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第一章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活
2、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第二章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第三章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
3、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2、理论体系:包括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等。以关税同盟理论为核心。3、发展趋势及模式: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1.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模式。如:欧盟。2.一体化覆盖的内容由少到多。3.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佩克。4.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发展需要建
4、立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西非国家共同体、南非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等。5.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间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如美国与中东国家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6.单个国家间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如美国与约旦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等。7.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团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如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 FTA。8.集团与集团之间签订一体化协定进行合并。如欧共体。9.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一体化。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10.地理范围上连接的国家不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如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发展新趋势为:1.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2.向双边化发展。3.向纵深
5、推进。4.趋向复杂性和多样性。5.空间概念淡化。6.趋于开放性。7.走向南北合作。4、典型合作组织: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包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第四章1、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2、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3、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4、科技工业园区:将工业产业与科技活动结合,集聚在一起,形成的
6、一某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区。第五章1、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2、概念与内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的辩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内涵是指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的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第六章1、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度的空间变化历程。2、工业生产
7、生命循环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3、极化效应:任何一个地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发展到达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来赖以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不存在,它仍可以继续发展。这就是极化效应。4、扩展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周围扩展,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也带动起来的一种效应。5、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度的空间变化历程。工业生产生命循环
8、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极化效应:任何一个地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发展到达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来赖以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不存在,它仍可以继续发展。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周围扩展,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也带动起来的一种效应。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辐射理论:一般以大中专门研究经济辐射以及相互辐射现象及规律的理论。点辐射: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引起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线辐
9、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面辐射:由点辐射和线辐射形成了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然后由这些地区形成再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无论出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就是区域内产业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重结构: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变动导向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区
10、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变动导向理论就是研究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问题的理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
11、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系列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由于区位因素的不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不同,因此对工业产业的吸引力也不同,这就是区域差异。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绝对优势: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某种产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称为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如果较低,则本国就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区域社会综合指标的提高。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指的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综合评判方法:所谓综合评判,就是对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区域经济开发:结合本区域经发展以及地域条件的特点,建立开发战略和发展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