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48266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体会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 1939 年 10 月 4 日为中共中央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号写的发刊词,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它和后来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新民主主义论一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文献主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18 年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解读的: 一、 文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文献产生于 1939 年 10 月 4 日,在国际形势上,毛泽东认为“目前的国际时局已处在新的形势中。早已开始了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片面

2、性状态,即是说,有不干涉政策而发生的一方进攻、一方坐视的局面,就欧洲方面来说,今后势必由全面性的战争起而代之,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已进入到新的阶段” 。同时, “社会主义的苏联依然坚持其和平政策,对战争的双方严守中立。苏联和周围各国订立了各种条约,以预防国际反动势力的可能的袭击,并为世界和平的回复而奋斗” 。 “在现在时期,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如同过去进攻武汉那样的大规模战略进攻行动,由于他所受中国过去二年余的英勇抗战的打击,由于他的兵力不足和财力不足,其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在这种意义上,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基本上已经到来” 。在国内,一方面, “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 。

3、另一方面, “抗日统一战线中的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仍然是当前时局中的最大危险,目前的反共现象和倒退现象仍然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准备投降的步骤” 。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掀起了反共高潮,还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大肆贩卖反共理论。并喊出“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反共口号,一时间, “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 “共产党不需要存在”的论调充斥着国民党的报刊杂志。 二、文献的内容和结构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18 年来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毛泽

4、东在文章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在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首先,毛泽东指出:中国目前的压迫是民族压迫,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战争的,无产阶级在这种一定时期内,应该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还可以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保证之。因此,现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时期,我们同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现在是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党的武装在前线上配合友军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而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

5、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同他们斗争的政治路线。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党的发展、巩固和壮大就是在武装斗争中进行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就是武装斗争。 第三, 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年来,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 因此,在文献中可以看出,统一

6、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紧密相关而又相互作用的。毛泽东在文中指出,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把利剑,而这两把利剑的使用和党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是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我们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是既斗争又联合的关系。换言之,毛泽东认为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都是为党的建设、为党的生存发展服务的,而实践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又必须通过全党的组织建设才能达到。三者之间不但息息相关,更是循环不已。 三、文献的现实意义 用历史的眼光研究思考共产党人发刊词这篇文章,不难看出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其中有许多概括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建党著作中都没有明确提过,具有现

7、实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的特征。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 18年的历史经验,集中阐述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并豪迈地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重温这一重要文献,对于深刻认识执政 6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新形势下紧密结合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重要性及在中国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毛泽东强调为了动员群众克服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并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迫切需要加强党的

8、建设。他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这个命题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特征,涵盖了党的思想、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容,使全党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因此,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不仅是毛泽东时代对建党学说的重要要求,也是新阶段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我们党建设成为“

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新世纪新阶段,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的这一总体部署来建设党,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的理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一方面,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反之,就要后退一步。同样,在处理武装斗争问题上也是一样。另一方面,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更

10、正确地处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充分揭示了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党,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建设党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 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围绕其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确立的政治任务和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由此,工人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包括确立党的建设总目标以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就不能离开党和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主要形式,不能离开由此而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更不能离开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本身。反过来说,党是领导人

11、民群众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主体,由此而确立的政治路线归根到底是党的思想意识的产物,政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修订与完善都要由党领导人民群众来实现。因此,党的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由此制定的政治路线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与“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在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这也是我们党执政 60 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最为宝贵的基本经验之一。当前,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新世纪新阶段,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党的建设新要求,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建设党,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最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建党以来的一条基本的经验。这个论断是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完整地总结出来的。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最后一段,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我们的任务这一要求。由此,对共产党人来说,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面临着这个基本使命和任务,如何正确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构成了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32014010102陈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