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和影响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两个前提: 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二是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形成 一个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展,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分工: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分工 第二次社会分工: 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 第三次社会分工: 商业和商人的出现,国际贸易产生 在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阶级矛盾产生了国家,商品交换活动开始超越国界,国际贸易得以产生。但范围规模有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国际贸易才具有了世界性质。,二、国际贸易的发展,1.战前国际贸易的发展 2.战后国际贸易的
2、大发展及其结构的变化,战前国际贸易发展特点,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全称可敬的东印度公司 (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 HE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 印度贸易的特权。这个特许状给 予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战后国际贸易发
3、展特点,最大特点就是增长迅速: 即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比战前 要快,而且比生产增长速度快。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81973年。与这一时期 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相适应,国际贸易发 展迅速。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国 际贸易的发展处于动荡不稳状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变化 国际贸易内容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初级产品比重下降的具体表现是:原料贸易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的具体表现是:化工产品贸易比重上升较大。,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有两个含义: 一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
4、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从而表明一国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主要、次要的贸易伙伴国 二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表明世界各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多边贸易范围扩大,WTO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农业协定-取消农产品补贴 WTO纺织品贸易的法律制度: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取消配额制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简称知识产权协定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Investmen
5、t Measures, TRIMs),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其目的旨在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是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 纺织品配额规定了每一协议年度准予进入该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的类别和数量。,1.关系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2.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国际分工极大的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地 区分布、地理方向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产生 重要影响 4)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重要影 响 5)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目的
6、与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自由贸易口号历来是作为一种进攻的武器,即要求别国能够实行自由贸易,只有在双方都同意开放市场之后,自由贸易政策才会付诸实施。 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封闭。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也要维持同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自由贸易政策演变,1.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 重农主义(Physiocracy)提出自由贸易主张,提倡商业的自由竞争,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反对课征高额的进出口关税。 2.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两个阶段 19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
7、年代初-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1.自由贸易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基 调。 2.率先完成产业革命的英国带头实行自由贸易政 策。 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 MFN)又称“无歧视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 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 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 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A,B,C,D,1.美国成为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行者。 2.这一时期的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保护贸易政策相结合的有差别、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知识链接,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
8、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 直接:由海关直接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 间接: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se System)进
9、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能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是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出口许可证制 是出口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对战略物资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行管制,限制和禁止这些产品对某些国家出口。,进口押金制(Advanced Deposit) 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国家指定的银行
10、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出口信贷:世界各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由该国的出口信贷机构直接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为本国出口商和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一种融资方式。,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传统贸易保护阶段 新贸易保护阶段,1.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重金属的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称为贸易差额论,它认为对货币的运动不应过分加以限制,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 一国应根据经济发展阶
11、段来采取相应的对外贸易政策。 国民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阶段自由贸易政策 农工业阶段保护贸易政策(德国、美国) 农工商阶段自由贸易政策(英国),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对本国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促进本国工业化。,3.超保护贸易政策 特点: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保护的目的变了 保护转入进攻性 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利益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护贸易政策 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
12、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由经济问题(产业发展)扩展到社会问题(人本身)。 保护就业论 关注人的劳动权利 保护环境论 关注人的生存环境 绿色壁垒 人的健康和安全,手段: 第一,以保护公平交易为由,滥用WTO反倾销、 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 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 制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 第二,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为由,通过建 立新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环境技术标准等削 弱对方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由,通过建立 新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削弱发展中国家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SA800
13、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对企业的要求 1.不得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2.不得使用或 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 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3.应尊重 所有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4.反歧视原 则;5.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 以及言语侮辱;6.工作时间要严格遵守当地法 律要求;7.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 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8.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 的工作环境,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
14、境;9.高层管理阶层应根据本标准制定公开透 明,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政策。,方式 第一,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 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 大出口。 第二,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 优势产业纳入WTO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 放市场,以扩大出口。 第三,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 到全面禁止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二、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GATT和WTO的关系,布 雷 顿 森 林 体 系,三位一体 支撑世界 经济发展 的框架,GATT基本原则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关税减让原则是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宗旨
15、,是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活动。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透明度原则关贸总协定三大目标:透明度、贸易自由化、稳定性。,A,C,B,案例2,A,X,B,案例1,第一轮谈判:1947年4月至10月 第二轮谈判:1949年4月至10月 第三轮谈判:1950年9月至1951年4月 第四轮谈判:1956年1月至5月 第五轮谈判:1960年9月至1962年7月-狄龙回合 第六轮谈判:1964年5月至1967年6月-肯尼迪回合 第七轮谈判:1973年9月至1979年4月-东京回合 第八轮谈判:1986年9月至1994年4月-乌拉圭回合 第九轮谈判:2001年11月至今-多哈回合,GATT的积极作用,1.启动和推进了各
16、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2.缓和和解决了个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 3.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 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6.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 7.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GATT的局限性,1.从机构性质来看,GATT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2.从管辖范围来看,GATT管辖范围过于狭窄。 3.从贸易规则来看,GATT规则很不严格,存在许多漏洞,严重影响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4.从争端解决机制来看,
17、GATT争端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全体一致同意原则” 5.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利益在GATT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6.GATT的条款中对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带有歧视色彩。,国际法主体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 依法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的参加者,或者称为国际人格法律者。 应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A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资格 B具体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的能力 C具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有更高的权威性。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日内瓦 世界贸
18、易组织成员国:156个(截止2011年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发达成员 发展中成员 转轨经济体成员 最不发达成员,经济转轨国家 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俄罗斯为代表的 中东欧国家由计划经济以急剧转型的方式实 施市场化改革,放弃行政性调控措施,加强 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和调控中的作用。这些 国家被称为经济转轨国家。 中东欧地区十二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 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 和斯洛文尼亚。,最不发达国家标准 低收入标准:三年人均GDP小于900美元 人文资源的匮乏标准:主要指标为(a)营养 (b)健康(c)教育(d)成人扫盲率
19、经济脆弱性标准:(a)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b) 货物和服务出口的不稳定性(c) 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d)货物出 口的综合评价指数(e)经济规模。 满足以上三点标准,且人口不超过7500万方可 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11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48个。 亚洲9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东 帝汶、缅甸、尼泊尔、也门; 非洲34国: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 乍得、刚果(金)、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 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马 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 日尔、卢旺达、圣多
20、美和普林西比、塞拉利昂、索马里、 苏丹、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赤道几内亚、 科摩罗、塞内加尔、南苏丹 大洋洲5国:萨摩亚、瓦努阿图、图瓦卢、基里巴斯、所 罗门群岛; 拉丁美洲1国:海地。北美洲0国。欧洲0国。,WTO的原则、宗旨和目标、职能 WTO的管辖范围 WTO的运行机制 WTO的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 加入和退出机制 WTO决策机制 WTO争端解决机制 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互惠原则 也叫对等原则,是WTO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透明度原则 WTO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
21、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贸组织。,市场准入原则 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现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化。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不允许缔约国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特别禁止采取倾销和补贴的形式出口商品。,经济发展原则 该原则以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目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接轨国家而制定,是给予这些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允许发展中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或是提高关税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援助”条款, 仅要求发达国家单方面承担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无偿享有某些特定优惠的“贸易和发展条款”, 确立了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更长的过渡期待
22、遇和普惠制待遇的合法性。,非歧视性原则 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最惠国待遇,另一个是国民待遇。,部长级会议 WTO的最高决策机构,全权履行WTO的职能,每两年至 少举行一次会议。 总理事会 负责WTO日常事务。总理事会下设货物贸易理事会; 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 各专门委员会 各专门委员会直接对总理事会负责。 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预算、财 务与行政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10多个专门委 员会。 工作组 秘书处,为成员国提供谈判的讲坛和谈判成果执行的机构。 管理争端解决的规定和程序的谅解。 管理贸易政策的评审机制。 为达到全球经济政策的一致性,WTO将以适当的方
23、式与IMF和WB及其附属机构进行合作。,GATT与WTO的关系,1.WTO和GATT的联系 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有着内在历史继 承性。WTO继承了GATT的合理内核,包括其宗 旨、职能、基本原则及规则等,GATT的有关 条款仍然是规范各成员间货物贸易关系的准 则。,2.WTO和GATT的区别 机构性质:GATT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备法人地位;WTO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管辖范围:GATT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WTO框架下是一个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四位一体贸易格局。 争端解决: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WTO
24、争端解决采取反向协商一致原则,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时间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规则的“反向协商一致”就是协商一致反对,否则该事项通过。也就是说,在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有关事项时,只要不是所有参加成员协商一致反对,则视为通过。,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保证。 4.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贸易自由化 生产国际化
25、 金融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 无论是以往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贸组织,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生产国际化是指商品在多国生产,跨国公司进行生产的组织 和管理;各国之间建立起商品生产通道,彼此经济相关度很高。 生产要素国际化 即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材料日益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国际间流动。 产品国际化 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日益依赖于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生产过程国际化 跨国公司到国外进行投资,或开办新公司,或设立子公司,日益 扩大生产和经营的规模,使生产分工日益向国际专业化分工发展。 科学技术国际化 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日益扩大,重要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