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 主讲人:邓娴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在此之前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选题、开题、研究方法、结题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学生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了研究计划,并完成了论文或调查报告、结题报告。成果展示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在课题活动中形成的论文、调查报告、制作的产品或活动结论进行答辩以及将活动中制作的相关课件或制作的作品进行交流展示等。 一、成果展示课的价值与意义: 一般科学研究的流程中,在获得了成果或结论、产品之后,都要有一个表达或发表、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也要以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并进行广泛的成果交流,只有
2、通过成果的表达和交流,才能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才能产生辐射效应。 (一)通过成果展示课可以促使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研究活动和研究过程。 ( 二)成果展示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成果展示过程中,还能使不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出新的课题。 二、成果展示课课堂教学的指导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达形式。二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报告会、辩论会、答辩会、表演、小型展览会等展示形式,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进一步的思辨争论中得以发展。 (一)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达形式。 学生在完成整个研究过程之后,选择怎样的形式
3、将成果进行展示就成了要重点讨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思考适合自己所做课题研究的展示形式。 1讨论成果展示的具体形式。教师可以在各研究小组基本完成课题研究时,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向学生阐明成果展示的重要意义,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哪些。通常来讲,学生们会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利用幻灯片(PowerPoint)进行展示,或者是宣读本组的论文、调查报告或结题报告等。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素材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讨论获得其他方式,如辩论、角色扮演、利用学校宣传栏展示、举办展览会、将研究成果通过媒体进行宣传等。2分组确定本组的成果展示方式。在学生明确了可以选取的成果展
4、示方式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工作,以确定与本组的研究课题和成果相匹配的成果展示方式。该过程应该是在课下完成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向教师进行咨询,由教师进行指导。 3各组阐明自己的成果展示方式并说明选择该种展示方式的理由,其他各组进行评价。学生在课下完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后,需要在课堂上分组就本组选择的展示方式及选择的理由进行阐述,其他各组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或提出合理的建议。该环节可以使各组对所选形式有更充分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各组的展示方案。 4各组着手准备成果展示。在各组确定本组的成果展示形式之后,就可以每周论坛利用课下时间准备具体的展示过程。这是一个很能体现学生创造性的环节
5、,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形式设计得尽善尽美。 (二)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报告会、辩论会、答辩会、表演、小型展览会等展示形式,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进一步的思辨争论中得以发展。要注意的是,无论教师和学生选用何种形式组织成果展示,都不应该是单纯的资料罗列或展示表演,而应该存在不同观点的碰撞。 三、成果展示课主要评价方式: 学生通过以上的课堂指导和课下活动,都能对不同成果展示方式有所了解,而且也会体验确定展示方式和准备、展示的全过程。此过程的评价工作也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得方来进行。 (一)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可以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
6、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 (二)学生互相评价: 成果展示的学生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各组之间的互评,二是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互评。 1各组之间的互评。 2同一研究小组内的互评。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各研究小组的组长可以组织组员进行互评,评价的方面可以包括在准备过程中的贡献、在最后展示过程中的表现等。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一方面的评价,都要注意尽量不采用简单打分或以A、B、C、D 等级的方式进行评价,而应该采用更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展示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和经验重
7、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感受和收获。(三)力求“真情”化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讲究一个“真”字。 “展示真实”应该成为学生展示活动成果阶段的主旋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体验,自然流露活动过程中的真情实感。活动会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的活动事例与情感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会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选择适当有效的方式,少了华丽,多了务实,少了高雅,添了情趣,少了矫情,多了童真。返璞归真,才是展示的最佳境界。它不是阳春白雪式的理论堆砌,不是为说结果而说的纸上谈兵,更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课件展示。只有凸显“过程” , 凸显“真情” ,才能充分展现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二、
8、 不拘一格显个性,万紫千红才是春。 综合实践由于活动的主题不同,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也就千差万别,不同的探究者也就有不同的过程、体验、发现、收获。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的形式应呈现多样性,既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收获。 (一)静态动态,相得益彰。 可以是一些体验日记、一篇研究小论文、一些设计的产品(如:小模型、小制作、小发明)这些静态展示;也可以是一场比赛、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组节目或谈心得体会等动态展示。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则应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如:研究“感恩的心”这一主题时,有的小组充分发挥墙壁和橱窗的作用,如把历史上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张贴出来,把
9、亲情卡片放在橱窗里展示出来,举办手抄报、体验日记等形式展示活动资料;有的小组办摄影展,他们把开展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照片拍了下来进行展示汇报。展示的方式也可动静结合,例如:在让同伴欣赏他的读报剪报内容时,可以谈谈收集的经过、收获。 (二)彰显个性,别具匠心 展示形式要根据主题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每个学生是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采取他们乐意的方式来表达活动结果,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懂得在万花丛中散发自己的幽香。 案例: 三月,我们开展了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展示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奏响
10、了爱的旋律。 调查组成员展示了一本本亲情账,那一笔笔浓浓的亲情账目,让学生感到吃惊,从没有想到曾经从亲人那里索取了太多太多,感受到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劳。一本本亲情帐折射出了亲人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学会了要懂得珍惜。 感恩行动组成员通过体验活动,交流了自己的体验日记。 “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洗脚,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为妈妈洗脚,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接触妈妈的双脚。当我的手触摸到妈妈的脚时,我哽咽了。原来妈妈的脚是那么的大,那么的粗糙,长满了茧,厚厚的老皮,已没有一点皮肤的弹性。这是我的妈妈吗?每天在我耳边唠叨的妈妈吗?总是整天学习、学习,让我成为天下最苦的孩子妈妈,从今天起
11、,我要每天为你洗脚。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虽然这次活动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但却淋漓尽致地唱响了爱的旋律。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这是悦耳的歌声,这更是爱的乐章!活动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相信那沉沉的亲情会延续,更会久久地感动着孩子们的心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无论以何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决定结果的呈现方式。只有他们自己决定的呈现方式才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一种真实反映,更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说出自己的特色,让展示活动闪耀着创造火花的个性,闪耀着灵动的个
12、性,而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三、多维互动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多维互动,强调课堂教学的多向交流,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总结与交流阶段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平等竞争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一)生生互动,撞击思维的火花。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基本上都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给其他同学展示本组实践的内容,就算这个组的同学之前费尽心机、认真准备,在上面十分卖力的展示,可是有些时候总会出现“台上自我陶醉,台下昏昏欲睡”尴尬局面。因此,实行展示小组与观看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打破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观众”的局面,让
13、“台上台下”的学生充分进行双边活动。通过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大大提高展示小组和观看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展示形式,烘托现场气氛。 (二)师生互动,增强活动实效性。 活动中,指导教师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能用心关注小组汇报,并从交流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给予及时的有效引导,则能演绎师生、生生互动的精彩。 案例: 如开展“水珍珠的秘密”活动中,其中“天天向上”小组汇报水珍珠资料时,我及时引导该组变“机械介绍方式”为“由其他组员自由提问” 。于是,其他组员就结合自己养水珍珠时的疑问纷纷提问“我的水晶宝宝为什么长得大小不一?” 、 “水珍珠的小宝宝真的是生出来的吗?”水珍珠为什么有毒?” 、“水珍
14、珠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水珍珠有生命吗?”此时的“天天向上”小组的组员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专家。面对其他组员的提问,居然不慌不忙一一作了解答。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他们之间那种互动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令他们享受到研究的乐趣,并乐有所得,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活动的实效性。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景互动,形成多向互动,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火花,才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之间能“互通有无” 、 “智慧共享” 。 四、 尽显庐山多面目,不仅身在此山中。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满足于展示和表演,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关注学生在总结
15、交流阶段的尝试体验。在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发现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思维从问题开始,反思从质疑开始。 ”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流重于展示,体验重于表演,总结交流不再是把一个问号变成句号,而是由一个问号生发出新的、更多的问号。 案例: 在开展走进网络世界汇报活动时,学生汇报时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完后,老师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要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做到慎玩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主题,组织学生在此基础上下一阶段可以围绕这个话题继续研究开展“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辩论活动! 可见,学习过程中,往往孕育着新的问题。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这样,学生的研究才会不断地深入,体验才会更加丰富。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就意味着另一个活动的开始。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性的问题有时往往比预设的问题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索。 “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正在萌发的种子,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创造出一片灿烂的天空”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个大舞台上创造生命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