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4章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46463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第4章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第4章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第4章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第4章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章 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4.1 相关接收的最佳接收机 4.2 扩频相关接收机的结构 4.3 相关接收的相关器 4.4 直扩系统的相关接收 4.5 直扩系统的性能 4.6 跳频系统的相关接收 4.7 跳频器 4.8 扩频信号的信号解调 思考与练习题,4.1 相关接收的最佳接收机,4.1.1 相关接收机设发送端发送的信号为s1(t)和s2(t), 持续时间为(0, T), 且具有相等的能量, 即,(4 - 1),接收机输入端的噪声n(t)为高斯白噪声, 单边功率谱为n0。 我们的目的是要设计一个接收机, 能在噪声干扰下以最小错误概率检测信号。 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为,(4 - 2),(4 - 3

2、),和,(4 - 4),式中F为一常数, 如图4 - 1所示。,图 4 - 1 和 示意图,判决法则为 rr0 判为s2(t)rr0 判为s1(t)由此可见, 当发射s1(t)而判为s2(t)的错误概率Q1和发射s2(t)而判为s1(t)的错误概率Q2分别为,(4 - 5),(4 - 6),(4 - 7),总的判错概率为,Pe=P(s1)Q1+P(s2)Q2 (4 - 8),式中P(s1)和P(s2)分别为发送s1(t)和s2(t)的先验概率。 由上式可知, Pe是判决门限值r0的函数, 求其极限,(4 - 9),故最佳门限值应满足,(4 - 10),最佳判决为,判为s1(t),判为s2(t)

3、,(4 - 11),如果P(s1)=P(s2)=1/2, 则式(4 - 11)可化为,判为s1(t) 判为s2(t),(4 - 12),式(4 - 12)称为最大似然判决准则, 和 称为似然概率密度函数。,由式(4 - 11)可得,(4 - 13),判为s1(t); 若不等式符号相反, 则判为s2(t)。 对式子两边 取对数, 有,(4 - 14),判为s1(t); 若不等式符号相反, 则判为s2(t)。 对上式进一步简化, 并考虑,可得,(4 - 15),判为s1(t); 若不等式符号相反, 则判为s2(t)。 式中,(4 - 16),若P(s1)P(s2)1/2, 则U1=U2, 式(4

4、- 16)可变为,(4 - 17),图 4 - 2 最佳接收机结构,4.1.2 匹配滤波器实现上述最佳接收机的判决准则是最小差错概率, 但最终归结为两个检测统计量,(4 - 20),(4 - 21),和,设线性滤波器的时域冲击响应为h(t), 频域的传输函数为H(), 则h(t)与H()为一傅氏变换对。 根据线性叠加原理, 线性滤波器的输出可分为两部分, 即信号部分和噪声部分, 用公式表示为g(t)=s0(t)+n0(t) (4 - 22)式中,(4 - 23),n0(t)的平均功率N0为,(4 - 24),令t0为某一指定时刻, 则滤波器输出的瞬时信号功率 与噪声平均功率之比为,(4 - 2

5、5),如果,(4 - 26),则有,(4 - 27),由此可知, 在白噪声情况下, 按式(4 - 27)设计的线性滤波器将能在给定时刻t0上获得最大输出信噪比2E/n0。 由于其传输特性与信号的复共轭一致, 故称之为匹配滤波器。 对式(4 - 27)进行傅氏变换, 可得匹配滤波器的冲击响应为h(t)=ksi(t0-t) (4 - 28)即h(t)为信号si(t)的镜像信号si(-t)在时间上平移t0。,图 4 - 3 匹配滤波器接收机,4.2 扩频相关接收机的结构,4.2.1 超外差接收机与数字中频接收机传统的接收机结构一般都用超外差(Super Heterodyne)式。 所谓超外差接收机,

6、 就是通过变频(一次或多次)将射频已调信号变频到易处理的中频上, 最终对中频已调信号进行处理放大、 滤波与解调。,数字中频接收机又称数字变换接收机, 其典型的接收机结构仍是超外差型, 只不过是由模拟频率变换把RF频谱变到较低的中频上, 然后在此低IF上进行数字化, 用DSP技术来实现信号提取和解调, 如图4 - 4所示。 用于数字中频接收机的DSP技术主要有直接数字式合成器(DDS)、 数字下变换(DDC)、 高速数字滤波(DF)以及多速率(MultiRate)技术等。,图 4 - 4 数字中频接收机原理图,数字中频接收机是基于采样的固有混叠特性来实现的。 采样定理告诉我们, 当采样速率不小于

7、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时, 采样后可真实地保留原模拟信号的信息。 数字中频接收是利用这样一个事实: 低通同相和正交部分可以表示为带通信号的采样(样本), 接收机对带通信号进行采样, 只要采样速率满足下面条件,(4 - 29),4.2.2 直接变换接收机所谓直接变换接收机, 就是外差接收的本振(正交注入混频器)频率fL与变频前信号载频fc相同, 从而使变频后的中频频率为零, 如图4 - 5所示。 其中,D表示所需信号, Ii表示干扰。 接收RF信号经双工器送入低噪声放大器, 再经低通滤波后由功分器分别馈向正交混频器。,图 4 - 5 直接变换接收机原理图,4.2.3 零中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与直接变

8、换接收机的结构非常相似, 主要差别在于前者的接收本振不需锁定, 是一个固定的自由振荡器, 而解调则在接收机主增益后完成。 零中频接收是由数字无线电向软件无线电转变的过渡方案。 零中频接收检测原理如图4 - 6所示, 正交混频器提供两路具有同样带宽的正交信号,它们包含输入RF信号的所有信息, 但并不表示已解调的信号。,图 4 - 6 零中频接收检测原理,4.2.4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软件无线电是指由软件来确定和完成无线电台的功能, 电台的工作参数(如工作频段、 工作模式等)具有完全的可编程特性。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由信道处理模块、 环境管理模块和软件工具三大模块组成, 其中的信道处理模块实际上就

9、是一个无线收发信机, 包括RF、 IF、 基带处理和信源编码以及A/D和D/A变换器几部分。,需要说明的是, 在扩频接收机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射频系统阻抗匹配。 (2) 接收机的线性度问题。,4.3 相关接收的相关器,4.3.1 相关与相关器1. 相关原理与相关器模型所谓相关器或相关检测, 就是用本地产生的相同的信号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 其中相关函数最大的就最可能是所要的有用信号。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用像片找人”。 如果想在一群人中去寻找某个不相识的人,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手里有一张某人的照片, 然后用照片一个一个的对比, 这样下去自然能够找到此人。,从数学关系上讲,

10、 相关就是一个信号 f(t)与其自身(自相关)或另一个信号g(t)(互相关)延时(或位移)相乘后积分, 即,(4 - 30),(4 - 31),由以上式可知, 相关的基本原理就是相乘加积分, 如图4 - 7所示。 我们把实现相关处理的部件称为相关器, 因此, 图4 - 7就是相关器的模型。,图 4 - 7 相关器模型图,2. 相关器的分类与技术要求相关器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模拟相关器和数字相关器。 对于模拟相关器, 根据采用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声表面波(SAW)相关器: SAW相关器、 SAW(抽头)延迟线、 SAW卷积器;(2) 电荷耦合器件(CCD)延迟线;(3) 模

11、拟乘法器和环形混频器。,对于数字相关器或数字匹配滤波器,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全并行数字相关器;(2) 滑动数字相关器;(3) 混合数字相关器;(4) 基于DSP算法的数字相关器。,对相关器的技术要求一般有: (1) 无伪码泄漏; (2) 无载波泄漏或弱载波泄漏; (3) 对无源相关器, 要求插入损耗要小; 对于有源相关器, 要求有一定的增益(非处理增益)。,4.3.2 相关方式 根据在扩频接收机中的位置来分, 相关器有下述三种相关方式。 1. 直接式相关直接式相关又称高频相关, 它是指接收到的扩频信号在接收机的高频电路里直接与本地参考信号进行相关处理的相关器, 其相

12、关原理如图4 - 8所示, 这里的本地参考信号指的是与发端同步的伪码。,图 4 - 8 直接式相关器原理框图(a) 扩频调制器; (b) 相关解扩器,图 4 - 9 直接相关解扩波形图,应当指出, 这里的相关器与图4 - 1的相关器模型不完全相同。 由于这里的相关器的本地参考信号是与发送端相同且同步的伪随机序列, 因此这个相关器只能实现扩频信号的相关解扩, 而没有用相干载波对原始调制信号进行相干解调。,2. 外差式相关外差式相关器中的外差的概念与外差式接收机中的外差的概念相同, 即都需要有混频器来对输入信号变频, 只不过外差式相关器中还要有相关器。 由于有混频器的变频作用, 使得载有信息的信号

13、被变换到中频上, 输出与输入的中心频率不同, 这就避免了直接馈通的可能性。,一般外差相关方式的原理如图4 - 10所示。 图(a)为DS用一般外差相关器, 图(b)为FH用一般外差相关器。 在图(a)中, 本地参考信号是用与发送端发射信号完全相同的方法产生的, 它与所接收的信号相差一个中频 fIF, 与发射信号的区别在于本地参考信号没有被信息码调制。,图 4 - 10 一般外差相关方式原理图,也就不会发生强干扰信号直接绕过去的泄漏了。 并且后面还有一个中频带通滤波器, 可以起到滤除干扰的作用。 在图(b)中, 本地参考信号为与接收信号差一个中频 fIF的跳频本振信号。 在实际电路中, 如果发射

14、机与接收机不是同时工作时, 产生本地参考信号的电路还可用作发射机的调制器。 所谓中频相关方式, 就是把载有信息的高频扩频信号, 首先经过混频变成中频的扩频信号, 相关处理在中频上完成, 如图4 - 11所示。,图 4 - 11 中频相关方式框图,一个典型的外差式相关器的输出波形如图4 - 12所示。 其中, (a)图为无调制信号的解扩载波信号,(b)图为受一方波调制的PSK信号相关器输出信号, 方波频率为1200 Hz, 类似于一个2400 b/s的0-1序列, 上面两种情况均无干扰存在。 (b)图中已调信号的边带对称地分布在被抑制的载波的两边, 只有奇次谐波存在。 由图可见, 两个主边带信号

15、振幅不等, 理想情况应是相等的, 这是由于接收机的非线性引起的, 但并不会导致检测性能明显下降从而引起系统性能的降低。,图 4 - 12 典型相关器波形(a) 无调制, 无干扰; (b) PSK调制, 无干扰,3. 基带相关基带相关器是一种在基带完成相关运算的部件。 与中频相关类似, 基带相关器可以利用混频器, 采用零中频技术, 把输入的扩频信号的中心频率搬移到零中频上, 得到基带的扩频信号, 然后再进行相关处理。,图 4 - 13 TMC2023功能框图,无源的数字匹配滤波器, 实际上是由抽头延迟线和加法累加器构成, 有时也称为横向滤波器, 其结构如图4 - 14所示。 数字匹配滤波器要预置

16、好扩频接收的整数据周期的编码数据, 与输入信号作逐位匹配相关处理, 比较适合给定通信扩频码的情况。 一个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实例是Zilog公司的Z3340芯片, 如图4 - 15所示, 它是一个双64位的11 Mc/s的数字匹配滤波器。,图 4 - 14 横向滤波器结构,图 4 - 15 Z3340芯片功能框图,图4 - 16为一个256级的二进制数字相关器的框图, 它由配置寄存器、 8个32级的相关器阵列、 加权与求和单元、 可编程延迟单元及输入/输出寄存器等组成, 其核心是相关器阵列。 通过内部设置, 它可以实现32级、 64级、 128级和256级的数字相关, 通过外部级联还可以实现更长级

17、数的数字相关。,图 4 - 16 某256级的二进制数字相关器框图,在相关器阵列中, 第一级的相关器阵列直接从输入端DIN7接收数据, 其它七级的相关器阵列可通过配置寄存器的设置分别从外部输入端DIN06接收数据, 或者从前一级的移位寄存器输出接收数据。如果把此相关器用作单相关器, 其相关输出的总和由CASOUT012输出,输入数据和参考数据经一定的延迟分别从DOUT07和AUXOUT07输出,如图4 - 17所示。 相关的数据长度(称为相关窗)是可以通过寄存器设置的。 也可以将此相关器用作双相关器或二维相关器, 其顶层配置框图如图4 - 18所示。,图 4 - 17 单相关器配置框图,图 4

18、 - 18 双相关器配置框图,图 4 - 19 相关单元的框图和时序图(a) 相关单元的框图; (b) 相关单元的时序图,图 4 - 19 相关单元的框图和时序图(a) 相关单元的框图; (b) 相关单元的时序图,4.3.3 相关器的性能1. 码定时偏移对相关处理的影响相关器的主要任务是使本地参考信号与输入信号匹配, 使隐藏的载有信息的信号再现, 得到最大的输出。 然而, 在实际系统中, 本地参考信号的码序列和接收机收到的信号的码序列在码图案和时间上都很难完全匹配。在第3章中我们讲过, 最长线性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为图4 - 20中的三角形。,图 4 - 20 二进制序列在同步区域的自相关波形,由

19、此可见, 从相关器的输出端看, 噪声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大气和电路系统内部噪声本地码调制; (2) 不需要的信号本地码调制; (3) 所需信号本地码调制。,图4 - 21给出了一对相同码没有完全同步时对相关器输出的影响, 由码调制(FSK)所产生的许多相应的频率, 对于被同步的信号它们是重叠的, 并且被变换成中频, 然而在比特时间内不重叠的部分, 输入信号与本地参考信号的乘积位于这两个信号的协方差所限制的区域内的某处, 这部分输出就是噪声。 这些噪声一部分将落入中频频带之内, 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输出信噪比。 因此, 扩频系统的相关处理过程, 对于位同步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图 4 - 2

20、1 码定时偏移对相关器输出的影响,观察图4 - 21可知, 当两个码相对于精确同步有滑动时, 相关器输出码噪声相应地增加。 码定时偏移每增加, 就使噪声有 2的增加, 结果信号比噪声的函数为,(4 - 32),图 4 - 22 码定时偏移时相关器输出的信噪比,2. 载波抑制度不足和码不平衡对相关器输出的影响如果发射端的双平衡调制器的载波抑制度不足或直扩信号的码不平衡(伪码一周期内的“1”和“1”的码元数不一致), 都会使载波产生泄漏, 在载波频率点上有明显的谱尖峰, 形成窄带干扰。 对发射机来讲, 浪费了发射功率; 对接收机来讲, 对相关器的输出有影响; 对整个系统来讲, 失去了扩频信号的隐蔽

21、性。 另外, 扩频序列编码时钟的泄漏, 会使扩频信号在频谱上产生寄生调制, 同样会产生窄带干扰, 从而对发射机和接收机以及整个系统产生危害。,3. 前置滤波器特性对相关器性能的影响相关器之前的射频或中频带通滤波器(称之前置滤波器)对相关器的相关输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设前置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HB()HBB(c), HBB()具有以下低通特性:,其它,图 4 - 23 带前置滤波器的相关器的等效电路,假设接收信号为,(4 - 34),则前置滤波器输出为,(4 - 35),那么, 相关处理的结果为,(4 - 36),(4 - 37),式中, Sc()是扩频序列c(t)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在伪码与载波

22、均同步情况下, 相关器输出为,(4 - 38),图4 - 24、 4 - 25分别给出了带限和相位非线性畸变前置滤波器对相关输出的影响曲线。 应当指出, 前置滤波器的传输特性若不是理想带通特性, 则相关输出也不会是如图4 - 26所示的形式。,图 4 - 24 不同前置滤波器带宽的相关峰输出,图 4 - 25 具有非线性畸变的相位特性前置滤波器对应的相关峰输出,图 4 - 26 BTc2时相关峰输出,4. 中频频偏对相关处理的影响伪码定时的偏移会对相关处理产生影响, 而中频频率的偏移同样会对相关器产生影响。 中频频偏越大, 相关器输出的相关峰的主峰下降得越多, 主旁峰的比值也下降得越多, 从而

23、使相关器的相关处理增益降低, 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讨论可参见第 6 章。,4.4 直扩系统的相关接收,4.4.1 直扩系统接收机组成及解扩方式直扩系统的相关接收, 首先需要相关解扩, 直扩系统的相关解扩主要由相关器或匹配滤波器完成。 直扩系统的解扩方式通常采用外差式相关或基带相关方式。 随着专用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的发展, 相关处理的方式有向中频相关和基带相关方向发展的趋势。 直扩系统的接收机的组成如图4 - 27所示。,图 4 - 27 直扩系统接收机组成,图4 - 27中, 接收到的信号中有需要的直扩信号, 也有各种干扰(如单频或窄带连续载波、 宽带干扰等), 还有接收机内部的噪声。 解扩的过程

24、相当于一次扩频过程, 但解扩器对不同的输入信号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4.4.2 直扩信号的相关处理直扩信号的相关处理, 是用与发端伪随机序列同步的本地参考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 使有用信号由宽带信号恢复为窄带信号, 而将干扰信号扩展, 降低干扰信号的谱密度, 使之进入到信号频带内的功率下降。 从而使系统获得处理增益,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根据图4 - 27, 设接收机经混频后的中频信号为 rI(t)=sI(t)+nI(t)+JI(t) (4 - 39)其中,(4 - 40),图 4 - 28 nI(t)谱密度,本地产生的伪随机序列为c(t), 经相关器的相乘(后接中频窄带滤波器)

25、后可得信息分量为,(4 - 41),若扩频码已完成同步, 有c(t)c(t)=1, 这样,(4 - 42),经解调可以恢复出传输的信号a(t)。,经相关后的噪声分量和干扰分量分别为,和,(4 - 43),(4 - 44),图 4 - 29 各分量频谱密度,4.5 直扩系统的性能,4.5.1 直扩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直扩系统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军事通信中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抗干扰性的通信手段。 在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干扰主要有下面几种: 白噪声干扰或宽带噪声干扰、 部分频带噪声干扰、 单频及窄带干扰、 脉冲干扰以及多径干扰等。 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干扰情况, 确定直扩系统的处理增益和其它参数, 使之达到可靠

26、通信的目的。,1. 加性白噪声干扰扩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噪声干扰, 这种干扰一般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或带限白噪声。 设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 n0, 经混频后为一带限白噪声, 带宽为扩频信号带宽Bc, 谱密度仍为n0, 故相关器输入噪声功率为,(4 - 67),由上面分析可知, 相关器输出噪声功率为,(4 - 68),式中, Wa为信息带宽(Wa2Ba)。 考虑到BaBc, 只考虑fI附近的噪声功率, 则 近似为Kn0, 其中K为一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常数。 对PSK调制, K0.903; 对MSK调制, K0.995。 所以,(4 - 69),由于解扩前后信息能量不变, 因此

27、处理增益为,(4 - 70),图 4 - 30 直扩系统对窄带干扰的处理过程,2. 窄带干扰与单频干扰设窄带干扰信号中心频率为 fJ, 带宽为BJ, 且fJ=fI, BJ=Ba。 输入相关器的干扰功率为NJ, 功率谱密度为GJ(), 那么, 解扩后干扰信号的输出功率为,(4 - 71),3. 正弦脉冲干扰中心频率为 fJ的正弦脉冲调制波对直扩系统的干扰效应与上述分析方法类似, 当这种干扰脉冲出现时, 接收机相关器的输出信干比为,(4 - 74),(4 - 75),4. 多径干扰多径干扰是一种在通信中, 特别是移动通信中常见的且影响很严重的干扰, 它属于乘性干扰。 抗多径干扰的方法很多, 扩频技

28、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面我们先分析多径干扰形成的原因, 然后再看直扩系统如何抗多径干扰。,1) 多径干扰多径干扰是由于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各种反射体(如电离层、 对流层、 高山和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 在接收端收到的直接路径信号与反射路径信号产生的群反射信号之间的随机干涉形成的, 如图4 - 31所示。 图4 - 32为多径传输基带合成波形。,图 4 - 31 多径传输示意图,图 4 - 32 多径传输基带合成波形,由式(4 - 77)可知: 第一, 从波形看, 多径传播的结果使单一频率的确知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受到调制的信号, 如图4 - 33(a)所示, 这样的信号称为衰落信号; 第

29、二, 从频谱上看, 多径引起了频率弥散, 即由单个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 如图4 - 33(b)所示。,图 4 - 33 多径信号波形与频谱示意图,一般说来, 数字信号传输时希望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而较高的传输速率对应有较宽的信号频带。 因此, 数字信号在多径媒质中传输时容易因存在选择性衰落而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 为了减小码间干扰的影响, 通常要限制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 表4 - 1给出了在移动通信中多径传播的典型数据, 表4 - 2为某些信道的典型多径时延值。,表 4 - 1 移动通信中多径传播典型数据,表4 - 2 某些信道典型多径时延,2) 直扩系统的抗多径能力直扩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多径

30、干扰的能力, 其抗多径效应的机理主要在于: (1) 直扩系统是一种宽带系统, 尽管在通信中一部分频谱可能被衰落, 但不会带来太大的恶化。 (2) 伪随机序列具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 因而对多径效应不敏感。图4 - 34给出了直扩减弱多径效应的示意图。,图 4 - 34 直扩抗多径示意图,(3) 当码元Tc相当窄且伪码码长很长时, 系统的频谱很宽, 反射回来的多径频率分量不可能同时到达接收点, 形成的多径干扰信号就被削弱, 对接收有用信号影响不大。,图 4 - 35 多径信号示意图,图 4 - 36 抗多径干扰条件示意图,4.5.2 直扩系统的多址性能直扩系统为一宽带系统, 如果使用很宽的频带来传

31、送一路信息数据, 那么频带(或频谱)利用率就非常低, 这是通信系统所不希望的。 对于直扩系统来说, 要提高频谱利用率, 必须在同一宽频带上传送多路信息数据, 即提高多址能力。,SSRA方式的接收模型如图4 - 37所示。 设同时工作的用户有 K个, 各用户有不同的扩频编码。 为了讨论方便, 设各发射信号si(t)(i=1, 2, K)的平均功率为,i=1,2,K (4 - 85),则接收机的输入信号为,(4 - 86),式中, n(t)是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02的白噪声; Pi为第i个用户的信号功率。 设某接收机的本地参考信号为vj(t)=sj(t), 且处于同步状态, 则经相关器后输出为,(4

32、 - 87),其中, 第一项为接收机对所需信号的响应, 第二项为接收机对不需要的信号的响应(称为多址干扰项), 第三项为接收机对噪声的响应。,图 4 - 37 SSRA接收模型,图 4 - 38 多址系统的用户数,4.5.3 直扩系统的数据传输性能数据传输性能是指在给定通信方式情况下, 单位时间能传送的信息数据比特数。 我们知道,不同的调制方式(如BPSK、 QPSK、 MPSK等)有相应不同的数据传输性能。 扩频通信也是一样的, 但是扩频通信还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我们这里只讨论后者, 即讨论多进制扩频或M元扩频通信。,M元扩频通信的原理如图4 - 39所示。 发射时只发射一

33、个扩频码, 但是是在M个扩频码(设互相正交)中选择的。 因此, 一次发送的信息量为lbM(bit), 如果扩频码周期为T, 则其数据传输能力为,(4 - 105),这与MPSK调制方式的数据传输能力一样, 但它们的误码 率性能却不相同。,图 4 - 39 M元扩频通信信号原理图,图 4 - 40 M元扩频通信的比特误码率,表4 - 3 多进制扩频系统与直扩系统比较,4.5.4 直扩系统的抗截获性能截获敌方信号的目的在于: 发现敌方信号的存在; 确定敌方信号的频率; 确定敌方发射机的方向。 理论分析表明, 信号的检测概率与信号能量和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成正比, 与信号的频带宽度成反比。 直扩信号正

34、好具有这两方面的优势, 它的功率谱密度很低, 单位时间内的能量就很小, 同时它的频带很宽。 因此, 它具有很强的抗截获性。,4.6 跳频系统的相关接收,4.6.1 跳频接收机的组成定频信号的接收设备中, 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的接收方法, 即接收机本地振荡器的频率比所接收的外来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差一个中频, 经过混频后产生一个固定的中频信号和混频产生的组合波频率成分。 经过中频带通滤波器的滤波作用, 滤除组合波频率成分, 而使中频信号进入解调器。 解调器的输出就是所要传送给收端的信息。,跳频信号的接收, 其过程与定频的相似。 为了保证混频后获得中频信号, 要求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要比外来信号高出一个

35、中频。 因为外来的信号载波频率是跳变的, 则要求本地频率合成器输出的频率也随着外来信号的跳变规律而跳变, 这样才能通过混频获得一个固定的中频信号。 图4 - 41给出跳频信号接收机的框图。 图中的跳频器产生的跳频图案应当与所要接收频率高出一个中频, 并且要求收、 发跳频完全同步。 所以, 接收机中的跳频器还需受同步指令的控制, 以确定其跳频的起、 止时刻。,图 4 - 41 跳频接收机原理框图,4.6.2 跳频信号的相关处理设发射机发送的跳频信号为 s(t)=Aa(t) cos(it+i) (4 - 117)式中: a(t)为传输的信息; i1, 2, , n为传输信号的瞬时(角)频率, 它是

36、时间的函数; i为每一频率持续时间内的初始相位。 那么, 接收机收到的信号为r(t)=s(t)+n(t)+J(t)+sJ(t) (4 - 118)式中: n(t)为噪声; J(t)为干扰信号; sJ(t)为其它网的跳频信号。,图 4 - 42 混频等效电路,本地频率合成器产生的本地信号为cosjt, 其中j1+I, 2+I, , n+I , j=1, 2, , N, 与发端的跳频图案相似, 不同之处是收端的频率集中的频率元的频率比发端的频率集中的频率元的频率高出(或低于)一个中频I。 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产生的本振信号同时送入相关器进行混频, 如图4 - 42所示。,由于n(t)为高斯白噪声,

37、 其谱密度为n0, 则由图4 - 43可知, 进入解调器的噪声功率为,(4 - 125),与窄带系统的解调器的输入噪声功率相同。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跳频系统不能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这一结论与直扩系统是一致的。,图 4 - 43 噪声分量功率谱 (a) n(t)功率谱; (b) 混频n(t)功率谱,图 4 - 44 不同网信号跳频图案,图 4 - 45 形成干扰示意图,4.6.3 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1. 单频干扰与窄带干扰单频干扰或窄带干扰对宽带接收机的影响非常严重。 这些干扰可能来自功率大、 距离近的电台或干扰源, 也可能来自敌方的人为干扰。,由第2章的分析可知, 为了改善跳频系统的误

38、码性能, 可以用增加可用频率数的办法, 也可以用增加冗余度(同时提高跳频速率)的办法。 增加冗余度, 就是采用频率编码, 最简单的例子是采用重复码, 即一个信码用几个频率传输, 而在解码时用多数判决准则, 重复码通常用奇数个比特构成, 判决时可以3中取2, 5中取3, 。 这时误码率为,(4 - 131),在实际中增加多余度究竟能使误码率改善多少, 取决于系统参量。 显然, 每比特信息发送的切普数越多, 误码率就越小, 这要求跳频速率和射频带宽成正比增加。 如果系统带宽或频率合成器产生的频率的能力受到限制, 则必须在每比特发送较多频率数与降低误码率之间进行一定的折衷。 图4 - 47给出了多频

39、传输在不同判决准则下误码率Pe与误切普率Pe之间的关系。,图 4 - 46 频谱部分重叠节省频带 (a) 频谱不重叠; (b) 频谱重叠,图 4 - 47 多频传输在不同判决准则下Pe与Pe的关系,2. 宽带阻塞干扰在直扩系统中, 干扰直扩信号, 单频或窄带干扰比宽带干扰更有效; 而在跳频系统中, 干扰跳频信号, 宽带干扰比窄带或单频干扰更有效。 因为宽带干扰“击中”跳频信号的概率较大。,3. 跟踪式干扰跟踪式干扰机的组成为一频谱分析仪和干扰机。 工作时, 它首先用频谱分析仪分析出跳频发射机发送信号的频率等参数, 然后将干扰机的频率调到跳频信号的频率上, 对跳频信号进行干扰。,4. 转发式干扰

40、所谓转发式干扰, 往往是在敌对环境中敌方有意设置的人为干扰, 如图4 - 48所示。 其中的干扰机把收到的信号, 经处理(放大, 加噪声调制等)后, 再以最小的时延转发出去。 由于这种干扰的功率大, 可以和所需信号的功率相当, 因而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图 4 - 48 转发式干扰示意图,5. “远-近”效应在直扩系统中, 信号与干扰处于同一频带, 由于干扰机离接收机的距离远小于发射机到接收机距离, 前者路径衰减比后者的弱得多, 虽然直扩系统有处理增益, 干扰机到达接收机电平仍然能超过直扩系统的干扰容限。,6. 多径干扰由第4.5节分析可知, 直扩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其抗多径干扰

41、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伪随机码的码元宽度Tc, Tc越小(码速越高), 抗多径干扰的能力越强。直扩系统抗多径的条件是R1。 跳频系统也具有抗多径能力, 而且在信噪比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FHFSK系统还可以利用多径改善性能, 但在一般情况下, 条件相同, 直扩系统的抗多径能力要比跳频系统强。,跳频系统要抗多径干扰, 应保证在一跳时间之内与多径信号没有重叠部分, 即要求,(4 - 135),式中为多径时延。 若以Rh1Th表示跳频速率, 则上 式可改写为,(4 - 136),4.7 跳 频 器,4.7.1 跳频器在跳频系统中, 跳频器实质上是一个频率源, 由它产生满足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的频率信号, 它产生

42、的频率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频率信号。 1. 跳频通信对跳频器的要求(1) 要求输出频谱要纯, 输出频率要准、 稳, 否则接收和发射两端不易同步, 不能可靠地进行通信;,(2) 跳频图案要多, 跳频规律随机性要强, 从而可加强通信的保密性能; (3) 要求频率转换速度要快, 输出的可用频率数要多。 跳频速率越快, 通信频率的跳变越不易被干扰或破译, 但频率跳变太快也会使频谱展宽, 且使得跳频器结构复杂, 成本高; (4) 跳频器输出频率要高。 频率越高, 可利用的频率范围越宽, 跳频通信产生的频率数越多, 保密性就越强;,(5) 跳频器必须要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抗震性, 适合于战术通信和移动

43、通信使用的要求; (6) 跳频器要求体积小、 轻便, 使跳频电台适用于携带式移动通信。,2. 跳频器的技术指标不同的跳频电台对跳频器的要求不同, 跳频数和跳频速率是决定整个跳频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 目前比较先进的跳频器技术指标可以达到: (1) 频率转换时间1 s; (2) 电台输出的寄生信号频率低于选定频率80 dB; (3) 跳频信号带宽60 MHz; (4) 频率数为4095(即2121); (5) 跳频速率为105 h/s。,4.7.2 跳频器的组成跳频器主要由产生多种频率的频率合成器和控制频率跳变的伪随机码产生器组成, 如图4 - 49所示。,图 4 - 49 跳频器的组成,4.7.

44、3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直接式频率合成器是直接把主频率(参考频率)经分频、 倍频和混频后, 得到不同的频率,因而输出频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与主频率相同。 图4 - 50是这种频率合成器的一种基本单元“和频-分频”基本单元, 图4 - 51为这种频率合成器组成框图。,图 4 - 50 “和频-分频”基本单元框图,图 4 - 51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的组成框图,图 4 - 52 简单直接式频率合成器,4.7.4 间接式频率合成器间接式频率合成器是用主频率(参考频率)通过锁相环路控制的一个可变的振荡器, 得到不同的输出频率, 如图4 - 53所示。 压控振荡器的频率 fv被可变分频器N分频, 得到fvN,

45、与输入参考频率fcM比相, 通过环路滤波器滤波, 把一相差信号转换为一直流信号, 送给压控振荡器(VCO), 调整VCO, 使fvNfcM, 因而可得VCO的输出频率为,(4 - 138),图 4 - 53 间接式频率合成器,这种频率合成器的转换时间在毫秒级, 适合于中、 慢速跳频; 它产生的频率的稳定度取决于参考频率的稳定度, 因而一般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 结构简单, 体积小, 易集成。 为提高间接式频率合成器的跳频速率, 也可采用图4 - 54所示的双环电路, 两个环路交替工作。 采用这种环路, 可以提高频率合成器的跳频速率。,图 4 - 54 双环路频率合成器,4.7.5 直接式数字频率

46、合成器 1. DDS的原理和特点DDS的组成如图4 - 55所示, 由一相位累加器、 只读存贮器(ROM)、 数模转换器(DAC)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图中 fc为时钟频率。,图 4 - 55 DDS的组成,DDS的特点如下: (1) 频率转换时间快, 可达纳秒级, 这主要取决于累加器中数字电路的门延迟时间; (2) 分辨率高, 可达MHz级, 这取决于累加器的字长N和参考时钟fc。(3) 频率变换时相位连续; (4) 非常好的相位噪声性能, 其相位噪声由参考时钟fc的纯度确定, 随20 lgL减小。 (5) 输出频率带宽, 最大的输出频率为fc2, 这是由Nyquist 采样定理决定的。,2.

47、 DDS的性能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波段、 带宽、 转换时间、 相位噪声、 杂散、 体积、 复杂度、 成本等。 对DDS而言, 其波段、 带宽及稳定度取决于器件和参考时钟fc; 由于是一开环系统, 频率转换时间是门电路的延迟时间, 可达到ns级, 完全可以满足任何跳频系统或其它系统的要求; 体积小、 成本低也是DDS的一大优点。,图 4 - 56 输出信号频谱图,DDS的杂散性能的改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1) 增加DAC的位数, 有效位每增加一位, DDS的输出杂散电平将改善6 dB; (2) 增加有效相位位数, 每增加一位, DDS的输出杂散电平将改善8 dB; (3) 设计性

48、能良好的低通滤波器, 最大限度地滤除第一个混淆信号。,3. DDS与PLL DDS和PLL是两种频率合成技术, 其频率合成的方式是不同的。 DDS是一种全数字开环系统, 而PLL是一种模拟的闭环系统。 由于合成的方式不同, 因而都具有其特有的优点与不足, 从设计DDS和PLL需考虑的因素的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两种频率合成技术的差异。 在PLL频率合成器中, 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为:,(1) 频率分辨率即频率步长; (2) 建立时间; (3) 调谐范围(带宽); (4) 相位噪声(谱纯度); (5) 成本、 复杂度和功耗。 而对于DDS, 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 (1) 时钟频率(带宽); (2) 杂

49、散响应(谱纯度); (3) 成本、 复杂度和功耗。,图 4 - 57 DDS/PLL频率合成器,图 4 - 58 DDS驱动PLL频率合成器,4. DDS的调制特性 在DDS中, 输出信号波形的三个参数: 频率 、 相位和振幅A都可以用数据字来定义。 的分辨率由相位累加器中的比特数来确定, 的分辨率由ROM中的比特数确定, 而A的分辨率由DCA的分辨率确定。,图 4 - 59 用DDS完成数字调制,4.7.6 跳频图案载波频率跳变的规律称之为跳频图案, 它也是跳频通信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 跳频图案的要求(1) 每个跳频图案跳变的频率在被传输的全部频带内。 (2) 周期非常长, 长到实际通信中图案不重复。 (3) 保密性高。 (4) 随机性好。,(5) 在允许的时延 情况下, 各种跳频图案间可能重叠的频隙数最小。 (6) 给定一个允许的重叠准则, 其构成的跳频图案的数目应是最大的。,2. 跳频图案的种类跳频图案的种类一般是指用作跳频图案控制码的伪随机码和控制方法。 目前, 用得较多的伪随机码主要是m序列、 M序列和R-S(ReedSolomon)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