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為什麼會變壞? 蔡淑敏老師主講,我們共同的未來操在這一代青少年的身上接下來的一代 是價值扭曲成長的一代 他們會做出什麼瘋狂的事 誰知道?,高一女生手段兇殘,拿美工刀在背上刻字、灑鹽巴,拿香菸燙人,而且還逼著她吃玻璃還不起手機修理費,集體凌虐國二女,酒瓶插下體、拍裸照5名小五生輪流性侵小女生,把發展遲緩的女童押到廁所,強按地上施暴,誰製造出這些恐怖份子?,草莓族、水蜜桃族是誰養大的?,罪惡感是陷阱,孩子自己會做選擇,全家是 關連在一起的生命體,一個青少年罪犯的出現,其實問題早在五至十年前就已浮現,只是父母、老師沒有即時察覺、適當處理,家人疏忽、壞朋友引導,種種機緣加上孩子個人的抉擇,就一步步
2、走入了歧途。,無論孩子的IQ高低、屬於哪一個社會階層、父母是否具有侵略性,八歲時如果有侵略性的表現,就可以預測十九歲的時候也會出現侵略性的行為。,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早期徵兆,自認是宇宙的中心:自私/我行我素 封閉內心的恐懼:天不怕地不怕 不在乎傷害別人:無法設身處地 關閉良心,失去體驗罪惡感的能力 追求刺激的性行為 自命不凡的闖禍者,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早期徵兆,不切實際的思考方式:想要就要 專挑捷徑走:不勞而獲 一再掩飾罪行:撒謊 濫用同情的招術,兒童與青少年為何會產生偏差行為或不道德的行為?,父母的溫暖、接納、互相尊重與對子女的信任程度高低 親子互動與溝通的頻率及密度 常規訓練的類型與程度 父母
3、對子女所提供的角色楷模 父母提供子女獨立的機會多寡,對於偏差行為的研究發現,親子(父子、母子)溝通品質越高,青少年的偏差行為越少 偏差少年比一般少年經歷更多的緊張、結交更多的偏差友伴、從事更多的偏差行為。對事情的歸因方式傾向於外控、擁有較少的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較差。 社會連結要素越緊密則偏差行為傾向越低。,父母可做什麼來預防孩子變壞?,好好經營你的婚姻關係 經常向子女表達愛與關懷 幫助孩子成為負責任的人 讓孩子承擔選擇的後果 避免貼上錯誤的標籤 改變否認的態度,外遇對子女的影響,摧毀子女心目中父母親完美的形象 嚴重破壞親子關係 子女比其他成人更容易出軌 子女有嚴重的情緒問題,我們對孩子說話時必
4、須非常謹慎。 我們說出的話或沒有說出的話, 我們說話的方式及時機, 在塑造孩子們對自己的看法上,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對孩子的評語,永遠都要有建設性,父母為何否認自己的孩子有偏差行為?,父母與子女的互動不夠,無法正確觀察孩子的行為 父母缺乏有效的管教技巧 父母擔心孩子必須承擔法律或社會責任 父母認為這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 承認孩子不好,等於承認自己失職,父母可做什麼來預防孩子變壞,溫和而堅定、堅定而嚴格的管教 傾聽、積極的交談 教導子女價值觀 避免色情與暴力的污染 注意同儕的影響力,怒氣會摧毀你的孩子,敵意,尖酸刻薄的話,我們可以選擇不發怒!,愛的管教方式,設立家規,確實執行 嚴守界線,不討價還價 就事論事,不要情緒化 立即回應,不聲東擊西 有建設性、有愛的管教,避免直接給孩子物質獎勵,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人,如何獎勵子女的好行為,以語言和行動表達肯定與讚美 告訴他這種好行為可以變成一種習慣 不要因此解除原先的規定或給予某種新特權 讓他自己體認好行為的後果,避免為時已晚!,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