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口腔型人格.doc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8456743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型人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口腔型人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口腔型人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口腔型人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口腔型人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伤口腔型人格受原始创伤的时间多半是母亲哺乳期间,或说从出生后到一岁多。创伤所以发生乃因其需要不被满足,这段时期的婴儿最需要的是有人抚育,婴儿的抚育有两件大事:喂食和爱抚。在肉体和生理上,从口腔到肛门这一长条管子要常饱满而畅通,能吃得饱、拉得顺畅,才能满足安乐;在情感和心理上,要得到大人足够的爱抚和关爱。这肉体生理上和情感心理上两大抚育需要若有任何一方面不能满足,都可能造成婴儿极大的创伤。和分裂型人格一样,在这时期受伤的人由于未得到抚育和关爱,内心一样会有恐惧产生,极端害怕自己会被抛弃,而他们的一生将不断地重复被抛弃的经历。他们总觉得生命有所匮乏,需要不得满足,自己没人爱,不值得人疼,久而久之

2、,就会形成口腔型的人格特质。有人爱抚显示自我价值先谈爱抚,每个 婴儿都需要大人的爱抚,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有人摸有人爱的婴儿生长的情况比起没有人摸没有人爱的婴儿要快很多。在美国我认识好几个志愿到医院做义工的妇女,她们受过短期的训练,每天到医院探访初生婴儿,她们的职责就是抚摸小婴儿。我的小病人之中就有好几位是美国夫妇领养来自中国的弃婴,他们共同的特征之一就是感官度出了毛病:不是太敏感(感官度高)就是不敏感(感官度低)。拿触觉来说,触觉感官度太高的婴儿不喜欢人摸、不喜欢人亲、不喜欢碰触某些特别的东西(如娃娃的头发),甚至嘴唇不爱碰奶嘴,一碰奶嘴就出现呕吐的反射动作,这样的孩子自然也出现喂食问题,甚

3、至得了“厌食症”。触觉感官度太低的婴儿特别喜欢人抚摸、个性也随和,但感觉迟钝,肌张力不够,也可能出现生长迟缓的情况。这些领养中国弃婴的美国父母有些曾经在领养之前探访过孩子所在的孤儿院,根据他们的描述,上百个孩子的孤儿院只有几个阿姨照管。想想,这几个阿姨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每天都能抚摸到每一个婴儿,而这种小时没有人疼爱的情况是可以造成巨大的创伤。掌握吸奶行为表示能满足自我需要喂食指的是吃和拉,婴儿天生能吸奶能排泄,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必经过学习,比如说吸吮反射(东西碰到婴儿的上腭,不管饿不饿马上做出吸吮动作)早在胎儿 32 周左右已形成,出生后三个月左右消失。婴儿出生后,在具备这与生俱来的

4、吸吮反射之时,同时也发展有意识的吸吮,随着时日增长,他越来越能掌握自己的吸吮行为,就满足自我需要这点来说,婴儿能掌握吸吮行为是件大事,有意吸奶意味着他开始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何满足?借着用行动表达需要(如哭泣表示饥饿),借着接受别人所给予的(如吸奶并消化奶的营养),借着分辨饱足感(如知道自己吸够了而放开奶头);在满足自我需要上,他不再只是被动地由别人摆弄,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可以说婴儿在发展吸吮行为以求饱足的同时,也为他一生是否有能力满足个人需要、是否有能力“收受”外界所给予的奠下重要基础。若肚子不饱足会如何?若大小便没人理会如何?这种时候要吸要排或要抱的需要便在体内形成一种压力,婴儿会

5、焦虑不安,通常用哭声来表达这种压力。有压力就得释放,若母亲适时喂奶、换尿片或抱抱亲亲予以安慰,婴儿的焦虑不安于是消失,回到安乐满足的状态,过些时候压力再度形成,婴儿再度焦虑不安,母亲再度帮助他释放压力,如此一吸收一释放的韵律,正如呼吸般地自然,也是整个大宇宙自然的韵律。此阶段的婴儿活在与天地混沌成一体的状态,尚未发展我与外界有所分别的观念,对婴儿来说,我就是母亲,母亲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世界就在这种压力形成与释放的一收一放的韵律中运转,而生命就在一吸奶一排泄中进行着,一切如此自然又如此值得信赖,事情自然发展,一切理所当然,饿了有人喂,哭了有人抱,孩子不怀疑世界的丰足圆满,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他

6、充满自信,也完全信任生命的过程。然而,人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吸奶排泄从没如此顺利,没有任何一个母亲能随时随地满足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需要。母亲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原因很多:有时是母亲的奶水不足;有时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佳,没有充裕的能力喂饱孩子;有时母亲忙着做家事没注意到孩子该喂奶了;或许是因母亲工作太忙,喂奶时常在很赶的情形下,孩子往往还没吃饱奶头或奶瓶就被移走。有时婴儿肚子痛、胀气,即使母亲随侍在侧也无法满足孩子必须释放压力的需要。当孩子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对他整个系统的运作产生什么影响?原本一吸收一释放再自然不过的过程被破坏了,而这破坏不只一次两次,而是几百次几千次,久而久之,孩子不再信任世

7、界的丰足圆满,不相信自己会被人疼爱,不相信自己能饱食温暖,不相信这一辈子有充裕的时间做他爱做的事,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这世界的局面,自信因而消失殆尽,年纪小小就对世界、对人生失望透顶。低层自我婴儿无法供应自己喂食上和情感上的需要,这两大需要非得靠外界供应,因此被人拒绝或遗弃成了他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恐惧。为了生存,为了不让他受到被遗弃的痛苦折磨,低层自我便勇敢地站出来保护主人,低层自我生出一种负面意念,认为别人有而我没有,因此理所当然别人应给我;同时认为我是受害者(被剥夺)、我是弱者(无能力),因此是别人欠我的,要人“给”我,而我是不会无条件地“给”出去的。因此,口腔型的人不断向外说“我要”,要

8、人照顾,要人给,要人爱,这种种负面意念成了“贪”,成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人际关系上,口腔型的人如果有侵略性要发出来,多半透过语言(如言语攻击)而不是用身体去表达其侵略性。他们自觉不够、内在空无一物,极需靠外界给予肯定和支持,因此与人的关系倾向于依赖,依靠对方的方式是攀缘,牢牢把人缠住,当然,结果反而常把对方赶跑。形象自我于是等他们长大, “不够”常成了这一型人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一种特定形象。小时候被遗弃的经验,使得他以为自己不讨人喜欢,只有当我们被人疼爱过,才会觉得自己值得人爱,若不曾被人疼爱,显然是我有问题,就是我这个人一点都不可爱,因此口腔型的人自我形象很低,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人

9、、没有能力,而且一文不值。他们觉得这个世界的物质是匮乏的。对于任何事都觉得“不够”的心理状态,落实在生活中往往就变成“多多益善”,说得不好听就是“不知节制”“贪得无厌”。吃饭吃撑了也不在乎,衣服同一式样买好几套,怕过一阵子就没货了,上餐馆每一样都要试一点。说到吃的方面,有些口腔型的“不够”会发展到“上瘾”地步,如酒精上瘾、抽烟上瘾、吃巧克力上 瘾、喝咖啡上瘾、享用美食上瘾等。口腔型的人对于时间总感觉到有压力,他的形象是“时间不够”,不但自己老觉得时间不够用,别人也总在催他“快点快点”;他们若有需要,可能总要求现在、马上、立刻就要得到,也要求别人立刻就要“给”出来。举个例子,我曾 见一个友人打电

10、话找人,一次两次没人接,接下来的 10 分钟之内连打 20 多次,还是没人接就开始焦躁不安,情绪大受影响,最后接通了就开始怪罪对方没接电话,之所以会造成这种习惯,可能肇因于在婴儿期母亲赶时间的喂食方式,若现在不把握机会多吸几口,妈妈的奶头马上就要被抽走,又将回到那熟悉的“不够”状态。口腔型的人不但自己紧紧守着这“不够”的自我形象不放,身边的人或事也会不断地加强这“不够”的信念。以我(至青)母亲的教导方式为例,记得小时候拿学校的考试成绩单回家给我母亲,若是 80 多分,母亲总说:“为什么考得这么差?”若是 90 多分,母亲就说:“下次再努力一点拿 100 分。 ”不管分数是高是低,在我母亲心目中

11、,只要不满一百分,永远“不够好”。这种不够好的管教方式对我的个性影响极深,而这种永远不满足的心理亦可代代延续,即使我对此现象有所警惕,常提醒自己不要用这种苛责的心态去对待我的孩子,但仔细检讨起来,这些年我对自己两个孩子的管教方式还是受了母亲很大的影响。我在这里并不是批评我的母亲,事实上这种管教方式在强调谦虚为美德的华人社会里极为普遍,大人总吝于称赞,理由是不要养成孩子自满骄傲的心理,且“爱之深责之切”,对孩子期望越深,管教方式就越苛责,因此这种苛责孩子的情况也没什么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对我个人来说,这正是吸引我今世投生华人社会的重大原因,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了一对同样具有口腔型创伤的人做我的父母亲

12、,因为他们可以不断提醒我“不够好”,可以提供我一个有所匮乏的“不够”的生活环境,我才有机会做功课、去了悟自己原来“极好”!因此,看到 这里,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责怪自己,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称职,才使得孩子受伤。我们必须强调,每一个人投生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目的和使命,而这个目的和责任也就是必须学习的功课。孩子在口腔时期受到创伤,很可能早已设计好并写入孩子的生命蓝图,并非全然是父母的错误,学习经历口腔期的伤害,是这个孩子一生必经的人生过程。防御模式口腔型的人通常无法自地球吸收能量自我满足,所以精力不够,必须随时由别人身上吸取已消化的能量来滋养自己,而且是吸进来的多过给出去的。有些人你并不讨厌,但每次和

13、这些人一起总觉得很累,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一样。即使你在心理上有自觉要离开,对方却抓着你不放。有这类口腔型防御反应的人,在上腹部太阳神经丛(即第三气轮处)伸出一条或数条无形的带子或管子,通到你的上腹部。这条管子就像个吸尘器,要吸空你的能量,让你无法离开。“口腔型”的人最常用的防御模式都和口腔有关。有的口腔型爱说话,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说话不是为了彼此沟通,只是借着不断听到自己的声音来防御,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时,表示他觉得受到威胁,在那一瞬间断绝了所有感受,必须不断地用听见自己声音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还活着,也借此证明自己对身边的事物还有主宰权。他们有时话多到令人厌烦,这是因为小时候口腔的需要

14、未被满足,使得能量滞留在口腔,到达不了手臂或身体下部的性器官。他们的一双眼睛像是巨大的吸尘器,渴望和人沟通以吸取能量。在情感上亦是如此,因为婴儿无法供应自己情感上的需要,爱一定要靠外界供应,因此长大成人若仍学不会自爱,也会继续终日向外界求取别人的爱,他们对爱有强烈需求,极度需要人爱,当他被爱了,他像是充了电浑身是劲,充满自信,感觉生命完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宇宙万物间吸取能量,这就像我们呼吸一样。但有口腔型防御反应的人无法 自给自足,有 时候他们会借着轻声细语的方式,让你不自觉地靠近他,好让他饱餐一顿。他们并不是有意如此,而是毫不自知。他们就像佛学经典上描述的饿死鬼,有个永远也填不饱的肚子。看

15、到这里, 请不要先对这型的人做出批判。在追随布兰能老师长达 4 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对自己的防御打分数,也常写报告,在第一年时,同学中很多人都否认自己有“口腔型”的特质或防御反应,因为大多数的人对口腔型人格都存有偏见;但经过几年之后,随着自己内省和修行的功夫日深,渐渐地,原本不愿承认的人,也接受自己有口腔型的特质。如果看到刚才对“口腔型”的叙述,你开始觉得这类型的人很讨人厌,那你自己可能正好就有这种人格特质,或是常运用这种防御反应而不自觉。千万不要轻轻放过这个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这正是个线索,从这里开始去拉线,从生活小事里一天拉一点,慢慢地你就找到真正的自我。面具自我被人抛弃,一次又一次

16、,最后不再哭泣,不再开口要东西,完全绝望,这是口腔型人格的无助,是他一生不管在肉体上、情绪上、心理上的翻版。面具自我为的就是用来遮盖我们自认为人格中不完美的部分,用来遮盖我们的创伤、防御、主要形象、低 层自我的工具,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够,既然无法满足自己,所以就试着向外寻求,然而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要求别人给予,但又觉得必须向外寻求是一件丢脸的事,他不愿承认这人格中被他引以为耻不完美的部分,因此千方百计去掩盖自己对别人有所需求这一事实,对外在的世界就塑造一副被美化的面具自我:“我不需要你。我不会去要求。 ”因此口腔型的面具自我,否认自己有需要,对外在的世界塑造一副无所求的面具,但私底下又会释放一种讯

17、息:“我不主动要求,但你们要懂得给我,照顾我。 ”除此之外,他更 进一步发展出反作用的防御,比如说他把这种渴望有人养育、有人照顾的心态,转换成去养育别人、照顾别人,但潜意识里总要求回报,因此,他们对外戴着慈悲和爱心的面具,对内也以为自己很有爱心(面具有两面,一面对外,一面对己)。很多口腔型很爱付出,很能奉献牺牲,因为透过服务他人,他本身被人需要的需要因而得到暂时的满足,然而,他们通常不自觉肩头负担过重,也不自觉付出过多的心力已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因此很快就枯竭,不管在肉体、情绪或心理上迟早会出毛病。因为只要称得上“牺牲”就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自然心有不甘而要求回报,而要求回报的爱过不久便会干枯

18、,这就是面具爱心和本体爱心的分别。自性本体的大爱源源不断、永不枯竭,而面具爱心是为了“得”才“给”,得到的自然不会多(且大多时候被人拒绝),由于不断地付出而导致快速精疲力竭,内心越来越空,越空就越向外求,永不得满足,形成恶性循环。高层自我口腔型的高层自我极其聪慧,而且能言善道,是个天生的好老师。对很多事都抱着好奇的态度,很有正义感,对很多人都怀着爱心,如果说口腔型的面具自我是“爱心”,那么,当他揭开面具,步步往回走时,将可找到高层自我的慈悲是那么地光辉灿烂、温暖人心。口腔型的人生功课,就是去学习满足自己现在拥有的,不再常常觉得不够,同时要学习“受”和“给”,更要学习怎么去开口“求”,另外,在生

19、活上能自立、自爱、自我满足,唯有 这样才能避免被抛弃的经验重复发生。在时间上也要学习如何掌握时间而不必觉得“不够用”,告诉自己“我有的是时间,不必急在一时”;更重要的,要慷慨地给自己时间去犯错,也就是说,允许自己犯错,因此犯了错也很好,不必自责。肉体特征就整体架构来说,典型的口腔型身体瘦长,极端的个案会让人觉得只剩皮包骨,看起来营养不足,整个身体结构松垮无力,全身像是发育不良,风吹便倒。他们下半身很弱,因 为他的自我支撑系统脆弱无力,站立时两个膝盖打得笔直才能站稳脚步,双腿无力,长时间用力就会颤抖,脚下可能是两只扁平足。由于长期压抑需要不被满足的悲伤及愤怒,长期感受被抛弃后之失望乃至绝望,最简

20、单的解决办法自然是限制呼吸,限制呼吸就可限制感觉,因此口腔型的呼吸正如同分裂型一般:又短又浅,如此一来便可不必去感觉那锥心之痛。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了口腔型特有的站姿:额头向前、两肩前伸、前胸塌陷、腹部凸出。读者不妨试试这种感觉沮丧或绝望的姿势:当你胸部下陷时两肩自然前伸,小腹自然凸出,你的头部也自然向前,走起路来像整个身体被头拖着走。至于下陷的胸部易压迫心肺,影响循环及呼吸功能,严重些的呈现突出来的鸡胸(胸骨突出但肋骨下陷)或者成凹陷的漏斗胸。此外,为了抑制哭泣(因悲伤或愤怒),口腔型的人会紧缩下腹部的肌肉(此举使他更无力做深呼吸)及颈部到下巴的肌肉(使他常觉肩颈酸痛、头痛或有着与口腔有关

21、如磨牙、TMJ颞腭关节症候群的毛病)。另外,由于口腔型的人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较差,使得他的两肩可能是向下斜削的。整个人由侧面看来,他的头顶、耳孔、肩峰、髋骨中点、膝盖中点、一直到脚踝中点这许多点都不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你若画条线连接以上各点则可能出现两三条弧形线,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不能保持正位。如果身体不能保持正位,地球的能量无法顺利往上进入身体。受创伤的时间若是属口腔型的早期,其肌肉松软,平滑肌张力较低且没有弹性。为什么肌肉松软?就心理层次上,伸手向人要却要不到,很早就绝望、放弃,因为“求不到的, 别求了,向外求太难了”这种心理过早形成,在肌肉还没有机会去充分锻炼之前就被剥夺,因此在肉体上

22、形成弹性过低的肌肉,前面提到我的小病人中有几位是弃婴,其中触觉感官度太低的婴儿就有着这种弹性过低的肌肉,也因此出现喂食上的问题,由于位于两颊的咀嚼肌肌张力不够,无力抵抗地心引力,他们的嘴在不说话不吃饭时也是张开的,外表上可以看见舌头顶着下齿,两边的嘴角常泛着口水的亮光,情况严重些的就流着口水。由于神经肌肉和感官上的反应较迟钝,因此喜欢人抱、渴望人摸,表现在个性上则很随和可亲,在饮食习惯上,他们通常爱吃可平滑下肚的面食,不爱吃青菜或任何需咀嚼的食物。当然,这过低的肌张力不只出现在口腔,全身的肌肉甚至内在器官亦可能松软无力,因此可能常有消化系统上的问题。能量体特征以整体来看,他的能量体也是细长形的

23、,能量呈现不断外泄的情形。全身的气轮除了位于眉心的第六气轮和头顶的第七气轮是打开的之外,其他的几乎是闭锁的。他们的第一轮(海底轮,位于会阴处)因为是闭锁的缘故,无法自地球吸收能量以供养能量体,必须依靠吸取别人已消化的能量才能生存。口腔型和分裂型一样,能量聚积头部,好处是他爱用脑筋,但也常使能量阻塞在后脑,所以会感觉到脖子疼痛或是会有背痛肩酸的情形。另外在口腔周围也有能量阻塞的情形,由于小时候没有被喂饱,悲伤的情绪就聚集在口腔附近不散,这类型的人在做呼吸治疗时,常会在嘴巴附近有麻痹到动弹不了的感觉,还有不少人出现婴儿吐舌或吸奶的动作,他们正是在经历婴儿期受口腔型创伤的过程。口腔型的人也常会有口腔

24、上的问题,因而常常要去看牙医,这也是因为能量阻塞的缘故。口腔型人格创伤被剥夺、 遗弃。低层自我低层自我:照顾我,因为是你欠我的;我不给。负面意念:我不需要,我会让你给出来。形象自我对人对己:我永远不够,我的需要也永远不能被满足。对世界:世界的物质是匮乏的。防御模式用多话惹人注意;去吸取别人的能量;侵略性多透过语言而非身体去表达;吸收进来的多过给出去的。面具自我 我不需要你;我不会去要求。高层自我特质:聪明、能言善道、天生的老师;兴趣广泛;精于睿智的仲裁及强调证据;能时常付出爱心于所认知事物。肯定正言:我足够了;我满足又富有;我有权去拥有,有权去要我需要的。此生功课学习不求回报的付出,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肉体特征结构松垮无力,肌肉松弛,身形瘦长。手脚冰冷,站立时胸部凹陷,肩膀下垂,膝盖挺直才能站稳,双腿无力,扁平足。能量体特征能量场空竭;主要能量聚积头部,智性体泛明亮淡黄光,多数气轮关闭但第六或七气轮可能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