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N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409436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N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N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N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N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策略,浙江大学高教研究所 顾建民,2,提 要,社会看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何在? 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3,1. 名企看重人才的十种素质,(200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集中采访110多家知名企业的总裁和人事经理),一、社会看重人才的哪些素质?,4,2.工程师最需要的素质及基本素质,2004年美国工程院发表了2020年的工程师的报告,认为在202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工程师最需要的素质:良好的分析能力、灵活的实践能力、创造力、交流能力、商业管理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报告

2、强调,商业素质将是工程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发布的工程准则2000。工程准则2000就是美国当前工程师应当普遍遵守的行业素质标准,其中提出了对工程师11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一、社会看重人才的哪些素质?,5,专业技术素质包括: (1) 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对于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方程、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3) 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4) 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种过程的能力; (5) 在工程实践中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道德、人文素质包括: (6) 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

3、认识; (7) 宽厚的教育根基,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 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 (9) 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 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11) 对于终身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6,3.中国工程院的核心素质,中国工程院“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课题组(2007年) 参照国内外的素质标准研究结果,列出了20项工程科技人员的基本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根据本人对每项因素重要性的理解选择相应的分数值。,一、社会看重人才的哪些素质?,7,工程师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品德及职业道德 终生学习的能力 扎实的专业基础 专业的工程技术或技能 解

4、决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 在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中的协作能力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均显著高于普通工程科技人才:“团队协作能力”、“制订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的能力”、“领导能力”、“分析解释数据能力”、“解决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品德和职业道德”、“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部件或过程的能力”等方面。,一、社会看重人才的哪些素质?,8,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一)教学过程 认识过程:“实践理论实践” 教学过程: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教学过程的特点:间接性、指导性、教育性,9,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高校教学过程的性质:介于学校教学与

5、社会实践之间,具有“特殊性的特殊性”。 后一个“特殊性”在于,它毕竟还是学校教学过程,具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前一个“特殊性”在于,它为专业实践过程作好准备,因而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特点。 亦此亦彼的“兼容性”,非此非彼的“独立性”。,10,11,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三大特点:专业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专业性:分门别类培养专门人才 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所决定。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均体现这一点。 高教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决定其他两个特点。,12,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探究性:教研结合,培养能力和创造性 在典型意义上,建立研究、教学与学

6、习联合体: 教师通过科研活动进行教学,科研教学形式; 学生通过科研活动进行学习,科研学习形式。 当导师和学生致力于研究共同的问题时,他们更像研究中的同事而不是师徒关系了。 教学是教师的必要条件和第一要务。 SRTP;创业活动;各类竞赛,13,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实践性 特点:接近于真实环境或在工作场所进行,具有很的专业方向性。 形式: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 课程:英三明治课程;美合作教育;日产学合作;俄教学生产联合体。,14,“三个递增三个递减” 师生:自主作用与教的作用; 知能:发现性与传习性; 直接间接:参加直接实践与接受间接经验 李政道:答题学士;解题 硕士、博士;找

7、题 博士后,(三)不同层次的教学特点,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15,着重于教,着重于学,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16,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1.使“研究为本的学习”成为标准。 2.建立探索为本的新生年。 3.巩固新生基础。 4.消除跨学科教育的障碍。 5.将交流与沟通技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 6.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7.塑造顶峰体验。 8.培养研究生成为实习教师。 9.改革教师奖励机制。 10.培养团体归属感。,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有何特点?,17,培养方法,知识靠传授 灌输与启发结合能力靠训练 动脑与动手结合品德靠养成 融入全过程、全时空,二、高校人才培养

8、过程有何特点?,18,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何在?,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 “同化”与“顺应”。 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的过程;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9,同化: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 顺应: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 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个体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

9、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 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何在?,20,脑从出生前到20岁左右是主要的建构期; 这个建构过程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构过程是逐渐和连续进行的; 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功能的敏感期: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别和学生的学习历程。,基因,身体,行为,脑,家庭、学校、同伴、社区、文化,环境,21,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

10、一步的研究; 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何在?,其他学者的观点,22,四、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

11、“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属性。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 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3,“协作”: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协作贯穿始终。 “会话”: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 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

12、意义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即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四、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24,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 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四、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25,关于学习的

13、方法 建构主义: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四、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26,(1)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

14、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 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 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 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四、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27,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

15、识的意义。 (3)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四、建构主义如何认识学习的含义和方法?,28,五、研究性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网络、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以问题为基础,强调学习过程的独立自主性、学习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学习内容的综合开放性,将掌握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释疑解惑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作为教学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

16、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多维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29,教改实例 在学校层面上:系统设计、全方位推进研究性学习,其以丹麦奥尔堡大学较为典型。 在专业层面上:取得经验、以点带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其以医学院的PBL为代表。始创于加拿大麦克玛斯特(McMaster)大学的PBL,从最初的临床医学教学逐步向基础医学教学延伸,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就在14年级的所有核心课程中都使用了PBL。其他专业也有类似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工学院的设计教学都有由点到线到面的改革趋势。,五、研究性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30

17、,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思考和交流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可以美国大学的经济教育为范例。该模式由五部分组成: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上课时,大家把桌椅围成圆圈,或半圆状,这在空间上营造了一个以讨论或聊天为主要形式的授课环境; 强调听讲、思考与提问,淡化做课堂笔记; 布置案例组织课堂讨论; 结合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让企业家走进课堂现身说法,丰富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五、研究性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31,课外活动:通过鼓励和资助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来推进研究性学习,久负盛名的当属MIT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 反思:学生选择以机会“最大化”的成长方式,它能使学生师

18、始终在能力的边缘学习。从认知角度看,它是元认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从建构主义看,它是学生认知结构的主动构建。 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知识是建构的,不是灌输的; 思维模式变化缓慢; 提问非常关键; 专注至关重要。,五、研究性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32,附录: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其简称为CNKI工程,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CNKI 系列包含多个数据库,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1979年至今8200多种期刊,按学科分为168个专题,每日更新,年新增文献1

19、00多万篇。,33,附录: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读者服务 资源检索 网络导航 本馆介绍 相关链接,版权公告 电子资源 馆藏书刊目录 西文期刊导航 NSTL杭州镜像 百万册数字图书 常用阅读软件 检索指南,34,附录: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文资源 :共计26个 CNKI学位论文 CNKI中国知网 CSSCI(校人文社科部购买) KUKE数字音乐(南方基金赞助) Wind资讯(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共建) 北大法宝(光华法学院购买) 北大法意 超星 电子器件 方正Apabi 非书资料(随书光盘)系统 国研网 基本古籍库 人大复印资料 书生之家 万方科技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万方学位论

20、文 维普期刊 浙江人文大讲堂 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资讯行-China InfoBank 中华医学会期刊 中经视频 中经专网,35,附录: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名称CNKI中国知网 - 中国知网平台 超链接http:/10.15.61.247/ 收藏,36,高等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交流与资源共享,开放课程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基于网络的免费教学资源,达1800门课程之巨。 提供讲义、作业和实验等相关资料。 提供部分课堂视频和示例。 提供各学科教学资源。,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