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的思路、方法,找到主导症状 根据三原则,判断是否属于精神障碍(即区分病与非病)。 大致确认为何种精神疾病。 判断心理冲突类型,常形冲突vs变形冲突,判断是否为神经症。 根据主导症状,确认神经症类型。 根据持续时间、泛化程度、痛苦程度及功能受损情等情况,确定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三原则,三原则是:统一性原则(同一性)一致性原则稳定性原则背离三原则之一者,便可认为可疑精神病症状。,判断典型的精神病性障碍,如出现幻觉、妄想,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精神分裂症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心境障碍 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属于心因性障碍,但非应激障碍神经症,判断典型的精神病性障碍,由心理、社会因素
2、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格障碍 与心理因素有关,表现为生理活动异常心理生理障碍 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癔症,神经症,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治病因素,并非应激障碍 属于功能性障碍,非器质性 有精神、躯体两方面特征 有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各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相 可逆,与环境压力成正相关 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有自知力,神经症的判定,符合上述判断标准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 符合神经症各亚型诊断标准 病程 精神痛苦程度 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常形心理冲突 VS 变形心理冲突 简易计分方法,诊断:总分
3、=6 诊断为神经症,常见神经症(CCMD-3),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 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 神经衰弱 CCMD-2-R中不典型的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人格解体神经症。(可不考虑),判断神经症和疑似神经症,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同时符合神经症及亚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神经症,并确认亚型。(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病程、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伤尚未达到诊断标准,则可诊断为可疑神经症。,心理不健康的三个类型区分,引发原因 持续时间 痛苦程度(功能是否受损) 泛化
4、程度 注意心理冲突的性质有鉴别意义。,心理不健康分类,提出心理评估报告,临床资料的核实。 评估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写出报告。,鉴别诊断,神经症鉴别诊断: 定性鉴别:与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鉴别。 症状鉴别: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等与其含有相似症状。 亚型鉴别:与神经症其他亚型进行鉴别与其含有相似症状。,鉴别诊断,不健康分类(一般/严重/疑似) 定性鉴别:与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鉴别。 分类鉴别:与不健康分类的其他进行鉴别。 症状鉴别: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与其含有相似症状。,识别病因,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学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伴随躯体疾病产生的心理问题器质性的 躯体疾病或缺陷,诱发心理问题 生理年龄 性别因素,社会性因素,常见的社会性因素 相关生活事件 人际关系 所处的生存环境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认知因素(心理因素),两类认知偏差: 知识性的认知偏差 个性认知偏差,心理诊断的三三三三,摄入性谈话收集的三类资料: 身体状况、情绪行为、社会功能 诊断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统一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的三条标准: 症状、严重程度、病程 造成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三类原因: 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