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国际贸易,一、中国国际贸易概况,“十一五”前期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出口急剧下滑。面对这一严峻复杂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和鼓励增加进口,有效遏制了外贸持续大幅下滑的势头并在2010年实现快速恢复。五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 与“十五”末期相比,中国出口由世界第三位跃居首位,占全球份额由7.3%上升至10.4%;进口由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外贸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07年最高点时的7.6%回落至3.1%。 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2、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3.2和2.6个百分点; 市场多元化效果明显,2010年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已经由“十五”末的42.7%提高至48.3%;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部,2010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1.0和1.2个百分点。,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与多数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外贸经历了“由逆转顺”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前以逆差为主,90年代后转为持续顺差。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必然产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
3、转移,中国的加工制造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形成了以东亚为零部件供应方、以中国为加工制造基地、以欧美为核心技术研发方和主要市场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其结果是,以往东亚对美欧的顺差转变为中国对美欧的顺差。,中国工业化的加快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纺织、轻工、家电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出口竞争力增强,信息通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从主要发达国家经验看,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进出口保持顺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德国从1952到2005年的54年中,对外贸易均为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连续25年顺差,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的年份有7年。,中国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但由于中国的顺差主要是由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化加快发展、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等长期性、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因此顺差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贸易顺差的弊端,首先,过高的顺差说明我国的外汇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好的状态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而非顺差或逆差。 其次,高额顺差反映出我国内需不足。 最后,持续过高的顺差导致人民币有升值压力。,2001-2011年1-3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 2002-2011年1-3月中国出口国别(地区) 2002-2011年1-3月中国进口国别(地区),2010年中国分贸易方式、企业性质进出口情况,2011年一季度中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