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城历史卷 1安徽省宣城市 20162017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C “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表明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C农民缺乏生产积
2、极性 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3下列各项内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A B C D4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严格市场的管理 B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C草市已经出现 D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5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 ,由表可以推知北宋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997 年 2408.1 1567.71021 年 2641.2 3874.01077 年 2021.3 5117.2A农业经济的衰退 B财政收入超过了前代宣城历史卷 2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
3、615 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他死后葡萄牙政府正式接过探险殖民的领导,后来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也全力支持探险活动葡萄牙政府对探险全力支持,主要是因为A商业利润刺激 B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C进行海外移民 D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力7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其中 BC 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A封建传统势力的破坏 B工业革命的推动C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 D农业经济的发展8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 1877 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 1885 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利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18
4、97年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仅在通讯与交通 上有突破 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 D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91843 年至 1855 年,中国出口的茶由 1300 万斤增 加到 8400 万斤,丝的出口 由 1000多包增加到 5600 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10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901 年荣宗敬与弟荣德生等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两者都A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是
5、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1下面是 1937 年和 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年 16% 4.4% 7.3%宣城历史卷 31942 年 58% 78% 49%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官僚资本的壮大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民营工业的发展121910 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 ,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A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 B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C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3有诗云: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
6、,音书万里一时通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 B火车 C电视 D互联网14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进入中国,始于 19 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外国人办了一些外文报刊,但大都影响不大,直到 1833 年德国人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这是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报纸早期外国报刊的出现A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B激发了中国人创办民族报刊的意识C加快了英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 D使大众传媒在中国的 影响迅速扩大151953 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
7、策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6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171979 年 7 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 年3 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
8、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18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 1929 年相比提高了 60% 100%他们的做法A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使得国际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宣城历史卷 4C促进世界市场有序的发展 D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19下面为 19321942 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一时期美国A经济危机不断加剧 B富裕阶层对新政的抵制C工人政治地位提高 D新政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20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 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
9、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 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211932 年大约有 2 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 3 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221970 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 。这里的“踩刹车”
10、意指苏联A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仍坚持传统的体制23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初期的宗旨是宣城历史卷 5A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B稳定国际货币体系C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D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24英国于 2016 年 6 月 23 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 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 “脱欧”说明了A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B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C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D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5下表是央视“新闻调查”有关“iPhone 在华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的专题报道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
11、容武汉名幸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苏州可胜科技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苏州联建科技公司 机构件、外观件使用含毒化学溶剂,导致员工中毒伤残据表可知,经济全球化A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加重 B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C进一步的丰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5 分,第 28 题 17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 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
12、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 位亩产量大,而且适 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 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 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 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5 世纪末至 19 世 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 资产阶级 建立政权
13、 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 18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 应,在推行 诺克福轮栽制的同 时,各种以畜力、水力宣城历史卷 6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 进农业技术的同 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 18 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 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8 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6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 从 19 世
14、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前半期的 20 多年 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 多家,投资额约 4605 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 创办采矿业 20家,投资额约 261 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 7215 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 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材料二 “九一八” 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 年 12 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
15、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 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宣城历史卷 7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 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 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9 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材料一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
16、 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 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 围攻”如果我 们 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 (第 42 卷)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 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 社会保障这 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 。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
17、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 趋势,而 这种趋势 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宣城历史卷 8材料三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
18、的共通之处。 (6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宣城历史卷 9安徽省宣城市 20162017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编辑:张秋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D C A B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9、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A B B C C B D C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D D C B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5 分,第 28 题 17 分。26 (18 分)(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 (答: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也可以得分) (每点 2 分,共 6 分)原因: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农民的赋税负担重;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等等。 (每点 2 分,答其中 3 点即可,共 6 分)(2)发展: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
20、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等。 (每点 2 分,答其中 3 点即可,共 6 分)27 (15 分)(1)特点:资金少;分布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以轻工业为主。 (每点 2 分,答其中 3 点即可,共 6 分)(2)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权威加强;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3分)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影响了后来的政策。 (6 分)28 (17 分)(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尝试的失败;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的出现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6 分)(2)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进行金
21、融改革;农业减产,政府提供补贴;建立社会宣城历史卷 10保障制度等等。 (3 分)共通之处:都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困境;都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等。 (3 分)(3)示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 (2 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犯过错误,走过一段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的探索过程中,我党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四大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自主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回答其他国家也可以,共 3 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