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学科毕业考试分析反馈报告一、命题意图在本次命题中,以小学六年级的基础知识为主,特别是和学生初中学习有关的小学知识在命题中占的比例比较突出。像是计算、方程以及分数应用题和几何知识等。以计算为例,试卷中纯计算考查占了 24%,与计算有密切关系的的题目将近 85%。试题中没有背诵和记忆方面的知识,没有偏、难、怪以及超纲的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不少考查题目就是从教材中的例题和基本练习中略加变化而来的。命题时,也力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注重了运算、空间观念和推理、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这也是小学阶段水平测试的一般要求。二、基本数据在命题之初,就提前对本次监
2、测试题的难易度进行了预估。本次监测的试题难度系数定位 0.8。从最后数据上看也准确反映了这一难度。类型 数学平均 数优秀率 数及格率1 组平均 84.68 0.67 0.91 2 组平均 80.13 0.56 0.85 3 组平均 71.37 0.37 0.74 从数据中分析有以下 2 点:1. 各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黄河南北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三个组的平均分差 13 分。如果以最高与最低来看的话,平均分差将近 40分,优秀率差 60 个百分点,及格率差 50 个百分点。虽然说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家都能接受,但差距这么大又让人意外。2. 各组内部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看各组之间的数据
3、,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同一组内,平均分最高相差30 多,最少的也相差 18 分。优秀率和及格率的差距也是如此。从一体化方案的角度上看,三个组更像是同质分组,组内各校之间存在的明显差距,就非常值得各位领导特别是教学领导思考。三、主要问题问题 1:课堂教学不扎实,部分老师不重视教材内容在填空题中有道题是找规律的题目,是六年级复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练习。教材中也有这样的题目。阅卷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出错,和老师们发现,不少老师教学时没有重视这一内容,感觉是复习中的一个小细节,更缺乏方法的指导,导至不少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是尝试和穷举的方法。这种方法局限性太强,既容易出错,而且耗时较多,影响后
4、面题目的解答。再比如画图题。抽调了 10 个班的试卷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个别班整体的成绩和对题率都非常高,只有这一题对题率较低,纠其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自我感觉这一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要内容,存在不重视教学内容的问题。分析背后其实暴露了老师不理解教材,不明白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方法以及核心素养方面的内涵。问题 2:基础的概念教学理解不到位在试卷中,有几道题目是考查数学概念的,这种考查不是记忆和背诵,而是理解。如判断正反比例等题目。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正反比例的关键,教材中相同的练习也非常多,是最基础的内容。但通过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的掌握不像我们估计的这样乐观。分析原因,老师们更多的把
5、概念教学当作后续应用训练的起点,忽视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或者是仅把概念当作记忆的内容,把重心放在后面与之相关的大题上了。造成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了下一环节,其实到了解决问题时,这一内容存在问题的学生在用比例知识解题中也是出错较多的。问题 3:学生解题灵活性不强,综合性内容出错多在监测中有的题目是综合性的,学生出错非常普遍。日常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足,学生不能有效的解读题目,找不到解题方法。问题 4:计算训练需要有方法指导本次监测中,各校计算题从对题率上看都有了提高。但依然暴露出一些需要在后面注意。计算出现靠印象凭感觉的问题,教师练不得法,简单机械地进行计算训练,导致学生出错。如口算
6、 52.4 有学生把这道题当成 42.5来计算计算中( )( ) ,有的学生也是凭感觉创造出简便方法来计算56 34 56 34四、建议1. 进一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具体到课时内容时能吃透教材,而不是简单的自认为应该教什么。2. 精讲精练,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练习和作业不一定是越多越好。3. 通过题目解答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本次监测因为是第一次相对大面积的监测,在命题时难度并不是太大,但今后的监测肯定会加入部分考查学生思维深度和灵活性的题目,这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日常教学时,老师们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分层学习,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有底线的要求,还要让好学生吃好。4. 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学困生的出现会大面积影响整个班级的成绩,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对于学困生的帮助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的力量。借助小组中学生的力量帮助学困生提高。如果使用方法得当,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各层次学生能力水平,更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