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驾驶员的心理.ppt

上传人:cw6mk8 文档编号:843208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员的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驾驶员的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驾驶员的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驾驶员的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驾驶员的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顺德区 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驾驶员职业生理和心理健康,授课老师: 荘南山 汽车维修技师汽车技术管理 助理工程师,第一节 驾驶员职业生理健康知识,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是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据道路交通事故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道路交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人的驾驶活动又受身体条件和心理特征支配,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对驾驶员的工作影响很大。,一、各种常见生理状况对驾驶人的影响,(二)机动车驾驶人饮酒的危害。,机动车驾驶人饮酒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模糊发现道路标志的能力差,对速度、距离、信号灯和停车标志的错误判断以及知觉能

2、力下降,大脑反应开始迟钝,头脑昏沉、神志不清、眼花缭乱,精神疲乏,失去自控力。判断失误、反应不当,对安全行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饮酒过量后果是极其危险的。,(三)机动车驾驶人对疾病、药物的反应,机动车驾驶人比较常见疾病有:血压高、胃病、腰肌痛、肌炎、神经根炎、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等。机动车驾驶人在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准确性的判断力也会下降,慢性疾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药物服用如:催眠药物、使人恶心和产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后,会使机动车驾驶人反应迟钝,降低注意集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患感冒期间服

3、用药物,一定要遵医嘱使用。,二、驾驶员生理疾病的预防措施,(一)加强运动和锻炼 人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血液不流通,人的身体状态会发生变化,比如腰、腿、手等部位等会出现酸痛感。驾驶员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通过站、做、卧、走等不同行为状态的变换,在等待交通信号或遇到交通拥堵时,驾驶员可以坐在座位上或者在有条件时下车做些有益的自我放松练习。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状态和调节情绪,使身体和心理状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都有利于促进人的血液循环,也不受场地的限制,不需要借助特别的辅助器械,比较容易开展,驾驶员可利用业余时间,多开展此类的体育活动,以加强锻炼身体。,

4、(二)保证饮食健康和生活规律,为了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驾驶员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物资,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驾驶员常常因赶路而错过最佳的用餐时间,久而久之,很多人得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因此,驾驶员要保持身体健康,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恢复体力,而且有利于驾驶员身心健康和安全行车。,(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保证驾驶员工作效率和行车安全的前提。生物学家研究表明,20-50岁具有劳动能力的男女获得充分休息所需的睡眠时间为每天7-8小时。从晚上23时开始,人体的许多生理系统随着生物节律的循环周期进入抑制状态,因此人每

5、天的最佳入睡时刻是晚上23时以前。而且,23时至次日午夜1时通常人体的造血时间,对人体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应注意定时休息。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通常休息20分钟以上,短暂休息可以使驾驶员保持充沛的精力。驾驶员在一天中总的行车时间以不超过10小时为宜。夜间长时间行车,应安排多轮流驾驶,交替休息。,(四)正确服用药物,驾驶员在感冒、发烧和牙痛等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力会大大降低,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了安全行车,驾驶员感冒或患因绷带或石膏限制行动自由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疾病时,应及时调整运营计划,安排休息。行车中,感觉身体不舒服,甚至不能安全操控车辆时,一定要及时安全停车,进行

6、必要的处置。使用药物前,应告诉医生自己是职业驾驶员,询问这种药物对行车安全将有什么负面影响,并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第二节 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无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关系。在行车时,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动机、态度、情绪等不断发生变化,影响行车安全。此外,精神因素影响驾驶员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长时间行车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二)行车中遇到某些情况会引起恐慌和焦躁心理。 (三)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五)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