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遇乐元宵李清照,释题:“元宵”直接点题。,宋时元宵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 可见,宋时元宵节的繁盛与热闹。,诵读,并试着背诵:,永遇乐 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壁: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 翻译:落日之色像溶化了的黄金一样鲜红 ,天暮时分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云彩之合犹如璧玉之合那样艳丽。,(一)精读,用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讨论:“人”指谁?,指的是词人自己。明知故问引起下文,更加反映出她流落他乡、孤独寂寞的境遇和心情。,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翻译: 柳色宛如烟云因而更浓。 笛吹奏出梅花落的凄凉悲怨的曲调。 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有梅花落曲。明白春天的意趣多浓啊!,翻译:元宵佳节,天气融和,说不定转眼间就会有风雨来到。,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
3、他酒朋诗侣 。,翻译:酒朋诗侣以华美的车马来召我出游,我谢绝了他们。,上片:,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翻译:中州的元宵盛日,女子生活都安定自在,无忧无虑, 记得特别看重正月十五元宵节。,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翻译: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头上戴着有许多装饰品的帽子:如镶着翡翠的、用捻成的金线装饰的雪柳、用素娟白纸搓成的柳枝状饰物等等。尽态极妍,和人家斗美。,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结。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风鬟雨鬓”、“风鬟雾鬓”或“雾鬓风鬟”,皆喻鬓鬟乱而不整;“风鬟霜鬓”则指鬟乱鬓白。易安此句以形写神,以鬟乱鬓白写其衰老颓唐。,见,动
4、词词尾。怕见,齐鲁方言,怕得,懒得,不乐意。 译文:如今已年老,憔悴“风霜”使鬓发花白,夜间懒得出去玩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向,在;面对。帘儿底下,帘里。,翻译:只好守在自家帘里,任凭别人玩去闹去吧。,下片:,(二)具体研习,落日熔金,暮云合壁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元宵佳节,融合天气 (客观欢快),2、词人的情绪如何?,1、上片描写的元宵节的景象如何?,人在何处 岂无风雨 (主观悲凉) 患难后忧患心态,3、昔日的佳节景象如何?,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盛装畅游),4、作者的情绪如何?,怕见夜间出去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伤感凄凉),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下片:
5、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今非昔比,突出今之凄凉。,探究:词的上下片分别使用了哪种使用手法,试分析。,上片采用一种乐景写哀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好的情景,本应纵情欢乐,与下文写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好的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伤感。接下来的一声“人在何处”蕴含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啊, “次第岂无风雨”,深沉地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下片主要用了对比手法。以“中州盛日”的三五之夜与流寓江南的元宵佳节进行对比,这样写拿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感人至深。“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这些句子表现了词人对现实浓浓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深深的忧虑。“听人笑语”,对那些沉醉在“西湖歌舞”之中而不思收复国土的达官显贵们进行了讽刺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