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旗袍的特色前言 1一、旗袍的源起 1二、旗袍的发展 1三、旗袍的地位 21、女性中的地位 22、服饰中的地位 23、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3四、现代旗袍的独特魅力 31、中国女性的知性美 32、服饰文化的创新 33、民族文化的传承 34、中西交流的新载体 4结语 5致谢 5参考文献 7摘要旗袍是中国服装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东方艺术特色载体的功能。旗袍由民族服装演化为阶级服装,又演化为国家服装,再成为世界服装。对旗袍的审美追求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定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 从旗袍的“昨天、今天、明天”历史沿革
2、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的不同。旗袍的色彩、面料、款式、做工、配饰等方面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本文就是结合旗袍的特色进行了分析,并加以对它的发展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旗袍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关键词:旗袍;特色;研究前言自古到今,人们对于服饰,服装都有很大的情结。而当中女性对与服装的情感尤为突出。自远古时期人们以兽皮御寒,再到之后的麻衣粗布,服装发展到现在,其如今的意义不仅仅是御寒保暖了,这更是如今时代的标志,也是时尚的代表。服饰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使人们变得不再简单。通过服饰人们可以了解个人、群体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而在
3、我国服饰的样品种类有若干种,旗袍是当中最闪耀的明星。一、旗袍的源起旗袍,由名字就可以理解为旗人的袍子。在古代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女性都善于骑射,而袍服对于骑马来说很不方便,为了更好的方便于骑射,在旗袍两边开了叉口,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对于旗袍的要求在根据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一些服饰文化,旗袍的款式也在不断演变着。而其基本的样式:立领;收腰; 盘扣;腿部两侧开衩。可以有袖或无袖。下摆最长不遮盖脚面,最高在膝上。旗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造型和线条,简洁明快,更优美的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神采和风韵。二、旗袍的发展旗袍的风尚是我国传统服装的
4、西化变异,开始于 1925 年上海的女学生群体,在 1927 年在全国流行,早期的旗袍是由传统旗袍和西式裙装的组合,有西式流行服饰的影子也包含了我国传统的服饰特征,这一时期是是 20 世纪我国衣着传统的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样式出现,之后渐渐演变到 30、40 年代旗袍的鼎盛时期。更全面的就是旗袍在 30 年代走向了顶峰,40 年代是其顶峰的延续时期,30 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性服装中的代表性地位。30 年代后期出现了改良的旗袍,短旗袍上开始缝上肩缝,之后也有了胸省。这一系列的改良都使这一时期的旗袍成为我国旗袍的经典代表。40 年代时期旗袍造型也越来越趋向成熟,在旗袍上也
5、有较为明显的进步。装袖就在这一时期出现推广,使旗袍显得更加得体,同时还引进了西式的配件:垫肩和拉链,把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改变为拉链,演变为当时的时尚。这一时期的旗袍仍然以手工自作为主,礼服的旗袍也更长点,装饰也更为讲究。这一时期以缝制服装为主的机缝行业,在这一时期迅猛发展。50 年代时期,我国刚刚成立,服饰的流行也趋向于平民百姓,这一时期的旗袍也突出其都有的特点,与之前的旗袍相比较增加了健康自然的气质,突出其不妖、不媚、不纤巧、自然大方美观的特点,更突出其实用的实质60、70 年代是旗袍的遭难的时期,这段的时期旗袍落下了低谷。到了80、90 年代女性的形象趋向于高挑细长的身材,这时旗袍也开始
6、复苏,旗袍也开始出现了一种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这类旗袍多用于促销宣传场所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或者一些娱乐场所和宾馆旅店的服务人员。这类旗袍在人们的心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更存托出中国女性的气质,这一时期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国外的一些设计师也中和我国旗袍因素,推出具有国际风味的旗袍。三、旗袍的地位(1)女性中的地位旗 袍 是 女 性 服 装 之 一 , 源 于 满 族 女 性 传 统 服 装 , 由 民 国 服 饰 设 计 师 参考 满 族 女 性 传 统 旗 服 和 西 洋 文 化 基 础 上 设 计 的 一 种 时 装 , 是 一 种 东 西 方 文 化糅 合 具 象 。 在 现 时
7、 部 分 西 方 人 的 眼 中 , 旗 袍 具 有 中 国 女 性 服 饰 文 化 的 象 征 意 。它 端 庄 优 美 、 曲 线 迷 人 非 常 适 合 展 现 女 性 柔 美 的 特 征 。 旗 袍 既 是 传 统 的 象 征 ,又 能 体 现 女 性 的 风 情 万 种 , 旗 袍 又 不 仅 仅 作 为 时 装 了 , 更 是 承 载 着 历 史 和 文化 的 积 淀 , 承 载 着 中 国 女 性 身 上 的 隽 永 和 优 雅 , 契 合 着 传 统 女 人 的 含 蓄 和 内敛 。 充 分 展 现 女 人 的 身 材 曲 线 和 魅 力 。 所 以 在 在 东 方 女 性 ,
8、 尤 其 是 中 国 女 性的 心 理 , 穿 旗 袍 是 一 种 展 现 美 的 一 种 方 式 。( 2) 服 饰 中 的 地 位旗 袍 是 民 国 时 期 的 妇 女 时 装 , 它 最 早 的 雏 形 可 以 追 溯 到 明 朝 中 期 , 后来 经 过 不 断 的 演 变 成 为 如 今 的 旗 袍 。 合 身 的 旗 袍 都 曾 一 度 扮 演 者 服 饰 的 主 角 ,虽 然 有 经 历 或 变 现 出 变 得 宽 博 的 过 程 或 趋 势 , 故 旗 袍 可 视 为 典 型 的 服 饰 。 清朝 以 后 旗 袍 造 型 线 条 平 直 硬 朗 , 由 于 后 期 国 外 衣
9、服 的 输 入 , 提 供 评 判 美 的 另一 种 参 照 系 , 所 以 日 后 旗 袍 又 演 化 为 融 贯 中 西 的 新 款 款 型 。 旗 袍 虽 然 脱 胎 于清 旗 女 长 袍 , 但 是 已 遇 然 不 同 于 旧 制 , 成 为 兼 收 并 蓄 中 西 服 饰 特 色 的 近 代 中国 女 子 的 标 准 服 饰 。 所 以 经 过 时 间 的 推 移 和 演 练 , 旗 袍 在 中 国 乃 至 整 个 东 方服 饰 是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位 置 的 。( 3) 民 族 文 化 的 地 位旗 袍 是 一 种 内 与 外 和 谐 统 一 的 典 型 民 族 服 装
10、 , 被 誉 为 中 华 服 装 文 化 的 代表 。 它 以 其 流 动 的 旋 律 、 潇 洒 的 画 意 与 浓 郁 的 诗 情 , 表 现 出 中 华 女 性 贤 淑 、典 雅 、 温 柔 、 清 丽 的 性 情 与 气 质 。 旗 袍 追 随 着 时 代 , 承 载 着 文 明 , 显 露 着 修养 , 体 现 着 美 德 , 演 化 为 天 地 间 一 道 绚 丽 的 彩 虹 。 愿 旗 袍 连 接 着 过 去 和 未 来 ,连 接 起 生 活 与 艺 术 , 将 美 的 憧 憬 、 美 的 风 韵 洒 满 人 间四 、 现 代 旗 袍 的 独 特 魅 力( 1) 中 国 女 性
11、的 知 性 美中 国 女 性 的 知 性 美 在 于 她 们 的 品 德 和 思 想 精 神 之 美 。 她 们 举 止 优 雅 , 让人 有 一 件 赏 心 悦 目 , 待 人 处 事 落 落 大 方 。 所 以 穿 着 旗 袍 的 女 人 看 上 去 更 加 的优 雅 , 有 着 新 时 代 女 人 的 典 型 特 点 就 是 自 强 、 自 立 、 自 信 。 她 们 同 时 经 历 很多 , 同 样 故 事 也 很 多 。 这 就 是 一 种 财 富 。 她 们 还 自 信 、 大 度 、 聪 明 、 睿 智 。感 性 却 不 张 狂 , 典 雅 却 不 孤 傲 , 内 敛 却 不 失
12、 风 趣 。 她 们 给 人 一 种 越 品 越 香 浓的 感 觉 , 不 仅 藏 不 住 妩 媚 动 人 的 女 人 味 , 还 沁 出 了 淡 淡 诗 情( 2) 服 饰 文 化 的 创 新中 国 服 饰 如 同 中 国 文 化 , 是 各 民 族 互 相 渗 透 及 影 响 而 生 成 的 。 汉 唐 以 来 ,尤 其 是 近 代 以 后 , 大 量 吸 纳 与 融 化 了 世 界 各 名 族 外 来 文 化 的 优 秀 结 晶 , 才 可以 不 断 演 化 。 然 而 , 我 们 都 明 白 , 追 求 美 是 人 的 天 性 , 衣 冠 于 人 , 如 金 装 在佛 , 起 作 用
13、不 仅 是 要 遮 身 暖 体 , 更 具 有 美 化 的 功 能 。 几 乎 是 从 服 饰 起 源 那 天起 , 人 们 就 一 将 其 生 活 习 俗 、 审 美 情 趣 、 色 彩 爱 好 , 以 及 种 种 文 化 心 态 、 宗教 观 念 , 都 沉 淀 于 服 装 之 中 , 构 筑 成 了 服 装 文 化 精 神 文 明 内 涵( 3) 民 族 文 化 的 传 承中 国 名 族 服 装 绚 丽 多 彩 , 精 美 绝 伦 , 各 具 特 色 。 它 是 各 名 族 优 秀 历 史 文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所 以 , 在 旗 袍 中 配 合 格 式 纹 样 也 是
14、有 必 要 的 , 我 们 将 民族 纹 样 放 在 上 面 , 更 加 的 富 有 韵 味 。 我 们 需 要 运 用 名 族 文 化 中 的 经 典 , 如 绣花 、 补 花 等 工 艺 , 即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 4) 中 西 文 化 的 新 载 体旗 袍 充 分 显 示 了 女 性 的 曲 线 美 , 如 今 , 人 们 越 来 越 追 求 本 身 的 性 感 , 所以 在 旗 袍 中 找 一 些 突 出 曲 线 美 的 特 征 还 是 很 有 必 要 的 , 不 仅 仅 在 国 内 , 就 连西 欧 的 很 多 国 家 都 开 始 引 用 旗 袍 的 特 点 ,
15、 所 以 旗 袍 在 中 西 服 装 的 更 新 中 还 是起 着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总结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旗袍的了解和发展史的了解,突出旗袍在我国的地位,在我国国民心中的地位,更是结合旗袍的发展史探究旗袍的各种改良,突出我国旗袍都有的魅力,更体现了我国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致谢时光如梭,三载寒暑转瞬即逝。回眸在*大学的求学经历,许多记忆鲜活而清晰。论文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我的心中充满感激。我深深地感谢那些曾经教导和鼓励我的师长、支持我的领导、帮助我的朋友、关心我的家人。首先感谢我的恩师*教授,感谢她这些年来对我的谆谆教导;感谢她这些年来对我的敲打和锻炼:感谢她这些年来给我提供和
16、创造磨练自己的机会:感谢她这些年来不失时机的关怀和教育,不断地教导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她在百忙中不厌其烦地对我的论文从选题、开题、完成初稿、修改直到最后定稿的指导与帮助,对*老师的谢意总让我觉得无以言表,只能道一句:“您辛苦了”!您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求索的道路。您的敏锐思维、严谨的态度、深厚的功底和宽厚待人的品质是我今后为人治学的标杆。特别感谢*教授给我指点迷津,没有您的指点,我的论文难以进行;感谢刘爱莲教授的帮助,感谢您对我论文的设计、实施、撰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我耳目一新;感谢*处长、*教授、*副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你们在开题与中期检查中的热心帮助:感谢黄健元副教授、杨文健教授等授
17、课老师,感谢你们对我学习态度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感谢*同学给我提供的材料支持;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对我学习、生活的帮助与鼓励。如果我个人有那么一点学术长进的话,都与所有*学校的教育系统、*的导师、师兄师姐、同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我的浅薄,明知“感谢”一词不足以表达胸臆,承载此时此刻所有的情怀,只能真诚地道一声“谢谢你们”!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尤其是我的家人,没有你们的关爱、理解、支持、关怀和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收获,就没有我学业的顺利完成,是你们无私的爱使我成长,让我未来的路走得更加坚定。由于志愿服务是个新问题,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学位论文必有诸多错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斧正
18、。祝愿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一生平安!参考文献1邢宇新旗袍趣谈J北京纺织,1992,(2) 2孙世圃中国服装史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3李世荣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话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14 马 华, 等服饰大观 M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5陈真光漫淡服装中的中国派旗袍J纺织科普,1997,(10) 6卢金花惟有旗袍真国色N中国纺织报,2001-02-127杨 源 何 星 亮主编 : 民族服饰 与文化 遗产研 究 ,云南 大学 出版社 ,20058,35, 37 页8王丽华编著 : 服饰 文化 , 内蒙古出版社 ,呼和浩特 ,20053,95 页 157 页9许 长荣 石 颖川编著 : 最美丽的民俗与 中国文化 ,新世界出版社 ,20087,3 页10臧 迎 春 .中 西 方 女 装 造 型 比 较 M.北 京 : 中 国 轻 工 业 出 版 社 , 2001.11袁 杰 英 .中 国 旗 袍 M.北 京 : 中 国 纺 织 出 版 社 , 2000.12于 君 .女 性 与 旗 袍 M.沈 阳 : 辽 宁 美 术 出 版 社 ,2001.13张 浩 , 郑 嵘 .旗 袍 传 统 工 艺 与 现 代 设 计 M.北 京 : 中 国 纺 织 出 版 社 ,2000.14于 金 兰 .中 华 旗 袍 M. 沈 阳 : 辽 宁 民 族 出 版 社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