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70052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0 / 25封 面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 / 25ICS . .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DB51/T 20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Criterion in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in Sichuan (草案)20-发布 20-实施四 川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程目 次 前 言 .1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1 标准适用范围 .2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

2、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 术语和定义 .2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3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 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工程设计与要求7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6 田间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15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7 工程验收 16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8

3、 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 17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9 后续工作 17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 / 25前 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地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军、赵燮京、周孝强、陈琦、蒲波、赵小蓉、黄有胜、陈琨等.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2 / 25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1 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术语和定义,提出了高标

4、准农田建设内容、田间工程标准、规划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标准农(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中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地田间工程规划、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文件编制,以及项目地评估、施工建设、检查和验收等活动.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地其它项目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高标准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地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地条款通过本标准地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地条款.凡是注日期地引用文

5、件,仅所注日期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其随后地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地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地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地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地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地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GB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3838-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NY/T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

6、地地力等级划分NY/T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NY525-2011 有机肥料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DB51/T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DB51/T1386-2011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农田 Farmland指常年用于农作物种植地水田、旱地、水浇地和园地.3.2 高标准农田 High Standard Farmland是 指 土 地 平 整 ,

7、集 中 连 片 , 耕 作 层 深 厚 , 土 壤 肥 沃 无 明 显 障 碍 因 素 , 田 间 灌 排 设 施完 善 , 灌 排 保 障 较 高 , 路 、 林 、 电 等 配 套 , 能 够 满 足 农 作 物 高 产 栽 培 、 节 能 节 水 、 机 械化 作 业 等 现 代 化 生 产 要 求 , 达 到 持 续 高 产 稳 产 、 优 质 高 效 和 安 全 环 保 地 农 田 .版 权 文 档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3 / 25请 勿 用 做 商 业 用 途 文 档 来 源 网 络 及 个 人 整 理 ,勿 用 作 商 业 用 途3.3 高标准农田建设To.Constru

8、ct High Standard Farmland是指在现有农田生产地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现有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应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地相关活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3.4 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ty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地能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地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地最本质地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地物质基础.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

9、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5 耕作层厚度 Thickness of Farming Layer指经耕作熟化地表层土壤地厚度,单位统一为cm.3.6 土壤质地 Soil Texture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地组成而区分地粗细度.3.7 土壤障碍因素 Soil Constraints也称为土壤障碍因子.指土体中存在耕层浅薄、过砂、过粘、过酸、冷浸、潜育、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妨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地土壤性质或形态特征,以及干旱缺水、渍涝、灌溉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对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地外部条件.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8 田块 Plo

10、t田间未级固定设施所控(不包括水田地田埂)地最小范围.3.9 田面平整度 Field Level在一定地地表范围内两点间相对水平面地垂直坐标值之差地最大绝对值.3.10 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Integrate Grain Productivity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综合投入,农田可以稳定达到较高水平地粮食产出能力.生产要素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以及优良品种、灌溉、施肥、植保和机械作业等农业技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11 工程质量保证年限 Period of Project Quality Guaranteed指项目建成

11、后,保证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地使用年限.3.12 田间道路通达度 Pl+ot Accessibility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达地田块数占田块总数地比率.田间道路通达度用十分法表示,最大值为 1.0.4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单元选择在田地相对集中连片、灌溉水源有保障地区域进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田间工程(“田网”、“ 渠网”、“路网”与“ 路网”地力培肥”)建设、农业科技措施和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1 规划准备4.1.1 收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单元基本资料:建设区农户状况:包括户数、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投工投资

12、能力等.土地利用现状:参照 GB/T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相关规定,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等类型进行调查.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4 / 25基本农田建设状况:包括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农田质量综合情况: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pH 值、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等.图件: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等.技术资料:相关技术标准,工程定额及当地物价等资料.4.1.2 规划仪器与资料准备测绘仪器:卷尺、测坡仪、GP

13、S 仪、全站仪(或经纬仪、水平仪)、塔尺、对讲机等.采样工具:土钻、铝盒、环刀,钢卷尺,取样刀、铁锹等.其它:影像设备、相关资料图件与记载、统计表格等.4.2 规划方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行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由内向外、内外结合,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相结合与室内资料分析、野外勘测与内业工作相结合地方法,要充分应用当地土壤普查、测土配方和农业种植业区划成果.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2.1资料分析利用收集地资料和图件,在室内对建设区地质地貌、气候、水系、土壤类型与肥力状况、基础设施条件、灌溉渠系及道路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农作模式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

14、析.根据建设区水土资源条件、耕地集中与连片规模、交通方便程度,农业电网建设、动力配备与农业机具配套等条件初步拟定建设区范围,并在图上做好标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4.2.2 实地调查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再到拟定建设区实地开展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等调查,全面查清区内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种植结构、土壤障碍因素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地制约因子.通过座谈与走访,充分了解群众意愿与需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2.3 确定规划方案4.2.3.1 结合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从项目建设背景、建设条件、社会环

15、境、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项目建设必要且可行地条件下,初步拟定工程建设内容与布局,并完成野外踏勘与测绘.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3.2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确定田间工程地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计算相关工程量,编制工程设计方案;根据相关预算定额标准,编制投资估算方案.确定规划方案.经科学论证与反复比对,对规划地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后,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方案.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2.3.3 编制“三图、一书、一表”作为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应完成“三图、一书、一表”编制. “三图

16、” :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位置示意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布局措施平面布置图、高标准农田建设单体工程设计图;“一书 ”:即设计任务书;“ 一表”:即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概算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位置示意图比例尺可根据建设区所在县(市、区)幅员面积大小确定;建设面积3 000 亩时,工程规划图与工程设计图比例尺要求为 1:2 000;建设面积3 000 亩时,工程规划图与工程设计图比例尺要求为 1:5 000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5 / 25作商业用途4.2.3.4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立项申

17、请材料,提出立项申请.4.3 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包括田间工程建设、农业科技措施与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4.3.1 田间工程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地重点是田间工程建设.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提高农田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提供条件,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4.3.1.1 田网工程建设规划田网工程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田形调整、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通过田网建设,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块规范成形,把农田建设成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

18、产量高”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地高标准农田,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地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1.1 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包括田面平整与田形调整.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地技术要求.田形调整是将对破碎分散或大小形状不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地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使地块平整规则,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现代化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平原区要集中成片,重点进行格田化建设.对规划单元内规格不一地田块通过挖高填低、小田变大田等措

19、施,调整为水平展布、形状规则、面积较大、便于机械耕作地格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山地丘陵区要集中成线,重点进行梯田化建设.对规划单元内地农田采取裁弯取直、降低坡度等措施进行土地平整和田形调整,整理成等高水平梯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1.2 土壤培肥与改良对土壤肥力水平差、养分状况不良地农田,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包括增施农家肥,秸秆直接与过腹、堆沤还田,沼渣、沼液还田和绿肥翻压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对土层浅薄、土壤过砂、过粘、重金属含量超标地农田,要结合土壤培肥与农艺措施

20、,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消除土壤障碍因素.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 用途4.3.1.2 渠网工程建设规划渠网工程建设包括水源工程、田间排灌渠系、灌溉设施、渠系建筑物、泵站、农用输配电网等工程建设.渠网建设要本着控制面积大,工程量小,占地少,投资省地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要根据地形、地势、溪河等情况,结合田网与路网建设,完善田间排灌渠系,调节控制土壤水分,消除串灌串排,做到能灌能排.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2.1 水源工程新建、加固和改造小型水库、塘堰、蓄水池、井灌工程及引水渠首等工程,做到水资源合理利用、

21、采补平衡.4.3.1.2.2 田间渠系工程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6 / 25通过整修和新建,构建完善地田间排水工程和灌溉工程,提高防渗与输水性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地灌排体系,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田间渠系布局 田间渠系工程要以规划单元内原有主要地排灌沟渠为基础进行布局,尽可能利用原有沟渠,截弯取直,减少与公路以及其它建筑物地交叉.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平坝区田间排沟一般应与灌渠、溪河垂直布置;同级排沟、灌渠间相互平行排列,形成“非”字形排水模式;丘陵沟谷区

22、田间灌渠随地形布置,大湾随弯、小湾取直或分段取直,主排水沟应布于积雨面积大地一侧,沟渠尽可能傍山而行;田间农、毛渠布局.田间农、毛渠地渠顶位置要尽可能高,以增大自流灌溉面积;渠底必须低于田面,以利排水与灌、排两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 用途田间灌溉渠 灌溉渠可采用与排水沟相邻或平行相间布局两种形式.相邻布局时,排、灌沟靠在一起,中间用埂隔开,其中位于排水沟一侧地农田通过横跨排水沟地过水管道从灌溉渠引水灌溉;相间布局时,灌溉渠与排水沟中间有农田隔开,从节省耕地出发,尽可能采用相邻布局形式.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田间

23、排水沟 田间排水沟根据其功能分泄洪沟、排涝沟、排渍沟.排水工程布局应与其他田间工程(灌渠、道路、林网)布局相协调,达到科学合理、排水畅通地要求.在平原与平坝地区,排水沟一般与灌溉渠分离;在山地丘陵区,排水沟可选用灌排兼用或灌排分离地形式.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渠系配套建筑物 渠系附属建筑物指斗渠(含)以下渠道地建筑物,主要包括农桥、涵洞、制口、跌水、便民池与量水设施等,渠系建筑物应配套完整,并根据排灌渠系配套要求进行规划.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4.3.1.2.3 水资源管理对建设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

24、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地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地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积极性高地地区,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地普及和应用.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2.4 泵站泵站分为灌溉泵站和排水泵站.泵站地建设内容包括水泵,泵房,进、出水建筑物,变配电设备等.4.3.1.2.5 农用输配电农用输配电设施包括高压线路、低压线路和变配电设备.主要为满足建设区排灌、植保、收获等农业生产用电,应保证安全供电和使用方便.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25、 勿用作商业用途4.3.1.3 路网工程建设规划“路网”工程建设包括农村机耕道、生产路及其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通过路网工程建设,构建便捷高效地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地交通联系,满足农业物资运输、机械化作业和其它农业生产活动与村民生活需要.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3.1 路网工程建设布局机耕道与生产路地布局可根据地块连片单元地大小和走向等确定,应本着投资省、占地少、利用率高、路线最合理地原则进行规划.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3.2 机耕道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7 /

26、 25机耕道建设应能满足当地农业机械作业地通行要求.机耕道包括机耕干道和机耕支道,机耕支道是机耕干道地补充,以保证田间路网布设密度合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1.3.3 生产路应在每个网格内两相邻地机耕道之间规划生产路,使之到达机耕道不通达地地块,主要用于生产人员及人畜力车辆、小微型农业机械通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生产路一般垂直于机耕道.在平原区,可在每两条机耕道间设置生产路;在山地丘陵区可根据地形条件,在机耕道一侧或两侧设置生产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

27、途4.3.1.4 林网工程建设规划林网工程建设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建设.通过实施林网建设工程,预防和减少农田地自然灾害,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林网工程建设规划应尽可能作到与护路林、生态林和环村林等相结合,减少占用耕地面积.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平原区和地较平坦地丘陵坝区可规划网络状地林网,林网应与机耕道、大型输排水沟、河岸平行排列,做到一个规划单元形成一个防护林网格.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山地丘陵区可规划林带,林带应结合水土保持,根据坡度、坡向与地

28、形进行规划,做到等高平行排列,合理布局.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2 农业科技措施规划4.3.2.1 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为先导,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科技投入.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地试验示范.4.3.2.2 实行“一建带五改” 与“五良配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作物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改变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到“五良”(良田、良壤、良种、良制、良法)配套.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 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达到 50%以上,复种指数提高到 200%以上.提高建设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版权文档,请勿

29、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2.3 推广农艺配套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合理进行布局作物,实行因土种植,耗地作物、自养作物、养地作物搭配;制定先进地新型耕作制度,积极推广少免耕与增、间、套作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广新型农作模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水资源条件许可地情况下,提倡实行水旱轮作制与三熟耕作制.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2.4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作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应到达50%以上;山地丘陵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条件上要有较大提高,主要作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应到达

30、40%以上.版权文档, 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 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2.5 技术培训确定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对建设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建设区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地整体水平.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3.3 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8 / 25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选择不同类型区,进行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规划.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包括土壤肥力、墒情和虫情定位监测点地配套设施和设备,主要用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土壤肥力、土壤墒情、虫害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及效益等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31、和自动测报.项目县地土壤墒情与肥力监测服务应覆盖到高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监测规划应符合 NY/T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中相关规定.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 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工程设计与要求田间工程设计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主要内容,也是实现工程施工地重要环节.田间工程设计地重点是“ 田网” 、 “渠网”、 “路网”与“ 林网”工程建设.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 田网工程建设5.1.1 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必须集中连片进行.平原区宜不低于100亩;丘陵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90%.;山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6

32、0%. 田块规格和平整度应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5.1.1.1 田面平整5.1.1.1.1 平整要求田面平整要充分考虑方便田间管理、机械耕作要求.平整后地耕地,平原区应能适应机械化耕作;山地丘陵区则应为小型耕作机械提供作业平台.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田面平整时要按土方量最小等因素进行设计.要遵循“挖高填低、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分段求平”地原则,做到就近挖填平衡、运距最短、工效最高.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1.1.2平整工序表土剥

33、离.田面平整时要注意对耕作层地保护,严格执行耕作层再利用方案,确保耕地肥力.在作物收获后,应采用机械方法将需要平整地农田熟化表土层分厢进行剥离,剥离厚度20cm 30cm.将剥离后地表土搬运到平整区中间某一部位或邻近地非平整区堆存,堆存地点最好选用平整区域内地平均高度田块,待底土平整工程完成后用于表土回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底土平整.对剥离表土后地田面用机械方法挖高填低,底土有填方地地方,厚度应加大10% 以上,并进行压实,以使沉陷后能保持原设计高程,达到平整度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回覆表土.底土平

34、整后,应将原剥离地表土均匀地回覆于平整好地底土表面.5.1.1.1.3 田面平整度田面平整以田面平整度指标控制,包含地表平整度、横向地表坡降和纵向地表坡降三个指标.平整后地稻田田面平整度应达到3cm;坡耕地田面平整后地纵坡应5.高标准农田田面平整度要求参见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E.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 用途5.1.1.2 田形调整田形调整应因地制宜,先按等高线确定台位,再根据地形条件而划分大小不同地格田.调整田形前应定田埂位置和全田开挖线(即挖方和填方分界线),挖填方均应剥离表土后进行挖填,并有效利用排灌渠等施工弃土,尽可能少

35、挖少填.调整后地田形应尽可能方正、接近矩形.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9 / 255.1.1.2.1 田块大小与规模田形调整应尽可能集中连片,连片田块地大小和朝向应基本一致.田块地大小依据地形进行调整,原则上小弯取直,大弯随弯.田块方向应满足在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1.2.2 田块形状田块形状选择依次为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5.1.1.2.3 田块长度和宽度田块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等因素确定取值范

36、围.平原水田地格田长度宜为60120m ,宽度宜为20 40m ;山地丘陵区梯地田块长度应根据山体地地形地貌,沿等高线适当调整,把15度以下地坡耕地建成水平梯田,上下两级梯田高差应小于1.5m.每级梯田宽度不低于 6m.高标准农田连片与田块规模可参照 NY/T 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D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1.3 田埂砌筑与保护经平整田面和调整田形后,应进行田埂修复与砌筑.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原则,采用砖、石、混凝土、土体夯实等多类工程建筑材料与砌筑工艺,进行田埂砌筑与保护.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

37、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1.3.1 土质埂在土壤质地较粘重地条件下,应以夯筑土埂为主,土埂断面形状为梯形,下宽上窄,坡比为1:0.30.5,埂顶宽40cm,要分层将土碎细夯实,夯实密度 1.60g/cm3.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5.1.1.3.2石质埂在土壤质地较轻,且石料、卵石资源丰富地地方,可尽量采用块石、条石、卵石作为石质埂材料进行浆砌或干砌.无石料、卵石地,也可采用砖块砌筑.根据采用石质材料,石质埂断面形状可为梯形或矩形,若采用梯形,坡比可控制在1:0.3左右,埂顶宽30cm.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

38、业用途5.1.1.3.3混凝土埂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用砼预制块、砼预制六棱块或砼现浇等方式砌埂.混凝土砌埂时,应留渗水孔.5.1.1.3.4土石结合埂个别地段石方量较大时,可采取土石结合埂.采用土石结合埂时,一般埂下层采用石质材料砌筑,埂上层夯筑土埂,土石之间衔接牢固,埂顶面宽40cm.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 用途5.1.1.3.5 植物护埂结合土质埂砌筑,要因地制宜采取植物护埂配套措施.可选择经济价值高、对大田作物生长影响小地草本、藤本或小灌木植物,对土埂进行植物护埂,护埂率应达到新筑土埂60%以上,并根据所选草种、树种地植物生理特性,确定植物篱地种植方

39、式(株距、位置)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5.1.2 土壤培肥与改良通过土壤培肥与改良,高标准农田耕作层土壤理化指标应满中作物高产稳产要求.5.1.2.1 土壤培肥通过实施有机质提升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土壤养分常规指标应达到当地高产田肥力等级.5.1.2.1.1 合理施用有机肥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0 / 25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 0.1 个百分点以上.高标准农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要求参见 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 G.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40、勿用作商 业用途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按 2250030000 kg/hm2 标准施用,厩肥要经堆制腐熟后才能施用;商品有机肥按 30004500 kg/hm2 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符合 NY525-2011 有机肥料有关要求.版权文档,请 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实施秸秆还田.稻田生产地秸秆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过腹、催腐后或堆沤后还田.其他作物地秸秆如油菜秆、麦秆也可直接或易地用于稻田.每年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小于4500kg/hm2(干重),并辅以氮肥施入,调整土壤C/N 比.建设区秸秆还田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版权文档,请勿用做

41、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种植绿肥、豆科作物.推广利用冬闲田轮作绿肥,或通过作物间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5.1.2.1.2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物需肥特性与产量目标要求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施肥配方.作到有机与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元素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结合.建设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对新建成地高标准农田,应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连续培肥5年以上.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2.2 土壤改良5.1.2.2.1 土体及耕作层改良对耕作层浅薄地农田,可采用

42、啄石骨、挑砂面土、深耕深松或爆破等措施增厚土层,也可利用其他项目剥离下来地表层土壤、老墙土或河、塘淤泥加厚耕作层;对免耕栽培地农田,23年进行一次深耕深松.耕地地土体厚度一般应达到100cm以上,山丘区及滩地地土体厚度应大于60cm;耕作层深度应大于25cm.且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层次.高标准农田土体和耕作层厚度参照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 F执行.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2.2.2 土壤质地改良对土壤质地过粘或过砂地农田,可采用客土法在土壤耕层中均匀地掺入砂土或粘土进行改良.土壤质地过粘地农田,可每hm2

43、掺入砂土150225t进行改良;土壤质地过砂地农田,每hm2可掺入150225t塘泥、老墙土、第四纪粘土等粘性土壤进行改良 .结合深耕混匀,使耕作层砂粒与粘粒达到适当比例,使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2.2.3 污染型农田改良对污染型农田,首先要切断污染源,再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改良,将污染农田土壤与影响作物生长地土壤障碍因素降到最低限度.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轻度污染农田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或掺入石灰土3050t,中和土壤酸性,促使重金属元素形成氢氧化物和磷酸盐沉淀,降低水

44、溶性有毒物质危害.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重度污染地,采用换土地方法,对表层20cm土层进行更换.土壤中地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2中地二级标准.5.1.2.2.4 干旱型和渍涝、潜育型农田改良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1 / 25可结合修建田间灌、排等水利设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干旱型和渍涝潜育型农田问题.干旱型农田.配套必要地水源工程与灌溉设施,在中度干旱情况下,使土壤抗旱能力增加 5d7d.渍涝潜育型农田.田间外三沟(泄洪沟、排涝沟、排渍沟)、内三沟(围沟、十字沟、厢沟)配套齐全.排水沟深度80cm以上

45、,田内围沟深度40cm以上.渍涝、潜育型农田改良应符合本标准5.2.2.2.3 排渍标准要求.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1.2.2.5调节土壤pH值除特殊作物外,耕作层土壤 pH 值以 6.57.5 为宜.过酸可施用石灰、钙镁磷肥、硅钙肥进行调节;过碱可施用石膏进行调节.高标准农田耕作层土壤酸碱度符合 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 G.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 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2 渠网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地渠网建设主要是指与河、库、塘、池结合,以排、灌、蓄、引、提等功能为主体地田间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渠网建

46、设地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地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2.1 灌溉工程5.2.1.1 总体要求渠灌区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5.2.1.2 灌溉设计保证率完善灌排体系,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地农田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且应符合本标准附表1 地规定.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2.1.3 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应符合 GB/T50363

47、-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地相关要求;渠灌区斗渠以下渠系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 0.80;井灌区采用渠道防渗地渠系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 0.85.采用管道输水地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 0.90;水稻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 0.95,旱作物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 0.90;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小于 0.80,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 0.70,喷灌、微喷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 0.85,滴灌区不应小于 0.90.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水平见 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 II.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 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2.1.4 水源

48、工程应按不同作物及灌溉需求实现相应地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质量保证期限不少于20年.井灌工程地井、泵、动力、输变电设备和井房等配套率应达到100%.塘堰容量应小于100000m 3,坝高不超过10m ,挡水、泄水和放水建筑物等应配套齐全.蓄水池容量控制在2000m 3以下.蓄水池边墙应高于蓄水位0.30.5m ,四周应修建1.2m高度地防护栏,以保证人畜等地安全 .亩均耕地配置蓄水池地容量应分别不小于8m 3.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小型蓄水窖(池)容量不小于30m 3.集雨场、引水沟、沉沙池、防护围栏、泵管等附属设施应配套完备,当利用坡面或公路等做集雨场时,每50m 3蓄水容积应有不少于667m2地集雨面积,以保证足够地径流来源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禁止使用未经过处理过地污水灌溉农田.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2 / 255.2.1.5 田间灌溉推行科学合理地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