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讲 人际相容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教育内容提纲1 从人际冲突的后果看人际相容的意义2 在交往中提高人际相容性3 提高人际相容性的方法3.1 了解人际交往中的人性特点3.2 掌握增进人际吸引的条件3.3 掌握人际交往的诀窍3.4 客观认识他人、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与自己不同教育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指导员讲人际相容的意义指导员给战士呈现如下材料:卡耐基对两千多名成功的名人作过追踪调查:发现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而 85%则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卡耐基也对上千名失业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失业的首要原因是人际冲突。心理咨询师也发现,人们诉说最多的苦恼是人际冲突。上下级冲突、
2、同事冲突、夫妻冲突、婆媳冲突、朋友决裂等指导员引导大家思考:“以上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指导员总结:以上材料告诉我们,人际冲突不但影响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而且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从反面告诉我们人际相容对个体的成功和发展是致关重要的。有同志听了可能会说:人际冲突这么烦人,要避免人际冲突,保证生存质量,我谁也不打交道,不招谁、不惹谁,这总行吧!事实上,人际交往是任何人无法逃避的主题,人际交往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进而发展自我的途径。人际交往是获得知识的手段。人际交往是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人际交往有助于心理健
3、康与平衡。可见,人际交往对我们非常重要,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我们只能在交往中提高人际相容性。那么如何提高人际相容性呢?第二步:指导员讲提高人际相容性的方法既然人际相容性只能在交往中得以提高,所以提高人际相容性必须首先了解并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规律。首先了解人际交往中的人性特点偏好正性刺激:人人爱戴高帽子。当有人说你好时,你的感觉如何?尤其是在他人面前说你好,你无意听到时更高兴。为什么?相反,有人说你坏时,你的反应如何?赞赏别人所付出的远远小于被赞赏者所得到的。善于赞赏别人使一个领导者具有神奇的吸引力!善于赞赏别人能使家庭产生巨大的内聚力,其乐融融、幸福无比。使孩子自信健康地成长。发自内心地赞
4、美别人的优点,它能使别人愉快,更能使自己幸福。寻求归属性:寻求思想、感情的支持是人的本性之一。说得来,合得来,人生难得一知己、知音,都说明人的这一需求。人们都希望被理解、被支持,不愿意与唱反调的人在一起。情绪的转移性:当一个人伤害别人时,他自己往往正处于痛苦不幸之中,他对别人的伤害只是自己不良情绪的转移,并非完全能由主观意志所控制。正性情绪也有转移性,人们处于高兴状态时倾向于对他人的要求、愿望、给予满足,所以在别人高兴时提要求满足的机率就比较大。在生活面前,人人都有机会,有人善于寻找并抓住机会,有人则不善于把握机会,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对人性的把握。他人尊重性: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可、赞扬、尊敬、
5、甚至崇拜,即使身份再卑微的人也有被他人尊重的愿望。他人尊重性首先表现为显示欲,显示自己的长处、不同,惹人关注,有足够自信的人往往会给他人充分显示才能的机会,满足他人的显示欲,可消除他人对自己的嫉妒心。尊敬他人的显示欲更是调节、控制他人行为的好方式。他人尊重性也表现为与他人的攀比。 (过分在乎他人的评价,在攀比中又自愧不如别人者烦恼就多)他人尊重性还表现为权利欲。 (让别人听自己的,在单位没人听,回家让孩子听,若不听就发脾气。 )两性相吸:两性相吸是指人际交往中两性之间天生具有的相互吸引的本能,希望得到异性尤其是有好感的异性的欣赏,喜欢与异性交往,与异性相处时更有活力,更好表现。从道理上讲,两性
6、吸引天经地义,很容易被人理解。但是由于文明本身对性压抑的需求使人们对两性相吸常产生一些不恰当的态度,从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常见的不恰当态度有:第一、当我们看到他人两性相吸时会产生反感和不愉快的体验 。 如人们常说“某某整天钻在女人堆里,见到漂亮女人就迈不动步,不是个好东西。 ”“某某总是喜欢与男人说说笑笑,不正经。 ”第二、不能接纳自己对异性的渴望,尤其是所向往的异性对象不符合自己的道德准则时这种由道德感所致的对性的过分压抑常常导致病态心理。第三,发现两性接触稍微过多就认为是在谈情说爱,或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 如:“我还没有到谈恋爱的年龄,不能与异性来往。 ”“我还一事无成,没有谈恋爱的
7、资本,不能与异性接触。 ”其实,与异性适度地接触能缓解许多不良情绪。彼此有些好感的男女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来往,只要不违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增加异性交往经验,缓解不良情绪,对增加生活活力大有好处。过度压抑导致焦虑、愤怒、不满的例子举不胜举。得不到适当发泄的性本能常以异常的症状表现出来。而适度地异性交往能部分满足人的性欲。大龄之后需要谈恋爱时才与异性接触的人往往因为缺少与异性相处的经验,匆忙草率结婚而致婚姻失败者大有人在。晕轮效应:晕轮是指快要刮风时月亮周围的光环,它具有放大月亮的作用。心理学所说的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无意地夸大他人的优点或缺点的倾向。例如,对于一个具有热情特点的人,人们
8、容易把他想成一个聪明、能干、有前途的人,容易把许多优秀的品质附加在他身上;而对于一个具有淡漠特点的人,人们容易把他想成一个阴险毒辣、愚笨的人,容易把许多不好的品质往他身上附加。刻板印象:人们往往凭看书或道听途说而对某个地区或某个阶层或某个行业的人怀有某种固定的看法。例如,认为体育界的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认为山东人都老实可靠;认为城市人都尖酸刻薄。刻板印象使人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人际判断失误。首因效应:当人们对一种事物或一个人不了解时,首次接触所接受的信息就会先入为主,影响以后相关信息的接收以至于影响对该事物或该人的判断及评价。例如,人们容易凭第一印象去看待一个人。事实上,第一印象所
9、获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凭第一印象去看待一个人,容易出现判断失误。投射效应: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无意中拿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态度来判断别人也必定如此。而实际上别人不一定与自己的想法一样。其次,要掌握增进人际吸引的条件相似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在刚入伍的初期,一般是时空距离决定彼此的吸引力,到了后期,则态度、价值观越相似的战友相互间吸引力越大。我们观察战士交往的过程就可以发现,刚入伍的战士寝室感很强,后来单纯的室友关系就会逐渐地被因志同道合、趣味相投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所取代。
10、尤其是思想、价值观、个性相似的人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彼此理解,也更易亲密相处。互补因素:心理学家发现彼此在需要上、性格上或期望上相异甚至相反的人也容易相互吸引。比如:喜欢主动与他人交往的人与期待别人接纳自己的人容易互相吸引;乐于主动控制他人的人与希望别人支配自己的人容易相互吸引等。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异性朋友、夫妻之间。才能因素:相对而言,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容易做到言行得体,容易博得人们对他的喜爱。一般人容易喜欢与能干的人在一起,是因为在竞争中更有力量,更有安全感。如果这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平易近人,就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喜爱。另一方面,才华和能力欠缺
11、的人,若经常表现出失误,更容易使人感受到他无能,因而会进一步削弱他的人际吸引。仪表因素:仪表常给人以类型化的倾向。仪表主要指一个人的体型、长相、动作、风度、服饰等。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有人说美貌是一张特殊的通行证,美是一种诱惑、一种吸引。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人们会越来越忽略相貌的因素,而更重视内在的美。个性因素:心理学研究发现:有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点有:尊重、关心、同情他人、热爱集体,对工作负责、持重、耐心、忠厚老实、热情开朗、
12、真诚、聪明、独立、优秀、助人、谦逊、自主、兴趣广泛,幽默、有美感、文雅、端庄、仪表美。不利于人际吸引的个性特点有:自我中心、嫉妒心强、浮夸、不诚实、无责任感、虚伪、固执、挑剔、不尊重人、支配欲强、孤僻、对人冷淡、敌对、猜疑、报复心强、喜怒无常、粗鲁、神经质、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成绩好但瞧不起别人、气量小、势利眼、散漫,不求上进。再次,还要掌握人际交往的诀窍主动交往: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交往的艺术也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领悟到的。经常交往,有助于人们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可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只与值得交往的人交往,这种想法暴露出一种误区,即有将交往与友谊划等号的倾向。
13、其实,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也必须学会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因为真正能达到自我表露阶段的朋友是微乎其微的,要求交往的每个人都能以朋友相待不仅不现实,也会给自己增加许多烦恼。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一个人无论你是否喜欢,你都要与他交往,只有朋友才可由你自己选择。既然只是与人打交道,不是交朋友,就不能苛求人家。如果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人,说不定你认为的缺点反而成为优点。一个固执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信念坚定的人” ;一个吝啬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节俭的人” ;一个城府深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自信心强的人” ;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感情丰富的人”等等。把握好交往的度:人们常说要:“胸中有数
14、” 、 “掌握火候” 、 “过犹不及” 、“适可而止”讲的就是事物的度。人际交往中的度泛指交往的广度、深度及频率等。有些人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于是终日忙于交友,不分什么人都交,结果耽误了工作,有的还被坏人拉下了水。当然也不能封闭自我,谁也不打交道,限制了个人正常的交往。交往的深度、频率也要适当。我们都喜欢用“亲密无间”来形容要好的朋友,其实真的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往往会适得其反。这里说的深度是指人与人应有的心理距离或说应有的礼貌和尊敬。有些人一旦和人混熟了,就忘记了分寸感,进入了所谓彼此不分的境界。物极必反:一旦到了这个程度,友情就快走向反面了。叔本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
15、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恶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应距离,那就是礼貌。掌握交往艺术:人际交往的艺术是一门科学。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对处理一些问题,搞好人际交流作用很大,从“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领袖的交锋,到香港回归,中英两国首脑多次谈判,无不表现出我们党的领袖和政治家们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人际交往艺术。人际交往艺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丰富。如:人际吸引增进术、语言表达术、交谈对话术、巧问妙答术、委婉拒绝术、巧妙回避术、求助援助术、规劝说服术、批评表扬术、行为劝阻术、幽默安慰术、拜访接待术,勉力展示术、爱情表达术等
16、,这里不全部详述,以拜访接待术为例:有的人去拜访老乡,说话声音像吵架,顿时引起主人的反感。还有的人到别的宿舍聊天,也不看时间,不管别人是否有事,聊起来就没个完,主人已经看三次钟表,可自己一点反应都没有,直到主人下逐客令才罢休。再以交谈对话术为例:经常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插话,或在别人兴致勃勃讲一个笑话时,总是自作聪明地说:“我已经听过多少遍了。 ”自己讲起话来全然不顾别人的感觉,结果别人一见他就避而远之。因此,人际交往的艺术需要潜心观察、学习才能够获得。除此之外,如果我们以人的性格、情感为导向来思考提高人际相容性的话,必须学会客观地认识他人、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与自己的差异,从而理解他人、接纳他人,消除内心对他人的排斥心理。如果我们以任务为导向来思考提高人际相容性的话,必须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工作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配合他人,促进共同目标的早日实现,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受阻时的焦虑、忧愁。也就是说能够与他人同甘苦、共患难,真正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最后,指导员祝大家:“心理相容,幸福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