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程 设 计 报 告课 程 名 称 : 移 动 通 信 设计题目名称: 差错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学 院 : 信息工程学院 学 生 姓 名 : 班 级 : 学 号 : 成 绩 : 指 导 教 师 : 开课时间: 20152016 学年第 二 学期2目 录1、课程设计目的 82、设计任务书 83、进度安排 104、具体要求 115、 基本原理 115.1 卷积码编码与译码原理 115.1.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115.1.2 卷积码的译码原理 125.2 分组码(循环码)编码与译码原理 155.2.1 循环码编码原理 155.2.2 循环码的译码原理 .166、 Simulink 单元模块设计
2、.196.1 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196.1.1 总体设计框图 196.1.2 信源子系统 196.1.3 信道 216.1.4 信宿子系统 226.1.5 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 M 文件 276.1.6 运行结果 286.2 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296.2.1 总体设计框图 296.2.2 信源子系统 296.2.3 信道 316.2.4 信宿子系统 326.2.5 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 M 文件 356.2.6 运行结果 .357、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68、心得体会 369、参考文献 3631、课程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教
3、学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生学习了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等课程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本实验课程开设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系统,掌握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型2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学习仿真模型的设计,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学会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2、设计任务书题目 差错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课程设计目的移动通信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生学习了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
4、础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本实验课程开设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系统,掌握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型2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学习仿真模型的设计,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学会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应用 MATLAB/SIMULINK 设计出基于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和基于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 MATLAB 对系统进行性能仿真分析。课程设计的要求:1、运用 SIMULINK 建立基于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1、 该模型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宿部分,2、 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
5、序列。(子系统实现)3、 信道部分采用二进制对称信道。4、 信宿部分用子系统实现。(5)调通链路,能够按照要求实现各项基本功能。(6)运用 MATLAB 编写 M 文件,绘制出信道比特率与编码信号误比特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进行分析。4和要求2、运用 SIMULINK 建立基于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1)该模型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宿部分,(2)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序列,随机的二进制序列要经过卷积编码,经过编码的数据要进行调制。(子系统实现)(3) 信道部分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加噪,采用加性高斯白噪声。(4) 信宿部分完成信号的解调和译码(维特比译码) 。(子系统实现)(5) 调
6、通链路,能够按照要求实现各项基本功能。(6)运用 MATLAB 编写 M 文件,绘制出不同编码方式、不同信噪比下维特比译码的误比特率的关系曲线图进行分析。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1、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仿真的系统的基本原理;3、详细的设计过程、各模块参数的说明、仿真波形;4、给出分析结果、调试总结及心得体会;5、参考文献(在报告中参考文献要做标注,不少于 8 篇)课程设计的工作进度安排序号 内 容 时间(天)1 学习和熟悉仿真软件 Matlab/Simulink 1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模块设计 23 总体系统仿真、调试 14 验收设计成果及上交设计报告(电子稿和打印稿)15 合 计 5
7、成绩评定办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平时成绩减半;无故旷课两次平时成绩为 0 分,无故旷课三次总成绩为 0 分。迟到 15 分钟按旷课处理(2)设计成绩:按照实际的设计过程及最终的实现结果给出相应的成绩。(3)设计报告成绩:按照提交报告的质量给出相应的成绩。5主要参考书1邓华等.MATLAB 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年2李贺冰.Simulink 通信仿真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年3孙屹.MTALAB 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年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系(部)意见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3、进度安排
8、星期一 学习和熟悉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星期二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模块设计星期三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模块设计星期四 总体系统仿真、调试星期五 验收设计成果及上交设计报告(电子稿和打印稿)64、具体要求4.1 运用 SIMULINK 建立基于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1)该模型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宿部分,(2)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序列。(子系统实现)(3)信道部分采用二进制对称信道。(4)信宿部分用子系统实现。(5)调通链路,能够按照要求实现各项基本功能。4.2 运用 SIMULINK 建立基于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1)该模型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
9、宿部分,(2)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序列,随机的二进制序列要经过卷积编码,经过编码的数据要进行调制。(子系统实现)(3)信道部分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加噪,采用加性高斯白噪声。(4)信宿部分完成信号的解调和译码(维特比译码) 。(子系统实现)(5)调通链路,能够按照要求实现各项基本功能。(6)运用 MATLAB 编写 M 文件,绘制出不同编码方式、不同信噪比下维特比译码的误比特率的关系曲线图进行分析。5、 基本原理5.1 卷积码编码与译码原理5.1.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卷积码,又称连环码,是由伊莱亚斯(P.elias)于 1955 年提出来的一种非分组码。积码将 k 个信息比特编成 n 个
10、比特,但 k 和 n 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卷积码是在一个滑动的数据比特序列上进行模 2和操作,从而生成一个比特码流。卷积码和分组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把信息序列分组后再进行单独编码,而是由连续输入的信息序列得到连续输出的已编码序列。卷积码具有误码纠错的能力,首先被引入卫星和太空的通信中。7NASA 标准(2,1,6)卷积码生成多项式为:346152()gDD其卷积编码器为:输入序列+输出c 1输出c 2图 5-1-1 K=7,码率为 1/2 的卷积码编码器5.1.2 卷积码的译码原理维特比译码,采用概率译码的基本思想是:把已接收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序列做比较,选择其
11、中码距最小的一个序列作为发送序列。如果接收到 L 组信息比特,每个符号包括 v 个比特。接收到的 Lv 比特序列与 2L条路径进行比较,汉明距离最近的那一条路径被选择为最有可能被传输的路劲。当 L 较大时,使得译码器难以实现。维特比算法则对上述概率译码做了简化,以至成为了一种实用化的概率算法。它并不是在网格图上一次比较所有可能的 2kL条路径(序列),而是接收一段,计算和比较一段,选择一段最大似然可能的码段,从而达到整个码序列是一个最大似然值得序列。下面以图 5-1-2 的(2,1,3)卷积码编码器所编出的码为例,来说明维特比解码的方法和运作过程。为了能说明解码过程,这里给出该码的状态图,如图
12、 维特比译码需要利用图来说明移码过程。根据卷积码画网格的方法,我们可以画出该码的网格图,如图 5-1-4 所示。该图设接收到的序列长度为 8,所以画 8 个时间单位,图中分别标以 0 至 7。这里设编码器从 a 状态开始运作。mj mj-1 mj-2 输出序列m1,m2,mj,y1jy2j输入序列00a d 10()cb110011 010110图 5-1-2 (2,1,3)卷积码编码器 图 5-1-3 (2,1,3)卷积码状态图8该网格图的每一条路径都对应着不同的输入信息序列。由于所有可能输入信息序列共有 2kL个,因而网格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也为 2L条。这里节点a=00,b=10,c=01
13、,d=11。设输入编码器的信息序列为(11011000),则由编码器对应输出的序列为Y=(1101010001011100)。若收到的序列 R=(0101011001011100),对照网格图来说明维特比译码的方法。首先选择接收序列的前 6 位序列 R1=(010101)同到达第 3 时刻的可能的 8 个码序列(即 8 条路径)进行比较,并计算出码距。该例中到达第 3 时刻 a 点的路径序列是(000000)和(111011),他们与 R1的距离分别为 3 和 4;到达第 3 时刻b 点的路径序列是(000011)和(111000),他们与 R1的距离分别为 3 和 4;到达第 3 时刻 c
14、点的路径序列是(001110)和(110101),他们与 R1的距离分别为 4 和1;到达第 3 时刻 d 点的路径序列是(001101)和(110110),他们与 R1的距离分别为 2 和 3。上述每个节点都保留码距较小的路径作为幸存路径,所以幸存路径码序列是(000000)、(000011)、(1101001)和(001101),如图 5-2-5 所示。用于上面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第 4、5、6、7 时刻的幸存路径。abcd节点号 0 1 2 300 00 0011 11 11010101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某个节点,如果比较两条路径与接收序列的累计码距值相等时,则可以任意选者一条路径作为幸存
15、路径,此时不会影响最终的译码abcd节点号 0 1 2 3 4 5 6 700 00 00 00 00 00 0011 11 11 11 1111 11 1100 000101 01 01 0101 01 0101 01 0111 1110 10 10 10图 5-1-4 (2,1,3)卷积码网格图图 5-1-5 维特比译码第 3 时刻幸存路径9结果。在码的终了时刻 a 状态,得到一条幸存路径。如果 5-1-6 所示。由此可看到译码器输出是 R=(1101010001011100),即可变换成序列(11011000),恢复了发端原始信息。比较 R和 R 序列,可以看到在译码过程中已纠正了在码序
16、列第1 和第 7 位上的差错。当然-+/+-如果差错出现太频繁,以致超出卷积码的纠错能力,还是会发生纠误的。5.2 分组码(循环码)编码与译码原理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线性分组码的一般特性,此外还具有循环性。循环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且检(纠)错能力强。它不但可以检测随机的错误,还可以检错突发的错误。 (n,k)循环码可以检测长为n-k 或更短的任何突发错误,包括首尾相接突发错误。循环码是一种无权码,循环码编排的特点是相邻两个数码之间符合卡诺图中的邻接条件,即相邻两个数码之间只有一位码元不同,码元就是组成数码的单元。符合这个特点的有多种方案,但循环码只能是表中的那种。循环
17、码的优点是没有瞬时错误,因为在数码变换过程中,在速度上会有快有慢,中间经过其它一些数码形式,称它们为瞬时错误。这在某些数字系统中是不允许的,为此希望相邻两个数码之间仅有一位码元不同,即满足邻接条件,这样就不会产生瞬时错误。循环码就是这样一种编码,它可以在卡诺图中依次循环得到。循环码又称格雷码( Grey Code ) 。循环码最大的特点就是码字的循环特性,所谓循环特性是指:循环码中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循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组仍然是许用码组。若( )为一循环码组,则( )、( )、还是许用码组。也就是说,不论是左移还是右移,也不论移多少位,仍然是许用的循环码组。5.2.1 循环码编码原理(1)有信息
18、码构成信息多项式 m(x)= 1kmx+ 0其中高幂次为 k-1;abcd节点号 0 1 2 31101014 5 6 7 80001011100图 5-1-6 第 8 时刻幸存路径10(2)用 nkx乘以信息多项式 m(x),得到的 nkx m(x)最高幂次为 n-1,该过程相当于把信息吗( 1km, 2k, 1, 0m)移位到了码字德前 k个信息位,其后是 r 个全为零的监督位;(3)用 g(x)除 nkx m(x)得到余式 r(x),其次数必小于 g(x)的次数,即小于(n-k),将此 r(x)加于信息位后做监督位,即将 r(x)于 nkx m(x)相加,得到的多项式必为一码多项式。5.
19、2.2 循环码的译码原理纠 错 码 的 译 码 是 该 编 码 能 否 得 到 实 际 应 用 的 关 键 所 在 。 译 码 器 往 往 比 编码 较 难 实 现 , 对 于 纠 错 能 力 强 的 纠 错 码 更 复 杂 。 根 据 不 同 的 纠 错 或 检 错 目 的 ,循 环 码 译 码 器 可 分 为 用 于 纠 错 目 的 和 用 于 检 错 目 的 的 循 环 码 译 码 器 。 通 常 , 将 接 收 到 的 循 环 码 组 进 行 除 法 运 算 , 如 果 除 尽 , 则 说 明 正 确 传 输 ;如 果 未 除 尽 , 则 在 寄 存 器 中 的 内 容 就 是 错 误
20、 图 样 , 根 据 错 误 图 样 可 以 确 定 一种 逻 辑 , 来 确 定 差 错 的 位 置 , 从 而 达 到 纠 错 的 目 的 。 用 于 纠 错 目 的 的 循 环 码的 译 码 算 法 比 较 复 杂 , 感 兴 趣 的 话 可 以 参 考 一 些 参 考 书 。 而 用 于 检 错 目 的 循环 码 , 一 般 使 用 ARQ 通 信 方 式 。 检 测 过 程 也 是 将 接 受 到 的 码 组 进 行 除 法 运 算 ,如 果 除 尽 , 则 说 明 传 输 无 误 ; 如 果 未 除 尽 , 则 表 明 传 输 出 现 差 错 , 要 求 发 送端 重 发 。 用
21、于 这 种 目 的 的 循 环 码 经 常 被 成 为 循 环 冗 余 校 验 码 , 即 CRC 校 验码 。 CRC 校 验 码 由 于 编 码 电 路 、 检 错 电 路 简 单 且 易 于 实 现 , 因 此 得 到 广 泛 的应 用 。 在 通 过 MODEM 传 输 文 件 的 协 议 如 ZMODEM、 XMODEM 协 议 中 均 用 到 了CRC 校 验 技 术 。 在 磁 盘 、 光 盘 介 质 存 储 技 术 中 也 使 用 该 方 法 。 在 SystemView 中 没 有 提 供 专 用 的 CRC 循 环 冗 余 校 验 码 编 码 器 , 读 者 可根 据 有
22、关 参 考 书 设 计 一 个 相 应 的 仿 真 电 路 。 如 果 不 想 亲 自 动 手 设 计 , 可 以 在CDMA 库 ( IS95) 中 找 到 一 个 现 成 的 专 用 的 CRC 编 码 器 和 译 码 器 。 该 图 符( FrameQ) 是 的 接 入 信 道 的 数 据 帧 品 质 指 示 编 码 器 , 其 中 使 用 了 多 种 不 同 比特 率 的 数 据 模 型 , 通 过 CRC 校 验 来 判 断 接 入 信 道 的 质 量 好 坏 。 其 中 规 定 每 一帧 的 长 度 为 20ms 的 数 据 。 一 个 典 型 IS-95-A 标 准 规 定 的
23、9600 信 道 的 CRC测 试 码 的 长 度 为 192 比 特 , 其 中 信 息 位 172 位 、 校 验 位 12 比 特 、 尾 部 全 零8 比 特 。 感 兴 趣 的 读 者 可 以 加 入 一 个 速 率 为11860bps( 192bit/0.2ms 860) 的 PN 数 据 , 然 后 观 察 经 过 CRC 编 码 后 的 波形 。 并 可 用 对 应 的 译 码 器 译 码 观 察 输 出 波 形 是 否 与 输 入 的 PN 码 一 致 。当码字 c 通过噪声信道传送时,会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如果信道产生的错误图样是 e,译码器收到的 n 重接受矢量是 y,则
24、表示为: y=c+e (13)上式也可以写成多项式形式:y(x)=c(x)+e(x) (14)译码器的任务就是从 y(x)中得到 ()ex,然后求的估值码字()cx= y(x)+ ()e(15) 并从中得到信息组 m。循环码译码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有接收到的 y(x)计算伴随式 s(x);(2)根据伴随式 s(x)找出对应的估值错误图样 ()ex;(3)计算 ()cx= y(x)+ ()ex,得到估计码字 c。若=c(x),则译码正确,否则,若 c(x),则译码错误。由于 g(x) 的次数为 n - k 次,g(x) 除 E(x) 后得余式(即伴随式)的最高次数为 n-k-1 次,故
25、S(x) 共有 2n-k 个可能的表达式,每一个表达式对应一个错误格式。可以知道(7,4)循环码的 S(x) 共有 2(7-4) = 8 个可能的表达式,可根据错误图样表来纠正(7,4)循环码中的一位错误,其伴随式如表所示。BCH(7,4)循环码错误图样表:错误图样 错误图样码字伴随式S(x) 伴随式E6(x)=x6 1000000 x2 100E5(x)=x5 0100000 x2+x 110E4(x)=x4 0010000 x2+x+1 111E3(x)=x3 0001000 x+1 011E2(x)=x2 0000100 x2+1 101E1(x)=x1 0000010 x 01012E
26、0(x)=x0 0000001 1 001E(x)=0 0000000 0 000BCH(7,4)循环码错误图样表上式指出了系统循环码的译码方法:将收到的码字 R(x) 用 g(x) 去除,如果除尽则无错;否则有错。如果有错,可由余式 S(x) 一一找出对应图样,然后将错误图样 E(x) 与 R(x) 模2 和,即为所求码字 C(x) ,从而实现纠错目的。根据前面的讨论,可得(7,4)循环码译码的程序框图如图5-1-2所示图 5-2-2 译码程序框图136、 Simulink 单元模块设计6.1 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6.1.1 总体设计框图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由信源子模块,信道和信宿子
27、模块组成,信源子模块发出随机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经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传到信宿模块,信宿模块完成解码并计算误码率的功能。总体设计框图如图 6-1-1 所示。图 6-1-1 总体设计框图 6.1.2 信源子系统信源模块由伯努利二进制序列发生器、卷积码编码器以及二进制相位调制模块组成,伯努利二进制序列发生器产生的随机二进制序列经过卷积编码器编码以及二进制相位调制后送入信道,二未经过调制的信号直接送入信宿。电路图如图 6-1-2 所示。14图 6-1-2 信源子系统模块各部分参数设置如下图(1)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 伯努利发生器的参数设置(2)Convolut
28、ional Encoder(卷积码编码器)的参数设置15(3)BPSK Modulator Baseband(二进制相位调制模块)的参数设置6.1.3 信道信道是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用于对传输的信号添加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设计如图 6-1-3 所示。16图 6-1-3 信道模块参数设置如下图(1)AWGN Channel 加性高斯白噪声模块6.1.4 信宿子系统信宿模块由二进制相位解调模块、维特比译码、误比特率统计模块器、数值显示模块、选择器组成。在接收到二进制相位调制信号后,首先由 BPSK Demodulator Baseband (二进制相位解调模块)对信号进行量化,得到硬判决量化信号,
29、然后通过 Viterbi Decoder(维特比译码器 )对软判决信号译码。译码输出信号和信源模块产生的原始信号输入到 Error Rate Calculator(误比特率统计模块)中,统计得到的数据一方面通过 Display(显示模块)显示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一个 Selector(选择器)把其中的第一个元素(编码信号的误比特率)保存到 BitErrorRate 中。电路图如图 6-1-4 所示。17图 6-1-4 信宿子系统模块各部分参数设置如下图(1)DPSK Demodulator Baseband (二进制相位解调器)(2)Viterbi Decoder (维特比译码器)18(3)Er
30、ror Rate Calculation(误比特率统计模块器)19(4)Display(显示输出模块)(5)Selector(选择模块)20(6)To Workspace(工作空间模块)216.1.5 卷积码的差错控制系统 M 文件x=-10:5; % y 表示信号的误比特率,它的长度与 x 相同 y=x; %准备一空白图形hold off;%定义不同卷及方式时的 Trellis 结构A=poly2trellis(9,557 663 711),poly2trellis(7,171 133);%不同卷积方式、信噪比情况下重复运行 untitledl,检验不同条件下硬判决译码的性能for j=1:
31、2%卷积方式分别取 1/3 卷积和 1/2 卷积STRUCTURE=A(j);%新到的信噪比依次取 x 中的元素for i=1:length(x)SNR=x(i);%运行仿真程序,误比特率保持在工作区变量 BitErrorRate 中sim(juanjima);%计算 BitErrorRate 的均值作为本次仿真的误比特率y(i)=mean(cwq);end%绘制 x 和 y 的关系曲线图,纵坐标采用对数坐标semilogy(x,y);hold on;endgrid on;226.1.6 运行结果:236.2 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6.2.1 总体设计框图总体设计框图由信源子模块,信道和
32、信宿子模块构成。信源子模块负责发生两路信号,一路信号信号时随机二进制信号经循环编码后送入二进制对称信道,一路信号未经调制直接送入信宿子系统。信宿子系统负责将编码后的信号译码并与原信号比较计算出误码率。总电路图如 6-2-1 所示。图 6-2-1 总体设计框图6.2.2 信源子系统信源模块由伯努利二进制序列发生器和循环码编码器组成,功能是伯努利二进制序列发生器发生随机二进制信号,经过循环编码器编码再将信号传送至信道。电路图如图6-2-2图 6-2-2 信源子系统24模块各部分参数设置如下图(1)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 伯努利发生器的参数设置(2)General CR
33、C Generator 循环码编码器256.2.3 信道信道为二进制对称信道,是离散无记忆信道在 J=K=2 时的特例。它的输入和输出都只有 0 和 1 两种符号,并且发送 0 而接收到 1,以及发送 1 而收到0(即误码)的概率相同,所以称信道是对称的。信道设计如图 6-2-3 所示 。图 6-2-3 信道模块参数设置如下图(1)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二进制对称信道)266.2.4 信宿子系统信宿子系统由循环码编码译码器,误码率发生器,数值显示模板构成,功能是对经过循环编码的信号进行译码,然后将信号传到误码率发生器 Rx 端,未经调制的信号传到误码率发生器的 T
34、x 端,误码率发生器将两路信号比较计算,得出误码率,经数值显示模板显示出来。电路图如图 6-2-4 所示。图 6-2-4 信宿子系统模块各部分参数设置如下图(1)General CRC Syndrome Detector (循环码编码译码器)27(2) Error Rate Calculation (误比特率统计模块器)28(3) Display (数值显示模板)296.2.5 分组码的差错控制系统 M 文件clear all;close all;er=0:0.01:0.05;for n=1:length(er) errB=er(n); sim(fen) S1(n)=mean(lj); end
35、plot(er,S1);xlabel(二进制均衡信道的差错概率);ylabel(经过差错控制后仿真系统的误码率);grid;6.2.6 运行结果:307、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本次课程设计可分为 Simulink 仿真设计和 Matlab 程序设计,二者紧密相关。在运行程序时,需要将文件保存在 work 目录下,一开始我没有保存,导致无法运行。由于对软件运用太少,让如此小的错误导致程序不能运行,后经过检查改成,终于使程序运行。8、心得体会对于这个课题,拿到手的时候有点无从下手。经过仔细参考老师所提供的实验指导书,以及网上查询的资料,我们才开始慢慢上手。通过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首先
36、我先熟悉了 Simulink 软件的使用和绘制电路图的基本操作。通过网上资料,我逐步绘出电路图。根据信号发生器发出一路直接生成,再经过调制加入高斯白噪声,编译,解调等步骤,最终运行成功,得出波形图。经过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我成功的完成了此次的课程设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就应该坚持不懈的探索,因为在过程中能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总之,我获益良多。9、参考文献1 通信原理(第 6 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2 李贺冰.Simulink 通信仿真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3 王正林.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4 赵书兰.MATLAB 建模与仿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5 丁亦农.Simulink 与信号处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6 刘学勇.详解 MATLAB/Simulink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7 段渝龙 张欣.通信技术课程实验指导.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8 闻新.MATLAB 基础与实例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9 李贺冰.Simulink 通信仿真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10 刘树棠.现代通信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