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484837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区管理论文题 目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姓 名 张 玉 学 号 1210841117 所在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1 指导教师 苏晓馨 日 期 2015.6.22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研究【摘要】:激发居民的“主人翁精神” ,社区工作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低效变为高效,从而达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效果,这才是群策群力搞好社区工作的前提。本文从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怎样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比率,从而更好的管理好社区。【关键词】:社区居民 社区参与 影响因素 对策一,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德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托马斯海贝勒曾今支出:中国的参与

2、并不总是人们自觉自愿的,它可能是上级组织的。在国家极力监控参与的背景下,人们对自治式的参与还有畏缩心理,经过动员的参与人居于主导地位。根据调查,目前社区建设依靠政府宣传与拖动多,社区也多由政府提供,并通过行政力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而且不少居民的参与观念任然将社区建设视为政府,街道与工作站的事,依赖心理及领导意识较强,参议主动性不高,往往是以被动参与为主,主动参与的情况较少。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诉求越来越高,参与的热情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等因素,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政治权利仍有较高的依附,臣属,顺从心理,缺乏自主评判的意识

3、和通过参与改变现状的信心,对自身参与的权利并不看重。二居民社区参与的作用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动力和保证。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基础作用。第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居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社区居民自治中,社区居民正是通过参与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衡量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准。一个社区的成员对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越高,说明这个社区的发展程度和民主化程度越高,社区的

4、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必将对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社区居民参与既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衡量社区精神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社区开展居民自治,让社区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使他们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形成共同的社区意识,可以极大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崇尚先进、扶正祛邪、奉献互助、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可以弘扬中华民族无私奉献、互帮互助

5、的传统美德,改善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净化社会风气;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促使社区居民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可以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社区公共利益的实现,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建立。第三,推进社区发展。社区居民参与既是社区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也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国外社区发展的实践已证明,社区发展取决于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取决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广度和深度。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源于参与实践,是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结果。社区居民只有不断地参与社区

6、的各项公共事务,才能逐步地培养起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才能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促进社区的变革和善治,推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生存状况的全面改善和人的德、智力、体力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所谓社区发展最终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作为社区主体的人所要求的。社区发展对人的发展产生的最大的积极影响就是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对人的束缚,促进了人性的解放,社区居民参与具有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它为社区居民实现个人自由、个人平等,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提供了舞台。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能够强化社区居民的

7、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公益精神和奉献互助精神,增强他们对公共问题的关注,使他们在创建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公民只有不断直接地参与社会和国家的管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三,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居民自身特点、社区的自身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状况都会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状况。在宏观层面中国传统思想、固有社会动员模式、国家对于社区的定位以及社区中制度供给不足共同影响着居民社区参与的状况。中国传统思想。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参与观念。在西方民主社会中,公共权力只是基于契约形式的权力的让渡,不能用来压制个人的自由和利益。公民参与一直被

8、视为市民社会发育成熟、公民表达自治精神的基本体现,甚至被托克维尔等学者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社区参与是民主社会参与的一种实践形态。人们心中有牢固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认为究其根本,国家是为个人服务的机构而非压制和控制个人的专制机构,社区参与是基本政治参与形式,是个人捍卫权益参与民主生活的基础。因而,居民的社区参与程度并不受自身思想的限制。但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深厚的专制主义和宗法主义的色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是以 “子民” 、 “族民” 、 “村民”等身份存在的,而非 “公民” 。中国人相信政治的本源是善性的,它是为人们服务的、管理国家的高尚事业。政治是少数精英所从事的事务,和普通的黎民

9、百姓无关。黎民百姓的任务就是服从这种善性的统治而不是去影响它甚至挑战它。在传统社会政治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对分离,因此人们常常回避参与政治事务。固有的社会动员模式的影响。在革命战争和建国初期,我党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建立了一套及时有效的社会动员模式。在这种动员模式中,代表党和政府的力量介入单位和社区,通过做思想工作、培养和宣传积极分子、开会或者民众讨论甚至集会批斗来达到动员的目的。这是多年来我国施用的社会动员模式,在某些时代甚至带来过全国性的政治运动。这种社会动员模式下的群众参与并着眼于让民众学会制度化地表达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个体的合法利益,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并形成监督与制约国家权力的能力,而是为了

10、通过敦促群众学会扮演政府期望的政治角色,完成动员任务,加强社会控制。这样的动员模式强化了普通民众心中对于政府的服从性和国家权力的不可撼动性。政府和群众由此产生的路径依赖和行动惯性成为阻碍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尤其是利益参与的重要因素。国家对于社区的定位。我国城市社区的基于地缘的生活共同体的特征并不明显,城市社区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这与国家对于社区的定位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偏离有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是国家基层管理的基本单位。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回归到居住空间之中。街道和居委会担负起了单位转让出来的治理的责任,成为国家进行基层管理的基本单元。居委会实质上成为了城市基层行政

11、体系的最小单元。而现行的社区是应国家社区建设的要求由传统居委会改造而成的。居民也普遍认为现在的社区就是原来的居委会。社区的建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单位制解体后模糊的城市空间重新划定界限,建立新的国家治理单元。社区并不是独立于国家的公共机构,不能给民众赋权,也不热衷于鼓励民众参与、监督乃至制约国家的权利。国家在社区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具有统治地位的决定性力量。社区参与制度供给不足,社区参与和自治空间狭小不可避免地产生而阻碍社区参与的发展。社区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社区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是上文提到的三点因素的必然后果,它反过来也加剧了前三点对社区参与的不良影响。四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加强的恶性

12、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社区参与制度不足是改变起来难度最小,最有可能有所作为的一环。它将是我们改变城市社区居民社区参与低迷状态的突破点。居民的社区参与和制度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否具有参与社区生活和社区公共事务的制度和渠道成为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社区为居民参与提供的制度化渠道非常有限。当前社区中存在的合法的对社区公共事务负责的正式机构主要有三种,即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除此之外,社区中还零散存在着其他的一些衍生或民间组织,如志愿服务队、老年健身队等。除此之外,个人微观层面的一些因素也影响居民的社区参与。首先是个人对于社区的认同问题。个人对于社区的定位以及认同程度,决定个人是否

13、会参与社区活动,参与哪些社区活动以及参与的程度。现代生活方式对于社区参与也具有很大影响。伴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传统社会中,个人的活动领域基本局限在基于血缘亲友圈子、基于业缘的单位和基于地缘的社区。由于范围狭窄,人们的各种社会参与向纵深发展。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降低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难度,扩展了人可以触及的范围。原本纵深发展的生活圈子平铺开来。现代的生活方式也促使人们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在选择时更偏向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的利益。选择范围的扩展必然会带来在每一领域参与深度方面的牺牲。四,解决社区参与问题的对策1. 培养社区意识,加强社区公共物品建设所谓社区意识,是指生活在同一

14、社区的居民因地缘联系而形成的对本社区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一种共识。它是社区居民自觉、共同的价值观念,是社区文化的集中体现。社区居民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居民是否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有了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才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居民才会对社区有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要加强社区内的公共物品的建设。社区公共物品建设的好坏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满意度评价的物质基础,也是放在第一位的条件。一般而言,社区公共物品建设越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的需要,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就越高。其次,应该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交流的平台和参与社区管理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公共交流平台指的是无形的、精神的人际交流平台。社区应该为人们交往

15、和沟通提供可能和机会。如开展 “三相四百”活动,即 “居民之间相认、相知、相助” ,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大大增进了居民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2.培养居民参与能力加强社区相关知识的文化宣传工作,让居民明白自己作为社区一份子的权,责,利,让居民自发加入到社区参与的行动中来,以此培养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热情,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其次,多开展与城市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尤其是涉及经济利益的活动,因为利益是参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当居民感到社区与他的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反之则

16、会出现不参与或假性参与的现象。这样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参与能力就会随着增强3.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参与制度政府在社区参与中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制定规则、提供支持、监督保障,以保证社区沿着居民自治的方向健康发展,保证居民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提供得以实现,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政府应该对自己的传统职能做某些调整。政府的义务不是提供服务,而是保证服务提供的实现。同时政府必须向社区赋权,树立管理服务化的观念,在强化社区责任的同时建立起社区导向的政府。这种授权社区的政府使社区性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过程更具人性化,也使得政府和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公共事务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改变传统

17、体制下,治理城市的权力集中于政府及“准政府”组织,权力配置单级化的状况,给予居民更多表达自己意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4.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多方筹集社区工作经费非政府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及社区管理机构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避免直接参与经营性社区建设活动,通过资金支持、分包项目、购买服务等形式扶持、引导非政府组织进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而目前,我们的社会中介组织尚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发展还很不成熟,但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这些组织的有效参与将进一步解决城市社区社会

18、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作为社区管理机构本身,要开源节流,精简机构,多方筹集社区工作经费。5.以人为本,调动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特别是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他们是社区的宝贵财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在社区参与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此之外,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凝集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营造一种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的良好氛围。总之,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社区的首要力量,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就失去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和活力,那么就不可能使和谐社区得以实现。参考文献:1,许柏杨,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行为的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网2,石静,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状况分析.人民论坛,2010 年 7 月3,刘平,问题与思路:从社区建设到社区发展.学习与探索,2002 年 3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