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P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434142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P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P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P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P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蛛 形 纲,概 述,蛛形纲的特征是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4对 与医学有关的种类:在蜱螨亚纲中,与医学有关的有寄螨目中的蜱和革螨,真螨目中的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等。,形 态,蜱螨类是小型节肢动物,外形有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等。小的虫体长仅0.1mm左右,大者可达1cm以上。虫体基本结构可分为颚体(gnathosoma),又称假头(capitulum)与躯体(idiosoma)两部分(图191)。,颚体:位于躯体前端或前部腹面,由口下板、螯肢、须肢及颚基组成。 躯体:呈袋状,表皮有的较柔软,有的形成不同程序骨化的背板。此外在表皮上还有各种条纹、刚毛等。有些种

2、类有眼,多数位于躯体的背面。腹面有足4对,通常分为6节(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跗节末端有爪和爪间突。气门或有或无,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前或后外侧,生殖孔位于躯体前半部,肛门位于躯体后半部。,生 活 史,蜱螨类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等期。幼虫有足3对,若虫与成虫则有4对。若虫与成虫形态很相似,但生殖器官未成熟。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有13个或更多若虫期。成熟雌虫可产卵、产幼虫,有的可产若虫,有些种类可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蜱 tick,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蜱

3、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形 态,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1硬 蜱,硬蜱 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

4、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硬 蜱,硬蜱哈氏器,硬蜱颚体,硬蜱口下板,硬蜱幼虫、若虫、及成虫,硬蜱幼虫,硬蜱成虫雌虫,2软 蜱,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软 蜱,软蜱幼虫,硬蜱与软蜱形态特征的鉴别,生活史与行为,1. 生活史 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期。幼虫和若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但幼虫只有3对足,若虫无生殖孔。从卵到成蜱的时间,因蜱的种类、血食情况、温度和湿度而不同,一般为几个月至13年。,2. 吸血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

5、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3. 寻觅宿主 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生 态,1. 季节消长 气温、湿度、土壤、光周期、植被、宿主等都可影响

6、蜱类的季节消长及活动。 2. 越冬 蜱多数在栖息场所越冬,硬蜱可在动物的洞穴、土块、枯枝落叶层中或宿主体表越冬。软蜱主要在宿主住处附近越冬。越冬虫期因种类而异。,防制原则,1. 环境防制: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2. 化学防制: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 3. 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螨 MITE,蜱、螨的形态区别,恙螨 chigger mi

7、te,恙螨体小 恙螨成虫和若虫营自生生活 仅幼虫营寄生生活,能传播恙虫病等病,地里纤恙螨幼虫,幼虫大多椭圆形,体长1,体毛较少,红、橙、淡黄或乳白色,地里纤恙螨幼虫,虫体分颚体和躯体 颚体在躯体前端,由螯肢及须肢各1对组成。 体毛稀少可数 腹面有足3对,地里纤恙螨幼虫,盾板呈长方形,有毛5根,中部有感器2个,丝状。 盾板左右两侧有眼12对,位于眼片上。 躯体上有横列的背毛28根,其排列为2-8-6-6-4-2=28。,恙螨与疾病的关系,恙螨皮炎(trombidosis)恙螨的唾液能够溶解宿主皮肤组织,引起局部凝固性坏死,出现皮炎反应。被叮刺处有痒感并出现丘疹,可发生继发感染。 恙虫病(Scru

8、b typhus)由感染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人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起病急、持续高热、皮疹、皮肤受刺叮处有焦痂和溃疡、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出血热,疥螨 Sarcoptes,疥螨(itch mite) 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即疥疮(scabies)。 寄生于人体的疥螨称为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颚体:很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须肢分三节。 躯体:无眼和气门。腹面有4对足。雌雄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长柄的爪垫-吸垫,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

9、足末端具吸垫。,形 态,颚体:很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须肢分三节。 躯体:无眼和气门。腹面有4对足。雌雄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长柄的爪垫-吸垫,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生活史与行为,1.生活史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期。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疥螨一般是晚间在人体皮肤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虫和雌性后若虫进行交配。雄虫大多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后若虫在交配后2030分钟内钻入宿主皮内,蜕皮为雌虫,23天后即在隧道内产卵

10、。,2.寄生部位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常见于指间、腕屈侧、肘窝、腋窝前后、腹股沟、外生殖器、乳房下等处; 儿童皮肤嫩薄,全身均可被侵犯。,3.活动 疥螨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质层的深处,以角质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并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逐渐形成一条与皮肤平行的蜿蜒隧道。隧道最长可达1015mm。交配受精后的雌螨,最为活跃,每分钟可爬行2.5cm,此时也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时期。 温湿度的影响:雌性成虫离开宿主后的活动、寿命及感染人的能力与所处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1531,有效扩散时限为16.95天,在此时限内

11、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致病与诊断,1.致病 疥螨寄生部位的皮损为小丘疹、小疱及隧道,多为对称分布。疥疮丘疹淡红色、针头大小、可稀疏分布,中间皮肤正常;亦可密集成群,但不融合。隧道的盲端常有虫体隐藏,呈针尖大小的灰白小点。剧烈搔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引起发痒的原因是雌螨挖掘隧道时的机械性刺激及生活中产生的排泄物、分泌物的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白天搔痒较轻,夜晚加剧,睡后更甚。可能是由于疥螨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活动较强或由于晚上啮食更其所致,故可影响睡眠。由于剧痒、搔抓,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发生脓疮、毛囊炎或疖肿。,疥疮病人,皮损为小丘疹、小疱及隧道,多为对称分布。 疥疮丘疹淡红色、针头大小、可

12、稀疏分布,中间皮肤正常;亦可密集成群,但不融合。,继发性感染,剧烈搔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原因是雌螨挖掘隧道时的机械性刺激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引起过敏反应。 白天搔痒较轻,夜晚加剧,睡后更甚。 由于剧痒、搔抓,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如脓疮、毛囊炎或疖肿,2.诊断 根据接触史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检出疥螨,则可确诊。 方法:用消毒针尖挑破隧道的尽端,取出疥螨;或用消毒的矿物油滴于皮肤患处,再用刀片轻刮局部,将刮取物镜检。 国内也有学者报告采用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发现有隧道和其盲端的疥螨轮廓,即用手术刀尖端挑出疥端。,病理切片,流行病学,疥疮分布广泛,遍及世界各地。 疥疮较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及

13、青年集体中。 感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如与患者握手、同床睡眠等,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疥螨在宿主皮肤上爬行和交配,增加了传播机会。患者的被服、手套、鞋袜等可起间接传播作用。公共浴室的休息更衣间是重要的社会传播场所。,预防与治疗,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及使用患者的衣被。发现患者应及时治疗。 治疥药物: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搽剂,10优力肤霜及伊维菌素等。患者治疗前均需用热水洗净患部,待干后用药涂搽,每晚一次,效果较好。用药后1周无新皮损出现为痊愈。,蠕形螨 Demodex,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

14、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形 态,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体长约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 颚体呈梯形。躯体分足体和末体两部份,在足体腹面有足4对,粗短呈芽突状。末体细长,体表呈环状横纹,末端钝圆。,生活史与行为,1.生活史 寄生于人体的两种蠕形螨生活史相似,分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5个时期。毛囊蠕形螨寄生于毛囊内,亦可进入皮脂腺,雌虫产卵于毛囊内,卵无色半透明,呈蘑菇状或蝌蚪状。幼虫体细长,有足3对,以皮脂为食,经蜕皮变为前若虫。前若虫有足3对,再次蜕皮变为若虫。若虫足4对,形似成虫,唯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于毛囊口交配后,雌螨即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雄螨在交配后即死亡。

15、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半个月,雌螨寿命4个月以上。,2.寄生部位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额、鼻、鼻沟、头皮、颏部、颧部和外耳道,还可寄生于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以宿主细胞和皮脂腺分泌物、皮脂、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其营养来源。 3.活动 蠕形螨生活史各期均不需光,但对温度较敏感,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37,其活动力可随温度上升而增强,45以上活动减弱,54为致死温度。皮脂蠕形螨的运动能力明显比毛囊蠕形螨强。蠕形螨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在5时成虫可活一周,在干燥空气中能活12天。,致病与诊断,1.致病 人体蠕形螨可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虫多时可引起

16、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寄生在皮脂腺的螨还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阻塞。此外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虫体的进出活动可携带病原微生物,引起毛囊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临床上表现为鼻尖、鼻翼两侧、颊、须眉间等处血管扩张,患处轻度潮红,继而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充血,继发红斑湿疹或散在针尖大小至粟粒大小红色痤疮状丘疹、脓疮、结痂及脱屑、皮肤有痒感及烧灼感。另外,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和睑缘炎等皮肤病患者的蠕形螨感染率及感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一般皮肤病人,可能与蠕形螨的感染有关。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蠕形螨感染者为无症状的带虫者。,2.诊断 常用的蠕形螨检查方法有两种:

17、 挤压涂片法:通常采用痤疮压迫器刮取,或用手挤压,或用弯镊子、曲别针、沾水笔尖后端等器材刮取受检部位皮肤,将刮出的皮脂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甘油,铺开,加盖玻片镜检; 透明胶纸粘贴法:用透明胶纸于晚上睡前,粘贴于面部的额、鼻、鼻沟、颧及颏部等处,至次晨取下贴于载玻片上镜检。,病理切片,流行与防治,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感染率在0.881.0之间。 感染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治疗药物:口服灭滴灵及维生素B2 ,兼外用2灭滴灵霜、10硫磺软膏、苯甲酸苄脂乳剂或二氯苯醚菊酯霜剂等可有疗效。,尘螨 dust mite,尘螨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场所的尘埃中

18、,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形 态,体长椭圆形,0.20.50.10.4mm。 颚体位于躯体前端,螯肢钳状。 躯体表面有指纹状皮纹。背面有狭长盾板。雄虫体背后部还有后盾板,肩部有一对长鬃,后端有2对长鬃。 有足4对,跗节末端具钟形吸盘。,生活史与行为,1.生活史 尘螨的生活史分卵、幼虫、第一期若虫、第二期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 2.孳生习性 屋尘螨主要孳生于卧室内的枕头、褥被、软垫和家具中。 粉尘螨还可在面粉厂、棉纺厂及食品仓库、中药仓库等的地面大量孳生。 尘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 2 ,相对湿度为80%左右。,与疾病关系,1.尘螨性哮喘:初发幼年时期,突发性、反复发作的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春秋季好发。时间常在睡后或晨起。 2.过敏性鼻炎:突然发作,鼻塞、鼻内奇痒,连续喷嚏和大量清水鼻涕。有阵发性、迅速消除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