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误读的孔子,孔子中国封建制尚书论语杂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封建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课本上所学的封建社会:封闭、愚昧、专制 历史上真实的封建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西周、春秋(封建制:君给臣封地,君臣之间是契约关系,有相互的责任和义务) 战国、秦以后(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封建契约,设想两个自由人面对面站着,一个人俯下身来对另一个人说,我把我的人身交给你,全心服事你。是为臣。另一个人说,我接受你,也保护你,我赐给你一块土地作为你的报酬。是为君。由此,这两人订立契约,形成君-臣关系。除了最高的君周王,和最底层的庶民,所有人同时是君和臣。举例来
2、说,诸侯是周王之臣,又是大夫们的君。所有这些人都是通过契约方式相互建立起君臣关系的。,孔子周游列国是不是不背叛鲁国?,孔子先祖是宋国的大夫,遭遇内乱,流亡鲁国。孔子虽生活于鲁国,但只要鲁侯未封赐他为大夫或委他以公室官职,他与鲁侯就根本就没有关系。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爱国主义”,孔子之所以愿意定居鲁国,也许仅仅因为,到那个时代,周王室已经衰落,“周礼尽在鲁”。其实,孔子是自由人,他可以与任何诸侯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君臣关系。,没有常备军和税收的时代,在封建制下,所有人通过君臣契约联结起来,在封建的天下,没有行政,没有政治,因而没有后世所崇拜的权力;在这里没有常备军,也没有税收。 太不可思议了?但请相
3、信我,我在这里说的每句话,都已有几万字的论证作依据。,最合适的政体,美国一位史学家汤普逊曾说:“封建制度可能是人们的头脑所能想出的最合适的政体。”我同意这句话。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经典封建制的姬周王朝,持续八百年,为时最久。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封建制的精妙。,封建时代没有政府和政治,在孔子之前的时代,政府和社会这两样东西都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政治,不存在权力这样的东西。到春秋时代,封建秩序严重松动。有一些强势大夫开始具有权力意识、政治意识,他们开始从事构造政府的工作。这些努力在孔子之后持续,到战国时代,中国形成了王权制政府,出现了官僚制、郡县制。,孔子所说的恢复周礼是什么?,一提到礼,有人马上想
4、到吃人的礼教。但这个此才是吃人的谎言。周代没有今天人们熟悉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的就是礼。这样的礼治也许是人类所能设想的最好的规则之治。孔子的观念和历史意义,也正在于,在王权专制即将降临华夏大地的时候,坚持封建的美好原则。孔子所设想的通往优良治理秩序的方案是“复礼”,这也就复封建。,礼是什么?礼就是西人所说的法(law)。请注意,不是律。它们不是某个至高无上的人一次性制定出来的,而是普遍的社会习惯,因此,礼就像空气,无所不在。尽管君臣的权利是不均等的,礼却平等地约束君。,“君君臣臣”究竟是不是专制?,论语中孔子说过一句意思更为清楚的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
5、臣事君以忠。” 孔子所说的“礼”是习惯法,它明确规定了臣对君的义务,也明确了这一义务的限度。君只能在此限度内要求臣,在此范围内臣也会忠于职守。归根结底,这里的“忠”,不是忠于君本人,而是忠于契约所规定的义务。孔子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君使臣不以礼,臣事君不以忠”。如果君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强行对臣主张某种权利,臣完全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臣,臣完全可以拿起武器反抗。,孔子的言外之意,孟子后来十分清楚地说了出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这样的君没有履行君的职守,也就丧失了君的名分。人民推翻桀、纣,乃是“诛一夫”,
6、人民是按照“礼制”处死践踏契约的暴君。,如果君侵害了臣民的权益,臣民可以反抗。这种反抗必然会得到上天的支持,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儒家天道主义信仰的根本要旨。 因此,儒家既是保守的,但也具有革命倾向。,“仁”是双方平等,阿克顿爵士说过,封建制是自由的,但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等级制。孔子已经注意到有人利用强势地位强制他人。因而,孔子同时提出仁的理念,把所有人置于一般的人的地位,从而,自由的人也获得了普遍的平等。 仁和礼是孔子观念的核心,仁的根本含义是人人平等相待,孔子也在实践这一点,这就是“有教无类”。,孔子的自由,拜封建制之赐,孔子所从事的学术和教育事业都是自由的。没有人会疯狂到去
7、干预别人的事情,只要别人没有违反礼法。孔子就拥有这样一个空间。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想象孔子的活动,就会感叹,那是一个奇迹。孔子可以自由地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孔子可以自由地收留弟子,教育弟子。他的所有这些学术、教育活动,没有受到过任何人的干预。孔子可能是落魄的,但他是自由的。,孔子使中国文化保存一线生机,孔子让中国的学术和教育事业从一开始就带上自由的基因。秦始皇与法家后来共同开创了一个消灭学术、实行教育专制的专制政治传统。秦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这自由学术和消灭学术互搏的历史。真正的儒者,比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贤,均坚持儒家的自由学术,让中国文化在两千多年专制压抑下,依然保持了一线生命。,民间社会的构造者,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工商业的力量不够强大,没有有效组织起来,并没有发展出欧洲的“市民”社会。 万幸的是,有孔子,有孔子创造的学术和教育,中国出现了另外一个社会,这就是儒者、士人组成的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