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小学质量抽测科学试卷分析一处小学 吕文辉小博和小智是班级科学小组的成员。周五放学,小博递给小智一张白纸,神秘地说:“密信!不见不散哟!”回到家中,小智根据刚刚学到的科学知识,在白纸上涂抹碘酒, “密信”显现出一行字探究一:猜猜看,密信上的字可能是借助了什么特别物质写的?比比谁的点子多。 (8 分)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们对化学变化中碘酒遇淀粉会变蓝的知识点。题目没有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名词解释、填空、选择、计算,而是设计了和学生们日常活动联系很密切的形式,以密信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很有趣味性,鼓励学生们当科学小侦探,像福尔摩斯那样去进行逻辑推理,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题,体现了生活中
2、处处有科学的理念。虽然碘酒遇淀粉会变蓝这个知识点在低年级有学习关食物营养的内容时就已经接触过,在六年级又第二次接触,但是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得到分数。分析其中的原因:1、学生们初次接触这样的出题形式,有些不适应。他们审题不足,读题不细致,没有考虑到把所学知识和考试内容联系在一起,忽略了涂抹碘酒变色的重要提示。2、只是单纯知道碘酒遇淀粉会变蓝,而其他含淀粉类的食物就不知道了。知识的拓展不够。3、部分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根本对碘酒遇淀粉会变蓝这个知识点一点没有记忆。探究二:显现的字迹非常小,用什么简易方法能把字放大?多答有加分。 (7 分)这个题目考查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这两
3、个答案多数学生都能够直接答出。他们都知道放大镜和显微镜这两种工具属于观察工具。但是看小字,就不必选择使用显微镜了。而生活中类似的可以起到放大作用的观察工具和简易方法也有很多,多数学生能够想到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方法,特别是使用教室里的投影仪的答案,从一个侧面既反映出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也反映出部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善于观察生活细节。探究三:“密信”上写的是:去制作标本,老地方见。来到约定的花园后,小博把收集到的几种叶子随意放入塑料袋中。小智在记录卡片上写下植物名称和采集人姓名,夹在一本厚书里。请你帮助他们改正制作压制标本过程中的错误,并指出记录卡片遗漏了哪些信息?你要细心哦!(
4、9 分)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们制作压制植物标本的方法,又检查了学生们耐心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知道制作压制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是需要压制,但其中的一些细节,没有亲自做过的学生就很难记得清楚了。再加上没有细致读题,所以就更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更要把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回家后,小智决定做顿晚餐给妈妈一个惊喜。在妈妈回家前,小智终于把凉拌黄瓜、芹菜炒肉、鲜榨橙汁、米饭端上了餐桌。探究四:请指出这顿饭菜的原材料哪些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哪些发生了质的变化?(6 分)这道题检查的是学生们对做饭过程中原材料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正确认识。问题中直接提出
5、了“这顿饭菜的原材料”的变化,但是学生们多数都是按饭菜名称来回答的,或者干脆东拉西扯、牵强附会地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个别学生对做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认识不足。分析原因:1、审题不够,没注意到“原材料”这个重点词语。2、耐心细致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3、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一些特点和区别掌握得不好。探究五:在做饭过程中,小智应怎样更好地体现绿色低碳?(5 分)这个问题考查的是学生联系生活,践行低碳理念的能力。多数学生对低碳理念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结合生活中做饭的角度来展开,应该是比较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家务劳动体验,观察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就很难找到答题的方向。在这道题
6、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相当多的学生答题缺乏明确的指向,这基本反映出学生能力的现实水平,也提醒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切实培养学生真正的动手能力,将教材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探究六:虽然晚餐并不丰盛,但是小智却由衷地感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5 分)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们的科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又涉及到学生们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关内容。多数学生都答出了用低碳的方法来做饭的收获,为母亲做饭所获得的快乐,体现自我价值所获得的愉悦。本题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认识问题不够全面,语言表述严重匮乏,作答的角度往往纠缠
7、在一个方面,或是完全脱离题目要求,回答不着边际。总起来说,小学科学抽测,主要体现的是“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理念,既考虑到考查学生的科学知识,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检查学生的科学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所以,在今后的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教学,要注意科学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关注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附言:一年一度的质量抽测对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提高与成长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学科在分局课堂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学科价值,改善和 发展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平时教学实际情况和本次抽测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下
8、列环节与小学科学的全体学科教师进行学习和探究:一、灵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教材的设计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严格依照教材,拘泥在课堂上开展有限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大胆的跳出教材,根据社区实际,地域优势,气候特点,学生特长等方面自主的设计科学研究的形式,只要多选择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多利用教材中的自由研究部分放手让学生尝试,那就能够有效的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科学探究过程通常集合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
9、与设计实验、进 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评 估、交流与合作等 7 个要素。但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必须要完成以上所有的要素。特别是青少年阶段,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和意识是最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教师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秉承探索的精神,敢于创设情境,灵活应用教材,当学生能够深深的被科学课散发出来的的魅力所吸引,当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探索科学奥秘的活动之中,我们的课堂也就真正体现出它巨大的价值。二、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 验科学探究“体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 验质疑,体 验挑战,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识,培养积极的人格,形成
10、科学的价值观。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改下的科学课应该更富有科学探索的研究气息,更努力营造和培养学生亲身体验的科学氛围。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精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尽己所能,让学生多动眼看,多动脑想,多动口说,多 动手做,充分开 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探索的热情,创新的火花。即使探究可能偏差,实验或许失败,即便活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都并不妨碍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因为挫折感,失败感,更能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反思,对成功的渴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超越,追求进步的
11、内驱力。当然,青少年的能力非常有限,探索热情来得快却不容易持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在方法上多加指引,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逐步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倘若我们完全放手,学生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这也会伤害他们对探究的兴趣和稚嫩的信心。三、切实加强师生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要理顺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
12、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及早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素材,为顺利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造条件。课中,教 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探究。通过学生们体验、探究,尝试,积累合作交流的实践经验,要指导他们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引领学生如何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如何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如何通过积极的交流,真挚的赞赏、有效的互助来获得共同的发展与提高。当然,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要靠我们长久的教育才能逐步实现。四、科学探究之后要组织学生研讨,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教师要重视科学探究之后组织学生,以
13、探究过程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发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研讨。这样做能及时有效的共享个体研究结果,提升认知水平,扩展研究视野。我们可以采取分组研讨与全班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 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教师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机会,不论学生发言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做到认真倾听。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难免会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刚刚接触的问题,我们要耐心的去理解学生的语言,根据学生语言去引导思维,多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质疑,加强对探究问题
14、的认知水平。 五、重视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以下困难,需要我们学科教师共同思考与研究:1、时间问题
15、:学生活动本身就很耗时间,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科学探究中往往会转移注意,这样提升课堂的效率变成了突出问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升备课的质量。2、调控问题:在科学探究性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活动空间相对狭小,活动意外时常发生,造成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费力的。往往探究活动虎头蛇尾,难以深入,这就需要我们精简环节,少讲多动,要多提升科学研究的精彩程度,多渗透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使学生在课堂中既能保持高涨的热情,又能准确有效的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合作研究,提高课堂的时效性。3、评价问题:很显然,通过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用传统的评价方案去评价他们当然不行,因此,现在急需解决“用什么评价方案去评价学生?”4、教师问题:科学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非常多,而现在科学教师的课务繁重,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再学习、去研究,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科学探究教学很难落到实处。石油分局教研室 严胜 2011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