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与海鸥阅读练习 21、 老人与海鸥21、 老人与海鸥阅读练习 (一)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1. 这两个段落出自课文 _ 2. 第一段中线括号的句子是对老人的_描写,从这处
2、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_的老人。 3. 用“”画出第二段中描写老人给海鸥喂食的语句,并写一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_ 5、第二自然段画括号的句子运用了_修辞方法,从中体会到_ (二)听到这个消息 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 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群海鸥突然飞来 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1、给原文加上标点符号。 2、本段出自课文_ 。 3、 “听到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指什么?
3、。 4、 “意想不到”是什么意思?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6、从这段话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海鸥对老人_的感情。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
4、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提防话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 理解词语 领地 :_ 亲昵_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亲昵( ) 呼唤( ) 应声而来( ) 抑扬顿挫( ) 3、用“”画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 4、三个“褪色”是老人的 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文中“翻飞的白色”指 “有声有色的乐谱”指 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6、省略号的作用是 7、老人认识每一只海鸥,给它们起了名字,多麽不可思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
5、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1. 这两个段落出自课文 _ 2. 第一段中线括号的句子是对老人的_描写,从这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_的老人。 3. 用“”画出第二段中描写老人给海鸥喂食的语句,并写一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_ 5、第二自然段画括号的句子运用了_
6、修辞方法,从中体会到_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提防话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 理解词语 领地 :_ 亲昵_ 、写出下列词的
7、近义词 亲昵( ) 呼唤( ) 应声而来( ) 抑扬顿挫( ) 3、用“”画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 4、三个“褪色”是老人的 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文中“翻飞的白色”指 “有声有色的乐谱”指 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6、省略号的作用是 7、老人认识每一只海鸥,给它们起了名字,多麽不可思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阅读老人与海鸥 ,回答问题。 (15 分)没想到十多天以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
8、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非常惊(导 异) ,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 kng kng )地。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 冀)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yn yng)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
9、那个(蓝篮)布包,撮(chu cu)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1、划去文中错误的字或读音。 (3 分) 2、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在文中用“ ”划出来。 3、动物和人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文中哪些句子直接点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请用“ ”划出来。4、从划线“ ”句子中,我体会到了 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5、文段中出现三处省略号,它们的用法是:( C)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话未说完 C、语意末尽 6、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它们想说什么呢?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10、 7、在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在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 。 (恋恋不舍、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片段阅读题设计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zhun zhun)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嗄羧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s sh)地丢出象房,继续焦躁(zo co)不安地仰头吼(hu ku)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
11、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嗄羧送行。许多人泣(l q)不成声。村长在嗄羧脖子上系(j x)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1、 用“”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泣不成声 泪光闪闪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久别重逢 焦躁不安 4、请把描写嗄羧见到象鞍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 5、 用“”画出一句比喻句并仿写。6、嘎羧要走了,人们怎么做?战象又是怎么做的?7、嘎羧身上的“纱巾、黑布”表示 。除了“纱巾、黑布” ,嘎羧身上还披挂了 ,这是因为
12、 8、嗄羧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嗄羧的心里一定想说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 (竟 竞)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 )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 ) ,吼声激越悲 (壮 状) ,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1、按原文填空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3、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
13、你听出了什么?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伯牙绝弦同步练习题温故知新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绝:断绝 穷尽 走不通的 独一无二的 极、最伯牙绝琴(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善:擅长、善于 好 善良 容易,易于 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14、“_”句子含义:_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句子含义:_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含英咀华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_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_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再 在现( ) ( )见 ( )次 ( )此 ( )三二、给带点的字断
15、选择正确的意思。1.峨峨兮若泰山!( )假若;若是;像。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想到、提到的;怀念。3.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再;打击;复习。4.善:善良;擅长,长于;好,表示赞同;熟悉;容易。伯牙善鼓琴。 (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来者不善。 ( )这位老人看起来很面善。 ( )王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 ( )三、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音: 善哉: 破琴: 绝弦: 四、句段推敲。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1.写出句子的意思。2.钟子期为什么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写出句子的意思。2.这个句子表达了伯牙怎
16、样的思想感情?五、理解运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请用“ ”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情景呢?仿写句子。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5.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 、 。 6.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17、(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人生苦短,知音难觅。月光曲(节选)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
18、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得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练一练1、下面是对贝多芬月光曲的 4 种理解,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用舒缓悠扬激越的音乐变化,表现了大海的变化。B、用沉郁突变高昂的音乐变化,表现了大海的变化。C、用舒缓悠扬激越的音乐变化,表现了月光的变化。D、用沉郁突变高昂的音乐变化,表现了月光的变化。2、选出下列描写中不属于联想的一项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B、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C、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D、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
19、她睁得大大的眼睛。3、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这句话中“苏醒”的含义是 ;表达作用是 。4、下面的诗句哪一项与节选的课文的意境最吻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月落乌啼霜满天。B、海上明月共潮生。C、新月似钩涛声动。D、唯见江心秋月白。月光曲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20、。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1、按原文填空。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3、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3)海面波涛汹涌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因为
21、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他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含英咀华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
22、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1、按原文填空。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3、用“”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2)(3)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时而_,时而_,时而_。一、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
23、,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二、仿写句子: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三、说说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匆匆是一篇 (体裁) ,作者是现代作家 。文章紧紧围绕“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 。表达了作者对 感到 和 。揭示了 ,但又 的复杂心情。答案:一, (1)比喻(2)拟人(3)反问
24、二,略三, (1):解释说明 (2)列举四, (1)体裁:散文 作者:朱自清 围绕:匆匆 刻画: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流逝的时间 感到:无奈和惋惜 揭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 又:对已逝的日子深深地留恋四,文学常识填空。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角度出发,一个从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五,课文内容:(1)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1.两小儿
25、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待问题。2.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做人要实事求是,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两个孩子善于观察生活。1.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
26、,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shn sn)了。3.去的尽(jn j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 n zhu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
27、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o b)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5.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本文作者是( ) ,我还读过他的一些文章,如: 。二、照样子,写词语:头涔涔 ( ) ( ) ( )轻轻悄悄( ) ( ) ( )三、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
28、画上横线。四、给第一自然段加标点。五、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遮挽( ) 伶伶俐俐( ) 徘徊( )确乎( )六、读了文章,我觉得作者是在告诉我们( ) 。七、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对打“” ,错打“” 。1.“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是说自己虚度光阴,无所作为。 (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意思是“我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 )3.“是有人偷了他们罢”和“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中的“他们”都是指时间。 ( )4.文中两个破折号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 )八、再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回答: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这句话中, “去的”
29、是( ) , “来的”是( ) 。2.文中的“痕迹”指的是( ) 。3.文中作者把时间比作( ) 、 ( ) 、 ( )等,非常形象生动。4.从第四自然段我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是( ) 。我觉得用( )的语调朗读这一段比较好。九、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下来。再用“”给这个自然段分层。十、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联系你所了解的作者生平资料,以读者的角度对作者写几句话:去的尽管去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4.文中哪几个例子说明了“太阳他有脚”?5.用你的词句描绘太阳时光的飞逝。4.答:文中这几个例子说明了太阳他有脚:“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日子从凝然的
30、双眼前过去” 。5.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词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4.文中这几个例子说明了太阳他有脚:“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5.时间就像流水一般在不经意间悄悄过去。 日子如白驹过隙喽弹指间?眨眼间?蓦然回首?一回首已百年身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31、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
32、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年前1、这个片断主要写_。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这个谚语说明了_。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答:_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5、 “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答:(1)_(2)_(3)_7、 “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8,找出一个过渡句。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_10 北
33、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一片繁忙的景象。同学们想想,你们的年前都有哪些准备或活动呢?答:_12、文段的写作顺序是:_答案:1, 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的风俗习惯。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说明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3, 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4,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5,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6, (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7,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8,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12,时
34、间。 桃花心木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感到奇怪。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莫名其
35、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1、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平凡( ) 矮小( ) 弯曲( ) 怀疑( )茂盛( ) 丑陋( ) 经常( ) 慌慌张张( )2、你认为这个片断写什么?_3、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它特别表现在_;4、片断里怎样描写种树人的外貌的呢?用四个字来回答:_5、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的原因是:种树人来浇水的时间不定时。种树人来浇水也不定量。种树人来喝茶也没有规律。6、 “莫名其妙”的意思是:_7、请用“”划出一个排比句。8、请用“”先划出二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写下来。_9、从哪里可以看出种树人做事“从从容容”?答:_10、找出几个属于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