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4 特质论.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463022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 特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04 特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04 特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04 特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04 特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特质论,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第三节 大五人格因素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节 特质论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 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一、奥尔波特的生平 二、概念和原理人格的定义特质的定义、种类 三、人格动力机能自主性 四、人格发展 五、健康人格的特点 六、评鉴技术 人格发展特质的常规研究方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一、奥尔波特的生平 会面弗洛伊德使发现精神分析存在的问题; 铁钦纳对他的博士论文的质疑 主要著作,二、特质论体系,(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行为与思想。 1、人格是一个动力组织。活动的,

2、整体化的、不断发展的,因而是动力的。 2、心理物理系统,身心不可分割。 3、决定倾向,一旦给予适当刺激就会唤起适应性行为和体态风格。 4、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个体独有的行为和思想, 5、人格是先天生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的。,(二)特质的定义和特点,人格理论应该能解释生活的真实。我们将一个人行为的一致性和倾向性加以概括得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这就是特质理论的基础。特质是理解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关键,它促进并指导人以独特的方式行动。 特质是人格测量的基本单位;特质是一种先天的倾向,一种概括化了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形式。 人总

3、是以特质来迎接外部经验,由于特质不同,所以人与人对外界的反应不同。“同样的火候可以使黄油融化,也可以使鸡蛋变硬。”,不同的刺激 特质 机能等值反应同辈 缺乏朋友团体 回避聚会嗜好 喜欢独处 讲习会 不参加,羞怯,(三)特质的种类,两种划分:第一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与次要特质;第二种,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 首要特质 主要动机、优势倾向、显著特质,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影响一个人全部活动的所有方向; 中心特质 对一个人的行为控制得相对少一些,不具有首要特质那样的概括性,但仍相当重要;5-10个 次要特质 不甚明显的、边缘性的特征,一致性和个性都比较差,接近习惯或态度。 共同特质 群体所具有的特质 个

4、人倾向 不为他人所具有的、个人独有的特质,三、人格动力,他不赞同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与成人人格的关系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儿童的行为可能有的像长大以后的行为,但它们反应的内在动机却不一定相同。例如,阅读,工作等等 成人的动机是变化的,是自我维持的同时系统,由先前的系统发展而来,但机能上独立于它们。 机能自主(功能独立)与原先产生的需要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现有的行为动机和原先的动机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四、人格发展(自我认同感),1.躯体我的感觉阶段,0-1岁; 2.自我同一阶段, 2岁,自我认同感; 3.自尊感阶段,3岁; 4.自我扩展的阶段,4岁;自我意识扩展到其他事物上;自私的开始; 5.自

5、我意象感,4-6岁,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热望; 6.自我理智感调适阶段,6-12岁,用理智来思考,解决问题 7.统我追求显露阶段,12-青春期,经由生活目标的选择以追求自我提升的倾向;(统我是特质的组织者) 8.知者自我显露阶段,成人,自我被认识到,自我的一致化,同时超越前面七个阶段,综合发挥作用。,五、健康成熟的人格,1.自我扩展的能力,关心他人;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爱和同情; 3.自我接纳能力和自我安全感,有挫折容忍力,积极的自我意象; 4.具有现实性知觉,真实的看待各种事物;(明白人) 5.具有自我客观化,能洞察自己的能力与不足; 6.统一的人生哲学,

6、有相当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一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六、特质论的研究方法,人格特质研究的两种方法: (一)常规研究法:即共同特质,通过测量和比较,寻找平均值 (二)特殊规律研究法:不是把所有被试都归并到研究者事先设计好的维度或分类中,而是研究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特质组合。他认为研究某个人的人格,最好的方法是对他本身进行深入探讨,而不必花太多的功夫与别人做比较。,奥尔波特对珍尼的诊断 58-70岁给儿子的两个朋友写信,丈夫去世一个月后儿子出生,溺爱,儿子参军回来交女朋友,与他断绝来往,后来又与之通信;儿子死后,为了遗产与儿媳妇陷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珍尼的诊断,1、好争吵的/多疑的 2、

7、自我中心 3、独立的 4、戏剧性的 5、有审美感的 6、攻击的 7、愤世嫉俗的/病态的 8、感情用事的,对奥尔波特理论的评价,优点局限,第二节 卡特尔的特质论,一、卡特尔的生平 二、概念和原理特质的定义、种类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对16PF的研究 三、人格发展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四、评鉴技术,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一)特质 特质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就象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构成宇宙万物一样。特质的分类: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同奥尔波特 2、表面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一个人外部表现的特点; 根源特质一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人有16种根源特质。 3、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 动力特质促使人朝着一定

8、的目标去行动,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分为三种:1)能 (本能)来源于遗传,具有选择性、激发情绪反应、决定行为方向和完成行为的四个特性;2)外能;来源于环境,有情操和态度两种;3)辅助,(二)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因素负荷 测验 因素1 因素2 怀疑 0.52 0.15 压抑 0.81 0.08 内疚 0.66 0.04 词汇理解 0.11 0.88 写作 0.03 0.69 语词流畅 0.19 0.47焦虑 语文能力,(三)卡特尔的16个根源特质,乐群性 聪慧性 稳定性 恃强性 兴奋性 有恒性 敢为性 敏感性,怀疑性 幻想性 世故性 忧虑性 实验性 独立性 自律性 紧张性,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

9、,它是依据人们在某一特征上所表现出来的程度而分类的。,三、人格发展,(一)遗产环境的作用 人格是交互作用的结果,两者呈负相关,社会所施加的压力使人趋向于社会大多数人;支配人的变得不那么支配人,不自信者变得自信。 (二)人格学习是一种“对多维情境反应的多维改变”,四、对卡特尔人格理论的评价,第三节 五因素模型,一、产生背景 (一)大五人格模型的研究取向及理论依据 研究取向有二:词汇研究和问卷研究 理论依据有二:词汇学和特质论 (二)大五因素模型的研究史 格塞尔、克莱吉斯、包格顿、奥尔波特和奥伯特、卡特尔、图普斯和克罗斯特尔(1961)、诺曼(1963)、迪格曼(1981)、高德伯格、马格斯和考斯

10、特(1985)以及约翰(1990),二、大五模型,一、基本假设:词汇假设 二、基本结构:E外倾性(生理)、A宜人性(人际)、C尽责性(工具)、N神经质(情绪)、O开放性(智能) 三、基本特点,三、大五的验证与测量方法,一、重新建立词表:使用不同的词表 二、不同方法的验证:使用不同的方法 三、跨语言跨文化验证:使用不同的语言 四、大五人格的测评,四、中国人人格因素的研究,一、中国人的人格模型 (一)五因素模型:杨国枢 (二)七因素模型:王登峰,五、研究主题,一、因素命名与次序 二、人格因素的数量:大三、大五、大七 三、不同词类的探索: 形容词 短语,第三节 大五因素模型,一、内容 E:外倾,充满

11、活力,热情;谨慎,冷淡,退让 A:宜人,利他,有感染力;多疑,不合作,残忍 C:认真,克制,拘谨,负责;懒惰,粗心,享乐 N:神经质,消极情感,敏觉;安全,放松,果敢 O:开放,创造性,思路新;兴趣少,讲实际,二、支持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1. 基本因素跨文化的一致性基本词汇假设 跨文化研究有两种互补的研究取向,即共性研究(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性研究(文化的特殊性、本土性),结合两种取向,是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 王登峰的研究(大七人格结构),2.自我与观察者等级评定的一致性;同伴与自我 配偶与自我N 0.45 0.53E 0.26 0.53O 0.37 0.59A 0.49 0.60C 0.4

12、1 0.57,3.特质分数与动机、情感、人际的相关性;某些特质得分与动机追求有关系;N与负向E与正向主观幸福感有关系;在人际上是物以类聚还是人与群分,前者得到更多的支持。 4.人格异常诊断为人格特质集和维度,而不是类型;尽责性得分高与强迫症有关;宜人性得分低与反社会人格有关。情绪稳定、宜人性和尽责性对团体生存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三、应用 1.临床心理:低神经质得分和高尽责性得分均与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关。低开放性者则更适合于生物反馈,情感支持。 2.健康心理: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均与健康心理有关。 3.职业、艺术兴趣与开放性呈正相关,高尽责性者被一致性地评为优秀雇员。 4.发展心理:高尽责性、高

13、开放性的青少年具有好的学业成就,低认真性、低宜人性的青少年有较多的违法行为。,大五因素评价,尽管五因素模型已逐步得到承认并运用于许多实践领域,但仍有一些心理学家对它持批评态度。 1.对因素分析的质疑。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如旋转决策的武断性,因素解释的模糊性 。 2.词汇假设的不当,世俗概念不能保证涵盖和表达一些精细而复杂的个别差异和人格特质。 3.问卷假设的缺点,没有一内在的人格理论作指导,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作检验,呈现了拟合程度较差。 4.因素命名、数量、含义上的不一致 。,第四节 特质论的测量方法,(一)自陈问卷的格式 (二)编写自陈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三)常用的自陈问卷: 1、明尼苏达多相个

14、性问卷 2、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一)特质论与情境论之争 人格与环境都与行为有关,考虑两个因素比单独一个因素对于预测人类的行为更有效。 人格特质分数预测行为的效度有多高? 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特质的测量问题。 争议的积极影响,第五节 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纵向的稳定性和横向的一致性。爱泼斯坦让30个大学生对自己28天里每天的情感(安全、幸福、生气)、行为冲动和实际行为作等级评定(刺激寻求、攻击性、社会退缩)。 结果是一天的行为无法预测第二天的行为,但是两周的行为可以通过前两周的行为作出预测。情感更为稳定。 精度(fidelity)与宽度(bandwidth)的关系,两者往往成

15、反比。特质论有较好的宽度,但是精度较差。 自陈量表存在的问题,社会期许(测谎题),反应定势,默认、极端化、回避、粗心、离题位置定势(多种答题);无意识动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对无意识的动机无法知晓。,(二)特质论的特点: 1、他们是学院式研究者而不是临床治疗专家; 2、他们关注的焦点是行为的描述和预测而不是行为的改变; 3、他们很少去了解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4、他们使用客观测量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直觉或主管判断; 5、特质法拥有广阔的生命力。,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一、成就动机 二、A型B型行为模式 三、社交焦虑 四、情绪 五、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几十年来,成就动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

16、主题。这一领域的很多早期研究是以莫雷对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为基础的。近期的研究关注归因和目标对成就行为的影响。,归因的三个维度 稳定性 控制点可控性,稳定归因,不稳定归因,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可控归因,不可控归因,成就目标,根据你最近选的一门课的情况,用数字1到7 标明下列叙述与你的符合程度。回答7 代表这一陈述非常符合你的情况,1 代表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1、我一定要比别的同学做得好。 2、我担心自己可能没有掌握这门课中所能学到的全部内容。 3、我希望在这门课中尽量多学东西。 4、我不想在这门课中表现得差劲。 5、重要的是,与选这门课的其他人相比我表现得很好。 6、有时候,我担心自己不能彻底

17、理解这门课的内容。 7、重要的是,我要尽量彻底理解这门课的内容。 8、我的目标是在这门课上成绩不要太差。 9、我的目标是在这门课上取得比大多数同学都好的成绩。 10、我经常担心没有学到这门课中应该学到的全部内容。 11、我特别希望能掌握这门课中出现的全部材料。 12、我担心在这门课中获得糟糕的成绩,这一点常激励我。,这一量表可以得到四种成就目标分数。 掌握趋近目标(3、7、11) 掌握回避目标(2、6、10) 成绩趋近目标(1、5、9) 成绩回避目标(4、8、12),参照平均数和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掌握趋近目标 5.52 1.18 掌握回避目标 3.89 1.53 成绩趋近目标 4.82

18、1.68 成绩回避目标 4.49 1.67,绝对的/内在的 (掌握),标准参照的 (成绩),积极的 (趋近成功),消极的 (避免失败),A型-B型行为模式,对A型行为的研究来自于一些在理论上对易患心脏病者的预期。在与这一人格特质有关的行为中,A型者在成就情境中通常比B型者表现出色。尽管在早期,研究者曾发现A型行为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极其明显的相关,但后来的研究却不能总是重复得到这些结论。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研究者测量A型性格的方法不同,另一种是研究者发现生气和敌意是与健康问题有关的A型性格的成分。,社交焦虑,对有社交焦虑的人群的研究表明,可以用许多特定的行为来对羞怯者实施干预,提高他们有效的与

19、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羞怯者在社会交往中一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愿意寻求帮助,常常把来自谈话对象的反馈解释为拒绝。研究表明,社交焦虑来自评价恐惧。通过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或者通过把这些交往保持在短时间的、气氛愉快的范围内,羞怯的人得以避免来自他人的消极评价。缺乏自信心使得发起谈话对于有社交焦虑的人来说尤显其难。,请标出下面每一种表述能够描绘你的程度。用5点量表表示你的答案,从1=根本不是那样 到 5=非常符合。,心理测试问卷,1、哪怕是在一般的聚会中,我也经常感到紧张。 2、当处于一群我不认识的人中间时,我通常会感到不舒适。 3、当面对一些异性说话时我通常会很从容。 4、当我必须跟老师或

20、老板谈话时,我感到紧张。 5、聚会经常让我感到焦虑不安。 6、在社交场合我比大多数人更少羞怯。 7、如果和不是很了解的同性交谈,我有时会感到紧张。 8、参加工作面试时我很紧张。 9、我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有更多的自信。 10、在社交场合我很少感到焦虑。 11、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羞怯的人。 12、当与一位有吸引力的异性交谈时,我会感到紧张。 13、当给某位我不是很熟悉的人打电话时我经常感到紧张。 14、与有权势的人说话时,我会紧张。 15、在人群中我感到放松,哪怕那些人和我完全不同。,记分方法,首先把第 3、6、9、15题的得分逆转,即1=5,2=4,3=3,4=2,5=1。然后把15个题的分值相

21、加。 大学生的平均得分为39,标准差大约为10。,这个量表用来测量随时可能发生的交往中的社交焦虑。这是有时候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交往情境所体验到的焦虑,例如会见陌生人或者约会,这与有准备的在公众场合发言所体验的焦虑不同。交往焦虑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羞怯和约会焦虑。这个量表上得分高的人比那些得分低的人会更经常更强烈地体验到社交焦虑。,情绪,尽管情绪的波动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时间和情境的影响,但研究者还是根据较为稳定的个体差异确定了考察情绪的途径。情绪的两个主要的维度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这两个常用的情绪维度相互独立,并且能预言不同的行为,人格研究者还考察了情绪强度和人们在表达自己情绪程度上的个

22、体差异。,下面这些描述符合你的程度如何,请用六点量表表示。1=从不 6=总是,1、我认为我自己是一个爱表达情绪的人。 2、人们认为我不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3、我隐瞒自己的感情。 4、我常被别人认为是冷漠的。 5、人们可以看出我的情绪状况。 6、我会在别人面前表现情绪。 7、我不喜欢让别人知道我的情感如何。 8、我能在别人面前哭。 9、即使我的情绪非常激动,我也不让别人看出我的情感。 10、别人不容易看出我的情感怎样。 11、我不是一个爱表达情绪的人。 12、即使我正在体验着强烈的情感,我也不会把它们表现出来。 13、我掩藏不住自己的情感。 14、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 15、我不对别人

23、表达自己的情绪。 16、我的真实情感与别人所认为的不同。 17、我抑制自己的感情。,计算分数时首先把第2、3、4、7、9、10、11、12、15、16、17的条目反向计分。即1=6,2=5,3=4,4=3,5=2,6=1。然后把这17个条目的得分加起来,得分越高,你就越乐于表达情绪。 大学生被试的常模:,女性 66.60 12.71 男性 61.15 12.69 总体 64.67 12.97,平均数 标准差,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每个人都能在从气质性乐观到气质性悲观的连续体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者发现,典型的乐观主义者能有效地应对逆境,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比悲观者使用了更多的积极的和直接的应对策略。研究者还确定了被他们称之为防御性悲观的人。这些个体故意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有可能会变糟的事情上,并以此为动力来努力做到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