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眼科111.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421645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眼科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眼科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眼科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眼科1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视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2【 视野】:是指双眼正视前方固定不动所看到的空间范围。3。 【 视力】:是指视器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它反映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又称中心视力或视敏度。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裸眼视力:1.0(正常视力)4 根尖周炎:是指牙齿根尖部牙骨质及其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多由于牙髓病的感染通过根管扩散而来。5 牙龈炎:是指局部于牙龈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的炎症,以儿童与青少年较为普遍。6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多数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7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亦称复发性口腔

2、溃疡。本病具有周期性、自限性,但反复发作。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阿弗他溃疡。8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真菌 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婴儿雪口病多为分娩时产道念珠菌感染、母亲乳头及哺乳用具不洁所致。9 口腔白斑病(OLK):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定义分慢性损害特征,属于口腔黏膜癌前期病变。白斑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于颊、舍缘、唇、上腭、口底等部位。10 舌癌:为最常见的口腔癌,按期解剖学定义划分为舍体癌与舌根癌两类。多数为鳞癌,特别是舍前 2/3 部位,腺癌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癌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以颈深上淋巴结群最多,

3、其次为下颌下淋巴结,颈深中淋巴结群,颏下淋巴结及颈深下淋巴结群。11 龋病: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共同用作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患龋病的牙齿称为龋齿。12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对细菌感染或其他物理、化学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防御性炎症13 慢性牙髓炎:可由急性牙髓炎转变而来,有些牙髓的感染由于细菌毒力较弱,机体抵抗力强,牙髓血液循环较好,开始就是慢性过程14【 屈光 】: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时,在各界面发生偏折,该现象称为屈光。15【 屈光 】: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时,在各界面发生偏折,该现象称为屈光。16【 散光 】:是由于眼球各子午线的屈

4、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各径线上不能同时成像因而不能形成焦点17【 远视眼 】:是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 (配戴凸透镜18【 青光眼 】:是一组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9【 结膜充血 】:指结膜血管扩张、不伴有渗出和细胞浸入,是急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体征1. 屈光间质;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近视(myopia):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3. 交感性眼炎:指发生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

5、为诱发眼,另一眼则称为交感眼,由眼内抗原暴露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4. 角膜斑翳:角膜浅层的疤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 5.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主要危险因素。 6. KP(:即角膜后沉着物,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按形状可分为尘状、中等大小和羊脂状 3 种类型。 7. 调节:为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眼 的调节。 8.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9.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

6、性结膜角膜炎,可致盲。 10. 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后,虹膜脱出,愈合过程中,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 11. 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也叫睑板腺囊肿。 12. 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是 5 米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眼。 13. 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4. 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 15. 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

7、与色素上皮分离。 16. 屈光参差: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相等。 17. 老视:随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硬化,睫状肌功能减退,眼调节功能减弱,近视力下降的现象。 18. Graves 眼病: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常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甲状腺功能可表现为亢进、低下或正常,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9. 视网膜震荡) :指钝挫伤后极部视网膜产生一过性灰白色混浊,水肿、视力下降,预后较好,视力可恢复。 20.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常人的眼压值为 1021mmHg。 21. 闭角青光眼: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

8、一类青光眼。 22. 杯盘比):黄斑鼻侧约 3mm 处,有一约 1.5mm*1.75mm 境界清楚、橙红色的圆盘状结构,称为视盘。其中有一小凹陷区,称视环。两者的比值反映视神经的受损程度。 23. 睫状充血: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充血。 24. 斜视:如果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的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 25. 共同性斜视(指眼球动无障碍,各注视方向斜视度无明显差异的眼位偏斜,其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 26. 麻痹性斜视】: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的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其偏斜

9、角度在不同注视方向和距离有所不同,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 27. 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受检眼,其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28. 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另侧眼,受检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29. 睑腺炎(:常见的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分为内睑腺炎和外睑腺炎。内睑腺炎指睑板腺感染,外睑腺炎指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 30. 上睑下垂( ):上睑的提上睑肌和 Muller 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向前注视,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大于 2mm。 31. 泪溢):因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32. 晶状体

10、溶解性青光眼):老年皮质性白内障的过熟期,液化的皮质漏出,在房水中沉积于前房角,也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堵塞前房角,引出继发性青光眼。 33. 角膜缘):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前界为角膜前弹力层止端,后界为后弹力层。 34. 视力: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力功能,可分为远、近视力,又称为“中央视力” 。 35. 视野):眼向前固定某一点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 。 36. 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方 1/3,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影响视力。 37. 蚕蚀性角膜溃疡:一种自发性、慢性、边缘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 38. 后发障: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

11、后囊膜混浊。 39. Tyndall 现象(T:虹膜血管壁的血 -房水屏障功能被破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纤维素性渗出物以及炎性细胞等进入房水中,使房水混浊,用裂隙灯显微观察时,光束增强,这种现象称 Tyndall 现象,又称房水闪辉。 40. 硬性渗出物):由慢性水肿引起,网膜上出现黄白色蜡状渗出物,有一定光泽,散见于眼底的后极部,一般深达视网膜血管。 41. 青光眼斑():指瞳孔区晶状体前囊下见到灰白色斑点、条状斑点或地图状混浊。主要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2. 第二斜视角又称副斜角、副偏向、继发偏向、继发性斜视角。即麻痹眼注视目标,健眼偏斜的角度。共转性斜视,主斜角=副斜角。则麻痹

12、性斜视,副斜角主斜角。 43. 盲:视力残疾中程度较重的一类。狭义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指双眼失去辨别周围环境的能力。最佳矫正视力低于 0.05 44. 穿通伤():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按伤口的部位,可分为角膜穿通伤、角巩膜穿通伤、巩膜穿通伤。 45. 贯通伤(: 是指有入口及出口的穿通伤。 46. 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低于 0.3 而高于或等于 0. 05,或视野15、10者,称为低视力。 47. 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朝眼球方向卷曲的一种位置异常。睑内翻达一定程度,则出现倒睫,刺激角膜。 48. 正常眼压青光眼(, NTG):眼

13、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青光眼典型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49. 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由奈瑟菌属细菌 (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其特征为潜伏期短,急性进展性病程,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50. 血-房水屏障( :指血液与房水之间由虹膜及睫状体毛细血管内皮、基质组织和睫状体上皮共同构成的屏障。它对维持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 意义。 51. 眶蜂窝织炎) :指框内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由眼外伤或邻近组织炎症所引起。为最严重的眼部感染之一。 52. 角膜炎(: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称为角膜炎。 53. 屈光不正( :眼球的屈光力与眼球

14、轴长不相适应,以致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而成像于视网膜前或后,造成眼视物 模糊,称为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 54. 角膜白斑(): 深而厚呈瓷白色的角膜浑浊。特点是边界清,显而易见,影响视力严重。见于深层的基质病变,如盘状角膜炎、角膜实质炎等。白斑又可分为单纯性粘连性两种。 55. 慢性泪囊炎: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长期滞留泪囊内的泪液和内容物,刺激上皮细胞分泌粘液,使泪囊壁增厚而扩张,加之细菌感染而化脓,形成慢 性泪囊炎。 56. 异常视网膜对应():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的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 以消除复视现

15、象。该种点点对应关系称为异常视网膜对应。 57. 先天性白内障( :婴儿出生时或于幼儿发育中,晶状体变为混浊,称为先天性白内障。本病有家族史及遗传因素,有的为胚胎时感染所致。 58. 青光眼三联征: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扇形) 性萎缩及瞳孔变形、青光眼斑总称青光眼三联征,又称闭角型青光眼充血后三联征、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三联征、假性继发青光眼。填空。1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为无血管、无神经的透明体,具有屈光作用,与角膜共同构成屈光系统。2 颅内压升高,产生视乳头水肿 。3 眼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4 常用的局麻方法:表面麻醉 侵润麻醉 阻滞麻醉5 出血的

16、急救:指压止血 包扎止血 结扎止血 药物止血6 颌骨骨折分型:上颌骨骨折, Le Fort 按骨折线的高低位置,将其分为:Le Fort型骨折 Le Fort型骨折 Le Fort型骨折7 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平均 24.0mm,水平径平均为 23.5mm,垂直径平均为 23.0mm。8 睑内翻及倒睫:是沙眼常见的并发症9 葡萄膜病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 三种类型。10 眼外伤. 眼睑挫伤:无伤口着,伤后 48 小时内冷敷简答1 屈光系统 1.房水:为无色透明液体,由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产生。具有屈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作用。 2.晶状体:由晶状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富有

17、弹性,其周边部有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随年龄的增加,晶状体的皮质增厚,晶状体核变大变硬,调节力下降而出现老视。此外晶状体能滤过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其营养主要来自房水。 3。玻璃体:本身代谢能力低,无再生能力。2 眼睑疾病:1.睑腺炎:是最常见的眼睑腺体细菌性感染。多由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治疗:早期睑腺炎热敷疗效确切。全身应用抗菌药。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以避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如果脓肿较大,可放置引流条。当脓肿尚未形

18、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以防炎症扩散导致眼眶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忌过早切开。3 泪器疾病:1. 慢性泪囊炎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泪溢。近内眦部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结膜充血,压迫泪囊区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治疗:药物治疗,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或挤压排空泪囊后,注入抗菌药药液或抗菌药滴眼液点眼。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泪道探通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泪囊炎是慢性化脓性炎症。4 结膜病:1.【结膜充血】:指结膜血管扩张、不伴有渗出和细胞浸入,是急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体征。临床特点;是表层血管充血,以穹隆部明显,向角膜缘方向充血

19、减轻;表层血管可随结膜机械性移动而移动。 治疗原则:治疗针对原因,局部给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急性期禁忌包扎患眼。5 沙眼治疗: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药物治疗及对并发症的治疗。局部。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菌药治疗。并发症的治疗:进行手术治疗。6 角膜病与巩膜病 1.角膜病:病因: 感染源性:外伤、局部感染。 内源性 局部蔓延。临床表现:角膜刺激症状 睫状充血 角膜混浊 角膜新生血管 治疗:及时就诊,治疗到位。去除病因、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是角膜炎的治疗原则。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病因:大多数病例均由单纯疱疹病毒型所致。 3.角膜软化症:是维生素 A 严重缺乏治疗不及时所致。葡萄

20、膜病临床表现:症状:睫状 N 受刺激症状 视力减退 睫状区压痛 体征: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房水混浊 角膜后沉着物 虹膜改变 瞳孔改变 并发症及后遗症:继发性青光眼 并发性白内障 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治疗:散瞳:散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使虹膜后面与晶状体前面分离,防止或拉开虹膜后粘连,解除睫状肌痉挛,缓解疼痛,减轻充血水肿。对急性患者必须尽快用药使瞳孔散大。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消炎药 抗菌药 并发症治疗化学伤:最常见的有酸性和碱性烧伤。1.致伤原因和特点:酸性烧伤:酸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碱性烧伤: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 2.急救和治疗:(急救)充分冲洗 彻底清除存留化学物质 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包扎伤眼。 (治疗)控制感染: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 伤后 2 周角膜溶解变薄,可行角膜移植术,羊膜移植。口腔黏膜移植。应用胶原酶抑制剂,防止角膜穿孔。 后期治疗:并发症的手术治疗。眼的屈光与调节 【 屈光】: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时,在各界面发生偏折,该现象称为屈光。 【调节作用产生的机制】:当眼视远物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睫状冠形成的还扩大,使晶状体悬韧带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晶状体在悬韧带的牵引下,其形态相对扁平,使其屈光力下降,以看清远处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