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操作系统(四版)习题解答第 1 章习题答案一、填空1计算机系统由 硬件 系统和 软件 系统两大部分组成。2按功能划分,软件可分为 系统 软件和 应用 软件两种。3操作系统是在 裸机 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 首次 扩充。4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处理机(包含作业) 管理、 存储 管理、 设备 管理和 文件 管理。5在分时和批处理系统结合的操作系统中引入“前台”和“后台”作业的概念,其目的是 改善系统功能,提高处理能力 。6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为 多路性 、 交互性 、 独立性 和 及时性 。7实时系统与分时以及批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实时性 和 可靠性 。8若一个操作
2、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则它应该是 分时 操作系统。9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它应该属于 批处理 操作系统。10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 CPU 和 外部设备 并行工作的能力。11. 计算机网络是在 计算机 技术和 通信 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相结合的产物。12. 在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仍使用 自己的 操作系统,由它管理自身的资源。只有各计算机间进行 信息传递 、以及使用网络中的 可共享资源 时,才会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13. 如果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处理和控制功能被分散在系统的各个计
3、算机上,系统中的所有任务可动态地分配到各个计算机中,使它们并行执行,实现分布处理。这样的系统被称为“ 分布式系统 ”,其上配置的操作系统,被称为“ 分布式操作系统 ”。二、选择1操作系统是一种 B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2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A 系统软件 B系统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 CPU 和外部设备的 A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4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 B 和方便用户使用。A速度 B利用率 C灵活性 D兼容性5 C 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4、。A批处理 B实时 C分时 D多道批处理6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D ,响应时间越长。A用户数越少 B内存越少 C内存越多 D用户数越多7. B 不是实时系统的基本特点。- 2 -A安全性 B公平响应 C实时性 D可靠性三、问答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它对操作系统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答: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即是通过软件的手段,允许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作业程序,让它们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共享”和“竞争” ,以使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地满负荷工作,从而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基于这种考虑,计算机科学家开始把 CPU、存储器、外部设备以及各种软件都视为计算机
5、系统的“资源” ,并逐步设计出一种软件来管理这些资源,不仅使它们能够得到合理地使用,而且还要高效地使用。具有这种功能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所以, “多道程序设计”的出现,加快了操作系统的诞生。2怎样理解“虚拟机”的概念?答:拿操作系统来说,它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从用户的角度看,计算机配置了操作系统后,由于操作系统隐蔽了硬件的复杂细节,用户会感到机器使用起来更方便、容易了。这样,通过操作系统的作用使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台功能经过扩展了的机器。这台“机器”不是硬件搭建成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具有这种功能的真实机器,它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而已。所以,就把这
6、样的机器称为“虚拟机” 。3对于分时系统,怎样理解“从宏观上看,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的资源;从微观上看,各终端程序是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答:在分时系统中,系统把 CPU 时间划分成许多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可以使用由一个时间片规定的 CPU 时间,多个用户终端就轮流地使用 CPU。这样的效果是每个终端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响应。也就是说, “从宏观上看,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的资源” 。但实际上,CPU 在每一时刻只为一个终端服务,即“从微观上看,各终端程序是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 。4.分布式系统为什么具有健壮性?答:由于分布式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分布的,任何站点发生的故
7、障都不会给整个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另外,当系统中的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容错技术实现系统的重构,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切都表明分布式系统具有健壮性。5.为什么嵌入式操作系统必须具有可裁剪性?答:基于嵌入式应用的多样化,嵌入式操作系统应该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它必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灵活配置,方便剪裁,伸缩自如。第 2 章习题答案一、填空1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状态,它们是 运行 态、 就绪 态和 阻塞 态。2系统中一个进程由 程序 、 数据集合 和 进程控制块(PCB) 三部分组成。3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进程是一个 动 态概念,程序是一个 静
8、态概念。4在一个单 CPU 系统中,若有 5 个用户进程。假设当前系统为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 4 个,最少有 0 个。- 3 -注意,题目里给出的是假设当前系统为用户态,这表明现在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最多有 4 个进程处于就绪态。也可能除一个在运行外,其他 4 个都处于阻塞。这时,处于就绪的进程一个也没有。5总的来说,进程调度有两种方式,即 不可剥夺 方式和 剥夺 方式。6进程调度程序具体负责 中央处理机(CPU)的分配。7为了使系统的各种资源得到均衡使用,进行作业调度时,应该注意 CPU 忙碌 作业和 I/O 忙碌 作业的搭配。8所谓系统调用,就是用户程序要调用 操
9、作系统 提供的一些子功能。9作 业 被 系 统 接 纳 后 到 运 行 完 毕 , 一 般 还 需 要 经 历 后 备 、 运 行 和 完 成 三个 阶 段 。10假定一个系统中的所有作业同时到达,那么使作业平均周转时间为最小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短作业优先 调度算法。11进程是程序的 一次执行 过程,程序是进程 赖以存在 的基础。12. 可以把 CPU 的指令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系统和用户都能使用的指令,一类是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前者称为“ 非特权 ”指令,后者称为“ 特权 ”指令。13. 系统调用命令的程序属于操作系统,它应该在 管 态下执行。用户程序只有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 访管 ”
10、指令,才能实现由目态转为管态、进而调用这些系统调用命令。14. 访管指令是一条非特权指令,功能是执行它就会产生一个软中断,促使中央处理机由 目 态转为 管 态,进入操作系统,并处理该中断。15. 一个进程创建后,系统就感知到它的存在;一个进程撤销后,系统就无法再感知到它。于是,从创建到撤销,这个时间段就是一个进程的“ 生命期 ”。16. 由于 PCB 是随着进程的创建而建立,随着进程的撤销而取消的,因此系统是通过PCB 来“感知”系统中的进程的, PCB 是进程 存在 的唯一标志。17. 进程调度程序负责具体的处理机分配,完成进程间的切换工作,因此它的执行频率是相当高的,是一个操作系统的真正核
11、心。二、选择1在进程管理中,当 C 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A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 B进程等待某一事件发生C等待的事件出现 D时间片到2在分时系统中,一个进程用完给它的时间片后,其状态变为 A 。A就绪 B等待 C运行 D由用户设定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进程的执行需要 CPUC进程具有生命周期 D进程是指令的集合4操作系统通过 B 对进程进行管理。AJCB BPCB CDCT DFCB5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该进程 D 。A重新占有 CPU B优先级变为最大C移至等待队列之首 D变为就绪状态6由各作业 JCB 形成的队列称为 C 。A就绪作业队列 B
12、阻塞作业队列- 4 -C后备作业队列 D运行作业队列7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A 。A响应比高者优先 B短作业优先C优先级调度 D先来先服务8作业调度程序从处于 D 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A就绪 B提交 C等待 D后备9 A 是指从作业提交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A周转时间 B响应时间C等待时间 D运行时间10计算机系统在执行 C 时,会自动从目态变换到管态。AP 操作 BV 操作 C系统调用 DI/O 指令11进程状态由就绪变为运行,是由于 C 引起的。A中断事件 B进程状态变迁C进程调度 D为作业创建进程12. 当一个进程处于 D 时,称其为
13、就绪状态。A等着读磁盘上的信息 B等着进入内存C等着输入一批数据 D等着获得 CPU 的控制权13. 在操作系统中,处于就绪和阻塞状态的进程都没有占用处理机。当处理机空闲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B 。A就绪和阻塞进程都可以变迁成为运行状态B只有就绪进程可以变迁成为运行状态C只有阻塞进程可以变迁成为运行状态D就绪和阻塞状态的进程都不能变迁成为运行进程14. 我们把“逻辑上独立的程序,在执行时间上相互重叠,一个程序的执行还没有结束,另一个程序的执行已经开始”的这种特性,称为程序执行的 A 。A并发性 B并行性 C可执行性 D可交互性三、问答1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如何理解“内存中的多个程序的执行过程
14、交织在一起,大家都在走走停停”这样一个现象?答:在 多 道 程 序 设 计 系 统 中 , 内 存 中 存 放 多 个 程 序 , 它 们 以 交 替 的 方 式 使 用 CPU。因 此 , 从 宏 观 上 看 , 这 些 程 序 都 开 始 了 自 己 的 工 作 。 但 由 于 CPU 只 有 一 个 , 在 任 何 时 刻CPU 只 能 执 行 一 个 进 程 程 序 。 所 以 这 些 进 程 程 序 的 执 行 过 程 是 交 织 在 一 起 的 。 也 就 是 说 ,从 微 观 上 看 , 每 一 个 进 程 一 会 儿 在 向 前 走 , 一 会 儿 又 停 步 不 前 , 处
15、于 一 种 “走 走 停 停 ”的 状 态 之 中 。2什么是“原语” 、 “特权指令” 、 “系统调用命令”和“访管指令”?它们之间有无一定的联系?答:特权指令和访管指令都是 CPU 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只是前者是一些只能在管态下执行 的 指 令 , 后 者 是 一 条 只 能 在 目 态 下 执 行 的 指 令 。 原 语 和 系 统 调 用 命 令 都 是 操 作 系 统 中的 功 能 程 序 , 只 是 前 者 执 行 时 不 能 被 其 他 程 序 所 打 断 , 后 者 没 有 这 个 要 求 。 操 作 系 统 中 有些 系 统 调 用 命 令 是 以 原 语 的 形 式 出 现
16、的 , 例 如 创 建 进 程 就 是 一 条 原 语 式 的 系 统 调 用 命 令 。但 并 不 是 所 有 系 统 调 用 命 令 都 是 原 语 。 因 为 如 果 那 样 的 话 , 整 个 系 统 的 并 发 性 就 不 可 能 得到 充 分 地 发 挥 。3操作系统是如何处理源程序中出现的系统调用命令的?- 5 -答:编 译 程 序 总 是 把 源 程 序 中 的 系 统 调 用 命 令 改 写 成 为 一 条 访 管 指 令 和 相 应 的 参 数 。这 样 在 程 序 实 际 被 执 行 时 , 就 通 过 访 管 指 令 进 入 操 作 系 统 , 达 到 调 用 操 作
17、系 统 功 能 子 程 序的 目 的 。4系统调用与一般的过程调用有什么区别?答:系统调用是指在用户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子程序;一般的过程调用是指在一个程序中调用另一个程序。因此它们之间有如下三点区别。(1)一 般 的 过 程 调 用 , 调 用 者 与 被 调 用 者 都 运 行 在 相 同 的 CPU 状 态 , 即 或 都 处 于 目态 ( 用 户程序调用用户程序) ,或都处于管态(系统程序调用系统程序) ;但发生系统调用时,发出调用命令的调用者运行在目态,而被调用的对象则运行在管态,即调用者与被调用者运行在不同的 CPU 状态。(2)一般的过程调用,是直接通过转移指令转向被调用
18、的程序;但发生系统调用时,只能通过访管指令提供的一个统一的入口,由目态进入管态,经分析后,才转向相应的操作系统命令处理程序。(3)一般的过程调用,在被调用者执行完后,就径直返回断点继续执行;但系统调用可能会导致进程状态的变化,从而引起系统重新分配处理机。因此,系统调用处理结束后,不一定是返回调用者断点处继续执行。5试述创建进程原语的主要功能。答:创建进程原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项。(1)为新建进程申请一个 PCB。(2)将创建者(即父进程)提供的新建进程的信息填入 PCB 中。(3)将新建进程设置为就绪状态,并按照所采用的调度算法,把 PCB 排入就绪队列中。6处于阻塞状态的一个进程,它所等待的
19、事件发生时,就把它的状态由阻塞改变为就绪,让它到就绪队列里排队,为什么不直接将它投入运行呢?答:只要是涉及管理,就应该有管理的规则,没有规则就不成方圆。如果处于阻塞状态的一个进程,在它所等待的事件发生时就径直将它投入运行(也就是把 CPU 从当前运行进程的手中抢夺过来) ,那么系统就无法控制对 CPU 这种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进而也就失去了设置操作系统的作用。所以,阻塞状态的进程在它所等待的事件发生时,必须先进入就绪队列,然后再去考虑它使用 CPU 的问题。7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有什么区别?答: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即 CPU 调度)都涉及到 CPU 的分配。但作业调度只是选择参加 CPU 竞争的作
20、业,它并不具体分配 CPU。而进程调度是在作业调度完成选择后的基础上,把 CPU 真正分配给某一个具体的进程使用。8系统中的各种进程队列都是由进程的 PCB 链接而成的。当一个进程的状态从阻塞变为就绪状态时,它的 PCB 从哪个队列移到哪个队列?它所对应的程序也要跟着移来移去吗?为什么?答:当 一 个 进 程 的 状 态 从 阻 塞 变 为 就 绪 时 , 它 的 PCB 就 从 原 先 在 的 阻 塞 队 列 移 到 就绪 队 列 里 。 在 把 进 程 的 PCB 从 这 个 队 列 移 到 另 一 个 队 列 时 , 只 是 移 动 进 程 的 PCB, 进程 所 对 应 的 程 序 是
21、 不 动 的 。 这 是 因 为 在 进 程 的 PCB 里 , 总 是 记 录 有 它 的 程 序 的 断 点 信 息 。知 道 了 断 点 的 信 息 , 就 能 够 知 道 程 序 当 前 应 该 从 哪 里 开 始 往 下 执 行 了 。 这 正 是 保 护 现 场所 起 的 作 用 。9为什么说响应比高者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是对先来先服务以及短作业优先这两种调度算法的折中?答:先来先服务的作业调度算法,重点考虑的是作业在后备作业队列里的等待时间,- 6 -因此对短作业不利;短作业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重点考虑的是作业所需的 CPU 时间(当然,这个时间是用户自己估计的) ,因此对长作业不利
22、。 “响应比高者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总是在需要调度时,考虑作业已经等待的时间和所需运行时间之比,即:该作业已等待时间 / 该作业所需 CPU 时间不难看出,这个比值的分母是一个不变的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作业的“已等待时间”会不断发生变化,也就是分子在不断地变化。显然,短作业比较容易获得较高的响应比。这是因为它的分母较小,只要稍加等待,整个比值就会很快上升。另一方面,长作业的分母虽然很大,但随着它等待时间的增加,比值也会逐渐上升,从而获得较高的响应比。根据这种分析,可见“响应比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既照顾到了短作业的利益,也照顾到了长作业的利益,是对先来先服务以及短作业优先这两种调度算法
23、的一种折中。10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总能得到最小的平均周转时间吗?为什么?答: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只有在所有作业同时到达后备作业队列时,才能得到最小的平均周转时间。如果各作业不是同时到达,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可以用反例说明,例如,教材上举有如下例子:考虑有 5 个作业 A 到 E,运行时间分别是 2、4、1、1、1;到达时间分别是 0、0、3、3、3。按照短作业优先的原则,最初只有 A 和 B 可以参与选择,因为其他 3 个还没有到达。于是,运行顺序应该是 A、B、C、 D、E。它们每个的周转时间分别是 2、6、4、5、6,平均周转时间是 4.6。但如果按照顺序 B、C 、D 、E、A 来调度,它
24、们每一个的周转时间成为 9、4、2、3、4,平均周转时间是 4.4。结果比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好。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这 5 个作业并没有同时到达。11. 什么是“系统进程” 、什么是“用户进程”?它们有何区别?答: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既运行着操作系统程序,又运行着用户程序,因此整个系统中存在着两类进程,一类是系统进程,一类是用户进程。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系统资源的那些并发程序,形成了一个个系统进程,它们提供系统的服务,分配系统的资源;可以并发执行的用户程序段,形成了一个个用户进程,它们是操作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系统资源的实际的享用者。可以看出,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进程,主要区别如下。(1)系统进
25、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操作系统负责协调,以便有利于增加系统的并行性,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用户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由用户自己(在程序中)安排。不过,操作系统会向用户提供一定的协调手段(以命令的形式) 。(2)系统进程直接管理有关的软、硬件资源的活动;用户进程不得插手资源管理。在需要使用某种资源时,必须向系统提出申请,由系统统一调度与分配。(3)系统进程与用户进程都需要使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它们都是资源分配与运行调度的独立单位,但系统进程的使用级别,应该高于用户进程。也就是说,在双方出现竞争时,系统进程有优先获得资源、优先得以运行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高效、有序的工作。12. 给定 n
26、 个作业 J1、J 2、J n,它们各自的运行时间为 t1、t 2、t n,且满足关系:t1t 2t n,假定这些作业同时到达系统,并在 CPU 上按单道方式运行。试问:(1)采用何种调度算法,能使平均周转时间为最小?(2)给出这批作业最短平均周转时间的计算式。答:(1)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2)这批作业最短平均周转时间的计算式为:T=T1+T2+Tn/n=t1+(t1+t2)+(t1+t2+t3)+(t1+t2+tn-1+tn)/n13.进程调度程序应该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功能?答:(1)记录系统中所有进程的有关情况,比如进程的当前状态、优先数等。(2)确定分配处理机的算法,这是它的一项
27、主要工作。- 7 -(3)完成处理机的分配。要注意,在操作系统中,是进程调度程序实施处理机的具体分配的。(4)完成处理机的回收。四、计算1有三个作业:作 业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1 0.0 82 0.4 43 1.0 1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试问它们的平均周转时间各是什么?你是否还可以给出一种更好的调度算法,使其平均周转时间优于这两种调度算法?解:(1)采用先来先服务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作 业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1 0.0 8 0.0 8.0 8.02 0.4 4 8.0 12.0 11.63 1.0 1 12.0
28、 13.0 12.0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 123。其平均周转时间为:(8 + 11.6 + 12)/ 3 = 10.53(2)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作 业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1 0.0 8 0.0 8.0 8.03 1.0 1 8.0 9.0 8.02 0.4 4 9.0 13.0 12.6这里要注意,在作业 1 运行完毕进行作业调度时,作业 2 和 3 都已经到达。由于是实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因此先调度作业 3 运行,最后调度作业 2 运行。所以,这时的作业调度顺序是 132。其平均周转时间为:(8 + 8 + 12.6)
29、/ 3 = 9.53(3)还可以有更好的作业调度算法,使其平均周转时间优于这两种调度算法。例如,如果知道在作业 1 后面会来两个短作业,那么作业 1 到达后,先不投入运行。而是等所有作业到齐后,再按照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进行调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作 业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3 1.0 1 1.0 2.0 1.0- 8 -2 0.4 4 2.0 6.0 5.61 0.0 8 6.0 14.0 14.0这时的作业调度顺序是 321。其平均周转时间为:(1 + 5.6 + 14)/ 3 = 6.872设有一组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和所需 CPU 时间如下所示。
30、作业号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1 9:00 70 分钟2 9:40 30 分钟3 9:50 10 分钟4 10:10 5 分钟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试问它们的调度顺序、作业周转时间以及平均周转时间各是什么?解:(1)采用先来先服务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作业号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1 9:00 70 分钟 9:00 10:10 70 分钟2 9:40 30 分钟 10:10 10:40 60 分钟3 9:50 10 分钟 10:40 10:50 60 分钟4 10:10 5 分钟 10:50 10:55 45 分钟这时,作
31、业的调度顺序是 1234。其平均周转时间为:(70 + 60 + 60 + 45)/ 4 = 58.75 (2)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作业号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1 9:00 70 分钟 9:00 10:10 70 分钟4 10:10 5 分钟 10:10 10:15 5 分钟3 9:50 10 分钟 10:15 10:25 35 分钟2 9:40 30 分钟 10:25 10:55 75 分钟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 1432。其平均周转时间为:(70 + 5 + 35 + 75)/ 4 = 46.25 3某系统有三个作业:作业号 到
32、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1 8.8 1.5- 9 -2 9.0 0.43 9.5 1.0系统确定在它们全部到达后,开始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并忽略系统调度时间。试问对它们的调度顺序是什么?各自的周转时间是多少?解:三个作业是在 9.5 时全部到达的。这时它们各自的响应比如下:作业 1 的响应比 =(9.5 8.8)/ 1.5 = 0.46作业 2 的响应比 =(9.5 9.0)/ 0.4 = 1.25作业 3 的响应比 =(9.5 9.5)/ 1.0 = 0因此,最先应该调度作业 2 运行,因为它的响应比最高。它运行了 0.4 后完成,这时的时间是 9.9。再计算作业 1 和 3 此时
33、的响应比:作业 1 的响应比 =(9.9 8.8)/ 1.5 = 0.73作业 3 的响应比 =(9.9 9.5)/ 1.0 = 0.40因此,第二个应该调度作业 1 运行,因为它的响应比最高。它运行了 1.5 后完成,这时的时间是 11.4。第三个调度的是作业 3,它运行了 1.0 后完成,这时的时间是 12.4。整个实施过程如下。作业号 到达时间 所需 CPU 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2 9.0 0.4 9.5 9.9 0.91 8.8 1.5 9.9 11.4 2.63 9.5 1.0 11.4 12.4 2.9作业的调度顺序是 213。各自的周转时间为:作业 1 为 0.9;
34、作业 2 为 2.6;作业3 为 2.9。第 3 章习题答案一、填空1将作业相对地址空间的相对地址转换成内存中的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 地址重定位 。2使用覆盖与对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3存 储 管 理 中 , 对 存 储 空 间 的 浪 费 是 以 内 部 碎 片 和 外 部 碎 片 两 种 形 式 表 现 出来 的 。4地址重定位可分为 静态重定位 和 动态重定位 两种方式。5在 可 变 分 区 存 储 管 理 中 采 用 最 佳 适 应 算 法 时 , 最 好 按 尺 寸 法 来 组 织 空 闲 分 区链 表 。6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的页表里,主要应该包含 页号 和 块号 两个
35、信息。7静态重定位在程序 装入 时进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 执行 时进行。8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如果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不当,则会使系统出现 抖动 现象。9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淘汰算法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块数时, 缺页中断 的次数有可能会增加。- 10 -10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淘汰是由于 缺页 引起的。二、选择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B 决定的。A内、外存容量之和 B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C作业的相对地址空间 D作业的绝对地址空间2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的系统中,一进程在内存占 3 块(开始为空) ,页面访问序列为 1、2、3、4、1、2、5、1、2、3、
36、4、5、6。运行时会产生 D 次缺页中断。A7 B8 C9 D10从图中的“缺页计数”栏里可以看出应该选择 D。 1 2 3 4 1 2 5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5 5 5 3 4 4 6 1 2 3 4 1 2 2 2 5 3 3 4 1 2 3 4 1 1 3 页 面 走 向 3个 内 存 块 缺 页 计 数 缺 页 计 数 1 2 5 5 3系统出现“抖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引起的。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太大C内存容量不足 D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4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D 。A进行存储保护 B允许程序浮动C允许程序移动 D扩充主存容量5作
37、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那么经中断处理后,应返回执行 B 指令。A被中断的前一条 B被中断的那条C被中断的后一条 D程序第一条6在实行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分页是由 D 完成的。A程序员 B用户 C操作员 D系统7下面的 A 页面淘汰算法有时会产生异常现象。A先进先出 B最近最少使用 C最不经常使用 D最佳8在一个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的内容为:页号 块号0 21 12 7若页的大小为 4KB,则地址转换机构将相对地址 0 转换成的物理地址是 A 。A8192 B4096 C2048 D1024注意,相对地址 0 肯定是第 0 页的第 0 个字节。查页表可知第 0 页存放在内存的第 2块
38、。现在块的尺寸是 4KB,因此第 2 块的起始地址为 8192。故相对地址 0 所对应的绝对地址(即物理地址)是 8192。9下面所列的存储管理方案中, A 实行的不是动态重定位。A固定分区 B可变分区 C分页式 D请求分页式10在下面所列的诸因素中,不对缺页中断次数产生影响的是 C 。- 11 -A内存分块的尺寸 B程序编制的质量C作业等待的时间 D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11.在分段式存储管理中,是由用户实施分段的。因此 B 。A.段内和各段间的地址都是连续的B.段内的地址是连续的,各段间的地址可以不连续C.段内的地址可以不连续,但段间的地址是连续的D.段内的地址和各段间的地址都是不连续的12
39、.一个分段式存储管理系统,地址用 24 位表示,其中 8 位表示段号。那么每段的最大长度应该是 B 。A.224 B.216 C.28 D.232三、问答1什么是内部碎片?什么是外部碎片?各种存储管理中都可能产生何种碎片?答:所谓“内部碎片” ,是指系统已经分配给用户使用、用户自己没有用到的那部分存储空间;所谓“外部碎片” ,是指系统无法把它分配出去供用户使用的那部分存储空间。对于教材而言,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分页式存储管理和请求页式存储管理都会出现内部碎片。只是前两种存储管理造成的内部碎片比较大,浪费较为严重;后两种页式存储管理,平均来说每个作业都会出现半页的内部碎片。教材
40、中,只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会产生外部碎片。2叙述静态重定位与动态重定位的区别。答:静态重定位是一种通过软件来完成的地址重定位技术。它在程序装入内存时,完成对程序指令中地址的调整。因此,程序经过静态重定位以后,在内存中就不能移动了。如果要移动,就必须重新进行地址重定位。动 态 重 定 位 是 一 种 通 过 硬 件 支 持 完 成 的 地 址 重 定 位 技 术 。 作 业 程 序 被 原 封 不 动 地 装 入内 存 。 只 有 到 执 行 某 条 指 令 时 , 硬 件 地 址 转 换 机 构 才 对 它 里 面 的 地 址 进 行 转 换 。 正 因 为 如此 , 实 行 动 态 重 定 位
41、 的 系 统 , 作 业 程 序 可 以 在 内 存 里 移 动 。 也 就 是 说 , 作 业 程 序 在 内 存 中是 可 浮 动 的 。3一个虚拟地址结构用 24 个二进制位表示。其中 12 个二进制位表示页面尺寸。试问这种虚拟地址空间总共多少页?每页的尺寸是多少?答:如下图所示,由于虚拟地址中是用 12 个二进制位表示页面尺寸(即页内位移) ,所以虚拟地址空间中表示页号的也是 12 个二进制位。这样,这种虚拟地址空间总共有:212 = 4096(页) 每页的尺寸是:212 = 4096 = 4K(字节)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 10 9 8 7
42、6 5 4 3 2 1 0 页 号 页 内 位 移 虚 拟 地 址 23 2 4什么叫虚拟存储器?怎样确定虚拟存储器的容量?答:虚拟存储器实际是一种存储扩充技术。它把作业程序存放在辅助存储器里,运行时只装入程序的一部分。遇到不在内存的程序时,再把所需要的部分装入。这样在内存和辅存之间调入、调出的做法,使用户的作业地址空间无需顾及内存的大小。给用户造成的印象是,无论程序有多大,它在这个系统上都可以运行。这种以辅助存储器作为后援的虚幻存储器,就称为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大小是由系统的地址结构确定的。- 12 -5为什么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能够向用户提供虚拟存储器?答: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
43、:操作系统按照存储块的尺寸,把用户作业地址空间划分成页,全部存放在磁盘上。作业运行时,只先装入若干页。运行过程中遇到不在内存的页时,操作系统就把它从磁盘调入内存。这样一来,用户的作业地址空间无需顾及内存的大小。这与虚拟存储器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所以,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能够向用户提供虚拟存储器。6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为什么既有页表,又有快表?答:在分页式或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通常是利用内存储器构成页表的。当 CPU 执行到某条指令、要对内存中的某一地址访问时,因为这个地址是相对地址,所以先要根据这个地址所在的页号去查页表(访问一次内存) ,然后才能由所形成的绝对地址去真正执行指令(第二次访问
44、内存) 。可见,由于页表在内存,降低了 CPU 的访问速度。为了提高相对地址到绝对地址的变换速度,人们想到用一组快速寄存器来代替页表。这时查页表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立即就能输出与该页号匹配的块号,这样做无疑比内存式的页表要快得多。但是,快速寄存器的价格昂贵,由它来组成整个页表是不可取的。考虑到程序运行时具有局部性,因此实际系统中总是一方面采用内存页表、另一方面用极少几个快速寄存器组成快表来共同完成地址的变换工作。这时的地址变换过程,如教材中的图 3-22 所示。7试述缺页中断与页面淘汰之间的关系。答: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当根据虚拟地址查页表而发现所要访问的页不在内存时,就会产生缺页中断。系统
45、响应中断后,就由操作系统到辅存把所需要的页读入内存。这时,内存可能有空闲的块,也可能没有。只有当内存中没有空闲块时,才会出现将内存现有页面淘汰出去的问题,即要进行页面淘汰。所以,缺页中断和页面淘汰之间的关系是:页面淘汰一定是由缺页中断所引起;但缺页中断则不一定引起页面淘汰。8试述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的区别。答:在计算机系统中,由于某些事件的出现,打断了当前程序的运行,而使 CPU 去处理出现的事件,这称为“中断” 。通常,计算机的硬件结构都是在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去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的。如果有,那么就暂停当前程序的运行,而让 CPU 去执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这叫“中断响应” 。CPU 在处
46、理完中断后,如果不需要对 CPU 重新进行分配,那么就返回被中断进程的程序继续运行;如果需要进行 CPU 的重新分配,那么操作系统就会去调度新进程。由上面的讲述可以看出,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的区别如下。(1)两种中断产生的时刻不同:缺页中断是在执行一条指令中间时产生的中断,并立即转去处理;而一般中断则是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当硬件中断装置发现有中断请求时才去响应和处理。(2)处理完毕后的归属不同:缺页中断处理完后,仍返回到原指令去重新执行,因为那条指令并未执行;而一般中断则是或返回到被中断进程的下一条指令去执行,因为上一条指令已经执行完了,或重新调度,去执行别的进程程序。9怎样理解把相对地址划分
47、成数对:(页号,页内位移)的过程对于用户是“透明”的?答:在操作系统中,所谓“透明” ,即指用户不知道的意思。对于分页式存储管理来说,用户向系统提供的相对地址空间,是一个一维的连续空间。系统接受了这个作业后,在内部把这个相对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页。由于这种划分对于用户来说是根本不知道的,所以说把相对地址划分成数对:(页号,页内位移)的过程对于用户是“透明”的。- 13 -10做一个综述,说明从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到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到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到分页式存储管理和分段式存储管理,再到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每一种存储管理的出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答:教材共介绍了 6 种存储管理策略,
48、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图所示。图中,在单一连续分区存储管理与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之间画了一条线,表明位于线以上的存储管理策略只适用于单道程序设计,位于以下存储管理策略都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与分页式、分段式存储管理之间画了一条线,表明位于线以上的存储管理策略都要求为进入内存的作业分配一个连续的存储区,以下的存储管理策略打破了连续性的要求;在分页式、分段式存储管理与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之间画了一条线,表明位于线以上的存储管理策略都要求使作业程序全部进入内存,而以下的存储管理策略打破了全部的要求,只要部分装入内存就可以了。可见,每一种新存储管理策略的出现,都是在原有存储管理基础上的一次发展和提高。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11. 利用伙伴系统分配一个 1MB 的内存区域,存储请求和释放的序列为:请求A(70KB)、请求 B(35KB)、请求 C(80KB)、释放 A、请求 D(60KB)、释放 B、释放 D、释放 C。画出类似于图 3-20 的图。答:结果如下图所示。四、计算1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按地址法组织当前的空闲分区,其大小分别为:10KB, 4KB, 20KB,18KB, 7KB,9KB ,12KB 和 15KB。现在依次有 3 个存储请求为:12KB, 10KB, 9KB。试问使用最先适应算法时的分配情形如何?那么最佳适应、最坏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