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单元近高考考点分布及赋值表,题 型,分值,选择题,综合题,选择题,综合题,选择题,综合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2005,2004,2003,年份及试卷,四大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的计算,移民对美国影响及中国人口流动,我国人口政策,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世界人口分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增长,分析人口问题,流动人口的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全国文综(黑),本单元各种图形辩析(高考试题为主),1、横竖坐标图,(04广州3月)下图是印度、尼日利亚、中国、英国的人口再 生产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表示我国的是: A. a B. b C. c D. d(2)急需引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
2、的国家是: A. a B. b C. c D. d,2、三角形坐标图,(01上海综合)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 B. 23% C. 13% D. 60%,(03广州5月)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题:,(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3)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
3、 A国 B. B国 CC国 DD国,3、金字塔图,4、扇形图,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下图并分析下列各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03全国文综)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线状(折线)统计图,(l)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 16.7% B. 14.3% C. O.9% D. 1.2%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
4、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长,6、柱状图形,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 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 似的是 国。,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2005年上海卷,30,A,C,A,7、特出图形,(04丰台5月)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比重%)可以看出,我国已经
5、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级行政区有:,A沪豫粤苏 B沪苏津粤 C鄂粤津苏 D津苏沪辽,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时间上,(70年代以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增长8000多万),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停止增长或负增长,空间上(地区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印 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 西,日本,尼 日 利 亚,孟加拉,巴 基 斯 坦,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6、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我国人口分布及原因,我国人口政策,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均:东南多(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 ,西北少,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密度在500-700的有:江苏、台湾、山东、河南 大于700的有:澳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 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2)、青海(6.9)、 新疆(10)、内蒙(20),结论: 平均密度:128.8人/平方千米(1997年) 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平衡“两
7、密”“两疏” “两密”东部沿海地区密、平原盆地地区密 集;苏、鲁、豫、台人口密度每平 方千米500人以上。 “两疏”西部内陆高原沙漠地区稀少、山区 人口稀少。北部、西部地区,山区; 内蒙古、新、青、藏约占全国面积 的1/2,人口只占全国的4%,西藏平 均密度不到2人。,2、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政治、军事、历史等因素,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相反,人
8、口过密,则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问题。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当看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和利用的程度。,衡量人口合理分布的标准 思考: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但是否合理呢?,3. 人口问题及对策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对资源供给、废物消化的能力。过多的人口必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和地球生态带来沉重的压力,产生人口问题。 究竟什么是人口问题呢?,人口问题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问题的总称。即人口发展与社会 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保护
9、 不相协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数量过多 结构严重失调 思考: 人口过多是人口问题,那么是不是说发达国家就没有人口问题了呢?,而引起的人口问题最为普遍,人口问题对策 人口问题从数量的角度来看有两种类型: 人口偏多、人口偏少 不同类型的人口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各不相同:,人口数量与环境,1 、人口的自然增长 (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一、人口数量的变化,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 、人口的机械增长 (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关系,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 ,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生育率表现的是新人口和育龄妇女
10、的 关系 出生率表现的是新生人口与全体人口 的关系,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会诱发补偿性高出生率,因此如果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的内在联系,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1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2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水、土壤等 自然灾害,例如:地震、火山、 洪水、风暴等
11、 环境污染,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农业社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现代人口数量增长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1.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什么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12、,1.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程度有多大,值得讨论。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定论3.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呈正比例,不能认为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就轻。,三、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环境人口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1)简单的定义;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
13、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三、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不确定性影
14、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变(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合理人口容量,四、环境承载力和合理的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能容纳人口数量的能力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
15、,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结果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从未还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
16、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1)从人口可耕地关系来看:耕地短缺,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 (2)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3对策,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以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而且终生都要消费。因而人口增长
17、过快过多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 如不控制人口增长,将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增长图,资料一: 1999年10月12日为世界“60 亿人口日”,这是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趋势确定的。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在过去的200年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在19 世纪初全球仅有10 亿人,125年后达到了20亿;在1957年世界人口突破了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 50亿;1999年10月12日突破60亿,分析比较我国东、西部,山地与平原的自然条件优劣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看出,人口分布与工业分布相当一致,说明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