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405635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学常识(三)《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1唐诗宋词选读之文学常识初唐:1、杜审言(约 645-708),字必简,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 ,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2、王勃(649 或 650676) ,字子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3、杨炯(650693?) ,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官至盈川(属今四川)令。有盈川集 。杨炯诗风: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 “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

2、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4、陈子昂(公元 659公元 700) ,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盛唐:5、张若虚(约 660-约 720) ,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其春江花月夜 ,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6、张九龄(678-740) , 又名博物,字子寿,广东人,唐玄宗

3、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有曲江集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7、李颀(690-751),居河南。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有李颀集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诗内容丰富,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诗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擅写各种体裁,七言歌行尤具特色。8、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张九龄镇守荆州时,招为幕。世称“孟襄阳” 。9、王维(7

4、01761) ,字摩诘(ji)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2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10、高适(700765) ,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与岑参并称“高岑” ,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尚质主理,雄浑悲壮。11、岑参(约 71

5、5770),江陵(今属湖北荆州市)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 ,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12、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 。13、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谥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生于中

6、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应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 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和垂老别 。中唐:14、韦应物(737792) ,因曾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左司、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柳宗元并

7、称为“韦柳”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有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15、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昌黎先生集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3碑式人物。16、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 ,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17、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所谓“古文

9、” ,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 ,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唐代古文兴起于初唐,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元结等作出重要努力;全盛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等为其余响。理论主张:文以明道,文道统一(即文是用来阐明道的) ;“惟陈言之务去” (指写作时要排除陈

10、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 ;“文从字顺” ( 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 ;“不平则鸣” ( 指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18、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交流文章)甚多,并称“刘白” 。19、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刑部尚书。与其好友元稹(zhen)齐名,并称“元白” 。晚

11、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20、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运动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1、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属今河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有李长吉歌诗 。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

12、的颓唐。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4他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造语奇隽,凝练峭拔。晚唐:22、杜牧(公元 803约 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著有樊川文集 。23、李商隐

13、(约 813年-约 858年) ,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有李义山诗集 。24、赵嘏,与杜牧善,杜牧赞赏他的“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因此人称“赵倚楼” 。官渭南尉,有渭南诗集 。25、温庭筠(812866) ,晚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14、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唐五代:26、韦庄(约公元 836910),字端巳,唐末五代(五代前蜀)诗人、词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后人将孔雀东南飞 、 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27、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

15、陵(今扬州)人。五代南唐词人。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28、李璟(916961) ,字伯玉,徐州(今江苏)人,五代时南唐国主,世人称中主。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后人把他以及他儿子李煜(南唐后主)的作品,合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5刻为南唐二主才词 。29、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世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

16、,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 、 浪淘沙 、 乌夜啼等诗。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 、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 (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北宋:30、晏殊(991-1055) ,

17、字同叔。北宋临川人(今属江西) ,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婉约派诗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31、欧阳修(10071072 年)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

18、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32、范仲淹(989 年1052 年)字希文,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少年时家贫

19、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李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 年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6(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 ,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

20、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岳阳楼记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33、张先(9901078)字子野,北宋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今存张子野词 。因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 ;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 ) ,世称“张三影” 。34、柳永(?约 1053)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21、”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3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 、 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36

22、、晏几道, (10381110) 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 。他的名句,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临江仙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鹧鸪天 ) 。37、黄庭坚 (10451105),北宋,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官至著作佐郎。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有豫章黄先生文

23、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 、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738、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词人。有淮海集 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 、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ei)号称为“苏门四学士” ,颇得苏轼赏识。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

24、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39、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有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5、”40、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 ,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构)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 ,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南宋:4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善属文,于诗尤工。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

26、,创“易安体” ,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 ,今本皆为后人所辑,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42、岳飞(11031142)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死后 20年,高宗禅位,孝宗为他平反,谥武穆,后宁宗改谥忠武,追封为鄂王。岳飞 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 年) ,秦桧以“其事莫须有” (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时年三十九岁。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

27、作,岳飞留有岳武穆集 。存词 3首。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岳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8飞诬陷被杀后,金国人举国相庆弹冠。因为,南宋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像岳家军一样难以撼动!43、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阁待制。有剑南诗稿 、 渭南文集等。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

28、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高宗即位,赐进士出身。44、姜夔 jing ku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音乐家。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诗集白石道人诗集等。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

29、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其扬州慢 (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45、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

30、轼齐名,号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稼轩长短句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后来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

31、方官职,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9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 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

32、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46、 “花间词派”:唐末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一句。 )主要词人有韦庄、牛希济、欧阳炯等。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其中也有少数

33、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派” 。4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产生背景: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理论主张:1、主张诗文应有美刺,利于风教,应对当世的政治起积极作用。范仲淹曾批判西昆派“上不主乎规谏,下

34、不主乎劝诫” 。这表明了他的主张,认为诗文创作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他还明确指出:“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华厚薄,见乎文章。 ”强调了文文学常识(三) 唐诗宋词选读10章和教化的关系。梅尧臣提出诗文要有兴寄,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他认为“国风”是要使下情上达, “雅颂”中寓有美刺,十分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2、强调道对文的作用,文以明道,文道并重。发展了“道”的观念,注意“文”的作用。欧阳修继承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他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他所说的“道”已不完全是指儒家之道,而是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百事”相联系,实际是指出了文学应反映社会,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他在

35、强调“道”的同时也注重“文”,认为有道不一定就能文,为诗文革新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3、提倡简朴平易的文风。梅尧臣,苏舜钦主张为文“平淡” ,欧阳修吸取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主张,要求文章“其道易知”,“其言易明”,他本人的诗文都写得平易自然,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三苏、曾巩、梅尧臣、苏舜钦等。48、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僚。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

36、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直到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西昆体流弊才被彻底肃清。49、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方回在宋末,又把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 、 “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 ,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