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8425918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质量检测七(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1958 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解析:选 C 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 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就此可以理解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国和苏联。22016 年

2、 11 月 3 日 20 时 43 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 30 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正式迈进大火箭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B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正式开通C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选 D 1909 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故 A 项错误;1920 年,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正式开通,故 B 项错误;1964 年,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但不属于航天领域,故 C 项错误;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

3、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故 D 项正确。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点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引进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2002 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 ;2006 年,我国提出和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种变化表明( )A我国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B我国科技过于落后C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日益严格D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解析:选 A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我国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故 A 项正确。4下面是部分国家 19932003 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C亚洲国

4、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解析:选 D 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 D 项正确。5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 1956 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解析:选 B 1956 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据材料“20 世纪 50年代初期,

5、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 1956 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出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这一时期文化领域还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 D 项错误。6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百花齐放政策的一个方面是给予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自由,以获得他们的合作,提高他们的技能。 ”“一定程度的自由”是指( )A文艺、学术争论的自由B政治观点的自由C价值取向的自由D意识形态的

6、自由解析:选 A 1956 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由,故 A 项正确。71965 年 6 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家争鸣”的方针B “百花齐放”的主张C “文化革命”的观点D “为人民服务”宗旨解析:选 A 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排除 B 项;C、D 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8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

7、”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选 D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 ,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在于促进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以及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当时各阶级、阶层就其思想主张进行驳辩,故选 D 项。91980 年,中断 17 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

8、一两份大众电影 。评选结果是,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 21 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 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 “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解析:选 C 从观众对“百花奖”投票的热情可知是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的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题目的要求,故应排除。101950 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服务社会主义B照

9、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解析:选 C 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 “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 项正确。11如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C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的提出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解析:选 D 注意时间“一九五七年” ,当时中国已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 项正确。A、B、C 三项都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

10、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此后,中国政府( )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解析:选 C 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

11、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银河系列 中国第一颗巨型计算机 原子弹爆炸嫦娥二号 神舟五号材料三 1985 年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项决定,以下摘引了这两项决定的部分要点: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 90 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

12、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作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材料四 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大体时间。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5 分)(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列举三个实例说明这一决定的

13、实施情况。(3 分)(3)上述材料基于哪些领域又是如何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并各举科技实例具体说明。(6 分)(4)结合所学知识及其有关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生产实践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6 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其时间;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信息技术及原子能领域的成就,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第(2)问,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所举实例只要是 1985 年以后,并且能够体现“决定”的实施情况即可。第(3)问,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

14、涉及的领域,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第(4)问,根据所学体会科技与教育的关系,阅读材料四体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关系。答案:(1)火药大体在唐朝,指南针在宋朝,活字印刷术在宋朝。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银河巨型计算机。(2)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实施“211 工程”计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3)社会变迁:预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如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条件。经济建设: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发展。社会精神生活: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新中

15、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精神等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4)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1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

16、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 1901 年,清政府下诏并于第二年废止八股,1905 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同年12 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新政时期的办学成绩斐然可观,从恢复、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20 世纪初出现了“留学热” ,到 1905 年底,留日学生大约为 8 000 至 10 000 人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最早的学制,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新政造就了新的知识分子,他们超出了新

17、政划定的界限,奔向立宪和革命。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材料四 邓小平正式恢复工作后,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他以科教为突破口,对科学和教育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拨乱反正的意见,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1977 年 8 月,中共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北师大出版中国当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

18、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 分)(2)指出材料二中清末新政时期颁定的学制,并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新政教育举措的影响。(8 分)(3)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在二战后提出两条教育思想道路的目的。(2 分)(4)指出材料四中邓小平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育措施。(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教育和官员选任的关系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思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最早的学制”得出奏定学堂章程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从教育近代化、阶层变动、革命运动发展

19、三个方面回答。第(3)问,将材料三分为两层,归纳层意即可。第(4)问,根据材料四信息“拨乱反正的意见,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进行回答,其他措施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案:(1)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影响:有助于提高政府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有助于加强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2)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影响: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其主观目的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却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加速了清朝灭亡。(3)目的: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际间的竞争;吸取二战的教训,维护世界和平。 (4)措施: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其他措施: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