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你准备好了么大学生如何准备就业?这个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校园里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了,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实现顺利就业,做好自身的观念准备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之前,我们应该准备好哪些呢? 从走出学校迈入社会,这对我们一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转变过程,因此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为这次角色转变提供充分的心理准备,出了学校,我们不再是是学生,不再有学校和家长的依靠,当你再次面对困难时,你唯一的依靠只有你自己。此时你不再是社会的宠儿,而是社会上实实在在的一个劳动者。其次比较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认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能力,既不要盲目自大
2、,也不要妄自菲薄,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做一个比较,然后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就业定位。下面则是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之前的一些具体要求,首先大学生必须很好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大学生就业所必须的就业技能,面对就业单位,你必须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就业单位的注意力。其次便是就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掌握了信息,你便会大大的加大了自己成功就业的筹码,因此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应当时刻注意招聘单位的各种信息来源,学校的就业网,互联网上的大的就业网,学校以及周边大的招聘会,对于这些你应该给与足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家庭的社交关系以及导师的就业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这些的信息,你便掌握了
3、成功就业的钥匙。在一个就是,就业之前的实习,现在就业单位越来越注重雇员的工作经历,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在课余或假期时间,自己找一些实习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再选择什么样的实习单位这个问题上,大学生也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建议尽量选择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实习,这样你的实习工作经历便可以在你以后的应聘中起到很好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影响下,不少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有的毕业生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理想单位”相中自己;有的毕业生期盼国家、学校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有的则盲目从众,随波逐流。这些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从根本上来
4、说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毕业后要增加一个人生经历求职,要求大学毕业生要主动去选择职业。毕业生要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和竞争意识,要正确认识社会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评价自身条件、素质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 在如何选择工作这个问题上,很多大学生也感觉到很茫然,有些人认为国企单位好,有保障,有人认为外企好,工资高、福利好,有人认为私企好,私企的竞争压力小,发展前景大。对于这个问题上,大学生们都众说分谈,其实选择何种的用人单位,这是因人的性格而异的,如果你喜欢比较稳定工作,不喜欢工作节奏的特别快的工作环境,你可以选择私企或者国有企业单位,如果你喜欢快节
5、奏的工作环境,喜欢竞争,你便可以选择外企事业单位。建议大学生再就业之前的时候,最好做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以便清楚知道自己的适合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环境。如何选择就业,很多方面都起着很重的作用,比如工资,发展前景,工作稳定度,兴趣爱好,专业对口,工作环境,企业知名度,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这些,都是你选择就业单位需要考虑的,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比较适合的用人单位。 大多数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收入、稳定、地点、前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不切合实际的。有些大学生仍存在一步到位或者一心要捧“金饭碗”的就业误区。殊不知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先就业、后择业,能创业、就创业”才是勇于承
6、担责任、积极应对竞争的良策。毕业生在理解了国家就业制度,掌握了就业政策,认清了就业形势之后,就要在自己的思想上彻底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要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对工作地点要求较高,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老、少、边、穷地方就业。其实,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才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应转换为就业大众化,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实践证明,中小城市、乡镇基层单位、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接收毕业生的广阔渠道。毕业生要克服互相攀比心理和传统观念,努力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其次,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毕业生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短
7、处和不足,切忌“好高骛远” 。在择业时,只有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自我认知,充分估计自己的发展潜能,清晰预见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就业职业和就业地域。具体地说,富有冒险精神且能力较强者,创业成功的把握性较大;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循规蹈矩的人更适合做研究工作以及一些较为安定、规律性较强的工作。 第三,要确立正确的就业思想。毕业生要解放思想,放下“骄子”身份,甩开“专业”束缚,抛弃“一次成功就业”的想法,确立“先就业、后择业”思想,先应聘一个岗位过渡一下,既可以了解社会,丰富和磨练自己,又可以减轻父母负担。在工作中寻求再就业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事制
8、度的日趋完善,人才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即使首次择业不能成功,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择业机会。要从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考虑,找到合理的职业定位。求职时不要一味地追求体面的职业;不要盲目地寻找报酬高的职业;不要片面地强调“专业对口” ;不要不顾自身条件一味地往热门职业里钻;不要走不出地域圈子,只强调地理因素。 第四,要树立创业精神。当今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敢于向社会传统观念挑战。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中国最短缺的是“饭碗” 。两三亿人无事可做,对国家而言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个人而言是人生的莫大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仍然是一个缺乏“能人”的社会
9、。因此,我们要鼓励那些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能够给别人工作,给别人开工资的人自主创业。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解洪志、华东理工大学的梁颖然、复旦大学的陈闻欣等一大批成功创业的学子们在自己找不到如意“饭碗”时,不但为自己造了“饭碗” ,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为他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一点,我们还要向“以给别人打工挣工资为耻,以给自己当老板为荣”的温州人学习。大学毕业生要克服“向别人要饭碗”的旧观念,自己创业当老板。创业是一次冒险,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五,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毕业生分布于各行各业,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是一种工具,毕业后根据自己的
10、实际工作,运用在大学得来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必须的。 无论哪一种职业,对从事者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少职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要求还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应该始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形成学习和生活的规律,作好身体素质的准备,以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与职业的挑战。 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不健康心理,特别是当就业的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距离时产生自卑或恐惧,产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一是自负心理。这是大学生的一种优势心理。二是迷惘心理。当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尽吻合时感到无所适从。三是逃避心理。在“双向选则”时,发现自己的
11、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追悔、逃避、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四是消极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就业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感到失望。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进行自我调节,充分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前景,减轻心理负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则业观;看问题不要极端化;处理好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关系。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但大学生个人,学校和家长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学校,学校作为联系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中转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学校的职责便是将大学生教育成优秀的用人单位,所以这最后一站,学校也应该做好足够的准备,首先学校应当给学生进行一些就业的理论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就业,然后便是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单位以及就业单位的信息,以便学生就业途径更广一些;家长在大学生就业上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家长在社会上奋斗了几十年,积攒了很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大学生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所以家长应当给大学生讲授一些比较实用的社会经验,以避免大学生在就业以后走很多弯路。再一点就是,每个家长在社会上都有一个很大的交际网,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信息资源,所以家长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上,应当充分利用自己交际网为自己的子女寻得更大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