容他是个“
11、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而丰子恺的文则充分证明了这句话。和他同时期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丰子恺先生是一个非常诚实直率的人,襟怀坦荡,浑然本色。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胸无宿物,不设城府的丰先生,不仅他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情趣爱好历历在目,就连他的灵魂和思想都清清楚楚,毫不掩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丰子恺的童年经历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做了心理准备,主导着他的创作,使他总是用心去表现作为一个孩子本质的童稚与纯真,致力于“为儿童另行创造一个世界”,这种“向童年的归依体验”,是作者批判现实丑恶,向往美好人性,寻找精神家园的诗意之梦。二、白鹅的文本细读。1本文写于 194
12、6 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2白鹅全文共 7 个自然段,729 个字,八个“二会”生字,十二个“四会”生字,是一篇精读课文。3本文选自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作者善用语言文字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谛,神游于儿童纯真的情趣之中,于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使人如临其境,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13、灵而引起共鸣。4本文的生花妙笔主要表现在:(1)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2)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3)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进行了细致刻画。(4)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5本文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
14、促不安之相”,显示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通过文字展现在眼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6本文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白鹅在丰先生的笔下已然不是动物,而是一位率真、不通世故的儿童,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7本文一大特性是:教材除了文字文本呈现外,还呈现了丰子恺的关于鹅的两
15、幅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形神兼备的漫画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形象地诠释。丰子恺这种随笔配漫画的形式,正可让随笔和漫画相互取长补短,以增加表达效果。8白鹅原文中写道:“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可见,丰子恺以慈悲为怀,利乐有情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日常待人处世上,还推己及物,对植物动物也都抱着平等、悲悯的态度。教学中应该考虑的两点第一,五年级孩子尚未脱离形象思维阶段。由于丰子恺先生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他语言的深刻,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些困难。我们教师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教会孩子突破语言障碍,理解文字包含的意思,然后再去教会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第二,生活在现代城
16、市的孩子,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所能见到的,是在动物园的池塘里戏水的天鹅,对家鹅的叫声、动作、样子和生活习性并不是很熟悉。孩子们生活经验中的天鹅的形象,与课文中的家鹅形象很难进行比照,要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丰子恺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文人,课文写作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现在孩子的生活现状和作者生活的时代差距很远。文中表现出来那种文人心态以及成人化的审美情趣,对孩子来说也缺少亲切感。因此,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既好懂也不好懂。这是我们教这篇课文的难处,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难点。【教材分析】白鹅所处的第七单元,围绕“动物拾趣”这一专题,编排 2
17、 篇作品(另外一篇是燕子 )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到同是写动物,不同的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作家表情达意的特别方式,丰富积累,提高读写能力。白鹅一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 “大模大样”的步态、 “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丰子恺先生(18981975 )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我国美育教育的先驱者。初名丰润,后改名丰仁,字子凱,后称子愷。1898 年
18、 11 月 9 日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1914 年秋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文学家夏丏尊,艺术家李叔同。1921 春赴日,研究绘画,学习小提琴,进修日语、英语。1925 年到上海,与文化界名人叶圣陶、胡愈之、夏衍等组织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1939 年 4 月受校长竺可桢之聘到广西宜山,任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的艺术指导,后随校迁至贵州遵义。1942 年 11 月离开浙大,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 年 9 月 15 日在上海逝世,享年 77岁。丰子恺先生博学多能,在
19、漫画、散文、美术、音乐理论、翻译、书法及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均有突出成就。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 随笔二十篇 甘美的回忆 艺术趣味 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经外,大都是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从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丰富的生活经历,看到他所接触的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和事,感受到他那浓厚的生活情趣。从中细细体味,实在是一种艺术享受。2、关于写作背景白鹅写于 1946 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的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
20、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就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四、重难点导析1、作者及家人为什么喜爱白鹅?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 “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对文章结尾两句话的理解。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住在郊外荒村简陋的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
21、“这些日子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 ”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慰我岑寂”的朋友怀着一种感激和留恋之情。白鹅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一、单元解读白鹅所处的第七单元,围绕“动物拾趣”这一专题,编排 2 篇作品(另外一篇是燕子 )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到同是写动物,不同的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作家表情达意的特别方式,丰富积累,提高读写能力。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恰当处
22、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白鹅一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 “大模大样”的步态、 “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另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行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章结构严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分别从“叫声、步
23、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 ,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语言风格十分幽默有趣,善于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善于采用“看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二、丰子恺的白鹅第九册教材中选取的白鹅,比照丰子恺先生的原文有所节略,但文画相映成趣,凸显出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的多才多艺,仍是教材中“亮点”。在翻阅了作者的原著、书评、画评后对作者的文风、画风有了宏观的把握,在走进这篇文章就有了个性的发现。1、无禅语才是大禅境这篇儿童散文是作者基于“万物同根,万物有灵,本无贵贱,众生平等”的思想认识创作出来的。作者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白鹅,用儿童的心灵走进白
24、鹅,文章表达的内容如儿童的世界充满了“真”、“趣”、“情”。都说丰子恺的文章有禅意,这篇文章中没有相关的字眼儿,却使得有悟性的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点化归于无形。在作者生活的特殊年代,人与人之间“壁垒森严”,白鹅却能“慰我寂寥”,怎能不让人喜欢、留恋呢?2、超越玄妙复归婴孩作者的写作追求不以“玄妙”“生涩”为高,而是有着“复归于婴孩”般的质朴。画中的鹅成人看不出“高傲”,却能被儿童所喜欢;文中的鹅初读并不觉“喜欢”,但那就是活生生的常使我们发笑的宠物。字里行间流露出超然物外的洒脱,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他“心灵生活的需要”,是他寄予广大读者“生活的调味剂”。文章通篇拟人,重点段举实例、比较,不经
25、意间的反语点缀,两幅漫画的穿插都让本文区别于其它文字,但是悟语、悟文每次要点中一个“穴位”,捕捉一个精神内核,凸显语文意识,这篇文章的秘妙我个人是如何理解的呢?3、文本细读个性解读这篇精读课文我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入手,重点在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执教时一抓重点词语,初步感知白鹅的高傲: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昂首大叫 厉声叫骂 (白鹅每次大叫都伴随着居高临下的神情,自有威仪,无所恐惧。人说“狗眼看人低”,白鹅是将万物都不放在眼里,傲由心生。)左顾右盼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白鹅以主人自居,凡事讲究,凡事认真,凡事执著,与其它动物的苟且形成
26、对比,傲在生活的点滴。)重点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抓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例如第四自然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可否这样写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认识基于生活经验,在比较中写活了鹅的傲,在比较中增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课时的设计以鹅的吃相为重点,反观全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笑”与“傲”有没有关系,作者怎样写的?“常常”笑,说明了什么?除了“笑”吃相,还可以笑什么?通过“常常”“笑”如何理解一些看似“贬”白鹅的词句?笑眼中看中作者对白鹅的爱,笑眼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万物都有可笑之处,万物皆有可爱之处。就是这样一只白鹅、这样一只雪白的“大鸟”、这样一只鹅老爷让作者在困难时期以物观我,复归于朴,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