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7323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谈“境界”读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此书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方美学理论的洗礼后,以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词学理论却盛行于明清时期。在诗词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数不胜数,如清末民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 ,南宋王灼的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又如宋人严沧浪所著的沧浪诗话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著作中脱颖而出,为后世广为流传与借鉴,主要在于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到。最初接触到人间词话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之中,不过当时只是略读一二,对于其内涵却无了解。后来有机会完整的读到这本书,才顿觉次书的精辟。关于人间

2、词话我的感触颇多,而我最想说的就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也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境界说,主要是针对它的基本涵义,构造方式,及种类来说的。从初中开始我们就一直接触到“境界”这个词,这是鉴赏古诗词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与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他强调“以景寓情” , “意与境浑” , “意境两忘,物我一体” 。他认为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体验应该与景物结合为一体,这就是境界说的基本内涵,及中学所讲的“情景交融” 。在境界的构建上,王国维则提出“造境”与“写境” 。造境就是写

3、虚构之境,写境就是指写现实之境。这放在西方文学艺术史上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王国维关于“造境”和“写境”的论述,深受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影响。他认为这两种境界很难区分,其原因在于“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与理想。 ”即使是虚构之境仍然是深深植根与自然人生的土壤之中的。哲学上也说过,意识来源于物质,是对现实世界的有机地反映。而写实之境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必须要加以诗人的主观意象,用诗人自己的审美观念来改造自然。这其中表达了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为其论述增强了理论深度。从王国维“造境”与“写境”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叔本华的痕迹。叔本华强烈反对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他曾说:“

4、如果艺术家不是在经验之前就预期着美,要他从哪里去识别在自然中已成功了的,为我们要去摹仿的事物呢?大自然有曾创造过所有一切部位都十全十美的人吗?”王国维汲取了叔本华的观点,但他却更加强调境界的创造要根植于自然的重要性。在王国维看来,境界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在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这两种境界进行了阐述。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强调审美主体的主导作用,主体征服与支配着客体,从对象中反射自己。无我之境,审美主体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主体被自然景物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地。作者举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5、例子来形象地表达无我之境的内涵。在我看来,无我之境更多地是体现出审美主体的恬静淡泊的内在品质。王国维在此书中还提到另一种境界,即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这一观点源于他之前写的书文学小言的修改。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这三种境界是他对文学创作“尤重内美”观念的一个更加详细的阐述,是对成功创业之路和治学之路的形象描述。境界说表现出王国维对艺术的本质特征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对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境界说只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比较典型性的观点,对于这本书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欣赏,希望此书的研究和审美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