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美学1-词源考证.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461339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1-词源考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学1-词源考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学1-词源考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学1-词源考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学1-词源考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学词源考证(一),一、西文中的本来意思 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A. G. Baumgarten, 1714-1762)于1735年首先使用,其拉丁文的写法是aesthetica,鲍姆嘉通用它来翻译希腊文aisthesis,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英文通常写为aesthetics或esthetics,美学词源考证(二),二、美学的中文翻译 1、日本人中江兆民(1847-1901)1883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王国维于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 2、传教士罗存德1866年所编的英华词典将aesthetics翻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理”,该书很快传到日本,对日本人创

2、译新名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1875年传教士花之安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 3、早期留美学者颜永京(1838-1898)于1878-1889年间将aesthetics翻译为“艳丽之学”或“艳丽学”。,美学的主要定义,1、关于美的科学或美学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3、艺术哲学,美学的学科位置,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2、从关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看,美学是与逻辑学并列的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科学。 3、从艺术哲学来看,美学同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等等一

3、道,组成哲学的应用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美学?,一、从求知的角度来看。 二、从做人的角度来看。 三、从致用的角度来看。,从求知的角度来看,1、学习美学可以给我们系统的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知识。 2、学习美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磨练我们的敏感力,为其他领域的知识创新打好基础。,从做人的角度看,1、学习美学可以让我们思考伦理规范的基础,让我们不仅遵守规范,而且陶冶情感,后者才是好人的基础。 2、学习美学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气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将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为一件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从致用的角度看,1、学习美学有助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等具体的艺术实践。(美学可以为艺术批评和解释提供必要的理

4、论框架和语汇) 2、随着审美化进程(aestheticization processes),的深入发展,美学策略已经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美学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西方美学的三种形态,以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8世纪中期创立美学科学为标志,可以将2500多年来的西方美学划分为三种形态: 1、前学科形态 2、学科形态 3、后学科形态,两种前学科形态的美学,1、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美学集中于美的研究。 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美学集中于艺术(悲剧)的研究。,学科形态的美学,1、鲍姆嘉通 2、康德 3、黑格尔,后学科形态的美学,1、美学的心理学转向 2、美学的社会学转向 3、

5、美学的本体论转向,适合整理中国美学的美学理论,1、从透视主义(perspectivism)看理论立场在中国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西方美学史上三种主要美学定义的回顾:研究美的科学、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和艺术哲学。 3、比较而言,以“感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美学最适合作为研究中国美学的理论立场或视角,中国美学的独特范畴体系,妙(美beautiful, beauty, beautifulness) 道 象(审美对象, aesthetic object) 兴(审美经验, aesthetic experience) 气 艺术-文化(fine arts, symbolization) 自然-境界(spon

6、taneity, the nature, trans-symbolization),中国美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儒家(仁情直礼乐) 道家(道象罔游) 禅宗(诸法实相顿悟黄花翠竹),小结,总之,如果我们可以一般地说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的话,由于“天人合一”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因此用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方式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目标,“天人合一”的目标只能在非思辨、非推理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中实现;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的方式,决定了“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只能是审美境界而不是哲学境界。这就是中国哲学与美学的内在关联。,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1、对西方美学的借鉴 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2、对中国美学的发扬 宗白华 3、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蔡仪、李泽厚 4、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