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1 对农村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所谓农村实用人才,就是既能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中心农户 ”和骨干农民。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实用人才。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主要措施之一。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状况我县国土面积 3586 平方公里,辖 8乡 9 镇,总
2、人口万。其中,农村人口万、=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2 农村从业人员万。全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总量 14924 名,占农村人口的%,占农村从业人员的%。其中,农村实用人才 6782 人,占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总数的%。在 6782 名农村实用人才中,从学历上看:中专以上 1277 人,高中1636 人,初中及以下 3869 人,分别占%、%和 57%;从年龄结构上看:40 岁以下 4338 人,41 岁以上 1859 人,分别占63%和 37%;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类552 人,养殖类 254
3、 人,打工类 2138 人,加工类 469 人,建筑建材类 507 人,营销类 1813 人,其他 1049 人。已表彰命名各级各类实用技术拔尖人才 62 名,其中:省级 4 名、市级 28 名、县级 30名。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总人口和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 和% 。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3 人才的数量就更少、远远适应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二是文化层次低。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
4、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7%,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三是分布不平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经济较强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偏远地区农村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四是人才外流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都不甘心留在农村,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另外,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大城市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原因1、农村实用人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三个滞后 ”:一是致富观念滞后。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5、=-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4 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 的状况;二是致富思路滞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意识滞后。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 领头雁 ”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 怕自己穷,怕别人富 ”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环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三个不够 ”: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
6、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偏颇。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忽视了人才培养,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3、受农村落后的社会环境制约。首=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5 先受交通不便、地理偏避、信息闭塞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向市场。如农村的剪纸、烧窑、编织等民间艺
7、人很多,却很难集中优势创造品牌,走出山门。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尚缺乏科学的管理。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实=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
8、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6 用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宣传,典型引路。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 土专家” 、 “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土专家 ”、 “田秀才”现
9、身说教。通过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加强教育,注重培养。一是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7 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致富,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
10、农村实用人才。采用“请进来” 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组织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引导和鼓=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8 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
11、,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政策支持,精神鼓励。一是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如在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优先安排项目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二是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三是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四是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与周围农民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赶
12、集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9 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五是对选拔到村级任职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在公务员录用、提干、入党、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放宽条件,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优先提供免费培训。六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政府财政拿出
13、一定的资金,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充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建立机制。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健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构,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保证此项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2、健全选拔机制。结合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出台“ 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 和“ 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10 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 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与此同时,加强跟踪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建立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