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与石油工业,授课内容及分析工业部分是高二地理人文部分的重点,在讲解完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分类、工业的指向型、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老工业与新兴工业以后,在教材中就没有过多的内容。这使得此部分内容比较空洞,学生们只是理论方面的学习,具体的实际却没有接触,所以,在讲完以上内容以后,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一些具体的、学生们相对感兴趣、比较了解的工业部门。在这里,我拿出了,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毕竟,学生们没有真正接触过工业生产。所以,如何把这些内容深入浅出、拉近距离、贴近实际的讲解出来,并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优化课堂组织结构,是我要解决的几个矛盾。,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2、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工业部分具体工业部门的讲解,主要内容为石油工业的分布。通过研究教材和枫叶校本教材,把整节课设计为整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分为三部分:1、石油的形成及石油资源的分布。2、石油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3、中国石油安全的思考,利用视频讲解是如何形成的,更具有说服力,更形象。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石油形成的过程及主要特征。,第一部分: 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和图片讲解石油的形成过程、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并通过对比、讲解、学生活动得出结论。,石油产品有哪些?,石油与石油产品在表象上完全不同,通过提问,总结出石油的主要产品,加深印象,并突出石油在现代工
3、业社会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透明的汽油,淡黄色的煤油,褐色的柴油,多种功能的润滑油,深受人们赞美的石蜡,默默无闻的黑色沥青,人人喜爱的塑料制品,五彩缤纷的合成纤维:锦纶、涤纶、脂纶、丙纶、维纶、氯纶,工农业与国防工业的重要靠山-合成橡胶,农田、果园的营养品-化肥,从石油宝库中人们已能获取5000种以上的产品,油漆、颜料,拿出学生容易混淆的石油概念:石油储量、石油产量、石油出口量,进行对比讲解。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们2人一组,在地图中分别找出石油储量、石油产量、石油出口量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对比这三组数据的表格,得出结论:石油储量 石油产量 石油出口量。通过学生的活动
4、,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教学内容中来,通过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便顺利的开展后面的教学内容。,石油储量,在图中用R标注出世界石油储量较大的国家,储量前10名(R) 单位:万吨,在图中用R标注出世界石油储量较大的国家,石油产量,在图中用P标注出世界石油产量较大的国家,产量前10位 (P) 单位:万吨,在图中用P标注出世界石油产量较大的国家,石油出口量,用E标注出世界石油主要出口国家,出口量前10位 (E),用E标注出世界石油主要出口国家,储量前10名 (R) 单位:万吨,产量前10位 (P) 单位:万吨,出口量前10位 (E),三个表格对比得出结论。,结论:储量产量
5、出口量,中国主要油田,石油化学工业,在图中标注出世界主要石化工业城市,第二部分:石油化学工业 通过讲解石油化学工业的主要分布,提出问题:为什么石化工业分布在石油的消费地而不是出产地,从而得出结论:石化工业是市场指向性的工业部门,掌握石化工业的特殊分布特点。,新加坡,日本,鹿特丹,休斯敦,提问:为什么石化工业发达地区并不是石油产量高的地区,回答:由于石油特殊的物理性质,石化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第三部分:石油安全通过一系列的视频短篇、图片,风趣的展现出世界石油面临的危机和形势,在课程的中段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借此机会发放中国石油状况的阅读材料,抛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中国是否费
6、油?中国进口石油是否越来越多?中国的石油能用多久?油价是否还会继续上涨?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图片视频激发,文字材料探究,问题讨论得结论,环环相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度,争取一气呵成,有机顺畅的完成本部分学习。,如果油价持续上涨,中国很费油吗?,我们还有多少石油?,中国的石油进口越来越多了吗?,油价够高了吗?,马六甲海峡,中国,结论部分 通过一段视频,总结本节课内容,石油既是工业的血液,现在也面临着夕阳西下的状况,人类如何能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拥有洁净而又安全的能源,是很多人寻求解决的问题。人类对石油的利用,如何更加科学、高效、洁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把人文地理部分更
7、加深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借此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并鼓励学生研究石油资源分布、石油输出与输入、石油安全等课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课后小记:本节课较成功之处: 1、整合多方面信息和内容,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拓展,努力挖掘课堂知识的外延和内展。 2、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们感到,两方面内容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 3、课堂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整合,不是老师一讲到底,而是,把学生活动、课程讲授、课件展示、阅读讨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授课内容通过课件、视频、动画、图片、教师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学生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模块化的思路引入到了课堂结构优化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课件制做较为成功,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和注意力,在整节课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感受,使课堂氛围活跃、融洽,学生在比较愉悦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并有所得。 不足之处: 1、内容相对较庞杂,内容较多,相对重点不够突出。 2、课堂的后半部分不够活跃,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调动,使课堂比较沉闷。 3、语言组织与表达应更加精炼、幽默,缺乏自身特点和亲和力。2007年10月18日 李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