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际贸易98048.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448772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7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9804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国际贸易9804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国际贸易9804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国际贸易9804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国际贸易9804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概述 一、本课程的研究范围 1、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影响、政策实践 3、国际贸易实务: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要素流动,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1、相同点 (1)都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中介地位 (2)交易过程基本一致 (3)贸易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 2、不同点 (1)经营国际贸易难度大 .贸易对象不同 .语言文字不同 .文化及宗教不同 .货币及度量衡不同 .价格水平不同 .贸易规章制度不同 .贸易的组织机构不同,(2)经营国际贸易风险大 .信用风险 .价格风险 .汇兑风险 .政治风险,三、国

2、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即国际分工的存在 2、出现了政治实体,即国家的形成 (二)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阶段: 1、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导致国际贸易发展缓慢,没有真正的世界市场。 2、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时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发展起来,国际贸易主要特点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开展的贸易。,三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8世

3、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得以真正建立起来,国际贸易得到空前发展。 (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过,三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带有强烈的垄断色彩。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开始盛行,国际贸易的内容不断扩大,既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资本主义时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一)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二)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 (三)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四

4、)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五)多边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 (一)概念 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间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的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一国同其它国家或地区间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的交换活动。对于岛国或地区而言,可称为海外贸易。,(二)货物贸易分类 1、按商品移动方向分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4)复出口与复进口(Reexport Trade& Reimport Trad)(5)净出口与净进口(

5、Net Export& Net I mport),2、按交易对象划分 (1)直接贸易 (2)间接贸易 (3)转口贸易 3、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分 (1)现汇贸易 (2)记帐贸易 (3)易货贸易,(二)货物贸易分类,4、按运输方式划分 (1)海运贸易 (2)陆运贸易 (3)空运贸易 (4)多式联运贸易 (5)邮购贸易 5、按货物内容分类 把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三)服务贸易分类,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服务贸易的特点:提供和消费同时产生,不可储存,不以关境划分进出口。,(四)技术贸易分类,技术贸易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

6、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的特点:贸易的标的是无形的知识,具有特殊性,且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二、贸易额(值):以货币表示反映贸易规模大小的指标。,1、出口额,一般以FOB统计, 2011年中国大陆出口额为18986.0亿美元。 2、进口额,一般以CIF统计, 2011年中国大陆进口额为17434.6亿美元。 3、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2011年中国为36420.6亿美元。 4、贸易差额:出口额-进口额 (1)贸易顺差:出口额进口额。2011年中国大陆贸易顺差为1551.4亿美元。 (2)贸易逆差:出口额进

7、口额 (3)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5、国际贸易额: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三、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单位为货币。必须确定基期。其剔除价格变动因素。,贸易量=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 贸易量只有比较意义。基期不同,同一年的贸易量也不同。 贸易量只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量。,四、贸易条件;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贸易条件指数(N)= 出口价格指数/ 进口价格指数*100 如N100,称贸易

8、条件改善;如N100,称贸易条件恶化。,五、贸易的商品结构: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的构成比例(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04年前11个月中国大陆数据:初级产品出口占6.8%,初级产品进口占20.8%。,六、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出口去向地和进口来源地。 七、对外贸易依存度: 1、贸易总依存度:一国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2、出口依存度:出口额/GDP *100%进口依存度:进口额/GDP*100% 3、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额/GNP*100% 4、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对外服务出口贸易额/GNP*100%,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八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一)总

9、贸易体系 1.概念;是以国境为标准来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国境是指一国的边境。 2.统计方法:凡进入一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贸易。凡是离开一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贸易。 3.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 (二)专门贸易体系 1.概念:是指以关境为标准来统计进出口货物的。 关境是指一国海关所属范围。 2.统计方法: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的货物均计为进口贸易;凡是通过海关出口的货物均计为出口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3.专门贸易额=专门出口额+专门进口额 总贸易额和专门贸易额只适用于货物贸易统计。,第三节国际贸易的作用,一、国际贸易与国家 1、延续社会再生产 2、实现社会产品价值 3、获得成

10、本降低的效益 4、利用与转化生产要素 5、接受国际经济“传递” 6、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7、参与经济全球化 8、维护和改善国际环境 二、国际贸易与企业 1、使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率,第三节国际贸易的作用,2、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3、促使企业达到规模经济 三、国际贸易与国民 1、增加福利 2、满足需求偏好 3、增长才干 4、实现自身价值,第二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 一、概念与作用 1、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表现为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2、作用: 国际贸易的基础; 促进国内分工发展; 推动世界市场的扩

11、大; 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二、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 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分离;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与殖民地的开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2、发展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英国成为国际分工中心;大宗商品的出现。 3、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叶到二战。出现第二次产业革命(石油、汽车、电力、电器工业、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确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国际分工最终形成。,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一、背景: 二战后,产业分工细化; 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兴起,全球性生产、销售体系形成; 殖民地体系瓦解,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冷战结束,各

12、国重视经济发展与合作 市场经济为国际分工提供基础; 世界贸易体制建立。,二、当代国际分工特点: 1、基础在深化: 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与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性的金融、货币、投资市场;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协调机构和机制如IMF、WB、WTO等); 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国际分工参与度扩大。,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制造业与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Horizontal:发达国家之间横向的产业分工。如同类型不同规格和型号产品的分工;零配件和部件生

13、产的分工等。 外包型国际分工:公司将某些业务和服务从自身内部剥离,外包给其他国家的公司。 立体型国际分工:整体国际分工向纵向的”宝塔型”分工与横向型的水平型分工并存的局面发展。,3、格局层次化: (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中心 科技发展领先地位;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建立全球性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以发达国家为主和为中心的地区贸易集团效益显著。 (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离开外围;经贸集团内部分工加强;区域内部分工在加强。,第三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一、自然条件(气候、土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面积等) 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在

14、下降。 二、社会生产力 (是决定性因素。) 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 决定国际分工地位; 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三、人口与市场: 人口分布; 生产规模; 市场发育度与规模。 四、交通与通信业: 五、资本流动: 六、国际生产关系; 七、经济体制与政策。,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 在国富论中,提出地域分工理论。 1、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分工促进社会的普遍富裕; 3、分工的原因来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相互交易的天性; 4、限制分工发展的因素:市场的广窄限制;产业领域发展的影响;商品经济和交换媒介的发展。 5、如何分工:一国在某产品生产上比别

15、国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更低的成本,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交换,就可使各国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例:分工前 酒(1单位) 毛呢(1单位) 英国需劳动日 120 80 葡国需劳动日 60 120 分工后 英国生产2.5单位毛呢葡国生产3单位酒 假定 1单位毛呢换取1单位酒 英国可享受1单位酒和1.5单位毛呢 葡国可享受2单位酒和1单位毛呢,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英国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 1、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 2、主要内容: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 例:分工前 酒(

16、1单位) 毛呢(1单位) 英国需劳动日 120 100 葡国需劳动日 80 90 分工后 英国生产2.2单位毛呢葡国生产2.125单位酒 假定 1单位毛呢换取1单位酒 英国可享受1单位酒和1.2单位毛呢 葡国可享受1.125单位酒和1单位毛呢,三、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 德国人1818-1883,资本论提出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中分析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现象,揭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 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研究国际分工; 2、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来源于社会分工发展; 3、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分工形成基础: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通过殖民统治,进行不平等贸易;发动商业战争,签定不平等条约。 4、资

17、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一,进步性;二,国际分工和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四、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H-O原理): 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按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 1、生产要素禀赋分工说的背景 2、假设条件: (1)国家内部,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完全自由流动,而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2)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 (3)只有商品贸易,且平衡。 (4)两种产品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2X2X2(2个国家、2种产品、2种要素)。 (6)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和生产函数相同。,3、主要结论: (1)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商品的价格差异;商品价格的差异来源于国

18、家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与禀赋有关) (2)各国应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要素禀赋丰富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的产品,这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各国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会出现均等化的趋势 (4)为实现根据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利益,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五、当代国际分工理论 (一)里昂惕夫之谜对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挑战: 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1、提出“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验算,验证H-O原理。把生产要素分成资本和劳动力两种,对200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每100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出进出口商品中的资本和

19、劳动密集程度,得出结论: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高而不是以资本密集型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这个结论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理论: (1)劳动熟练说 (2)人力资本说 (3)技术差距说 (二)产业内贸易说: 20C60S以后,国家之间产品交换从产业间发展到产业内部,出现“产业内贸易说”。 1、主要特点: 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产业内贸易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产业内贸易产品具有多样性; 产业内贸易产品有两个条件:消费上能相互替代;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要素投入; 2、产业内贸易原因: 同类产品的差异性是

20、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重要成因; 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制约因素;,(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米契尔 波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在国家争竞优势里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李嘉图,俄林国际分工理论与现实脱节; 2、李嘉图,俄林国际分工理论前提不切实际, 3、影响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技术变迁; 资源条件的逐渐普及; 经济全球化趋势; 4、单纯依靠比较利益原则危害产业发展; 5、需要以国家争竞优势取代比较优势理论。,第三章 世界市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表现为在世界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一、含义与作用 1、含义: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与生产要素交

21、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注意,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 2、作用:,二、世界市场的发展 1、萌芽阶段:15C-16C初,地理大发现 2、迅速发展阶段:18C60S-19C70S,发生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建立。 3、形成阶段:19C80S-20C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统一,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 三、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 1、国家与地区: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经济转型国家; 2、贸易厂商: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和机构。,3、交易商品:货物(10大类)、服务(12大类)、生产要素等 4、交易场所与渠道:A固定形态的国际市场(商品交易所、集市、博览会等);B无固定形态的国际市

22、场(单纯的商品购销;三来一补、招标投标、易货贸易等)C商品销售渠道(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环节):出口国的销售渠道,进口国内的销售渠道,进出口国之间的销售。D运输与信息媒体网络:运输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等;信息媒体网络有国际电话、电视、广播、报刊、通讯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等。E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G物流活动超越国界。把商品制造、运输和销售有机结合,集采购、生产、运输、保管、信息和管理为一体的世界市场活动。 5、管理与协调机构:世界市场上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如WTO、IMF、WB、各种认证机构和标准化组织等,保证世界市场健康有序进行。

23、,四、当代世界市场分类: 1、按交易国家分: 发达国家市场:42个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市场:170多个 经济转型国家市场:19个 2、按交易内容分: 货物市场:初级产品市场(农业食品,农业原料,燃料,金属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市场(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纺织品和服装) 服务市场:又称无形贸易。12个部门,五、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 1、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加速; 2、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3、传导机制在加强; 4、市场利益分配仍不公平。 第二节 世界市场的开拓 一、开拓世界市场的准备 1、调研国家市场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 2、确定进入具体市场目标:地区,城市 3、分析商品市场动向:需求情况,

24、供给能力,竞争对手等。,二、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和阶段 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经过三阶段: 1、产品出口阶段:先间接出口,再到直接出口。 2、国外生产阶段:三种方法: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国际分包;技术许可。 3、跨国企业经营阶段: 特点: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总公司对子公司有直接控制能力;经营战略以全球为出发点; 类型:为获取资源;规避进口国的贸易障碍;进入区域经贸集团内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当地技术资金和管理; 垄断市场。,三、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 1、单纯的商品购销: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进行商品买卖活动。如商品的品质、规格、数量、价格、支付、商检、装运、保险等。是世界市场上最

25、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2、包销(Exclusive Sales):卖方在指定的范围和期限内,把指定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特点:售定性质即买卖双方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独家销售权:买方享有一定期限和区域内的独家销售权;签定包销协议。 3、代理(Agency):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由代理人在一定范围和期限,积极推销货主指定商品。 特点: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关系;代理人一般不以自己名义与第三者签订合同;代理人只收佣金,不负责盈亏;代理人运用委托人资金从事业务活动等。 类别:独家代理;一般代理,4、寄售(Consignment):货主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货物,在货物售出后再收回货

26、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的费用和佣金。 特点:代销性质;货物所有权属于货主;先售后结。 5、拍卖(Auction) 6、招标与投标(Invitation to Tender;Submission of Tender) 7、商品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Futures Market)上进行的交易行为。 特点:合同标准化;保证合同能够履行;不实际交付货物。,8、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9、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 10、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11、租赁贸易(Leasing):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 四、世界市场交易的达成: 1、合同的确立; 2、合同的类型; 3

27、、合同的履行;,第三节 当代世界市场竞争 一、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特点: 1、市场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2、市场竞争格局出现多元化; 3、市场竞争日益广阔和深化; 4、在国家干预和保护下竞争; 5、公平竞争成为主流; 二、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与指标: 1、定义:一国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货物和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和提高人民的实际收入的能力。 2、指标:(1)贸易专业化系数(TSC); (2)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企业全球竞争战略: 1、含义:在世界范围内某个产业里,寻求一个持久的有利竞争地位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策略。 三个基本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2、全球竞争优势来

28、源: 比较优势:即产品的成本优势或质量优势; 规模经济: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就能取得成本优势; 产品差别:产品或者服务的差别化;如名牌形象、技术特点、商业网络等具有独特性。 专有产品或者服务技术: 克服竞争障碍的能力: 3、企业全球战略的确立:,第四节 世界市场价格 一、世界市场价格的确立基础: 价格变动是价值规律运作的反映;商品价格差异是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价格差异的构成基础是商品所包含的国际价值量。 各国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成为商品国别价值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 三、世界市场价格的代表: 1、成交价格:交易中达成的合同价格; 2、交易所价格:在商品交易所成交的价格

29、,有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3、拍卖价格:以拍卖方式进行交易形成的价格。 4、开标价格: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交易时达成的价格。由于竞争强,成交价格往往低一般成交价格 5、参考价格:在各种期刊和批发价格表上公布的价格。,四、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 贸易条件指数:一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五、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 激励产业结构优化和贸易政策的制定。,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含义、目的 1、含义:政府运用经济、法

30、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2、目的: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二、对外贸易政策类型、演变、原因 1、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直接干预,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注意,经济贸易竞争力强的国家倾向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经济贸易竞争力弱的国家推行贸易保护政策。,2、二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1

31、947年,GATT创建,推动贸易自由化;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危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而发展中国家从战后初期的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转向贸易自由化;而原有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前,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随着解体和经济转型,开始实行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 3、贸易政策转换原因: 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10方面,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和主导经济的利益集团。 2、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和主管机构进行的。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对外贸易政策,既

32、包括较长时期内对外贸易政策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又规定了某些重要措施以及给予行政机构的特定权限。 3、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 对外贸易法规:为落实对外贸易政策,通过对外贸易立法把贸易政策具体化,成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 主管贸易事务的行政部门:各国设置各种行政部门管理对外贸易,如,美国三部门管理外贸。,第二节 重商主义 一、含义 15-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追求目标是在国内积累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又叫重金主义,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禁止货币出口。 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差额论,对货币运动不加限制

33、,通过奖出限入的措施,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使金银流入本国。,二、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与措施 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与措施: 1、限制进口的措施: 限制非生产性产品进口; 实行差别保护关税; 2、促进进口措施: 减免关税; 出口退税; 3、管制短缺物资出口: 禁止重要原料出口; 4、独占殖民地贸易与航运:如东印度公司; 5、其他措施: 保护农业;如英国谷物法限制粮食进口; 政府通过职工法,鼓励外国技工输入; 由本国船只运输货物; 奖励人口繁殖,扩大劳工来源;,三、晚期重商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 托马斯.孟(Thomas Mun),主要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认为,增加英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

34、展对外贸易,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即必须是出口大于进口,取得贸易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他主张把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只有多输出货物,才能得到更多的货币。 四、重商主义的作用: 促进英国等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但只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生产领域,有局限性。,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与理论 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 英国18世纪中叶,进行产业革命,竞争力大大提高,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无限制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政策,迫切要求废除重商主义时代制定的一些强制性保护外贸的政策和措施。 二、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取得的成果: 1、废除谷物法; 2、降低关税与减少应税商品; 3、废除航海法;

35、4、取消特权公司; 5、殖民地贸易自由; 6、签订贸易条约,如英法条约;,三、自由贸易政策理论: 1、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成论于英国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 古典派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为获取国际分工利益,实行自由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2、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要点: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自由贸易可以防止垄断; 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本积累;,3、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的历史作用: 促使英国成为经贸强国; 推动社会发展;第四节 保护贸易政策与理论 19世纪中叶

36、,美国与德国先后实行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 一、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提出: 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任财长汉米尔顿提出,为使美国经济自立,应该保护美国的幼稚工业,方法是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受其启发,德国人李斯特提出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理论。,二、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理论 李斯特,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早年提出自由贸易。作为外交官出使美国后,亲眼目睹美国实施保护贸易的成效,转而提倡贸易保护主义。李斯特系统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学说。 1、对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忽视历史和经济特点; 实施自由贸易是有前提和条件的。,2、保护幼稚工业

37、理论的确立: 依据经济发展时期决定贸易政策; 国家干预贸易有助于经济快速发展; 保护贸易对象与保护时间的条件; 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 保护必须与经济发展时期相适应。 三、保护幼稚工业的评价: 1、积极有益的保护贸易理论; 2、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第五节 超保护贸易政策与理论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含义 国家以补贴和倾销方式扩大出口,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垄断国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追求贸易顺差,带进攻性和垄断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二、特点: 1、保护对象从幼稚产业扩大到成熟产业; 2、保护范围从国内转向国外市场; 3、保护目的从防御转向进攻; 4、保护企业从一般企业转向大企业; 5、保护措

38、施从关税转向非关税。,三、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1、代表人物: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1936年出版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推崇重商主义学说,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缓和危机。 2、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1)对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投资乘数理论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作用: 对外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但无节制实行“奖出限入”政策,会引起贸易摩擦和贸易战。,第六节 当代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 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成为政策主流,但因经济贸易

39、发展不平衡,不时会出现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 一、贸易自由化: 1、含义: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或者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货物与服务的交换与生产。 2、发展基础: 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分工广化与深化; 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加强。,3、贸易自由化主要表现: (1)、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降低进口关税税率; (2)、贸易集团内部取消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3)、经济集团给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惠关税待遇; (4)、1968年通过普惠制; (5)、发达国家主动放宽

40、进口数量限制、取消外汇管制。 二、贸易自由化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1、WTO建立:1995、1、1,建立WTO并取代GATT 2、区经贸集团内部推行贸易自由化 3、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 三、新保护贸易主义与理论: 新保护贸易主义是相对贸易自由化而言的。1973-1974,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1、新保护贸易主义的特点: 保护的商品增加;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贸易保护制度更加法制化; 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2、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 对付国内市场存在的扭曲; 改善不利的贸易条件; 维持国内高水平工资; 增加国内就业; 保证公平竞争;

41、改善国际收支; 保护知识产权;,四、战略性贸易政策与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加强对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 国家从战略高度,运用关税、出口补贴等措施,对战略性部门、产业进行支持和资助,使其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 2、战略产业的确定: 高附加值产业:投入少产出高。 高科技产业; 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市场结构集中的产业。,第五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第一节 概述 一、含义: 国际贸易条约:Commercial Treaties,又称商约,指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规定相互权利义务的各种书面协议的总称。 国际贸易协定Trade Agreem

42、ents,指缔约国为调整贸易关系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二、特性: 1、一般特性: 国家是主体;以国际法为准;内容规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书面形式表达,2、独有特性: 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能签定政治性条约,但可签定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为外交关系的建立创造有利先行条件。 三、类别: 1、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 通商航海条约; 贸易协定; 贸易议定书。 2、多边贸易条约与协定:,四、结构: 一般包括序言、正文、约尾三部分。 第二节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适用法律条款 用法律条款来约束缔约国间的经贸关系。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Most Favoured Nation Treatment,缔约国一方

43、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 特征: 适用范围: 限制和例外: 二、国民待遇条款,第三节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一、含义: GATT:1947年10月30日,23个国家政府缔结的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贸易协定。 二、产生背景: 二战结束前,美、英两国为了保持其在战后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地位,各自提出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案;1947年11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通过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美国邀请23个国家进行减让关税的多边谈判,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生效。截止1994年底,GATT

44、共有128个缔约方。,三、协定主要内容: 1、构成:序言和四个部分; 2、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收入增长,资源充分利用,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 3、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关税作为保护手段; 贸易壁垒递减; 公平竞争原则; 4、主要例外条款: 对禁止数量限制的例外:国际收支平衡困难时实行数量限制。 保障条款:某一产业受进口冲击,实行临时进口限制或提高关税。 区域性贸易安排:以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建立区域贸易集团,集团内贸易优惠。,对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待遇:普惠制待遇。 安全例外:禁止火药、武器、毒品、淫秽出版物的进口。 四、协定活动与作用: 协定活动,主要是组织缔约方进行多边贸易

45、谈判。1947-1994,GATT共组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 作用:关税不断减让;促进缔约方贸易自由化。,第四节 国际商品协定 一、含义: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某些初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产品的经济收益、保证供销稳定等所缔结的政府间的多边书面文件。 二、产生与发展: 二战前就有国际商品协定,如小麦协定;二战后,为了稳定初级产品的经济收益,签订更多国际商品协定:8个。国际可可协定、国际咖啡协定、国际黄麻和黄麻产品协定、国际天然橡胶协定、国际橄榄油、食用橄榄油协定、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国际糖协定、国际谷物协定。 三、商品综合方案与商品共同

46、基金 1、产生:1976年建立商品综合方案;1989年6月建立国际商品共同基金。 2、商品综合方案主要内容:,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国际储存的主要商品有香蕉、咖啡、可可、茶、糖、肉类、植物油、棉花、黄麻、硬纤维、热带木材、橡胶、铝、铁、锰、铜锡等。 建立国际储存的商品共同基金。用来资助这些国际初级产品的缓冲存货,改善初级产品市场,提高竞争力。 商品贸易的多边承诺。 促进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样化。 3、商品综合方案的执行与管理机构: 国际商品机构:22个组织被指定为国际商品机构。 商品共同基金: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间组织,104个成员;基金总额7.5亿美圆。,第六章 国际贸易促进,第一节 重视经

47、济外交 各国重视开展经济外交,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经济外交含义:其一,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的行为;其二,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者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战略目标,或追求经济以外的利益,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的行为。 二、经济外交的内容: 1、国家外交政策中的经济部分;,2、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对外经济基本方针;对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外汇政策等 3、国家对外经济交往行为:一国对外活动,只要与经济贸易有关的行为。如关于经济贸易问题的对外协商、谈判、演说、宴请、参加国际会议等。 4、国际经贸政策协调

48、行为:解决经济贸易问题而进行的多边外交行为。如IMF、WTO等进行的协商与谈判。 三、实施经济外交机制:包括经济外交机构的设立和机制的协调。 以美国为例: 1、总统:决定对外贸易方针、政策权;缔约权;升降关税权;对外实施经济制裁权。,2、内阁部门和政府机构:总统助手和顾问团作用。机构包括:经济政策委员会、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国务院、财政部、农业部、能源部等。 3、联邦独立机构:由国会通过立法为某项专门事业而设立,由总统直接领导。包括:美国国际开发合作署、国际贸易委员会、贸易和开发署、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国家基金会等。 四、经济外交的重点: 1、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2、重视驻外机构和贸促

49、会的工作。,第二节 出口促进 一、推行国家出口战略:各国从整体上考虑出口而提出。如美国提出的“国家出口战略”,内容包括:加强政府干预,开展经济外交;开拓新兴大市场;放松出口管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出口融资服务等。 二、建立出口财政性政策措施: 出口免税;国外销售免税;对外援助,带动本国商品和劳务出口;建立出口扶助中心;提供信息、开展出口咨询、组织贸易博览会等。 三、出口信贷与保险: 1、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由该国的出口信贷机构通过直接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低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分为: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 2、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政策性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保证出口商因出口所受损失,绝大部分能得到补偿。包括:普通出口信用险;寄售出口保险;出口贷款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国外加工险;国外存货保险;国外仓储保险等。,四、出口退税:为促进出口,把税收退回给出口厂商。如销售税、营业税、增值税、印花税等。 五、出口补贴:政府或公共机构对出口厂商提供的财政资助。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出口补贴不能增加,只能逐步减少。 第三节 商品和外汇倾销 一、商品倾销Dumping 1、含义: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该商品。 2、类型: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 3、使用的风险:属于不公平贸易行为,会遭到反倾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