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论当前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72082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当前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当前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当前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当前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当前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点思考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师培养也基本走向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如何在混合型培养模式下培养出在未来能够从不同方面和岗位为教育事业服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教师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 特色 标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师培养也基本走向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并且这一方向已经相当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教师的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改革阶段,认真研究教师培养的不同形式和方法,寻求满足各阶段学校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培养模式,对于我国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特色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从

2、已有的经验来看,中外教师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一是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近代教师教育的最初形式就是定向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由特设的教育机构(一般为各级师范学校和教育学院)培养未来的教师,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享受助学金,毕业之后必须在中小学服务一定的年限。这种培养模式的显著优势是培养方向明确,计划性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教师待遇比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证教师的供给。但改培养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学生学科专业知识面窄,社会适应能力差,工艺造成学生的自我封闭。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就是典型的定向型模式。二是非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即不单

3、独设立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机构,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任何修完 本科课程并有志于成1 引自:穆岚教师培养模式的考察分析与我国的现实选择.黑龙江高教研究.200 年第 8 期为教师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而成为中小学教师。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学术水平高,各种类型的大学都可以参与到教师培养中,便于发挥各种类型的高校的作用,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广,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但该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国家很难掌握和控制教师培养的数量,不利于对未来教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教育专业训练。特别是在教育发展落后和教师待遇低的情况下,基础教育的师资很难得到满足。美国、德国等国主要采用非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三是

4、定向型和非定向型混合的教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兼具定向型和非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适用于幅员广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国情复杂的国家。现阶段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发展,各地教育发展的实际差异也比较大,因此选择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的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师培养模式作为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是比较符合国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的。当前我国教师培养的主体还是各级师范学校,省部级主办高等师范大学,市一级通常开办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县一级则是中小学教师入职后培养的主体,通常办有教师进修学校。从培养目标来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学教师,专科师范学校则基本是培养小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

5、则注重培养入职后的教师;从招生政策来看,少部分师范院校招收了定向师范生,大部分师范院校招收的是非定向师范生;从招生数量来看,普通本科师范生数量远大于专科师范生数量。当然,随着教师培养模式的逐渐开放,一些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也开设有教师教育专业,也招收了一定量的师范生。同时,因为教师资格证书的制度的实行,很多非师范类的学生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资质。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已比较完善,教师培养机构多样,且教师培养的开放性明显增强,比较符合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差异较大的现状,基本能够满足和保障各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如何培养这么一

6、大在批不同教育机构就读、享受不同招生政策和接受不同学历的师范生,使他们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点,使之在未来能够从不同方面和岗位为教育事业服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的教师培养模式还是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的。比如,对于在综合性大学就读的师范专业学生就不应该也是参照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那一套而应该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师资和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范生的路子。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的综合性大学里的师范生培养都备受冷落,师范(教育)学院和师范专业学生地位都比较靠后,而且培养模式也基本延续师范院校学科课程学习、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的基本思路。在我

7、看来这是不够的,没有体现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和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再比如,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在师范生的培养上会受到这一矛盾的干扰,它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安排问题、教育实习时间长短的问题和对师范生的考试、考核方面问题,矛盾的根源在于如何合理的分配好时间。有的人认为学科专业课程更重要,应占用大多数课时;有的人则认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直接关系到以后怎么教、能不能教好的问题,同样也很重要,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习的时间也不能少。每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我认为,任何理论观点都不能脱离实际,未来教师的学习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到其未来将要教的学生的普遍情况,

8、不能随便站在某个支撑点上而简单的设置课程和时间比例。就如专科院校的师范生将来基本上是教授小学生,因此对他们的课程要求应是“让他们知道怎么教好和可以教” ,不需要教的有多深入,即师范性应大于学术性;而本科院校的师范生则主要是培养初高中教师,中学生的知识难度相对增加因此本科师范生的课程学术性应大于学术性,要达到“让他们能教好、能拓展”的要求。以上这两个还是比较宏观方面的问题,观察得越具体越能发现更多的问题,限于篇幅则不再展开了。从以上来看,本文关注的还是教师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问题,说到底就是怎样培养有特色、能充分满足不同岗位的优秀教师的问题。我认为,入职、评价和考核标准细化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说来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在现有的教师资格认定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经验,充分考虑学生、家长、一线教师和社会期望等方面的意见使这一标准再细化,做到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相关标准、小学教师有小学教师的相关标准、中学教师有中学教师的相关标准,并且要设置有关的监督机构,严格执行此标准。然后,师范生培养机构则根据这个细化了的标准来培养对应的各个阶段的教师,同样要严格执行,不能含糊。目的明确才更有可能成功,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能更有可能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一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