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ici Lin加油! 1推拿学1.推拿:古称按摩,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部位,或者运动患者肢体关节,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中医的外治法。推拿的作用原理“力能信息”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古称“按摩” 、 “按跷” 、 “乔摩” 、 “桥引” 、 “按扤” (w)等。2.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幼科发挥 。3.推拿学的特点: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4.功法训练的意义:功法训练对推拿专业人员来说,具有两层意义:推按专业人员本人必须进行公法训练,以助于掌握手法
2、技巧;也利于增强体质,胜任长时间的具有一定力量要求的手法操作;指导和帮助病人进行功法训练。5.推拿意外的定义、举例、原因?答:1)定义:推拿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没有药物毒副作用,更是一种无创伤疗法,然而它毕竟是一种外力作用与人体的疗法,如果操作失误,患者体位不当或者精神过于紧张,就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轻者影响推拿疗效,重者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在临床中产生的异常情况,称之为“推拿意外” 。2)举例:晕厥;瘀斑; 疼痛;骨折;破皮;疲乏。3)原因:诊断不明或者误诊; 对疾病的机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认识;手法操作或选用不当;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6.怎样避免或减少推拿
3、意外?答:推拿医生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医疗技能;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误治而发生意外;提高手法操作的安全性,特别是一些旋转、扳、牵拉等运动关节类手法;在治疗时需注意选择适当的体位、精神放松。7.怎样学好推拿?答: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是刻苦地学习手法和进行功法训练,掌握手法和功法的基本技能和临床应用。8.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亡佚。9.黄帝内经记载推拿的作用: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痛;镇静;止痛;退热等。10.“膏摩” 金匮要略首推。11.“捏脊” 肘后救卒方 。12.推拿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专科):隋唐时期。13
4、.运用推拿“催产”:宋代。14.按摩汗吐下三法:儒门事亲 。15.“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意:明代。本来专指小儿按摩的“推拿”广泛取代了按摩的概念;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16.用于骨伤科:清代。 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17.推拿的禁忌症:结核病;骨质疏松者;癌症患者局部;皮肤病患者;正在出血的部位;脱位处;妇女在怀孕期和月经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饥饿和剧烈运动后;其他注意事项。18.推拿的作用原理:(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直接刺激,推动了气血的运行;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了气血的流动(2)理筋整复,
5、滑利关节手法作用于损伤局部,可以促进其学运动,消肿祛瘀,理气止痛;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被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手法和功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3)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在体表的相应穴位上,施予手法,是通过经络的街道发生作用的;对脏腑的器质病变,是会议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的手法对脏腑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手法操作要辩证得当。19.推拿的治疗原则: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20.手法的定义:是指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21.疗效取得的关键:手
6、法操作的准确性、应用熟练程度和功力的深浅。22.论述题:怎样做到“一旦临症,机触于表,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答:(1)这句话出自医宗金鉴 ;Cici Lin加油! 2(2)只有规范地掌握手法要领,操作娴熟并经过长期的功法训练和临床实践,才能极尽手法的运用之妙;(3)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和深透:持久,是指单一手法能够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而不间断、乏力;有力,即有力量,且这种力量不可以是蛮力和暴力,而是一种含有技巧的力量;均匀,是指手法操作的节律、速率和压力等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而非忽慢忽快,忽轻忽重;柔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透,是指手法
7、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这四项要求,从而具备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以透皮入内,能深达内腑及组织深层。23.一指禅推法的定义?答: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时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24.沉肩:指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以腋下空松,能容纳一拳为宜。25.垂肘:指肘部下垂,一般体位下肘部以宜于腕部。26.掌虚指实:指手法操作时,除拇指外其余手指及手掌部均要做到放松,虚不受力,而拇指则要蓄满功力,以自然压力进行操作。27.滚法的定义:以手背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称为滚法,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运动。28.滚法操作
8、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术者肩关节宜放松下垂,屈肘成 140,上臂中段距离胸壁约 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约 40,使手背 1/2 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达到 120,即前滚至极限时屈腕约 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约 40,使手背 1/2 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滚法对体表应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 3:1,即“滚三回一” ;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和摆动。拖动是由于吸点不牢而形成拖擦;跳动是由于前滚时推旋力过大,回滚时回旋力过小而形成弹跳;摆动则是腕关节屈伸幅度过小所致。滚法在移动操作时,移动的速度不宜过快,即在滚动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于
9、所施部位上缓慢移动。29.运动关节类手法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稳、准、巧、快”四字;稳:手法操作要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准:选择手法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巧:手法施术时要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不可使用蛮力;快:手法操作时,用力疾飞疾收,用所谓的“短劲” 、 “寸劲” ,发力不可过长,发力时间不可过久。30.揉法的定义:以指、掌的某一部位在体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转揉动,称为揉法。31.揉法的特点:揉法接触面可大可小,刺激平和舒适。32.摩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用指或掌在体表而有节奏的摩动,称为摩法。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指摩法”在操作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
10、紧张度,而“掌摩法”则腕关节要放松;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一般“掌摩法”宜稍轻快, “掌摩法”宜稍重缓,操作时宜带动皮下组织。要根据病情的虚实来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有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的传统说法,即徐铮宜顺时针方向摩动,实证则要你时针方向摩动。现代应用时,常以摩动部位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状况来决定顺逆摩的方向。摩动的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压力不宜过轻或过重。 圣济总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33.摩法和揉法的异同?答:34.推法的定义:以指或掌、肘着力施术部位上,做单向直线推动,简称推法,又名平推法。35.推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着力部要紧贴体表,推进的速度
11、宜缓慢均匀,压力平稳适中,要单向直线推动;不可腿破皮肤,为防止腿破皮肤,可使用冬青膏、滑石粉等介质,亦可用间歇操作的方法。36.推法的分类:指推法;掌推法。 (作用:通经活络,荡涤积滞)Cici Lin加油! 337.推法和摩法的异同?38.擦法的意义:用指、掌贴附于施术部位,做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成为擦法。39.擦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直接接触皮肤操作,不宜过度施压,须直线往返运行,往返的距离应尽力拉长,力量要均匀,动作要连续不断,有如拉锯状。擦法产生的热量应以透热为度。即术者在操作时感觉擦动所产生的热已徐徐进入受术者的体内,此时可称为”透热“。透热后,结束手
12、法操作。压力不可过大。操作时如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且易擦破皮肤。但施术时,手掌与受术者体表的接触必须平实,否则在擦动时,会时滞时浮。不可擦破皮肤,长时间的操作或擦后又使用了其他手法易致皮肤破损,故应避免。为保护皮肤,常结合实用冬青膏、红花油等介质进行操作。不可屏息操作。40.搓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搓法动作中含有擦、揉、摩、推等多种运动成分,需细心体会。搓动时掌面在施术部位体表有小幅度位移,受术者应有较强的疏松感。搓动的速度宜稍快,而从上向下移动速度宜慢。不宜逆向移动,如需搓动几遍,在第一遍结束后,第二遍在从起始部位开始。施力不可过重。夹搓时如夹得太紧,会造成手法呆滞。
13、41.搓法常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抖法)42.抹法的定义:用拇指螺纹面或掌面在施术部位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法,称为抹法。43.按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不可突施暴力。按法用力的原则是由轻到重,结束时由重到轻,尤其掌按法,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同时一定要掌握好患者的骨质情况,诊断必须明确,以避免造成骨折。44.按法与点法的区别?45.点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取穴宜准,用力宜缓。准确取穴后,要由轻而重,平稳持续地施力,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深部,从而获得手法
14、治疗所特有的“得气”效果。点法结束时要逐渐减力,其总的施力过程为轻重轻。点后宜用揉法,以避免气血积聚及点法所施部位或穴位的局部软组织损伤;不可施用暴力或蛮力。突然发力或突然收力施用点法,均会给病人造成较大的不适和痛苦。使用蛮力,则患者受术部位或穴位易紧张而无法受力。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的患者慎用点法。46.点法的作用:点法具有较明显的通经止痛作用,对各种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点法定义: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位压施术部位或穴位。有指点法、肘点法(以指代针) 。指点法:可用中指端及拇指、食指的指间关节背侧进行点压,名为中指点法、屈拇指点法、屈食指点法。47.指针疗法:点法,以指代针,得气感明显。
15、48.拿法的定义: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或肢体。49.拿法有很好的放松作用。 (+捏脊的操作)50.捻法的定义:用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捏揉捻动。 (拇指螺纹面、食指桡侧缘、或食指螺纹面)51.捻法主要应用于四肢小关节(指指关节)52.拍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定义:用虚掌拍打体表。操作时动作要平稳,要使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腕部要适度放松,上下挥臂时,力量通过有一定放松度的腕关节传递到掌部使刚劲化为柔和。拍打操作时如直接接触皮肤,以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拍打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拍击皮肤而疼痛。对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肿瘤、冠心Cici Lin加油! 4病等病症禁用
16、拍法。53.拍法的作用及特点?用于腰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依据拍打传力递能,可作用于机体组织深部,不但能疏散肌表经脉阻塞之病气,更能宣泄五脏六腑郁闭之邪气。因拍法是以空掌拍打体表,受力短暂而且均匀,舒适自然,故易于被人接受。双掌拍法因双手同时操作,力量较弱,主要作用于肌表浅层组织,多用于脊柱两侧及两下肢后侧;单掌拍法力量集中而强,适于脊柱正中,沿脊柱自上而下重拍。54.击法的作用、要求、注意事项?用于肢体疼痛、麻木不仁、风湿痹痛、疲劳酸痛等病症;击法较拍法力量集中,适合各种疼痛类疾病,宣通气血的作用较为明显;因击法种类较多,因而适应症各异,适应部位亦有所不同;拳击法力
17、沉而实,适用于背部、腰部、肩部及四肢部;拳击法透力较强,适用于肩胛骨内侧缘、臀部的环跳穴处;侧击法力较舒缓,适于肩井部、脊柱两侧及下肢后侧部。指击法如以指尖操作,力浅而急,主要适于头部。棒击法刚劲有力,适于背部、下肢后侧和小腿外侧部。要求及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要稳,要含力蓄劲,收发自如。击打的力量要适度、应因人、因病而异。动作要持续而有节奏性,快慢要适中;击打时要有反弹感,一触及受术部位后迅速弹起,不要停顿或拖拉;须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应部位和适应证;避免暴力击打。55.拳击法:常用于腰背肌肉丰满处。56.侧击:肩部。57.拨法动作要领: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助力
18、,拇指下压至一定的深度,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应用: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筋膜炎、第 3 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等。58.拨法临床运动特点?拨法力量沉实,拨动有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和解除粘连的作用;临床有“以痛为俞,无痛为力”之说。即在患处先找到某一体位时最疼痛的一点,以拇指端按住此处不放,随后转动患部肢体,在运动过程中,找到并保持在指面下的痛点由痛变为不痛的新体位,而后施用拨法。59.振法的定义:以掌或指在体表施以振动的方法。60.抖法具有疏松肌筋的作用,常作为结束手法。61.拿揉法的定义:为拿法和揉法的复合运用,在施用拿法
19、时增加揉动,则成为拿揉复合手法。62.拿揉法的临床应用?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四肢疲劳酸痛等病症;拿揉法较拿法的力量更趋缓和,舒适自然,更易令人接受;对术者而言,因拿法中增加了旋转揉动,相对减弱了拇指与其他四指捏持的相对合力,所以操作时不易疲劳。拿揉法应具备拿法与揉法的双重作用,主要适于四肢部及颈项部。63.牵抖法的定义:牵抖法为牵引法与短程性的较大幅度抖法的结合应用。64.牵抖法的作用:用于滑膜嵌顿、腰椎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髋部伤筋等病症。65.运动关节类手法及基本要求?1)分类:摇法(摇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法)扳法(扳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法)拔伸法(拔伸颈项、髋
20、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法)2)基本要求:概括为“稳、准、巧、快”四字;稳:手法操作要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准:选择手法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巧:手法施术时要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不可使用蛮力;快:手法操作时,用力疾飞疾收,用所谓的“短劲” 、 “寸劲” ,发力不可过长,发力时间不可过久。3)特点: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的治疗往往能收到即时效果,脊柱和四肢关节使用此类手法较多。主要包括摇法、扳法、拔伸法。Cici Lin加油! 566.摇法注意事项及要求?摇转的幅度应控制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由于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度不同,故各关节的摇转幅度亦不同;摇转的速度宜
21、慢,尤其是在开始操作时更宜缓慢,可随摇动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适当增快速度;摇转的方向可以顺时针方向,亦可逆时针方向。一般情况下是顺逆各半;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他部位应尽量保持稳定;对习惯性关节脱位、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止使用患处关节摇法。67.小儿推拿的特点?(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来说以推法、揉法、运法次数为多,而按法、捣法次数宜少,摩法时间较长,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按法和揉法和常配合应用;在临床上,小儿推拿手法常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例如补脾经、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
22、 ,清脾经、清肺经(向指尖方向直推) ,揉一窝风(用揉法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等。掐、捏等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影响后来操作治疗;同时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不仅有润滑作用,防止皮肤擦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68.掐法的动作要领?(强刺激手法之一)掐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柔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临床上常与揉法配合应用,称掐揉法。应用:适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救治小儿急性惊症。如掐人中、掐十王等。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作用。69.捏脊: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
23、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向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动作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须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70.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71.神经根型颈椎病(
24、病因病理、诊断依据等)1)病理特点:由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关节突骨赘及损伤肿胀的软组织共同形成混合性的突出物,对神经根产生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的双重伤害,引起典型的放射性神经痛。 (x 线:椎间孔变小;CT:神经根通道变窄)2)脊椎椎骨错缝与神经根的伤害往往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错位椎骨使一侧椎间孔及神经根管的内径减小,引起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3)突出表现为向上肢传导的放射痛。放射性神经痛往往呈急性发作,或在慢性疼痛的基础上急剧加重的特点。4)受压神经根支配区皮肤在急性期可能出现痛觉的过敏,后期则表现为感觉的减退;所支配的肌肉则往往出现肌力减弱,但明显肌肉萎缩者罕见。5)颈椎活动范围减小,尤以向患侧旋
25、转或侧屈的运动范围,出现更为明显的限制,若勉强向患侧旋转及侧屈,则可能导致放射性神经痛的加重。特殊检查中,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阳性;扣顶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使椎间孔上下径进一步减小而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加剧,呈阳性反应;颈椎拔伸试验则因扩大了椎间孔上下径的尺度而使放射性疼痛减轻,亦呈阳性反应。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减弱。72.主诉有“脚下踩棉花”的感觉:脊髓型脊椎病73.神经根颈椎病诊断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颈椎 X 光片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应的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变征象;物理检查提示颈神经病变的定位在神经根,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的可能性。74.交感神经型
26、颈椎病的治疗。1)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征,阻断疼痛-肌紧张- 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2)治则:松解,调整Cici Lin加油! 63)推拿常规操作: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75.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注意用手法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椎管内外的软组织炎性肿胀,消除因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继发性颈神经
27、炎;解除或减轻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主要是为神经根所在的内环境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空间尺度,可通过颈椎拔伸下调手法来实现,再以轻柔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拇指按揉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序推移,以消除因神经根受压所以起的神经干炎性反应和由运动神经受刺激、肌肉反射性紧张引起的应力性筋膜劳损,并对椎管内的损伤性炎症的消散起到促进作用。76.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1)目的: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缓解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机械性压力;增加局部组织血液灌流量,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途径及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神经根及周
28、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2)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3)手法:揉法、按压法、滚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4)操作:解除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术者站于患者一侧。术者分别按压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并在患者患侧腰臀下肢用轻柔的滚、按等手法治疗,以增加腰部肌肉组织的痛阈、改善患部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痉挛状态。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患者仰卧,术者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盘增宽,降低盘内压力,同时可以扩大椎间孔,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用双手下肢后伸扳法,使腰
29、部过伸。本法可改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位置。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和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椎间孔。斜扳或旋转复位时,由于腰椎及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反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再于仰卧位,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与腘绳肌,可起到松解粘连的作用。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伤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滚、按、点、揉、拿等手法,加强气血循行,使萎缩的肌肉和受损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77.落枕:又称“失枕” ,指由于睡眠时姿势不良,导致颈项部分肌肉痉挛(病理变化) ,出现以疼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病因:睡姿
30、不良、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部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导致颈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长时间被牵张而损伤。78.落枕压痛点:肩中俞、秉风、肩井及肩胛内上缘。79.急性腰扭伤: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因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俗称:闪腰、岔气。诊断:症状:腰部伤后即出现典型的腰痛、疼痛一般较剧烈,呈持续性,部位局限固定,患者多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伤轻者能以手撑要勉强行走,重者完全不能活动、甚至不能翻身、起床,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检查:a.局部压痛; b.肌肉痉挛;c. 脊柱侧弯;d.直腿抬高试验及骨盆旋转试验阳性;c:x 线可明确是否腰椎各部骨折、
31、脱位、椎间隙明显狭窄等。80.腰肌劳损: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又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中医称“肾虚腰痛” 。81.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82.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在跖屈位,足踝强力内翻,而使踝部外侧副韧带相应损伤。由突然原因使足过度内翻所致。踝关节跖屈内翻损伤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腓距前韧带(压痛点:外踝尖前下) ;外力持续作用,则容易损伤外侧的腓根韧带(压痛点:外踝尖下) 。83.介质:在操作部位上涂些润滑的液体、膏剂、粉末等。这些物质统称为推拿介质或推拿递质。作用:润滑、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