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孟津县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已知复合命题 p(q)是真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也是真命题的是( )A(p)q Bp
3、q Cpq D(p)(q)2 设集合 , ,则 ( )|2xR|10xZABA. B. C. D. |1x12,1,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等基础知识,属送分题3 下列 4 个命题:命题“若 x2x=0,则 x=1”的逆否命题为“若 x1,则 x2x0”;若“p 或 q”是假命题,则“p 且q”是真命题;若 p:x(x2)0,q:log 2x1,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若命题 p:存在 xR,使得 2xx 2,则p:任意 xR,均有 2xx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4 设 Sn 为等比数列a n的前 n 项和,若 a1=1,公比
4、 q=2,S k+2Sk=48,则 k 等于( )A7 B6 C5 D45 若椭圆 和圆 为椭圆的半焦距),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椭圆的离心率 e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6 若复数 z= (其中 aR,i 是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 a=( )A3 B6 C9 D127 已知 ACBC,AC=BC,D 满足 =t +(1t ) ,若 ACD=60,则 t 的值为( )A B C 1 D8 在 中, , , ,则等于( )3bc30BA B C 或 D232329 已知集合 |5xN,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
5、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
6、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 5 B 1.5 C 1 D 0A10函数 y= (x 25x+6)的单调减区间为( )A( ,+) B(3,+) C( , ) D(,2)11奇函数 f(x)在(,0)上单调递增,若 f(1)=0,则不等式 f(x)0 的解集是( )A(,1)(0
7、,1) B( ,1)(1,+ ) C( 1,0) (0,1) D(1,0)(1,+ )12函数 f(x)=3 x+x 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3 , 2) B( 2, 1) C( 1,0) D(0,1)二、填空题13用 1,2,3,4,5 组成不含重复数字的五位数,要求数字 4 不出现在首位和末位,数字 1,3,5 中有且仅有两个数字相邻,则满足条件的不同五位数的个数是 .(注:结果请用数字作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应用,同时也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14设全集 _.15已知 tan= ,tan()= ,其中 , 均为锐角,则 = 16如图是
8、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茎叶图,则甲乙两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 17已知函数 f(x)=(2x+1)e x,f(x)为 f(x)的导函数,则 f(0)的值为 18二项式 展开式中,仅有第五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其常数项为 三、解答题19已知 a,b,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 A,B ,C 的对边,c= asinCccosA(1)求 A;(2)若 a=2,ABC 的面积为 ,求 b,c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9、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
10、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0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平面 PAB平面 ABCD,ABCD,ABAD ,CD=2AB,E 为 PA 的中点,M 在 PD 上(I)求证:ADPB;()若 ,则当 为何值时,平面 BEM平面 PAB?()在(II)的条件下,求证:PC平面 BEM21(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 p:实数满足不等式 39a,:函数 3219afxx无极值点.(1)若“ q”为假命
11、题,“ pq”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已知“ ”为真命题,并记为,且: 2 102m,若是 t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正整数 m的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
12、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2已知函数 f(x)=|2x+1| ,g
13、(x)=|x|+a()当 a=0 时,解不等式 f(x)g(x);()若存在 xR,使得 f( x) g(x)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3设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 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原点 O 为极点,x 轴坐标轴为极轴,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 2cos2+3=0,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t 是参数,m 是常数)()求 C1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 C2 的普通方程;()若 C1 与 C2 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求 m 的取值范围24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AA 1=BC1=2, AA1C1=60,平面 ABC1平面 AA1C1C,AC 1 与A1C 相交于点
14、D(1)求证:BD平面 AA1C1C;(2)求二面角 C1ABC 的余弦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
15、,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
16、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
17、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孟津县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解:命题 p(q)是真命题,则 p 为真命题,q 也为真命题,可推出p 为假命题,q 为假命题,故为真命题的是 pq,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注意 pq 全假
18、时假,pq 全真时真2 【答案】D【解析】由绝对值的定义及 ,得 ,则 ,所以 ,故选 D.|2x2x|2Ax1,2AB3 【答案】C【解析】解:命题“若 x2x=0,则 x=1”的逆否命题为“若 x1,则 x2x0”,正确;若“p 或 q”是假命题,则p、q 均为假命题,p、q 均为真命题,“p 且 q”是真命题,正确;由 p:x(x2)0,得 0x2,由 q:log 2x1,得 0x 2,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错误;若命题 p:存在 xR,使得 2xx 2,则p:任意 xR,均有 2xx2,正确正确的命题有 3 个故选:C4 【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S k+2Sk= ,
19、即 32k=48,2 k=16,k=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是基础题5 【答案】 A【解析】解:椭圆 和圆 为椭圆的半焦距)的中心都在原点,且它们有四个交点,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
20、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
21、。(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圆的半径 ,由 ,得 2cb,再平方,4c 2b 2,在椭圆中,a 2=b2+c25c 2, ;由 ,得 b+2c2a ,再平方,b 2+4c2+4bc4a 2,3c 2+4bc3a 2,4bc3b 2,4c3b,16c 29b 2,16c 29a 29c2,9a 225c 2, , 综上所述, 故选 A6 【答案】A【解析】解:复数 z= = = 由条件复数 z= (其中 aR,i 是虚数单位)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得, 18a=3a+6,解得 a=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考查计算能力7 【答案】A【解析】解:如图,根据题意知,D 在线段
22、 AB 上,过 D 作 DEAC,垂足为 E,作 DFBC ,垂足为 F;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
23、,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若设 AC=BC=a,则由 得,CE=ta,CF=(1 t)a;根据题意,ACD=60,DCF=30; ;
24、即 ;解得 故选:A【点评】考查当满足 时,便说明 D,A ,B 三点共线,以及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余弦函数的定义8 【答案】C【解析】考点:余弦定理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 |5xN ,而 ,即 B、C 正确,又因为 且1.,.5,1NA0N,所以 ,即 D 正确,故选 A. 105考点:集合与元素的关系.10【答案】B【解析】解:令 t=x25x+6=(x2)(x3)0,可得 x2,或 x3,故函数 y= (x 25x+6)的定义域为(,2)(3,+)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25、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
26、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本题即求函数 t 在定义域(,2)(3,+)上的增区间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 t 在( ,2)(3,+)上的增区间为 (3,+),故选 B11【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意,可作出函数图象:不等式 f(x) 0 的解集是(,1)(0,1)故选 A12【答案】C【解析】解:由函
27、数 f(x)=3 x+x 可知函数 f(x)在 R 上单调递增,又 f( 1)= 10,f(0)=3 0+0=10,f( 1)f(0)0,可知:函数 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零点判定定理、函数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13【答案】48【解析】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
28、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
29、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4【答案】 7,9【解析】全集 U=nN|1n10,A=1,2,3,5,8,B=1 ,3,5 ,7,9,( UA)=4,6,7 ,9 ,( UA)B=7,9,故答案为:7,9。15【答案】 【解析】解:tan = , 均为锐角,tan()= = = ,解得: tan=1,=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掌握公式是关键,属于基础题16【答案】 64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的得分共有 9 个,中位数为 28甲的中位数为 28乙的得分共有 9 个,中位数为 36乙的中位
30、数为 36则甲乙两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 64故答案为:64【点评】求中位数的关键是根据定义仔细分析另外茎叶图的茎是高位,叶是低位,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
31、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7【答案】 3 【解析】解:
32、f(x)=(2x+1)e x,f(x)=2e x+(2x+1 )e x,f(0)=2e 0+(2 0+1)e 0=2+1=3故答案为:318【答案】 70 【解析】解:根据题意二项式 展开式中,仅有第五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 n=8,所以二项式 = 展开式的通项为Tr+1=( 1) rC8rx82r令 82r=0 得 r=4则其常数项为 C84=70故答案为 70【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涉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要注意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三、解答题19【答案】 【解析】解:(1)c= asinCccosA,由正弦定理有:sinAsinCsinCcosAsinC=0,即 sinC( si
33、nAcosA1) =0,又,sinC0,所以 sinAcosA1=0,即 2sin(A )=1,所以 A= ;(2)S ABC= bcsinA= ,所以 bc=4,a=2,由余弦定理得:a 2=b2+c22bccosA,即 4=b2+c2bc,即有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34、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
35、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得 b=c=220【答案】 【解析】(I)证明:平面 PAB平面 ABCD,ABAD,平面 PAB平面 ABCD=AB,AD平面 PAB又 PB平面 PAB,ADPB (II)解:由(I)可知,AD平面 PAB,又 E 为 PA 的中点,当 M 为 PD 的中点时, EMAD,EM平面 PAB,EM 平面 BEM,平面 BEM平面 PAB此时, (III)设 CD 的中点为 F,连接 BF,FM由(II)可知,M 为 PD 的中点FM PCABFD,FD=AB,ABFD 为平行四边形ADBF ,又EMAD,EMBF B,
36、E,M,F 四点共面FM 平面 BEM,又 PC平面 BEM,PC 平面 BEM【点评】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属于中档题21【答案】(1) 125a或 ;(2) 1m.【解析】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
37、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
38、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 “ pq”为假命题,“ pq”为真命题, p与只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若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则 2115aa或 5 分若为真命题, p为假命题,则 6 分于是,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a或 7 分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
39、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40、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考点: 1、不等式;2、函数的极值点;3、命题的真假;4、充要条件.22【答案】 【解析】解:()当 a=0 时,由 f(x)g(x)得|2x+1|x,两边平方整理得 3x2+4x+10,解得 x1 或 x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1 ,+) ()由 f(x)g(x) 得 a|2x+1|x|,令 h(x)=|2x+1| |x|,即 h(x)= ,故 h(x) min=h( )= ,故可得到所求实数 a 的范围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带有绝对值的函数,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求函数的最值,属于中档题23【答案】 【解析】解:(I)曲线 C1 的极坐标
41、方程为 2cos2+3=0,即 2(cos 2sin2)+3=0,可得直角坐标方程:x2y2+3=0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t 是参数,m 是常数),消去参数 t 可得普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