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逻辑 得智慧(二)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汪馥郁 什么是智慧?应用汉语词典里说:“智慧”就是指人们“对事物认识、辨析、发明和创造的能力” 。 1辞海里说:“智慧,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这就表明,智慧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但又超越了知识。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不是有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有智慧了,这里有一个运用知识的问题。 ”3智慧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在理解知识基础上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记住了知识就行了。因此,他们就想方设法地去背知识、去记知识,而没有下功夫去理解知识,更没有下功夫去运用知识。他们不知道
2、还有一个智慧的问题,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智慧,首先表现为一种分析、评判、反思、质疑的能力。犹太人认为,反思、质疑是智慧的起点。一个犹太人用塔木德教导他惟一的儿子说:“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了,当别人说 1 加 1 等于 2 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它也可以大于 2。“ 4所以,犹太人从小就培养孩子敢于质疑,不耻发问的精神。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当一个犹太人的小孩上学的时候,他就经常被父母和老师鼓励提问题。他放学回家之后,他的妈妈就会问他:“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提什么问题呢?”小孩子说:“我问老师,为什么鱼是用鳃呼吸,而不是用鼻子呼吸呢?它的鼻子在那里呢?我过马路的时候
3、,为什么红灯总是亮的?为何玛丽老师今天穿了一件咖啡色的裤子呢?”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问题让人觉得幼稚可笑,但是时间一久,他们的问题就让人很难回答了,甚至一些专业的教授也无法回答了!犹太人就是这样鼓励小孩提问,因为在他们看来,思考是求得知识的开始。 5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伯特.布郎,是一个美籍犹太人,他曾经说过:“我的祖父经常会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也总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可能就是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吧。 ”6然而,在我国的教育中,对
4、于教师来说,是以学生“记住了知识” 、 “没有了问题”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而不去过问学生到底进行了何种思考,提出了多少问题,提出了何种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一进家门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作业多不多?赶快做作业” , “今天有考试吗?得了多少分?”钱学森先生在一次关于教育改革的谈话中说到:“一些华裔教1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应用汉语词典(大字本) ,1637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 ,3666 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 陈华新主编: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67 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 宿春礼主编: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5、大全集 ,102 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 把奉为行为处世的指南 ,引自 360 个人图书馆, ,2011-10-22 6 王宇: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网络版) ,http:/授对我说,你们所谓的好孩子,在我们美国是最笨的孩子。你们的孩子,爸爸妈妈就问你们考得如何 ,而美国的爸爸妈妈问孩子,总是说,你在班里有没有提出什么冒尖的问题,也就是鼓励创新思维。 ”7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许多孩子在起点上就已经“输”了,他们已经停滞在智慧的大门口了。随着孩子在校学习年限的增多,他们头脑中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不容易出现,似乎越来越不会提出问题。智慧,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积极理解知
6、识的能力。 “理解”和“记忆”有本质的区别。所谓“记忆” ,就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其中的“记” ,就是储备信息内容的过程。其中的“忆” ,就是提取已储存信息资料的过程。 8所谓“理解” ,第一就是要能够“顺着脉理或条理” ;第二就是要能够“进行剖析”和“说理分析” ,达到“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第三就是要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第四就是要能够真正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背诵下来的词句,把所理解的知识表达出来。 9由此可见,理解要以一定的记忆为基础,但却超越了记忆。记忆只是解决知识的存储问题,
7、而理解则要对存储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加工整理;记忆只是单纯接受和保存别人发现和总结的知识,而理解则要把别人发现和总结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见解,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记忆只是保存了显性的已经直接表达出来的知识,而理解则要通过这些显性的已经直接表达出来的知识,进一步获取其中隐性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关于“预设” 、 “蕴涵”的知识以及可以“推论”出来的知识;记忆的知识是按时间的序列一个一个分别地存在的,而理解的知识则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相互贯通的知识整体。对于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来说,记忆确实必不可少,十分重要。但是,对于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理解。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最主要的就是不在于
8、背书,而是理解。 ”10“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 11理解能力构成了智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然而,在我国的为数不少的学校中,重视和强调的恰恰不是理解,而是记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相当盛行。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存储器” 。智慧,还表现为善于运用知识、开展探究、实现创新的能力。钱学森先生说得很明确:“有知识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智慧。在今天,电子计算机检索的信息资料库时代,更可以说明这个区别,信息资料库所存储的知识比任何人所知道的都多千倍、万倍、忆倍,但信息资料库本身并没有智慧,甚至连比智慧在档次上低得多的智能都没有” 。 12这种注重运用的知识,就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知识” 。
9、13然而,在我国为数不少的学校中,实际上只要求学生埋头题海,记住知识,而不引导学生去思考知识的运用,不启发学生去追求创新。7 陈华新主编: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59 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8 记忆 ,百度百科 ,2014-01-099 理解 ,百度百科,2013-11-2610 陈华新主编: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57 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 陈华新主编: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45 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 陈华新主编: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67 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3 陈华新主编:集大成 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 ,68 页,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