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路分析实验A-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14519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分析实验A-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路分析实验A-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路分析实验A-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路分析实验A-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路分析实验A-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电路分析实验 A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A实验时间:任课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教师:张峰、张勇强、方芸学生姓名:实验类型: 原理验证 综合设计 自主创新学 号 /班 级 :组 号:学 院: 同组搭档:专 业: 成 绩:21实验 1 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非线性电阻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概念。2. 掌握测试电压、电流的基本方法。3. 掌握电阻元件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测试方法,学习利用逐点测试法绘制伏安特性曲线。4.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1. 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 直流稳压电源3. 万用表4

2、. 变阻箱三、实验内容1. 测绘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1.11)测试电路如图 1.1 所示,图中 US 为直流稳压电源,R 为被测电阻,阻值 。20R2)调节直流稳压电源 US 的输出电压,当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 1.1 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表 1.1V(V) 0.0 2.0 4.0 6.0 8.0 10.0I(mA)3)在图 1.3 上绘制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将测算电阻阻值标记在图上。2. 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1.221)测试电路如图 1.2 所示,图中 D 为二极管,型号为 1N4004,R W为可调电位器。2)缓慢调节 RW,

3、使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 1.2 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表 1.2V(V) 0.1 0.2 0.3 0.4 0.5 0.55 0.6 0.65 0.7 0.72 0.75I(mA)3)在图 1.4 上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1.3 图 1.43. 测绘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a) (b)图 1.51)首先,连接电路如图 1.5(a)所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 10V。2)然后,测试电路如图 1.5(b)所示,其中 RL为变阻箱,R 为限流保护电阻。3)调节变阻箱 RL,使毫安表的读数依次为表 1.3 中

4、所列电流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压值记录在表格中。表 1.3I(mA) 0.0 10.0 20.0 30.0 40.0V(V) 10.04)在图 1.7 上绘制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4. 测绘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1)首先,连接电路如图 1.6(a)所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实际电压3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 10V。其中 RS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阻值 RS = 51。(a) (b)图 1.62)然后,测试电路如图 1.6(b)所示,其中 RL为变阻箱。3)调节变阻箱 RL,使毫安表的读数依次为表 1.4 中所列电流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压值记录在表格中。表

5、1.4I(mA) 0.0 10.0 20.0 30.0 40.0V(V) 10.04)在图 1.7 上绘制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理想电压源和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画在同一坐标轴中。图 1.7四、实验结论及总结45实验 1 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原始数据6实验 2 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等效电路及其参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加深对两个定理的理解。2. 通过对含源线性单口网络外特性及其两种等效电路外特性的测试、比较,加深对等效电路概念的理解。3. 学习测量等效电路参数的一些基本方法。二、实验设备1. 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 直流稳压电源3. 万用表4. 变阻箱三、实

6、验内容1. 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端口外特性测定图 2.11)测量电路如图 2.1 所示,R L为变阻箱,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 10V。2)调节变阻箱 RL,使其阻值依次为表 2.1 中所列电阻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压值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通过负载 RL的电流值填写在表格中。表 2.1RL(K) 1.0 2.0 3.0 4.0 5.0VAB(V)IAB(mA)3)在图 2.7 上绘制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的外特性曲线。2. 等效电路参数测定1)测量含源线性单口网络开路电压 UOC图 2.27(1)测量电路如图 2.2 所示,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 10V。(2)用伏特表测量含源线性单口网络

7、两个端口 A、B 间的电压,即为开路电压UOC。UOC = 2)测量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短路电流 ISC图 2.3(1)测量电路如图 2.3 所示,直流稳压电源电压为 10V。(2)用毫安表测量通过含源线性单口网络两个端口 A、B 间的电流,即为短路电流ISC。ISC = 3)测量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等效内阻 R0(1)半压法图 2.4a. 测量电路如图 2.4 所示,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 10V。b. 调节变阻箱 RL,当 UAB = 0.5UOC 时,记录变阻箱的阻值。R0 = (2)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OC0SUI3. 验证戴维南等效电路图 2.581)测量电路如图 2.5 所示,R L为变

8、阻箱,注意:U OC 和 R0 分别为前面测得的开路电压和等效内阻。2)调节变阻箱 RL,使其阻值依次为表 2.2 中所列电阻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压值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通过负载 RL的电流值填写在表格中。表 2.2RL(K) 1.0 2.0 3.0 4.0 5.0VAB(V)IAB(mA)3)在图 2.7 上绘制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曲线。4. 验证诺顿等效电路图 2.61)测量电路如图 2.6 所示,R L为变阻箱,注意:I SC 和 R0 分别为前面测得的短路电流和等效内阻。2)调节变阻箱 RL,使其阻值依次为表 2.3 中所列电阻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压值记录在表

9、格中,并计算通过负载 RL的电流值填写在表格中。表 2.3RL(K) 1.0 2.0 3.0 4.0 5.0VAB(V)IAB(mA)3)在图 2.7 上绘制诺顿等效电路的外特性曲线。要求:将本实验 1、3、4 部分要求的含源线性单口网络、戴维南等效、诺顿等效三条外特性曲线画在同一坐标轴中。图 2.79四、实验结论及总结10实验 2 含源线性单口网络等效电路及其参数测定原始数据11实验 3 一阶电路响应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掌握 RC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2. 掌握 RC 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3. 熟悉示波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利用示波器监测电信号参数的方

10、法。二、实验设备1. 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1. RC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图 3.1图 3.21)测试电路如图 3.1 所示,电阻 R = 2k,电容 C = 0.01F。2)零状态响应的输入信号如图 3.2 所示,幅度为 5V,周期为 1ms,脉宽为 0.5ms。3)将观测到的输入、输出波形(求 值放大图)存储到 U 盘,课后打印并贴在图 3.3上相应方框处。要求:在图上标记相关测量数据。4)测量响应波形的稳态值 uC() 和时间常数 。uc() = = 12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值放大图 )图 3.32.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图 3.4图 3.51)测试电路

11、如图 3.4 所示,电阻 R = 2k,电容 C = 0.01F。2)零输入响应的输入信号如图 3.5 所示,幅度为 5V,周期为 1ms,脉宽为 3s。3)将观测到的输入、输出波形(求 值放大图)存储到 U 盘,课后打印并贴在图 3.6上相应方框处。要求:在图上标记相关测量数据。4)测量响应波形的初始值 uC(0) 和时间常数 。uc(0) = = 13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值放大图 )图 3.6四、实验结论及总结14实验 3 一阶电路响应的研究原始数据15实验 4 二阶电路响应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观测二阶电路在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状态下的响应波形,加深对二阶电路响应的认识和理解

12、。2. 掌握振荡角频率和衰减系数的概念。3. 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操作。二、实验设备1. 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变阻箱三、实验内容1. RLC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图 4.1图 4.21)测试电路如图 4.1 所示,R 为变阻箱,电容 C = 0.01F,电感 L = 2.7mH。2)零状态响应的输入信号如图 4.2 所示,幅度为 5V,周期为 1ms,脉宽为 0.5ms。3)调节变阻箱 R,观察 RLC 二阶电路零状态响应的三种状态波形(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 ,将波形存储到 U 盘,课后打印并贴在图 4.3 上相应方框处。要求:在临近阻尼状态波形图上标记该状态下的临界阻

13、值。16欠阻尼 临界阻尼过阻尼图 4.32. RLC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图 4.417图 4.51)测试电路如图 4.4 所示,R 为变阻箱,电容 C = 0.01F,电感 L = 2.7mH。2)零输入响应的输入信号如图 4.5 所示,幅度为 5V,周期为 1ms,脉宽为 3s。3)调节变阻箱 R,观察 RLC 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状态波形(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 ,将波形存储到 U 盘,课后打印并贴在图 4.6 上相应方框处。要求:在临近阻尼状态波形图上标记该状态下的临界阻值。4)取 ,观测波形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电压值 u1m、u 2m 和振荡周期 Td,计10算振荡角频率 和

14、衰减系数 。 2dT12lnmdu欠阻尼 临界阻尼18过阻尼图 4.6四、实验结论及总结19实验 4 二阶电路响应的研究原始数据20实验 5 R、L、C 单个元件阻抗频率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交流电路中 R、L、C 单个元件阻抗与频率间的关系,测绘 R-f、X L-f、X C-f 特性曲线。2. 掌握交流电路中 R、L、C 元件各自的端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关系。3. 观察在正弦激励下,R、L、C 三元件各自的伏安关系。二、实验设备1. 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 低频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内容图 5.1测试电路如图 5.1 所示,R、L、C 三个元件分别作为被测元件与 10采样电

15、阻相串联,其中电阻 R =2k,电感 L =2.7mH,电容 C = 0.1F,信号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2V。1. 测绘 R、L、C 单个元件阻抗频率特性曲线1)按照图 5.1 接好线路。注意:信号源输出电压的幅度须始终保持 2V 有效值,即每改变一次输出电压的频率,均须监测其幅度是否为 2V 有效值。2)改变信号源的输出频率 f 如表 5.1 所示,利用示波器的自动测量功能监测 2 通道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相应位置。3)计算通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值 IAB 以及阻抗的模 ,并填入表 5.1 中相应位置。ZBCAB10UISAB2ZI4)在图 5.2 上绘制 R、L、C 单个元

16、件阻抗频率特性曲线,要求:将三条曲线画在同一坐标轴中。21表 5.1f(KHz) 10 20 30 40 50US(V) 2RLUBC(mV)CRLIAB(mA)CRL(K)ZC图 5.22. R、 L、C 单个元件的相位测量1)测试电路不变,信号源的输出电压有效值为 2V,输出频率为 10kHz。2)在示波器上观察 R、L、C 三个元件各自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将波形存储到U 盘,课后打印并贴在图 5.3 上相应方框处。3)计算 R、L、C 三个元件各自的相位差 ,并用文字描述 R、L、C 三个元件各自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R: 360DAB结论: L: C结论: C: 360DAB结论: 22电阻 R 电感 L电容 C图 5.33. R、 L、C 单个元件的伏安关系轨迹线1)测试电路不变,信号源的输出电压有效值为 2V,输出频率为 10kHz。2)将示波器置于 X-Y 工作方式下,直接观察 R、 L、C 单个元件的伏安关系轨迹线,将波形存储到 U 盘,课后打印并贴在图 5.5 上相应方框处。3)记录图 5.4 中标记的 a、b 的数值,并将数据标记在图 5.4 上相应位置。图 5.423电阻 R 电感 L电容 C图 5.5四、实验结论及总结2425实验 5 R、L、C 单个元件阻抗频率特性测试原始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