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梅江区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已知向量 与 的夹角为 60,| |=2,| |=6,则 2 在 方向上的投影为
3、( )A1 B2 C3 D42 已知集合 A=0,1,2,则集合 B=xy|xA,yA 的元素个数为( )A4 B5 C6 D93 若函数 则函数 的零点个数为( )2,()lnxf31()2fxA1 B2 C3 D44 给出下列各函数值:sin100;cos(100);tan(100); 其中符号为负的是( )A B C D5 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若使输出的结果不大于 50,则输入的整数 k 的最大值为( )A4 B5 C6 D76 已知 m,n 为异面直线, m平面 ,n平面 直线 l 满足 lm,l n,l ,l,则( )A 且 l B 且 l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
4、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
5、(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C 与 相交,且交线垂直于 l D 与 相交,且交线平行于 l7 若函数 y=x2+(2a 1)x+1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8 复数 i1(i 是
6、虚数单位)的虚部是( )A1 B 1 Ci Di9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 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0,)A B C D3yx2yx|1yx2xy10已知的终边过点 ,则 等于( )2,7tan4A B C-5 D5151511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则输出的 属于( ),tSA. B. C. D.0,2e(,2e-053,5e【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程序框图、分段函数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运算能力和转化思想的运用12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 ABCD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则原图形的周长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
7、”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
8、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 B C. D2 42+二、填空题13已知 sin+cos= ,且 ,则 sincos 的值为 14定义在1,+)上的函数 f(x)满足:(1)f(2x)=2f(x);(2)当 2x4 时,f(x)=1|x 3|,则集合 S=x|f(x)=f(34)中的最小元素是
9、15设函数 ,若用表示不超过实数 m 的最大整数,则函数的值域为 16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若该程序输出的结果为 ,则判断框中的条件 im 中的整数 m 的值是 17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20xab的解集为 (1,2),则关于的不等式 210bxa的解集为_.18在数列 中,则实数 a= ,b= 三、解答题19如图,在五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EF AD,平面 ADEF平面 ABCD,且 BC=2EF,AE=AF,点 G 是 EF 的中点()证明:AG平面 ABCD;()若直线 BF 与平面 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求 AG 的长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
10、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
11、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0已知全集 U=1,2,3,4,5,6,7,A=2,4,5,B=1,3,5,7(1)求 AB;(2)求( UA)B;(3)求 U(AB)21(本小题满分 13 分)在四棱锥 中,底面 是直角梯形,
12、, , ,PABCDAB/ABDC22AD3()在棱 上确定一点 ,使得 平面 ;E/CP()若 , ,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6P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
13、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BCDP22在 20142015 赛季 C
14、BA 常规赛中,某篮球运动员在最近 5 场比赛中的投篮次数及投中次数如下表所示:2 分球 3 分球第 1 场 10 投 5 中 4 投 2 中第 2 场 13 投 5 中 5 投 2 中第 3 场 8 投 4 中 3 投 1 中第 4 场 9 投 5 中 3 投 0 中第 5 场 10 投 6 中 6 投 2 中(1)分别求该运动员在这 5 场比赛中 2 分球的平均命中率和 3 分球的平均命中率;(2)视这 5 场比赛中 2 分球和 3 分球的平均命中率为相应的概率假设运动员在第 6 场比赛前一分钟分别获得 1 次 2 分球和 1 次 3 分球的投篮机会,该运动员在最后一分钟内得分 分布列和数
15、学期望23【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如皋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已知二次函数 为偶函数且图象经过原点,fx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
16、。(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其导函数 的图象过点 fx12,(1)求函数 的解析式;(2)设函
17、数 ,其中 m 为常数,求函数 的最小值gffxgx24在三棱锥 SABC 中,SA平面 ABC,ABAC()求证:ABSC;()设 D,F 分别是 AC,SA 的中点,点 G 是 ABD 的重心,求证:FG平面 SBC;()若 SA=AB=2,AC=4,求二面角 AFDG 的余弦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18、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
19、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梅江区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解:向量 与 的夹角为 60,| |=2,| |=6,( 2 ) =2 =22262cos60=2,2 在 方向上的投影为 =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投影的计算问题,是基础题目2 【答案】B【解析】解:x=0 时,y=0,1,2,xy=0, 1,2;x=1 时,y=0,1,2,xy=1,0, 1;x=2 时,y=0,1,2,xy=2,1,0;B=0, 1,2,
20、1,2,共 5 个元素故选:B3 【答案】D【解析】考点:函数的零点【易错点睛】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1)直接求零点:令 ,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0)(xf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
21、(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几个零点(2)
2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要求函数在 上是连续的曲线,且 .还必须结合函数,ba0)(bfa的图象和性质(如单调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3)图象法:先把所求函数分解为两个简单函数,再画两个函数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有几个,其中交点的横坐标有几个不同的值,就有几个不同的零点.4 【答案】B【解析】解:sin100 0,cos(100)=cos1000,tan(100)=tan1000,sin 0,cos = 1, tan 0, 0,其中符号为负的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判断,判断角所在的象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5 【答案】A 解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S=0,n=0
23、满足条,0k, S=3,n=1满足条件 1k, S=7,n=2满足条件 2k, S=13,n=3满足条件 3k, S=23,n=4满足条件 4k, S=41,n=5满足条件 5k, S=75,n=6若使输出的结果 S 不大于 50,则输入的整数 k 不满足条件 5k,即 k5,则输入的整数 k 的最大值为 4故选:6 【答案】D【解析】解:由 m平面 ,直线 l 满足 lm,且 l,所以 l,又 n平面 ,ln,l ,所以 l 由直线 m,n 为异面直线,且 m平面 ,n平面 ,则 与 相交,否则,若 则推出 mn,与 m,n 异面矛盾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
24、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
25、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故 与 相交,且交线平行于 l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考查了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是中档题7 【答案】B【解析】解:函数 y=x2+( 2a
26、1)x+1 的图象是方向朝上,以直线 x= 为对称轴的抛物线又 函数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故 2解得 a故选 B8 【答案】A【解析】解:由复数虚部的定义知,i 1 的虚部是 1,故选 A【点评】该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属基础题9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函数 为奇函数,不合题意;函数 是偶函数,但是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3yx21yx0,不合题意;函数 为非奇非偶函数。故选 C。2考点:1.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的奇偶性。10【答案】B【解析】考点:三角恒等变换11【答案】B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
27、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
28、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2【答案】C【解析】考点: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二、填空题13【答案】 【解析】解:sin+cos= , ,sin 2+2sin cos+cos 2= ,2sincos= 1= ,且 sincos,sincos= = 故答案为: 14【答案】 6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f(2x)=2f(x)
29、,f(34)=2f(17)=4f( )=8f( )=16f(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30、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又当 2x4 时,f(x)=1|x3|,f( )=1 | 3|= ,f(2x)=16 =2;当 2x4 时,f(x
31、)=1|x 3|1,不存在;当 4x8 时,f(x)=2f( )=21| 3|=2,解得 x=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值以及根据函数值求对应自变量的最小值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5【答案】 0,1 【解析】解:= + + = + + ,0 1, , + ,当 0 时,0 , + 1,故 y=0;当 = 时, =0, + =1,故 y=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
32、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
33、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 1 时, 0,1 + ,故 y=1+1=0;故函数 的值域为0,1故答案为:0,1【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化简运算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应用16【答案】 6 【解析】解:第一次循环:S=0+ = ,i=1+1=2 ;第二次循环:S= + = , i=2+1=3;第三次循环:S= + = , i=3+1=4;第四次循环:S= + = , i=4+1=5;第五次循环:S= + = , i=5+1=6;输出 S
34、,不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判断框中的条件为 i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程序框图,尤其考查循环结构对循环体每次循环需要进行分析并找出内在规律本题属于基础题17【答案】 ),1()2,(【解析】考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
35、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
36、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8【答案】a= ,b= 【解析】解:由 5,10,17,a b,37 知,ab=26,由 3,8,a+b,24,35 知,a+b=15,解得,a= ,b=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性质的判断与归纳法的应用三、解答题19【答案】 【解析】(本小题满分 12 分)()证明:因为 AE=AF,点 G 是 EF 的中点,所以 AGEF又因为 EFAD,所以 AG AD因为平面 ADEF平面 ABCD,平面 ADEF平面 ABCD=AD,AG平面 ADEF,所以 AG平面 ABCD()解:因为 AG平面 ABCD,ABAD,所以 AG、 A
37、D、AB 两两垂直以 A 为原点,以 AB,AD, AG 分别为 x 轴、y 轴和 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B(4,0,0),C(4,4,0),设 AG=t(t0 ),则 E(0, 1,t ),F(0,1,t ),所以 =( 4,1,t), =(4,4,0), =(0,1,t)设平面 ACE 的法向量为 =(x,y,z),由 =0, =0,得 ,令 z=1,得 =(t, t,1)因为 BF 与平面 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
38、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
39、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所以|cos |= = ,即 = ,解得 t2=1 或 所以 AG=1 或 AG= 【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考查满足条件的线段长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20【答案】 【解析】解:全集 U=1,2,3,4,5,6,7,A=2,4,5,B=1,3,5,7(1)AB=1 ,2,3,4,5
40、,7(2)( UA)=1,3,6,7( UA)B=1 ,3,7(3)AB=5U(AB)=1,2,3,4,6,7 【点评】本题考查了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交、并、补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1【答案】 【解析】解: ()当 时, 平面 .13PEB/CPAD设 为 上一点,且 ,连结 、 、 ,FAFAFE那么 , ./EB , , , , DC13/EDC/CFD又 平面 , 平面 , 平面 (5 分)PAFPA/PA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
41、,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设 、 分别为 、 的中点,连结 、 、 ,OGADCOPG , ,易知 , 平面 , PBCBGCOP又 , , 平面 (8 分)APD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其中 轴 , 轴 ,则有 , ,xyzx/By/A(1,0)(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