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5.7.1-2015.7.14实习地点: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姓 名:谢文泽学 院:水产学院班 级:水产养殖 1302 班学 号:2013308200213指导老师:周小云2015 年 9 月 5 日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I目 录摘 要 1关键词 11 前言 .21.1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目的 21.2 水域的基本情况 .21.2.1 梁子湖水域基本情况 21.2.2 南湖水域基本情况 31.3 本次调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32 材料和方法 32.1 采样点的布设与点位信息 32.2 水质与底质调查 .42.2.1 水质和沉积物指标 42.
2、2.2 水质和沉积物分析方法 .42.3 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的调查与分析 52.3.1 浮游动植物的定性采集 .52.3.2 浮游动植物的定量采集 .52.3.3 底栖动物的采集 .52.4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野外调查 52.4.1 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调查 52.4.2 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调查 52.5 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 62.5.1 鱼类标本收集 .62.5.2 标本选取和测量 62.5.3 标本固定和保存 62.5.4 渔获物组成调查 .63 结果与分析 .73.1 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 .73.1.1 TP 的测定 73.1.2 TN 的测定 .7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II3
3、.1.3 COD 的测定 .83.1.4 底质有机物的测定.83.2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 .83.2.1 浮游植物分析结果 83.2.2 浮游动物分析结果 93.2.3 底栖动物分析结果 .103.3 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结果 .103.4 渔获物分析 .104 讨论 .114.1 南湖和梁子湖的水质状况评价 .114.2 南湖和梁子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 .114.3 南湖和梁子湖生物资源评价 .125 水域综合利用与保护建议 125.1 水质保护、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方法 .125.2 渔业生物资源利用 136 实习心得与建议13参考文献 14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1摘要随着水产行
4、业的发展,水产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将所学实际运用。为了使我校水产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拥有更强的动手能力,特开设此课程,以满足各方需求。课程通过对自然水域中生物群体的繁殖、生长、分布、数量、栖息环境等进行调查,综合运用鱼类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掌握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调查的基本办法与技术。结果显示,TP 的含量分别为0.151mg/L、0.2135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南湖类,梁子湖类。TN 的含量分别为 0.57mg/L、0.3435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南湖类,梁子湖 类。COD 的含量分别
5、为 7.08mg/L、7.57mg/L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南湖、梁子湖 均为类。而底泥基质根据其烧失量分别为南湖 24.33%、梁子湖 15.51%。我们通过对大型维管束植物标本的采集发现主要是水花生、凤眼莲、灯芯草、双穗雀稗、水鳖、慈姑等植物生长较多。通过对两湖浮游动植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在梁子湖中的硅藻类、轮虫类、枝角类,南湖中的绿藻门、裸藻门、硅藻门、轮虫为优势种类。除此之外我们在渔获物的调查中分别取九条鱼(红鳍鲌一条、青稍鲌 3 条,达式鲌 5 条)的鳃盖骨、鳞片、脊椎骨来判断鱼的年龄。综合分析上述结果,表明,南湖为富营养型水体,梁子湖为超富营养型水体。关键词
6、:渔业资源 渔业环境 梁子湖 南湖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21 前言1.1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目的1)学习如何利用水化学指标和水生生物学指数对水环境状况及渔业资源进行评价;2) 巩固鱼类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所学专业知识;3) 了解和掌握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调查基本方法与技术;4)加强水产学院师生交流。1.2 水域的基本情况1.2.1 梁子湖水域基本情况采样点位:S4 GPS 坐标:北纬 30.2076 度,东经 114.6311 度。地区天气状况:阴转小雨 气温:23 度 采样时间:2015/07/06 水深:1.2m 水温:25 度 透明度:18cm DO: 7.8 PH:8.
7、74电导率:164.5 嗅味:无特殊气味 水体颜色:浅绿色 1)地理位置:梁子湖区,隶属于鄂州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与黄石市交界,南与咸宁市为邻,西与武汉市接壤,处于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四市之间,素有鄂州市南大门之称。2)水体:梁子湖区水资源总量 0.9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7000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3000 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 280 立方米,占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 34%。梁子湖是湖北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区所处位置较为偏僻,远离人口居住密集区,周遭林木繁多,荷花盛开,空气新鲜,是旅游的好去处。1.2.2 南湖水域基本情况采样点位:S4 GPS
8、坐标:北纬 30.4939 度,东经 44.3591 度。地区天气状况:晴(微风) 气温:22 度 采样时间:2015/07/05 水深:8 m 水温:27.9 度 透明度:27 cm DO:6.6 PH:7.80 电导率:448.2 嗅味:微腥 水体颜色:墨绿色1)地理位置:位于武昌西南部,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和汤逊湖的第三大城中湖,北临东湖、沙湖,南临汤逊湖、黄家湖,水域面积 763.96 公顷。南湖周边有 5 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水体:南湖已呈中重度富营养状态,并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每逢春末夏初,南湖及部2015 渔业资源与
9、环境调查实习报告3分分支湖泊都会出现大面积翻塘死鱼现象。武汉市投资 4000 万元,首先截断了珞狮南路排污口、机场二路延长线排污口、名都花园排污口、茶山刘排污口和中南民大排污口,它们的排污量占南湖排污总量的 80%。此后还要清淤、引水、生态修复,投资巨大且持续时间将长达数十年。” 经过治理,南湖水质有所改善,仍是省、市政府的一块“心病”。1.3 本次调查实习的目的及意义通过综合应用鱼类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课程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调查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够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自然水域与养殖水域中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并做出合理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状况的评价。该实习
10、环节应掌握鱼类野外采样技术、水环境物理化学因子的调查手段和方法、水生生物各类群的调查方法以及渔业资源现状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分析评价渔业资源现状和开发与水域环境之间的关系。2 材料和方法2.1 采样点的布设与点位信息根据调查监测目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水与天然水体的混合情况等因素,本调查在南湖和梁子湖各设定 8 各采样点,各采样点的布局及点位信息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图 1 南湖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采样点布设图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4图 2 梁子湖前海湖区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采样点布设图2.2 水质与底质调查2.2.1 水质和沉积物指标水质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水深
11、、透明度以及总氮,总磷和 COD 等,其中,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水深、透明度等采用水质分析仪现场测定,总氮,总磷和 COD 现场取样保存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沉积物主要调查有机质含量。2.2.2 水质和沉积物分析方法(1)总氮(TN)的测定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法(GBT11894-89) ;(2)总磷(TP)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GBT11893-89) ;(3)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GBT11892-89) ;(4)沉积物中烧失量(LOI)的测定采用灼烧法。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52.3 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的调查与分析2.3.1 浮游动植物的定性采
12、集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64m)在水中作“”形的循回拖动若干次,将样品转移至50ml 采样瓶中,然后用 35% 甲醛固定(终浓度为 4%) 。2.3.2 浮游动植物的定量采集(1)浮游植物:用采水器采集 1L 水样,15ml 鲁哥氏液固定;(2)浮游动物:用采水器采集 10L 水样,13 号浮游生物网( 112m)过滤后,注入 50ml 采样瓶中,35% 甲醛固定(终浓度为 4%) ;2.3.3 底栖动物的采集用彼得森采泥器在水体底部采集底泥,将采泥器缓缓拉出水面,于白磁盘中打开,样品倒入 D 型网中清洗干净。大型底栖动物用酒精固定,剩余样品倒入封口袋中,并作标记。2.4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野
13、外调查2.4.1 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调查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的调查主要包括样本采集、腊叶标本的压制与制作和物种的观察与鉴定等步骤。2.4.2 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调查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调查主要包括采样点样方的设置、群落命名、群落特征调查以及现存量估算等步骤。具体如下:(1)样方设置:按湖泊大小和水位,根据等深线设置环状样带,再根据离岸线距离设置纵向样带,形成蜘蛛网式结构,在每个交点处确定样方位置;(2)群落命名:原则:高挺水低挺水浮叶(或漂浮)高沉水低沉水表示方法:层次不同的建群种类用“”连接;层次相同的建群种类用“+” 连接;(3)群落特征调查:记录地理位置和环境信息、群落特征调查与记录、底泥
14、与水样物种的观察与鉴定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6的采集、取样、称重;(4)现存量估算:根据每平方米中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各物种的现存量及其分布面积,可由样方调查的数据,推算出生境内水生维管束植物各物种的生物量。2.5 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2.5.1 鱼类标本收集原则上要收集齐全调查水域的种类,每种鱼采集 1020 尾标本为宜,稀有或者特有种类的应该多采集。2.5.2 标本选取和测量选取体型完整、鳞片和鳍条无缺的新鲜样本;观察体色,获取体长、体重和地方名信息,尾柄或者下颌拴上;编号标签并记录。2.5.3 标本固定和保存(1)清洗:清洗体表、口腔和鳃腔(2)整理:矫正体型,撑开鳍条;大型个体
15、腹腔注射适量福尔马林;鳞片易脱落需纱布包裹;(3)固定和保存:浸泡入福尔马林固定,待硬化定型后放入保鲜盒中,并加入 5%甲醛溶液保存。(4)标本鉴定:利用形态学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并编制成鱼类名录表。2.5.4 渔获物组成调查(1)统计渔具类型、数量、规格、作业网次、作业时长、捕捞天数、渔船规格、捕捞流域和地点;(2)同一渔船的渔获物按照渔具类型进行分拣,然后将同一渔具的渔获物直接鉴定鱼类种类,测量鱼类的体长和体重并计数;(3)将相关数据记录入下表中,每页记录纸只记录一种渔具一条渔船的渔获物。尽量做到将当天的记录输入计算机,以便检查测量、计数和记录的正确性。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
16、报告73 结果与分析3.1 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3.1.1 TP 的测定(1-2)由(1-2)可见,南湖的总氮浓度在 0.151mg/L 左右,而梁子湖的则在 0.214mg/L左右,两个湖的差距并不太大。根据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南湖类,梁子湖类。3.1.2 TN 的测定(1-1)由(1-1)表格结果可以得出,南湖水域总氮含量远高于梁子湖,大约是梁子湖的 3.3 倍。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南湖类之外,梁子湖类。TP 吸光度 Y 值 浓度(mg/L)南湖 (1) 0.047 0.030 0.152南湖(2) 0.046 0.030 0.150梁子湖(1) 0.0
17、67 0.042 0.211梁子湖(2) 0.069 0.043 0.216原始数据 220nm 275nm 计算结果(mg/l) 浓度(mg/l)南湖(一) 0.122 0.005 0.112 6.01南湖(二) 0.109 0.004 0.101 5.39梁子湖(一) 0.046 0.001 0.048 1.215梁子湖(二) 0.082 0.001 0.084 2.22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83.1.3 COD 的测定南湖 1(ml) 南湖 2(ml) 梁子湖 1(ml) 梁子湖 2(ml)起始读数 8.10 17.50 31.70 27.30终止读数 17.50 27.3
18、0 40.28 36.60差值 9.40 9.80 9.42 9.30v1 9.60 9.36起始读数 13.30 36.40 33.30 23.50终止读数 23.50 47.00 43.40 33.30差值 10.20 10.60 10.10 9.80v2 10.40 9.95(1-3)从(1-3)可以算出,南湖和梁子湖的化学耗氧量相差无几,南湖的化学耗氧量为7.08mg/L,梁子湖的为 7.57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南湖、梁子湖均为类。3.1.4 底质有机物的测定(2-1)由(2-1)可以看出,南湖底泥的烧失量为 24.33%,梁子湖的为 15.52%。南湖的
19、底泥中有机物含量高于梁子湖。3.2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3.2.1 浮游植物分析结果此次在南湖和梁子湖的水体中,都发现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浮游生物。其中南湖的浮游植物中螺旋藻为绝对优势藻,其他藻类含量都较少;浮游动物极少,几乎没有。NH1 NH2 LZH1 LZH2灼烧后空坩埚质量 m1(g) 17.9114 18.4705 18.7542 17.1576灼烧前样品加坩埚的质 m3(g) 19.2182 20.2486 20.5367 18.861灼烧后样品加坩埚的质 m2(g) 18.9632 19.8996 20.2974 18.6321烧失=(m3-m2)/(m2-m1)*100 24.
20、24% 24.42% 15.51% 15.52%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9对于梁子湖,浮游植物中小球藻是优势藻,螺旋藻、鱼腥藻、色球藻、直链藻和纤维藻数量不多,其他藻类极少;浮游动物相比较于南湖较多,其中臂尾轮虫为优势种,无节幼体也较多,其他种类也有少量存在。名称 南湖定性 梁子湖定性 名称 南湖定性 梁子湖定性螺旋藻 + + 空球藻 + +盘星藻 + + 拟鱼腥藻 + +栅藻 + + 无节幼体 + +星杆藻 + 鱼腥藻 +实球藻 + 色球藻 +小球藻 + + 臂尾轮虫 +直链藻 + + 异尾轮虫 +纤维藻 + + 晶囊轮虫 +微囊藻 + 蚤属 +黄丝藻 + + 扁裸藻 +(3-3
21、-1)3.2.2 浮游动物分析结果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定量(梁子湖)种类 个数(只) 密度(只/升) 生物量(mg/L)枝角类 34 3.4 0.015桡足类 36 3.6 0.06856轮虫 357 35.7 0.2(3-3-2)浮游动物生物量定量(南湖)种类 个数(只) 密度(只/升) 生物量(mg/L)枝角类 934 93.4 2.275桡足类 1119 111.9 187轮虫 5005 500.5 100.71(3-3-3)由(3-3-2)与(3-3-3)可以看出,南湖的生物量远高于梁子湖,梁子湖的轮虫占了浮游动物总量的绝大多数,南湖的桡足类生物量最大,达到 187mg/L,轮虫的数量占大
22、多数,约为浮游动物总量的 71.43%。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103.2.3 底栖动物分析结果水蚯蚓 水生昆虫/软体数量(条) 20 0南湖重量(g) 0.03 0数量(条) 62 24梁子湖重量(g) 0.155 0.025(3-3-4)由(3-3-4)可知,在南湖的底泥中并没有发现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在梁子湖的底泥中既发现水生寡毛类(水蚯蚓),也发现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且发现的水蚯蚓为南湖的 3 倍。3.3 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结果梁子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特征记录表植物名称 高度(cm)株数 多优度-群聚度物候期 生活力 取样面积(m 2)莲 70 18 4/4 + 强 1水鳖
23、 20 40 4/4 v 强 1槐叶萍 7 20 2/2 v 中等 1狭叶香蒲 224 10 2/2 + 强 1双穗雀稗 72 26 1/1 强 1喜旱莲子草 40 1 + O 强 1(3-3-5)在梁子湖及周边湿地,生长着各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梁子湖周边湿地 1m2 的范围内调查,得出(3-3-5 )图表所示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特征。表中显示该范围内发现 6 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其中喜旱莲子草是劣势种,水鳖为优势种,除了槐叶萍的生活力为中等外,其余皆是强。 3.4 渔获物分析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在梁子湖捕捞鱼,并对其中部分进行测量统计,得到(3-4-4)所示统计表格。图表所示,各种鲌科鱼的年龄
24、并非完全相同,2 龄鱼占多数。相同年龄的鱼,达氏鲌生长速度最慢,翘嘴鲌最快。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11梁子湖渔获物统计记录表编号 全长/mm 体长/mm 体重/g 年龄HQB2015070601 192.0 154.0 46.9 3+QZB2015070601 222.0 177.0 50.5 2+QZB2015070602 237.1 194.9 70.5 2+QZB2015070603 183.0 148.1 36.8 1+DSB2015070601 169.9 133.5 43.4 2+DSB2015070602 180.0 140.1 45.2 3+DSB20150706
25、03 174.1 134.1 30.1 2+DSB2015070604 151.9 120.2 16.8 2+DSB2015070605 147.0 116.9 15.2 1+(3-4-1)注释:HQB:红鳍鮊 QZB:翘嘴鮊 DSB:达氏鮊4 讨论4.1 南湖和梁子湖的水质状况评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南湖的 pH 值为 7.42、DO 值为 3.35mg/l,电导率 482.5s,TN 值为 6.01mg/l,TP 值为 0.152mg/l,COD 值为 7.08mg/l,无明显嗅味,水体翠绿色。水质略偏碱性,溶氧一般,氮含量很高,磷含量略微偏高,化学耗氧量小。水质总体偏于 V类水质。梁子湖的
26、 DO 值 7.15mg./l,pH 值 8.65,电导率 169.9s,TN 值为 2.22mg/l,TP 值为0.216mg/l,COD 值为 7.57mg/l,无明显嗅味,水体黄绿色。水质呈碱性,溶氧一般,氮含量高,磷含量较高,化学耗氧量小。水质总体偏于 V 类水质。4.2 南湖和梁子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南湖由于沿岸工厂 华农新区的污水排放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严重的时候还伴有腥臭味,并有鱼虾漂浮,需要控制藻类生长及沿岸排污问题。梁子湖梁子湖的水体属于三类水,适当控制与合理规划养殖,避免增加负荷。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124.3 南湖和梁子湖生物资源评价鱼产力估算结果显示,南湖和
27、梁子湖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都偏多,生物饵料产量偏多,但南湖较梁子湖水体更大,饵料提供更多,鱼产力较大,但由于污染问题,实际情况梁子湖产量更高、质量更好。5 水域综合利用与保护建议5.1 水质保护、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方法物理方法:如底质疏浚、六湖连通工程(换水)等;化学方法:抑藻剂、杀藻剂等;生物控制法,包括经典、非经典生物操纵法及微生物杀藻技术等,还可以放置鲢鳙食藻性鱼类:有研究认为,利用拦栅,通过放养罗非鱼、鲢、鳙可以清除水华,并认为清除水华的能力以鲢最为合适,鳙次之。所以鲢、鳙鱼成为科研人员为富营养化水体推出的首选“清道夫” 。利用鲢、鳙鱼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放养密度和放养比例要科学。根据水体
28、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水生生物食物链转换参数进行科学的计算,以防止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影响。控制杂鱼:在水体中,许多温和性鱼类都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又以浮游植物为食,通过放养凶猛鱼类以减少食用浮游动物的鱼类种群,进而利用浮游动物来遏制藻类。用软体动物减少浮游生物:软体动物主要是指淡水双壳类。双壳类为滤食性种类,其食物为浮游植物、细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动物。双壳类的滤食能力极强,可使水体浮游生物量减少,从而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双壳类的发育存在变态,在钩介幼虫阶段会对鱼类产生危害。所以用软体动物减少浮游生物的技术通常用于较小的封闭水体或对原有种群恢复的水体。用其他水生高等植物消耗水
29、体富营养:水生高等植物与藻类的生长在浅水湖泊中呈负相关,即水生高等植物能显著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135.2 渔业生物资源利用鱼类饵料生物利用方式及程度,如养殖鲢鳙鱼培养对应数量关系的藻类,浮游动物等。主要经济鱼类开发利用方式及强度,如四大家鱼的养殖,可以混养利用,但注意养殖密度不要过大,更容易引起鱼类缺氧致病等危害。特有、土著鱼类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越来越多的珍贵鱼类濒临灭绝,应当学习前人适当捕捞、小鱼放生、繁殖季节不捕捞的方式,加强政府管理措施,以保护特有、土著鱼类资源。6 实习心得与建议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短短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已经结束,但调查
30、过程却那么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来,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提醒自己。在调查进行之前,我们不少人都以为自己的专业知识都已经学得不错了,而且也有进行试验动手操作。然而这次的调查却让我们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有许多的知识我们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并不能灵活的运用,也许翻开书本会明白,但一旦在生活实际中遇到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这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学习。我们不但要牢牢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懂得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方法,把知识化为自己的助力。这次的调查也让我明白了水产专业课的重要性。鱼类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对渔业资源与环境进行正确的判断。
31、因此在应用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所有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会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也从老师的身上明白了科学态度需要严谨,不能是是而非。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感触颇多,也让我收获了很多,了解了很多。衷心的感谢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师。2015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14参考文献1 舒金华 .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海洋与湖沼,1993,616-620.2 何志辉 . 中国湖泊和水库营养分类.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7,1:1-103 张堂林,崔奕波. 鱼类生产力研究的方法与进展. 水产学报,1999, 23:409-414.4 张建明,余建青,刘妍. 洞庭湖富营养评价指标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 内陆水产, 2006:43-44.5 金相灿,屠清瑛.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239-252.6 庞清江,李白英.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水资源保护,2003,19:42-44.7 任黎的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任黎等,2004)8 周凤霞,陈剑虹. 淡水微型生物图谱,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