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项针对职场人的理财特别调查显示:工作不到 1 年的职场人中,八成以上没有进行过理财;在工作 2 一 5 年的职场人中 ,近三成有了基础的理财行为; 在工作 5-10 年的职场人中,近五成开始进行基础理财;而在工作了 10 年以上的职场人中,近七成都会进行基本理财。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B )。A中国职场人理财意识淡薄B职场人参与理财的比例与工作时间成正比C获得收益是理财的基础D对于职场新人而言,理财是个崭新的领域2. 下列括号内的内容按顺序分别填入句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在张家口正北数百里的地方,是一片平荡的浩茫无涯的高原。高原上没有突兀的大山和幽深的峡谷,最多是些碟子样的浅浅的盆
2、地。到处_,( 长着丰茂的绿草,铺着黄澄澄的细沙),大片大片乳白色的羊群在上面蠕动。晨曦中 ,草原是蓝色的,远看就像( 巨大的,反映着蓝天的)湖泊,羊群便是飘曳的云影。A BC D3. 下面句子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C)。现在,我又站在这个地方,真是百感交集。1960 年我回到北京。坐车到了南城,站在那熟悉又陌生的门前,不禁勾起了童年的回忆。那时候,黯淡的灯光和母亲的叹息使我朦胧地感到不安。一到北京,首先想到的是重访旧居。A BC D4. 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
3、象,破碎取代了整体,过程取代了作品。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态度是(B )。A欣然认同 B不能接受C勉强接受 D不置可否5. 中国科学新闻学会新媒体工作室的报告认为,新技术的出现,使受众接收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报纸曾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但它需要到特定地方购买;广播出现后,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收听新闻,于是广播又开始大行其道,直到电视的出现;电视可以让人同时接收视听信息,提高了信息接收效率。而网络时代,信息接收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使受众得以进行一定表达,因此互动越来越成为媒体信息传播的趋势。本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A新技术对传媒方式
4、发展的影响 B新技术对受众的影响C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 D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1. 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B )。 A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B我国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C只有刑法才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D刑法不保障犯罪分子的权利 2.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
5、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 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 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 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3. 一
6、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 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 只能称作“训练” 。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 与“训练 ”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 ”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4.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
7、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 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变革而消灭 B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普查与记录现有的民间
8、艺术已没有实质意义 C要保持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情感与精神的一种载体,在商业化的现时代已变得非常困难 D在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情况下,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应重塑民间艺术充满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 5. 中国改革之难,最难的不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而是改革必须考虑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始终坚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险滩、克难题的制胜法宝。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A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是当前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 B保持社会稳定、兼顾最广大群众利益是中国改革最棘手的问题 C中国在改革
9、中必须要考虑人口众多这一现实问题 D兼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 1. 植物农药又称生物农药,是利用有毒植物中的多种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生产的农药。由于它们的杀虫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因而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下列对“植物农药”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提炼有毒植物中能有效杀虫的对环境无污染的无毒物质制造的 B提炼有毒植物中多种杀虫有效的天然物制造的 C利用多种有毒物质的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制造的 D 利用有毒植物中使害虫不能产生抗药性的多种杀虫成分,经提炼制造的 2. 生命是一场充满意外收获的伟大历险,看上去难以掌握,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如果你从不犯
10、错,或者从没有人批评过你,那么你肯定没进行过任何大胆的尝试。如果一个人这样生 活,那么他肯定无法发挥出所有潜力,当然也就很难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这段文字主要是想说明( A )。 A人生要勇于尝试 B生活的乐趣在于冒险 C 生活中机会无处不在 D一个人不可能从不犯错误 3. 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都受到宗法制度和宗法精神的强烈影响。它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一种保障,而且是王权的重要支柱。君权、地方行政权都渗透了宗法父权的因素。这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牢固统治的条件之一。在国家的立法中,不仅确认了有关封建宗法制度的大量内容,而且承认宗法家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国法的重要补充。 这段话主
11、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B )。 A宗法制度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立法以及司法,甚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宗法制度成为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坚强基础 C中国古代社会,宗法精神是王权的重要支柱 D宗法制度被中国古代国家立法所确认,并成为国家立法的补充 4. 一些招工单位提出的用人条件,动辄就是大本以上学历,本来有些工种普通技工即可胜任,可招工单位非要招本科生、研究生装点门面。在现有的人才概念中,技术工人常常被排斥在人才的范畴之外,或者提起来重要,排起队来次要;关键岗位需要,而盘点“功名” 时则觉得他们没必要。 这段文字是针对下面哪种现象谈的?( D )。 A用人单位哄抬学历 B没有做到人尽
12、其用 C技工没受到足够重视 D对人才概念的错误认识 5. 从 1901 年到 1961 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 年代则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 60 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技术突起、科学猛进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只能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1.荷兰作家布鲁马指出:“德国人理解二战的
13、关键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日本人的理解则不在珍珠港或中途岛之战,而是广岛原子弹。”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B)A.德国能够反思二战给别国人民带来的灾难B.日本能够认识到二战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C.日本认识到二战中美国人给自己带来的灾难D.日本在回避二战给别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广义的对话的目的是寻求“对于相关主题的真正理解”,即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平等对话,达到对于具体问题的“视界的融合”,它不是对主体间关于相关主题的理解和阐释的差异的简单抹平与消解,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某种共识,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
14、阐释。根据这段话,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对话是为了消除误解和差异,在具体问题的理解上达到平等协调统一B.对话是为了更好地彼此沟通,建立友谊C.对话是对于不同具体问题的不同理解的自由表达D.对话是为了寻求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层理解和阐释,但并不否认差异的存在3.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补充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D )A.政府有保障公
15、众参与环保的义务 B.中国目前公众环保参与意识淡漠C.公众参与环保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4.乡镇政府要实现职能转变,需要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切实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作者认为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应该是( B)A.招商引资 B.政策服务 C.催种催收 D.生产经营5.“ 重现野生物种”这一计划认为:重现灭绝动物,以及拯救濒危物种是拯救我们这个不平衡的自然环境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防止更多物种消失的好办法。这项计划的支持者希望基因工程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包括克隆、混血繁殖,最终使他们
16、的梦想得以实现。与文中“重现野生物种”计划不符的说法是(D )A.借此来恢复自然物种的平衡 B.尚有赖于基因工程的进步C.为了防止更多物种消失 D.仍受到部分人的质疑1.【 解析 】 B。主旨概括题。本段提到的调查结果反映了参加工作时间与理财者比例的关系,即工作时间越长,参与理财的比例越大,B 项表述正确。A 项属于无中生有的观点性评价;C 项“获得收益”也属于无中生有,其与理财的关系自然也无从推知;D 项以具体事例充当文段主题,无论其表述正确与否,都不可能是文段的主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 B 项。2.【解析 】C。选自冯骥才 铺花的歧路。3.【解析 】C。时间先后顺序 :回到北京,
17、想到故居, 触情生情,回忆童年, 结束回忆。4.【解析 】B。由文中的“ 变成了”、“取代了”等动词前后的词语可知,作者对后现代文化持否定的态度。5.【解析 】A。主旨概括题。通过阅读不难发现, 本段文字为总分结构,第一句即为主旨句,主要表达了新技术的出现对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故选项 A 正确。B 项客体把握有误 ;C 项以客为主;D 项表述片面。1.【 解析 】 B。文段主要阐述了刑法的任务,由原文的“保卫” 、“保护”、“ 维护”、“ 保障”等一系列字眼可知,刑法的任务主要侧重于保护层面,B 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恰当地概括了刑法的保护功能,当选。 2.【解析 】B。B 项错误。由原文
18、“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 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 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 3.【解析 】B。由“ 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 拯救阅读”可知,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阅读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 只能称作训练”则进一步强调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故本题答案为 B 项。 【快速突破】在主旨类题型中,“亟需” 、“亟待” 、“迫在眉睫”等关键词所指示的内容很可能就是文段的主旨或与主旨的内容密切相关。本题中,“亟须” 指示的内容是“
19、 在学校教育阶段 拯救阅读”,强调了学校教育阶段阅读的重要性。 B 项与之相符。 4.【解析 】C。文段说的是民间艺术商品化的负面影响,即商品化使得民间艺术走向本质性的消亡。故 A、B 两项错误。D 项偷换了概念,文段说的是“普查与记录原生态民间艺术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而不是“ 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排除。由“ 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可知,C 项正确。 5.【解析 】D。文段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验。由“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可
20、知改革要兼顾发展与稳定。故本题应选 D。A、B 两项只强调了稳定性。C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解析】B。片段中第一句明确指出植物农药是从有毒植物中的多种杀虫成分提炼而成的,第二句则指出其为无毒的是因为该成分是天然物质,这两条综合起来就组成正确答案 B。 【解析】A。这道题目较为简单,很容易从文字中判断出答案为 A。 【解析】B。片段中明确地指出中国古代都受到宗法制度和宗法精神的强烈影响,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牢固统治的条件之一,又是国法的重要补充,所有的这些观点都指出了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坚强基础这个论点,即选 B。 【解析】D。从给定材料来看,前半部分是讲一些用工单位哄抬学历的事情
21、,后半部分讲的是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常现象。所以,这段文字材料是有两层意思。据此,A 只讲了第一层意思,不能选。B 项讲的是第二层意思,不能选。C 项只是第一层意思中的一个例子,不能选。所以答案只能是 D 项。 【解析】A。片段中通过列举事例,诺贝尔文学奖和科学技术的时代的对比,得出这个疑问“这是否意味着技术突起科学猛进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这其实就表现了作者的潜在观点,即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会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即 A。1.【 解析 】 B。“日本人的理解则不在珍珠港或中途岛之战” ,中途岛之战日本惨败,伤死巨大,损失惨重,可见,日本没有能够认识到二战给本国人民带来的
22、灾难。2.【解析 】D。由原文 “它不是对主体间关于相关主题的理解和阐释的差异的简单抹平与消解”可知 A 项错误。B 项文段未提及,予以排除。由原文“对话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某种共识,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在 求同存异 基础上对于具体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阐释”可知D 项正确,C 项错误。3.【解析 】D。从 “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是强调后半句,而不是前半句,故排除B;文中未涉及到政府的引导作用,而只是提到民众参与对政府的帮助作用,所以 A 项不正确;C 项只是公众参与环保所带来的一个积极作用,而非文章的中心。4.【解析 】B。本题为结构复杂的单句理解题。题干所述可概括为“乡镇政府需要把工作重点从转到对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可见政策服务是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5.【解析 】D。首先要理解文意,根据题意可知,A 、B、C 三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而 D 项未得到体现,不能确定当前是否仍受到部分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